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23 09:50:08瀏覽417|回應0|推薦10 | |
相隔30多年,重讀阿德勒的經典名著,心中不斷浮現一個心得:人要保持開放心胸,然後活得久一點,厲害的自己自然而然就會出來打怪了!一本1931年出版的書,竟可以如此撼動我! 一方面因為保持開放心胸,更多他人的智慧就會吸納成自己的,自己終究會更厲害點;另一方面要活得夠久,人生智慧,很多時候需要歲月的累積才能明瞭和印證。 然後生活永遠會有新的妖魔鬼怪出現,更厲害的你,放心去打怪吧! 我承認20出頭歲看得懵懵懂懂,不是很能理解「自卑與超越」的轉折過程,一直到年過50,甚至是從職場退下來,才能理解所謂的「超越」是什麼?! 一.生命意義最重要 阿德勒提到每個人的生命意義有三種連繫,以及構成了三種問題: 1.如何謀求一種職業,以使我們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 2.如何在我們的同類之中獲取地位,以使我們能互助合作並分享合作的利益。 3.如何調整我們自身,以適應「人類存在有兩種性別」和「人類的延續和擴展,有賴於我們的愛情生活」等事實。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源自於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那個年代,他把生命意義聚焦於:職業、社會和性,其實我以前很是困惑的!就這樣? 已經都太空旅行、AI當道了,當代人類所處層面何其寬廣複雜,心靈的、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網路世界的、國際村的、疾病的、宗教的......,為何只有這三樣? 尤其當阿德勒思考:「能夠解決生活問題的優良方法,必然也能為別人解決類似的問題」,企圖提供解決人類普遍精神問題的解方時,我懂了:「意義」才是最重要! 焦點雖在職業、社會和性,但,意義更重要!而這不正是我們教育上最大的問題和關鍵?孩子學什麼,我們要問對他的意義,而不是我們大人的意義。 「意義不是被環境所決定的,我們以我們賦予環境的意義決定了我們自己。」(p.11) 二.所謂的缺陷,也是振奮的力量 阿德勒強調許多很有貢獻的傑出人材,其實本身是有生理上器的缺陷,但即使他們的健康很差,有的甚至早夭,但他們反而奮力克服困難,促成許多的貢獻和進步。 因為障礙,反而更有力量的例子不勝枚舉,奮鬥使他們強大,而後來的貢獻,其實跟有沒有的缺陷早已無關;為什麼阿德勒那麼有感?因為他本身就有先天的佝僂缺陷。 可是很多有缺陷的人,太早就成了「習得的無助」狗兒,寧可被電到毛焦了、快死了,也不願掙扎和振作;到頭來,過早放棄的障礙者,還是整體社會得去承擔。 「器官的缺陷造成的許多阻礙,但是這些阻礙卻絕不是無法擺脫的命運。如果心靈主動地運用其能力以設法克服其困難,則個人可能會和原先負擔即比較輕的人一樣的成功。」 所謂的缺陷,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我們以為的匱乏,換個視角,其實也是一種豐盈,這種心得是我到中年後才慢慢理解的。 三.早期經驗的「生活樣式」影響一輩子 阿德勒傳承自精神分析學派,強調早期生活經驗影響人格甚鉅,很關鍵!我們有沒有坦然看待過自己的早期經驗呢?我們應付生活的樣式為何? 以阿德勒所謂:我們天生都有自卑感來說,表現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樣貌如此多元複雜,很多卻是偽裝的!那,我們有看穿自己的偽裝嗎?阿德勒舉了很好的例子: 「三個孩子初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站在獅子籠前面時,一個孩子躲在他母親的背後,全身發抖地說道:[我要回家];第二個孩子站在原地,臉色蒼白地用抖動的聲音說道:[我一點都不怕];第三個目不轉睛地盯着獅子,並問他的媽媽:[我能不能向牠吐口水?]事實上,這三個孩子都已經感到自己所處的劣勢,但是每個人却都依他的生活樣式,用自己的方法表現出他的感覺。」(p.40) 小男孩當然不可能自覺比獅子厲害,這就是「樣式」,用來包裝自己的自卑感,其從何而來,就是早期的生活經驗;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勇敢去回顧,去坦然以對,但更多時候我們逃避了,只剩下:偽裝。 這樣的樣貌設定,所謂生活樣式的定型,幾乎都是兒童期就確定了,從治療觀點來看,我們得從兒童期的生活細節,尤其是家庭生活去推敲,才能找到關鍵。因為: 「沒有學會如何了解兒童的人,是不可能了解成人的。」(p.53) 四.人際關係上的合作至關重要 這幾年因為日本翻譯書「被討厭的勇氣」大受歡迎,而讓很多人誤以為阿德勒極力主張「人際關係」是所有問題的來源,尤其用「被討厭」的字眼,更凸顯其貶意。 事實上,被討厭的重點應該是在「課題分離」,尤其這次重讀阿德勒,不斷看到他強調「合作」的重要性,是解決多數問題的核心之一,譬如: 「而改進的唯一方法,在於訓練他們更合作及更有勇氣的面對生活。合作也是我們擁有的防止神經病傾向發展的唯一保障。」(p.17) 「如果一個孩子想要集中全力來克服他的困難,則在他身外必須有一個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他對現實的興趣、對別人的興趣、以及對合作的興趣為基礎的。」(p.29) 「迄至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了解心理差異的最好方法,就是檢視其合作能力的高低。」(p.38) 「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作之道,他必然會走向悲觀之途,並發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結。」(p.45) 「站在我的觀點,任何人類的努力,只要是以合作為最高目標的,我便完全贊同他。」(p.213) 簡而言之,合作是在孩子發展過程中,體會愛與奉獻的重要過程,從人際互動中學習分工合作並分享,才能讓內在自卑感有了很好抒發的目標和超越,也能直接避免精神病的發生。 五.對的優越感才能克服自卑感 很多人用錯誤的方法面對自卑感,追逐世俗的功成名就,或是武裝自己,好讓自己很厲害,堆疊自己的重要性;這樣麻醉的過程,真正的自卑感原封未動,成了精神生活中潛伏的暗流,這就是所謂的「自卑情結」。 從自卑中超越和克服的過程,很容易就陷入自卑情結,除了假裝很厲害的偽裝外,較嚴重的退縮是自暴自棄、犯罪、或精神疾病;最後,最激烈的退縮表現就是:自殺。 自卑感不但是人人必然要面對的,它也形成一種普遍的文化,追逐一輩子自我肯定的目標,進而建立在他自己的生活樣式裡,個人的生活風格和意義才能確立。 但,為何那麼多人走偏了?真正走偏的人也是覺得自己很走得很正確啊! 「每一個問題兒童,每一個神經病患者,每一個酗酒者、罪犯或性變態者,都採取了適當的行動,以達到他們認爲是優越的地位。他們不可能評擊自己的病癥,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目標,就應該有這樣的病症。」(p.50) 阿德勒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16歲到處惹是生非的少女,源自於她的出生正是父母的激烈吵架離婚時,母女關係不佳,給祖母養大,她想要證明比母親強,他感到母親不喜歡她而深深自卑。「兒童偷竊或其他不良行為經常都是出自於想報復之心」(p.55) 去明瞭那樣偏差目標和行為的其來有自,解析個人生活樣式,才能看見錯誤的方式,指出它,指正它,重新導向有利於他人和人類社會的目標和作為,真正的超越才會發生。 六.從早期記憶和夢重新認識自己 我很認同阿德勒在書中第59頁說的:「在所有心靈現象中,最能顯露其中秘密的,是個人的記憶」,我們的記憶充滿著個人的「生活故事」,利用這樣的故事記憶來平穩情緒。 阿德勒舉例說,如果患有憂鬱症的人可以輕易回想起他的成功和得意的時光,那他便不會再有憂鬱了,這也顯示早期記憶的重要,我們賦予它的意義,形塑我們的生活樣式。 早期記憶的重要可以從三個層面來檢視: 1.顯示出生活樣式的根源,及最簡單的表現方式。 2.知道早期的興趣,和職業輔導很有關聯。 3.和家人互動的關係。 形塑人格、影響職業發展、家庭的互動形式,都是早期記憶的關鍵,至於如何探索,除了諮商關係的管道外,夢,也是一個深層理解的方式,這就很精神分析了! 但阿德勒批評佛洛伊德的解夢,他認為精神分析的解夢過於不科學,也太聚焦於性的層面,他甚至說:「佛洛伊德學派的理論是被寵壞孩子的心理學。」(p.81) 夢只是探索內心世界的方法,是一種工具,因為夢的重點是它所留下來的感覺,呈現出想要解決生活問題的樣貌和契機;所以在夢裡發現的每一件東西,也都可以在這個人的其他特徵和病癥中發現到。 阿德勒認同佛洛伊德所說:夢充滿隱喻和符號,而且是背離常識的卻可以提供解決的生活問題的線索,尤其,這樣的線索往往來自早期的記憶居多。 七.來自1931年的性平觀念 「人類的整個社會都維繫於女性對母道的態度。然而,幾乎在每一個地方,女性在生活中的地位都被低估。」(p.103) 阿德勒這本書出版已是90幾年前的事,很難相信書裡談到母親和性別,他多處觀點支持性別平等,如此有遠見和正確的認知,很令人敬佩,更令人驚訝!譬如以男主外女主內這件事來說: 「在理想的婚姻中,男主人供給金錢祇不過是家庭中分工合作的結果而已。在許多父親利用他們的經濟地位作為統治家政的方法。在家庭中不應有統治者,每一個能結成不平等感覺的機會都應該設法避免。每一位父親都應覺察到:我們的文化過分強調的男性的優越地位。」(p.113) 除了家中性平概念,阿德勒所主張學校的一些作為,也很符合性平呢!「原則上,男女合校是值得將以支持的,它是讓男孩子和女孩子彼此認識更清楚,並且和異性互相合作的不二法門。」(p.145) 「在我們的文化中,母親工作的價值經常被過份低估並且被視為不是很吸引人或很有尊嚴的工作。」(p.203) 談到愛情、婚姻和家庭,阿德勒也是秉持一樣的平權概念,「當人類的一半對他們所處的地位感到沮喪和不滿,而且反抗另一半所享有的較多的自由時,愛情和婚姻的問題能夠輕易地解決麽?」(p.241) 也就很能理解,西方性平觀念的起源甚早,能夠有此觀念的,真要感謝像阿德勒這樣的先驅,以他的年代來說,能有此遠見,沒有既得利益者的傲慢,真的很不簡單。 八.家中排行真的重要嗎? 「個體心理學在探討孩子們出生順序的利弊方面,開拓了一片非常廣闊的研究田地。」(p.121) 我必須說,我在1980年代讀這本書,最有感覺的就是關於家中排行,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有六個兄弟姐妹,很適合分析啊!而且,在我們那個年代,那個家不是如此?! 我很佩服阿德勒這方面的分析,也許西方世界的文化或條件和我們不盡相同,不一定能完全適用;但,它刺激我一種好奇的模式:哇!原來心理學可以這樣子用啊! 以長子來說,很有趣的分析:曾經的唯我獨尊,因老二爭寵而被迫妥協或被冷落,而容易留下陰影,進而容易轉向和爸爸要好,但還是會繼續爭寵;喜歡回顧過去,喜歡搬弄權勢和規則,保守主義傾向。優點是擅長照顧人,有領導能力。 另外,次子常常保持競爭狀態,想超越長子,尤其是一個男孩接著一個女孩,競爭更不利於長子,他們容易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么子易得到所有的支持和照顧,成為家裡的棟樑,但也很容易被寵壞,容易眼高手低。 這邊關於排行有趣的分析,是我對這本書唯一當年閱讀的印象,譬如,兄弟姐妹相隔幾歲最剛好?阿德勒說:三歲;在女孩子之間長大的男孩容易成為不太討人喜歡的類型,防衛、軟弱或強悍的極端。 還有這個分析也很特別:「依據我自己在歐洲和美洲研究的經驗,我發現:問題兒童的絕大部分都是長子,緊接其後的是最小的孩子。極端的地位造成了極端的問題。」(p.124) 九.教育即生活 身為老師,對於阿德勒分析教育制度和做法,特別覺得很有意義,在1930年代,一個心理學家的大聲吶喊,不知道有否影響到當時或之後的教育變革?至少,我覺得很多是創見啊! 最讓我有感的是這句:「教授課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生活的其他部分緊密連結。」(p.136),教育不應該脫離於生活!和哲學家杜威觀點一致,至今看來仍是真知灼見啊! 所以,這兩段話就更有意義了: 「在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下,通常我們都會發現:當孩子開始上學時,他們對競爭的準備便遠較對合作的準備為充分。」(p.137) 「在我們現代的文化裡,人們經常都沒有做好合作的準備。我們的教育都太注重就個人的成功,都太強調要考慮我們能夠從生活中獲得什麼,而不是我們能付出什麼。」(p.226) 所以,不意外,至今我們在學校教育制度的設計和做法上,仍然脫離不了被考試所主導!人性中最美好的合作、互愛,似乎還是離我們很遠。 還有最讓我震驚的是這個:「智商不應該被當作是由命運或遺傳決定的對兒童未來成就的限制。」(p.138),阿德勒堅信孩子的可塑性,不應受到心理測驗的框架;須知:那是1930年代,世界大戰的年代,也正是心理測驗狂潮的年代。 「在教育中所犯的各種錯誤裡,相信遺傳可限制發展,是最糟糕的一種。它讓老師和家長們對他們子女的管教無方有藉詞遁脫的機會。」(p.140) 阿德勒認為這種迷思不但存在數千年了,也讓許多人可以逃避責任,對人類行為採取了宿命的觀點,認為智力、性向的特徵是遺傳的、不可改變的,也因此錯失很多教育上應有的作為。 另外,阿德勒曾被極力主張和進行的「顧問會議」,也獲得很好的成果,他把處理兒童心理和教育問題,交給專家和學者的顧問群,來一起諮詢、研討和決策,很先進和務實的做法。 顧問會議的方式如下:要有一位訓練有素、對教師、父母親和兒童的輔導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起討論實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心理學家和家長得到共同的協議之後,也讓孩子進來和心理學家對話。 可惜,很多如此具有建設性、開創性的做法,竟然就默默地消失了! 十.從犯罪心理進行犯罪防治 「有許多人在優越的環境下都不是罪犯,但是當生活中產生太多他們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們就開始犯罪了。此處,最重要的是生活的樣式,也就是應付問題的方法。」(p.169) 看見了嗎?心理學家看待犯罪問題,絕對有能兼具宏觀和微觀的解決之道看法,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用三類的生活問題來看待犯罪: 1.友誼,同流合污,無法和一般人建立友誼。 2.職業,不學無術,無一技之長,無法合作。 3.愛情,認為是佔有,可以購買,易有性病。 阿德勒特別提醒有三類人容易犯罪,在教養上要特別注意: 1.身體有缺陷,容易只在乎自己。 2.被寵壞的。 3.受到忽視的。 犯罪,可以從自卑感來分析:「罪行是懦夫模仿英雄行徑的表現。」(p.172) 如果追溯罪犯的早期生活,很容易會發現:他們的麻煩,從早年的家庭經驗中便已經開始了,所以,導致犯罪的主因並不是環境,而是孩子對其地位的誤解,以及沒有人在旁邊適時開導。 阿德勒最強調的補救方法就是:合作,先找出罪犯在兒童時期就缺乏合作的原因。所有罪犯尚可挽救的方向,是他們還有某種程度可以合作,可以對社會、對人類有所貢獻,但最基本,在找出家庭經驗的不健全之處去設法補救。 關於犯罪者的自卑情結:「他逃避著勞動的情境以及必須和別人發生聯繫的生活工作。他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獲得正常的成功。他不肯和人合作的習性會更增加他的困難,因此大部分的罪犯都出生自非技術性的勞工。」 沒有職業上的專業自信,而且對於人際和社會也缺乏貢獻,於是,犯罪者便發展出一種假象的優越感,藉此來隱藏起他的自卑,犯罪行為只是假裝的英雄主義,心裡是徹底的空虛和自卑。 註:圖片顯示我買這本書是1989年,當時我在彰師大唸大四,那時候很喜歡讀志文出版的「新潮文庫」,但多數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想想那樣的年紀要體會什麼是「自卑」、什麼是「超越」,是有點困難啦!多年後再讀,終於覺得自己有多懂一些了;終究,認真的人生經驗累積,是可以讓人厲害一點的。 #阿得的讀書會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