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陀羅柱
2018/01/10 00:14:17瀏覽265|回應0|推薦2

 –不動》2017.12.02

    二十年幾年前,仁得長老籌畫在清萊建造一尊「彌勒大佛」,當時預定地空無一物;有一回跟著老人家走上預定的山坡時,地面上除了雜草之外,什麼都沒有看見,長老指著地面凹處一圈圈約兩人合抱的石柱跡,那嵌入地面巨大石柱輪廓,象徵千百年前這裡曾是巍峨的殿堂,莫非這兒也是早期的信仰中心?

   繁華的歷史是不爭的歷史,但是我不知道長老是否能夠實現他興建「彌勒大佛」的願望!?

    在繁榮的城市打造一座寺廟比較容易,但在偏僻的清萊建築寺廟卻是個艱難的任務,不但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更需要縝密的技術和豐厚文化涵養;尤其彌勒佛源自中國的信仰,整尊佛像鑄造過程都得回到中國,跨國處理這些細節是耗費心神的,因此不管是設計或安置,都考驗著老人家的意志力;一年年過去了,原是雜草蔓生的山坡地,砌出長長的登樓步道,當輪廓慢慢成型後,我終於知道「彌勒大佛」不是一個空談了!

    再過一段時間後,兩側的鐘鼓樓也悄悄的完工了,仁得長老的耐性與意志力,彌勒佛終於安座在曾是荒草的山坡上,當時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彌勒佛像,可以說竭盡長老大半生的心思,也是刻畫著修道的不退意志力;但是當佛殿內開始整理時,老人家生了一場重病,原來身體已不是很健壯的長老,這一病讓大家慌了手腳,尤其擔心這個龐大工程是不是會繼續?

     師父大病的那一年冬天,我到曼谷探望剛出院的長老,他看起來體力相當虛弱,但是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至今我還印象深刻;當時他在報恩寺的迴廊慢慢走著,由於病苦折磨太深,他聲音低微地說著:「真不想住了﹗」那是我首次感受到他低落情緒,但是他的語氣中沒有任何慍氣;我好像也看到自己父母生病一樣的難過,我跟他說:「我要離開清萊時,沙彌說希望老師住久久;我也要跟師父說,大家都希望師父住久久﹗」他老人家當時雖然病苦,但是他依然正念地說:「大家都健康常住啊!」我終於體會到不憂惱的心地,讓他完成了建築的任務,實現辦佛學院的理想,甚至度過了生病的難關!

    長老這一次大病,清萊彌勒佛的內部工程停擺了一年多;直到他的身體漸漸好轉,年近八十歲的老人家,又開始推動起他在北部的建築與教育工作,壯觀的彌勒佛終於完成了,「彌勒大佛」成為清萊府一個重要的地標;看到長老永不退堕的心志,二十幾年來像磐石一樣如如不動,也如《雜阿含經卷十五三九八經》所述: 因陀羅柱銅鐵作之,於深入地中,四方猛風不能令動,如是,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視他面,不隨他語,是沙門、婆羅門智慧堅固,本隨習故,不隨他語。」「因陀羅柱」是古印度的大柱子,深廣的埋入地中,也是兩地的界標,不容輕易地被搬動;佛陀透過這譬喻,表達向道的行者,如實知道「苦集」是人生的真相諦,但透過「滅苦」的行持,邪說外道就不會惑搖心智,因為那經過自己的實證,任何人再也無法鬆動,如此實修就能達到解脫的境界!

     寒假我再次到曼谷,長老說起泰北的工程時,他慢慢地說:「老一輩的人用了很大的力氣」,他慢條斯理地敘述中,其實蘊含了「刻骨銘心」的深層內力,這股力道遠比有形的「因陀羅柱」還要穩固,由於這份堅定,不但在清萊成功完成「彌勒佛」的工程,也度過了色身苦痛的折騰,如果碰到困難,總會想起長老這份精進,他的態度充滿了鼓舞的力量!!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0989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