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01 22:38:24瀏覽2870|回應7|推薦166 | |
》 佛陀時代,波斯匿王和夫人茉莉生了一個女兒叫波闍羅又稱金剛。此女有十八醜,五官歪斜可怖,身體粗澀,皮膚如蛇皮,頭髮像馬尾,醜得無人樣,人見人怕。 國王擔心公主醜陋的模樣被人見到而恥笑,下令將她鎖在偏僻的宮裡。時間過得真快,波闍羅到了出嫁的年齡,國王跟夫人討論想給她找個夫婿,但是要找誰呢?公主長得不成人樣,人見人怕,不能找身份太高貴的,人家還看不上。於是國王請人在國內貼告示,有個以前家境不錯的族姓長者,如今生活已破落,他有個未婚的兒子。年輕人來到皇宮,國王對他說:「我有一女兒,醜得無法見人,不知你是否願意娶她?若同意便可享盡榮華富貴。」 「國王能看中我,我是如此的幸運,別說是你的女兒,即使是一條狗我都不敢推辭,何況是國王的金枝玉葉,國王請放心,我一定真心對待公主!」年輕人回答。 國王聽後大喜,很快的時間便給他們舉行婚禮,讓公主和駙馬住進一幢有七重大門偏僻的宮殿,平日門窗緊閉。國王囑咐,駙馬出門必須拿著鑰匙,將層層宮門上鎖,不許任何人見到公主。 由於駙馬被國王封為大臣,必須經常參加宮廷宴飲。同僚們都攜家眷前往,只有駙馬從未帶公主參加,時間久了,大家都感到疑惑。 「一定是公主有閉月羞花之容,怕我們見了嫉妒吧。」有人如是說。 「可能公主奇醜無比,怕我們恥笑呢!」旁人竊竊私語。 一次宴會中, 賓客輪番向駙馬敬酒,駙馬被灌得酩酊大醉。一個同僚就從駙馬身上竊得後宮大門鑰匙,計畫與其他幾人一起去窺探公主的相貌。 他們用鑰匙開啟了一重又一重的宮門,最後終於窺見到公主,美麗莊嚴,高雅聖潔,堪稱絕世美人。大夥趁公主未發覺,趕緊溜出返回,再把鑰匙放回仍沉睡的駙馬身上。 駙馬酒醒回到後宮,見公主嚇了一跳:「妳是誰,為什麼進到我的房中?」公主回答:「我是你的妻子波闍羅呀!」駙馬疑惑不解,怎麼可能一夜間整個人就變了樣?公主就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奇蹟說了出來。 原來那天早上,駙馬自己出門趕赴宴會。留在家中的公主陷入痛苦之中,想著:「不知前世種了什麼樣的罪孽,今生被親人和丈夫厭惡,一直鎖在深宮不得出入!」 但隨即又轉念思索:「聽人說,一切受苦受難的人只要至誠懺悔,就能消去業障而得解脫。我幸運能生在佛世的時代,應該也能蒙受佛恩加被啊!」於是她對天跪拜:「希望佛陀慈悲,來到我的面前,除去我的罪業。」 佛陀以神通力感知公主虔誠的心念,就顯現於房中給她看。公主見到法相莊嚴殊勝的佛陀,驚訝讚歎不已,她立即跪拜禮佛,此時身心合一頓感清涼,心靈愈來愈平靜法喜,身體也跟著生起變化,歪斜的五官漸漸端正,臃腫的身體變得苗條,頭髮細軟烏黑,皮膚如凝脂般白嫩。 公主沐浴在佛光恩典之中,整個人都變了樣貌,醜陋褪盡,美若天女。佛陀為她開示,掃除其心中不安的疑惑和苦惱,她的心感到越來越安祥寧靜,當下證得初果。 駙馬聽罷,不由讚歎佛陀的慈悲法力,波斯匿王召見公主,驚喜萬分。於是他立即前往精舍拜謁佛陀,問波闍羅的因緣:「世尊!我女兒以前究竟是種下什麼福報,得以投生在皇家?又造了什麼業,今生長得這般醜陋?又是什麼原因,現在又變得如此美貌?」 佛陀開示:「過去有位辟支佛,為了檢驗信佛者的心地,隱藏自己的祥瑞之相,常以醜陋之貌示現於人。一天他出門乞食,走到一個長者門前,長者的女兒就以食物布施給他。但看到辟支佛的樣子就起嫌惡心:『你這出家人真醜啊!皮膚粗得像魚皮,頭髮像馬尾。』」 佛陀接著又說:「那長者之女,就是你今生的女兒,因她布施的緣故,這世投生在富貴皇家;又因她對佛不敬,此生相貌醜陋。如今,又因她心生慚愧,真誠懺悔,得以見佛,身體容貌就變得美麗端莊了。」 此時眾比丘於會中聞佛所說,恭敬作禮,歡喜奉行。《賢愚經·金剛品》
本篇佛典說明為人處事布施、捨貪及懺悔的重要。在大乘佛教中,六度*1萬行是修煉成佛的重要途徑。“六度”亦稱“六波羅蜜”,指六種修持功德的要點。“萬行”是指對六度的實踐,每項功德都能去除一種特定的業障。
文中,波斯匿王女兒波闍羅長相醜陋,五官歪斜,皮膚粗澀如蛇皮,頭髮像馬尾,醜得不像人樣,人見人怕。據經典描述這樣的長相有十八醜,因此國王不願公主醜陋的模樣讓人驚怖遭恥笑,將其深鎖房中不予見人。然而,任何事情的發生,佛陀告訴眾生,都是有其因緣果報關係的。 本文讓眾生感到最不可思議的一段是,為什麼醜陋的波闍羅沒有經過醫治手術,整個人的醜陋可以奇蹟般褪盡,而變成一個高雅美麗的女人?這根本就不可能?對於沒有修持佛法的人一定無法理解而認為天方夜譚。事實不然,波闍羅雖然是靠她真誠的懺悔與大慚愧心所致,但亦告訴吾等佛法不可思議。每個人都有業障,業障可以消除,也能相續分離,因為人人的本性是清淨的,與佛無分別,眾生本具佛性,但是業障卻不是本具,不是本來就有,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把本性給染污了。然而這些染污和業障都可以透過真誠的懺悔而消除。 如同鏡上的灰塵,拿布擦拭,時間再久的塵垢,只要透過各種方法就能清除,恢復清淨就能照出萬物來。業障沒有了,本具的光明自然就顯現,光明顯現,智慧與福報就會獲得,有了智慧與福報,就沒有煩惱,不用再痛苦。 我們應該可以理解波闍羅痛苦的心情,為什麼自己罪業這麼深重,長得這麼醜陋都不能見人?數十年來只能在屋內活動,外面的世界一步也不能邁出,活像個犯人,人生活著有什麼意義?因出生佛世,所以她就想到求佛幫忙,最後得以脫胎換骨了。 這篇典故佛陀亦指出另一個重點,不要執著一切相,不可以貌取人,特別是辱罵修行大成就者,波闍羅前世見到醜陋的辟支佛便開口辱罵祂,不知道許多天人菩薩常會以各種身分來試探娑婆世界人心的善惡與否,眾生無知,只看外表。結果以前怎麼罵人的話,以後全部都自己得,這就是口業的可怕,告訴我們因果是公平的,佛陀告誡弟子要時時守好自己的「身口意」。布施是捨慳貪的心,而能獲得大福報,一個人在能捨的當下,不要執著會得到多少福報?那就失去行善的真諦,不去想福報,福報自然來。為了獲得功德才要行善,那是偽善了。是以,修行不僅要能反省,更要懂得自我檢討,處處明察秋毫,自然能生出智慧力,有智慧之人,為人處事就會遠離過失而不犯錯,如此,人生自然能創造美好的善緣。 ________________ (*1)『六波羅蜜』是指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佈施:指把自身所擁有或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佈施外,也包括佛法的傳揚法佈施和信心給予的無畏施,因為佈施能除去一個人的貪慳。 持戒:指恪守戒律,持戒可以除去惡業。 忍辱:指不把任何對自己的侮辱或攻擊放在心上,坦然面對苦難,培養耐性,忍辱可以除去瞋恚。 精進:指勤勞的修行,精進能除去懈怠。 禪定:指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而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般若:指增進對佛法的瞭解與智慧,般若可以除去愚癡。 例如佈施不能以追求福報、名譽、地位為目的),不求回報作為的功德才能稱為波羅蜜,自然能夠得到莫大的功德。 》 》 》 》 》 》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