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9 00:06:52瀏覽1193|回應0|推薦17 | |
撰文/東華大學 黃郁棋
看完這本書,總算有身為大學生的感覺。 總的說來,《槍砲、病菌與鋼鐵》是一部探討世界大歷史的書籍,與高中歷史課本的片段歷史相較,這是時間更長、歷史向度更廣的歷史書籍,更確切的說,是自古至今難得的「大學」之書。能夠鑑往知來,能夠知興替。甚或,推翻許多我們原本以為的觀點。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我們都知道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我們都知道萊特兄弟發明了載人動力飛機,我們都知道瓦特一七六九年發明了蒸汽機。於是,過去的「常識」給了我們一個觀念:「這些天才的出現,導致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出現很大的改變。」然而,事實是這樣嗎?早在愛迪生之前,就有人發明了燈泡,並且取得專利。早在瓦特之前,蒸汽機就已經發明了五十七年,是由英人鈕康曼(Thomas Newcomen 1664-1729)所發明的。所以鈕康曼才是天才?不,鈕康曼的蒸汽機又是從沙佛利(Thomas Savery 1650?-1715)的蒸汽機改良而來的。而沙佛利的發明靈感又源自於法國人巴潘(Denis Papin 1647-1714)的蒸汽機設計圖。而在萊特兄弟之前,亦早已有人發明了載人的滑翔機、無人動力飛機。由於世界大歷史的著眼點不似台灣的教育,總是片段、不連貫的,這本書剛好補足我們學校教育所沒提到的另外一部分。 當視野放大,歷史就活潑了起來。整個世界史就像一部永遠說不完的故事,裏面充斥著為什麼,以及許多的因為所以。為什麼今天的世界強國不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非洲?為什麼最早進行征服大業的,不是美洲、澳洲、非洲人,而是歐亞大陸的人?又為什麼一五三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這一天,印加帝國坐擁八萬大軍的阿塔花普拉國王會被僅僅一百六十八人組成的西班牙軍隊俘虜,一直到帝國滅亡,印加始終毫無招架之力?本書的起源是來自於一名新幾內亞的政治人物「亞力」所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裏?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作者戴蒙為了回答這個「大哉問」,於是撰寫此書解釋「槍砲、病菌與鋼鐵」如何影響世界的發展,以及埋藏在歷史背後的伏筆「大陸軸線」。 整體說來,《槍砲、病菌與鋼鐵》的敘述軸心是在第十章「大陸軸線」的部分,這是戴蒙最重要的史觀。大陸的方向,配合緯度,所造成的影響無遠弗屆。尤其是農業,東西向軸線的大陸在農畜傳播上遠比南北軸向的大陸要快得多,這是緯度所造成影響的生物密碼有所不同所致。而槍砲、病菌與鋼鐵是造就征服霸業最主要的元素,而各大陸發展槍砲、病菌與鋼鐵的速度又因環境有所不同而出現差異。從十三萬年前的尼安德塔人開始,歷經克羅馬儂人的淘汰,一直到克羅維斯人以及現代人,相互征服、拓荒競爭,人類與生態的彼此消長有著無比密切的關聯性。此書若再配合著《哥倫布大交換》一起研讀,對於整個世界的環境史將能有更完整的瞭解。然而,在看這類歷史書籍的時候,讀者不應抱持著一味信服的態度(儘管書中的智慧足以使人信服),作者有意無意的主觀念頭要時時提防。例如,西方人征服許多地區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本書所云剛好合理的解釋了侵略者之所以為侵略者的原因,在不知不覺間,這一切征服殖民行動似乎都被「合理」化了。但是,瑕不掩瑜,中文翻譯本的品質不錯,讀起來不會拗口、難懂。這本書實在是世紀經典,請允許我這麼說。 附帶一提,若讀者對於這類知識類型的書籍有興趣,除了前面所提的《哥倫布大交換》以外,Rachel Carson的《週遭之海》(《The Sea Around Us》)也是不同口味不錯的選擇。 (本文收錄於第二十二期九號公路電子報)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