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0 21:37:08瀏覽1887|回應4|推薦18 | |
引用文章: 中國「集中式」民主的基本概念 上面這一篇文章發表後,不免引起一些討論,謝謝大家來分享 經驗。意見不一樣?很正常。另一位去過大陸的人,也對我說了 一句話:「沒什麼,就是要習慣。」 當初的私下討論,牽涉到多方面的問題。覺得有一點很重要: 不管國家是那一種「民主」,都會碰到一個問題「如何決策?」 注意:錯誤的決策甚於貪污(就是更糟)。沒看台灣弄出一堆 養「蚊子」的建築物,連機場都有。那一天也談到一個百年 大計-三峽大壩的故事。以前的感覺是三峽大壩萬萬不能建, 對自然環境改變實在太大,其影響或後遺症人力根本無法評估。 海內外與許多大陸的水利專家如黃萬里先生也一直說不能建。 2006年完工後,沒有慶祝儀式,胡溫兩位大大,好像也沒有 親臨現場來一下:「同志們,大家辛苦了。」1994年開工及 1997年大壩截流時,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和總理李鵬大大 等人都出席儀式,反差何其大也。至今三年多,大壩也一直 沒有達到滿載╱滿水位,不時也有新聞說,發現這個那個問題。 但是大陸當局的想法是:國家經濟發展╱工業化要有電力。 建了三峽大壩光水力發電,「南電北送」可以讓華中、華南、華 北,都有充足的電力來發展(三峽大壩年發電量846.8億千瓦)。 所以淹沒的淹沒,拆遷的拆遷(140萬人耶,但因為潛在「環境 災難」,要再遷400萬),還有光大壩本身的建設,就可以帶動 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大陸的其他大「計劃」等等將得以完成。 以下這段,來自「不負責」新聞傳播社報導: 然後,到了約150年後,三峽大壩可以「拆掉」,你沒有 聽錯->「拆」。 大哥,三峽大壩是用「樂高」積木蓋的?花了6,000億 人民幣(數字只多不少),說拆就拆? 有人「姑妄言」我等先姑妄聽之。現在我只想知道, 對三峽大壩這個計劃,最後審核並簽字都有誰。 嗯!將來想寫「博客」時量必用得上。這玩意兒 是由全國人大來「拍板定案」,已經是個笑話了。 小時候,我們所受的教育就是:「只要努力,人力可以 改變自然。」還唸過「愚公移山」古文版。(國中?) 老師教的就是,努力的話連神仙都怕你。最常用來說明 的例子,就是「中部橫貫公路」,又稱「中橫」。 不知道是否與小蔣參與其中有關,不時就有人提醒一下。 「小蔣與退除役官兵,如何艱苦的炸山開路╱開墾‧‧。」 「梨山蘋果、梨子如何如何地好吃(的確好吃)。」 後來唸書時,除了參加各個活動到過天祥外,還與友人 一同由太魯閣到天祥健行了一次,果然風景秀麗。 但是後來不時聽到「中橫」坍方,還是覺得有些怪怪的。 自古以來想要「人定勝天」者中外甚多,但如「懸空寺」、 「雲崗石佛」等非常壯觀,敢問其中「人命幾何」? 而且對「國計民生」又一無用處。還想到另一個「強求」 的範例,也算是強人的失敗決策-「亞斯文水壩」。 (這個案例很有名,以前「專家系統」、「決策支援系統」 課程教科書都提到,商業管理課程就當故事說了) 話說納瑟大大是二次大戰後埃及的獨裁者,決定建造亞斯文 水壩。此水壩位於埃及的南部,還圍出一個人工湖叫「納瑟湖」, 也是世界第七大的水庫。本來尼羅河流域,每年夏天都會氾濫, 氾濫為下游帶來非常肥沃的黑土,等於是施肥,水退了埃及人 就好好耕種,所以埃及的曆法是一年三季,洪水、播種與收穫。 幾千年來都是這樣,但是其他時間則常閙旱災。 有了水庫的調節,埃及不再缺水,也再沒有水災。但是,本來 的氾濫沒有了,所以土地的養分要用化肥來彌補(會有污染)。 原來的設計是除了防洪、蓄水,還可以用來發電(也算主要 目的之一)、觀光、漁業等等。沒有料到的是: 大量的淤塞會使水壩的壽命大大縮短,要一直清一直清。 反正整個結果就是:「你想的美,但是‧‧‧。」 (蛛子曰:「永垂不朽和遺臭萬年,果然只差一點點。」) 好了,如今不一樣了,民主方式不會產生類似這樣的決策, 誰有那膽子?大陸這樣的決策其實就是『人治』,有時太過 一言堂,少了『魔鬼的辯護士』(胡適先生用過的名詞)。 對了就很好,錯了?祝大陸同胞好運。諷刺的是在台灣有了 「環境保護╱國土營造」的觀念,所追求的是「青山常在, 綠水常流」。地方上胡作非為也多起來了,例如,西南沿海 地區濫抽地下水問題,已經發生了廿多年,以後繼續多災 多難也就不奇怪了。這些人真的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嗎? 我那位近親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 「地球是活著的,『她』的原則是維持╱恢復原始狀態。 人類只是活在『她』身上的一群蟲子,鬧得太厲害, 惹得『她』發脾氣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善意提醒: 諸位台灣同胞到大陸訪問,遇到當地人請客,千萬不要說或 少說:「這個很便宜,那個也便宜。」這樣的話。殊不知 這一席的花費,也許是請客的人,一週或一個月的薪資。 尤其是鄉下,許多人結了婚,然後出外掙錢,還是好幾年沒有 能力,都可以年年回家過春節。說不定等回來能夠看到小孩, 他╱她都快上小學了。 不算是笑話: 有一回,一位老先生扛了一麻袋東西回家,在他家做客的有為 守禮台客青年,自然要上前幫忙。一倒出來全是青菜鋪了一地。 老先生說:「就這一袋,吃兩個禮拜。」 台客說:「一定要幾十塊吧?」 老先生說:「沒,兩塊。」 台客說:「啥,就兩塊?」 老先生說:「我們鄉下,菜就是便宜。」 後來有次吃到烏龜,台客問說:「這隻烏龜要多少?」 老先生說:「這隻小一點35塊,大的有時要50塊。」 聲明:確定不是甲魚。大陸人吃東西的種類很雜,市場就有賣 狗肉的,一隻狗剝皮後吊起來賣,狗是抓來的也不是養的。 大陸農民真「甘苦」啊!「同志們」,還是改養烏龜吧。 延伸閱讀 ‧‧‧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