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4 01:15:58瀏覽3110|回應1|推薦18 | |
撰文/ 黃郁棋 是時候睜亮你的雙眼,看看四周;豎起你的耳朵,聽聽搖滾。如果不認識搖滾,不妨從音樂人馬世芳寫的這本《地下鄉愁藍調》開始。 如果對於音樂界稍有涉獵的人,應該聽過馬世芳這個名字。對東華大學舉辦的藝文活動有興趣的同學,也該看過馬世芳長什麼樣子。馬世芳在09年曾應東華之邀,來到學校演講,聊音樂的故事。他是一個廣播人,在News98主持「音樂543」節目,母親也是知名廣播人陶曉清。馬世芳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一九九四年以台大人文報為名出版的《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而他擔任總策劃的職位。我想,稱呼馬世芳為台灣少數真正認真聽過「音樂」的人,應該不為過。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是他於○六年所出版的《地下鄉愁藍調》,書名是出自Bob Dylan的歌曲<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 搖滾一直以來都象徵著年輕人對於社會的反抗或是代表個人精神叛逆的聲音。台灣從六○以前的愛國歌曲時代,演變到七○純純的校園民歌時代,一直到八○年代的「黑色旋風」羅大佑出現,屬於台灣的搖滾精神才開始定型。而美國的Bob Dylan卻早在台灣校園民歌才剛開始藉由「金韻獎」以及「民謠風」盛行起來的年頭,就已經留下搖滾樂史上不朽的傳奇了。
你可以把我的屍體,噢,埋在公路旁;這樣,我邪惡的老靈魂,才可以搭上灰狗巴士,到處遊蕩‧‧‧ —Robert Johnson
搖滾樂的前身,或許可以從一九三八年的羅伯‧強森身上看出些端倪。搖滾的歷史,學校多半不教,而大家拉長耳朵猛聽王力宏與周杰倫的同時,誰還記得一九八○年十二月八日這個世界喪失了一個偉大的靈魂?子彈穿透了John Lennon的身體,卻穿不透他留下來的不朽歌曲。 《地下鄉愁藍調》從Doors與Beatles開始,揉合作者音樂世家那濃厚的音樂史底子,不疾不徐的說著一首又一首的故事,像曲子,像填詞,更帶點毫不造作的憂鬱,彷彿藍調音符真的跳進這本散文集一般。在讀起來毫不費力卻又十分精煉的文句中,美麗島、白碟、滾石、門戶、披頭四等眾所周知,卻又普遍知之不詳的故事、人物、雜誌、事件,不知不覺就射進了你的腦幹;我真不想承認,讀這本書簡直就像談戀愛一樣美味可口、依依不捨。 原來,搖滾竟然可以唱垮一個共產政權;原來,高中二年級時我站在台北車站的玫瑰唱片行門口,手上捧著的胡德夫《匆匆》專輯,是歷經多少次的政治壓迫以及痛苦琢磨才成就出來的作品。無怪乎當時店員以異樣的眼光看著我,事隔多年,才發現不是因為我長得帥,而是我買了一張不得了的專輯。原來,音樂只是幌子,更重要的是音樂擁抱的事物與態度。 每一首民歌、每一小節的搖滾樂,背後都隱藏著許多人潮濕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往往以某種歷史圖像的形式展現出來,層層疊疊,正如同本書的內外雙封面設計一般,簡潔有力,撼動人心。曾聽說過一段話形容馬世芳十分到位:「彷彿是一個老靈魂裝錯了青春的身體。」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雙眼,聽聽看這個裝錯身體的老靈魂,究竟在說些什麼?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