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2 22:19:33瀏覽3735|回應8|推薦21 | |
引用文章╱新聞: 本來寫上面第一篇文章「谷歌終於「解放」了」,是對谷歌所 解放的「資料」有所感言,如今谷歌本身與大陸官方的糾葛尚未 塵埃落定,結果言之過早,這部份姑且先放下。但是掀起的塵埃 又讓我有了另一些想法。 「解放」這個名詞已經誕生超過半世紀,它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 不同類別中文章涵意「不同」,「懂了」的人會心一笑,「不懂」 倒也無妨,古今中外「誤會」永遠存在。「一樣米養百樣人」, 常常連那裡吃個飯都「七嘴八舌」,正常。只是人類的社會, 永遠需要另外一種聲音,而大陸就是讓人覺得太少了一些。 百分之「九十幾」都贊成如何如何,讓人覺得「怎麼可能」? 大陸農村有近兩億貧困農民,年收入不到300元(聯合國制定 每人每天1.25美元),難道也沒有「意見」?無論如何他們的 總人數也「大於」百分之十吧? 有些網友對「谷歌」一文,說到台灣的新聞檢查如何如何, 拜託,這些人大概把引用文章第二篇所說的: 老闆付你薪水,就可以監看你的MSN、電子郵件嗎? 和新聞檢查搞混了,而且他們還漏看了: 律師表示,依據不同產業屬性,有些行業的確需要嚴格保密, 企業須先「適切」告知員工、取得員工同意,才可以監看。 與其他「不同」的「異見」。注意:現代的工具威力強大 不得不‧‧‧,而我們的法律又要服務每一個人。說起當年 的「新聞檢查」,的確「橫行」了一段時間,但是「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金庸名著看不到?非也非也,作者「改名換姓」 就可以出版,不太買得到但是租得到。學術書籍更不用說, 老師知道我們也知道那裡買得到,就是不太方便。 新聞╱言論這些台灣享受已久自由,是靠「法治」維護,而非黨派 獨佔。大陸一直大張旗鼓「封殺」或「禁止」討論「異見」,讓 學電腦的我,想到一個「比方」。有點電腦概念都的知道,平常 跑程式最怕碰到「無窮迴圈」。就是程式要求先滿足一定「條件」 之後,才可以往下走,但是偏偏環境╱運作時又「辦不到」, 電腦有時就當機,有時也不算當機,就是變成「空轉」一直佔用 許多有用資源,機器就變得很‧‧‧慢‧‧‧很‧‧‧慢‧‧‧。 「無窮迴圈」當然其他有「不當機」的解決方法。但是大家會不會 發現,就是兩岸談判談到某些問題,有時與上述現象極其相似。 某一方要求╱詢問如進度表╱具體措施為何?另一方誇下海口: 「沒有關係,一切都沒問題,只要相信我。」我不能相信你,先 簽約,就這樣沒完沒了。已經談好的一些,碰到有什麼「臨時動議」, 就更糟了。偏偏大陸還有這方面的「例子」可參考。「走資」了 廿多年,不明白「資本主義」現代社會一樣要求講信用?新客戶 前幾次不是要求「現金╱即期支票╱信用卡」付款,就是還要 信用狀或Credit Reference(由往來過的廠商證明你OK)。 反正,你不可能一直「中國式民主」=「地方一國多制」,這樣子 維持下去。大陸內部有許多問題,我不再重複,因為這不是本文重點。 就算要討論如何改良╱維持「中國式民主」,也要「多幾種聲音」。 1月20日《揚子晚報》報道,日前,南京一位官員在一次討論會 上談“富民問題”時說:其實我很清楚,60%的百姓口袋?並不達到 每年公布的收入平均數,是“被拉高”的。這就需要營造創業氣氛, 明城牆要保護,但思想上的圍牆要拆除。(註)對照今日當局的 「保守」現實,要拆思想上的圍牆,又不容許「多幾種聲音」, 豈不是政府與人民腦中仍然有一個在運轉中的「無窮迴圈」? 註:請看新華社01/22引用文章 2010年01月22日 08:51:30來源:齊魯晚報 延伸閱讀 ‧‧‧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