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1/26 11:44:32瀏覽552|回應0|推薦14 | |
偶然間找到這本韓國人寫的大眾哲學書,竟出奇地好看,看完回頭看到它的副標題:「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就更明瞭:哲學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玄虛,而是可以即刻解決生活問題的指引。 我分享過,在高中輔導室的接案,偶爾就會遇到一種「哲思困頓」類型的個案:思想早熟,喜歡涉獵具有哲學性的文學或思想論辯,譬如存在主義、太宰治或莊子,他們喜歡這樣的生命思考和出口。 對於這樣的孩子,哲學思考可以靈活和善用的話,真的就是「出口」;但如果一直陷在裡面,想法被誤導了、激化了,也很容易不小心走進「死路」,輔導人的循循善誘就很重要了。(我曾分享過的想法請參閱文末附註) 一.為什麼是尼采?痛苦是最佳的禮物 相信多數人都聽過尼采說的:「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強大」,具有如此深刻的體悟,就是來自於他的生命親身驗證:他出生有遺傳性疾病,製造出許多他人很少經歷和無法理解的疼痛、失眠;若再加上失戀、孤單、困頓、不受理解和重視,一生承受的痛苦真的非凡人能理解。 痛苦是最佳的禮物。詳細了解尼采的遺傳性疾病和後遺症包括:關節痛、頭痛、胃痛、嘔吐感、無法睡、虛脫、視力惡化、精神渙散,這些痛苦,足以讓他充滿對死亡的恐懼,甚至人生最後十年在精神病院度過;但衡量他的一生,他是生命的鬥士和智者。 他的確承受著挫折,但並沒有沉浸在哀痛中,與其埋怨人生,他積極面對,用力反擊命運和遭遇,因而學會了「戰勝」人生、「昇華痛苦」的種種絕招。那些所謂的痛苦,都轉化成生命的養分,然後用一篇篇精闢的文章,留下所有厲害的思想。 「在難以承受的考驗與絕望之中,我們可能粉身碎骨,但也可 能發現過去不曾意識到的真實欲望、全新觀點、全新價值。」(p.25) 二.超人起飛:「第二種喜悅」 作者形容尼采是「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這是千真萬確的,在那個還沒有科學心理學的年代,尼采的智慧與洞見,也被後世的佛洛伊德所借用並印證,就是那極度痛苦的淬煉,訓練一個人更專注於自己的內心。 那是刻骨銘心的浴火重生,歷經破繭而出,找到人生至高無上的喜悅,尼采所謂的「第二種喜悅」: 「......人類將重獲新生,褪去老舊的外殼,變得更加敏銳、更加壞心,也將能以更成熟的態度面對喜悅。人類將以更細膩的味覺體察美好的事物、在更愉快的感受與喜悅之中,擁有比此刻更加危險的第二種喜悅,人類將重生為更天真浪漫、比現在更聰明伶俐百倍的模樣,」(p.28) 因為極致的痛苦,訓練了全然不同的觀點、感受、享受,也正是尼采所說「超人」可以獨享的喜悅;然後,產生了身為超人的自信。至此,痛苦治癒悲觀的思維,沒有了厭世,理所當然的活得自在。 三.上帝已死:成為自己的立法者 尼采說的「上帝已死」,是指既有傳統價值觀逐漸崩潰的現實中,那些我們還深信不疑的信念,大家不去、不敢、不願否認,仍執著於過去的價值觀與信念,因此過著艱苦的生活。 「我的幸福有何用?那些不過是貧窮與恐懼罷了,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安樂罷了,我的幸福反而應該是能正當化我自身存在的那些事物。」(p.47)(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盲從的人們,只是重複著誕生與死亡的輪迴,即使現在立即叫他去死,也沒什麼好可惜的,因為,他從來沒有找到過意義和價值。我們都可以是自己的上帝,成為生命的主宰,是建立自我價值與法則的立法者。 所以尼采所謂的「超人」就是不要馬馬虎虎、能活出自我的人,理所當然成為自己的立法者: 「所謂的立法者,就是自己為自己建立法規,並遵守其價值與意義而活的人。因為活出自我就是懷抱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意義,過著遵從並恪守價值與意義的生活。」(p.65) 四.用尼采的思維實驗「永恆輪迴」警惕:活出精彩生命! 「永恆輪迴」的思維實驗是這樣:當你憂鬱、痛苦、想不開時,請想像自己立刻死去並重生,同樣的模式又會再來一次,你又難以忍受又決定自殺,然後又重來一次一模一樣的人生,如此輪迴著重複的痛苦和重生。 反過來想,我們應該跟這份痛苦正面對決,做更有用的選擇,用更機智的方法度過餘生;即便我再次死去後,我的出生仍然一樣用機智的方法面對痛苦和度過人生,我不怕再次循環。能如此,這樣的人生當然是比較幸福而更值得的。 回過頭來看,如果我們這一世貪生怕死,活在愛財永不滿足、被期待的框架、卻空虛得無以復加,那麼下一世、下下世,也註定是如此循環!要打破這樣的輪迴,請從當下把握和實踐所有生命的意義和可能。。 尼采說:「你願意再一次地,並且不斷反覆地過現在的人生嗎?」(p.110)(「歡悅的智慧」) 五.「海島理論」:活出超然的自我 很喜歡作者用心理學家羅哲斯的「海島理論」來印證尼采的精闢見解:如何活出真正的自我?「海島理論」類比於尼采理性分析的槌子,其概念如下: 「我是一座島、你也是一座島。無論是高高在上的掌權者,還是年幼無知的孩子,每個人都是一座島,他們絕對無法連結在一起成為一塊大陸,他們自始至終都將是島。我們能做的,就只有想盡辦法偶爾搭起彼此往來的橋樑而已。」(p.119)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島,條件特質都不同,不可能有思維和感受一模一樣的兩座島,我們判斷的認知,也只是植基於自己的島。 ;所以,請丟棄那些加諸在我們身上莫名的枷鎖,不要被複製、不要被框住、不要被支配! 「人們必須了解,[多一個人正確的事,對另一個人也正確]的想法,究竟有多麼不道德。」(尼采「善惡的彼岸」)(p.123) 所以,什麼是溝通?什麼是立場?「不可能有徹底且完整的溝通」,更沒有「完全客觀的解釋」,無論任何你所以為的事實,都不見得是絕對的事實,任何真理,也都不是絕對的真理,世界的真相就要靠自己建立的觀點,不需要盲從和恐慌。 六.活得更直率一些!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擁有龐大的文史知識和一位名叫叔本華的老師,尼采經歷了長期痛苦,吸收龐大的知識,產生了「精神的斷絕」,產生新的認知:「身體的變化」,有了新的感官和情緒反應,由此徹底對生命樂觀,擁有堅強自尊,發現「權力意志」。 學習勇敢正視自我的情緒,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怕沒落,承認負面情緒存在的正當性,超越善惡的方法,是讓我們在跌倒受苦時,可以重新爬起,用權力意志,練習更開朗樂觀的方法,找的生命的著力點,好好活下去。 「所謂的情緒,是面對狀況的一種警訊,若我們能認知道這種警訊,情緒就能再盡到應盡的責任後消失。」(p.144) 作者分析了人類進化中的三個腦來驗證我們情緒管理的平衡機制,我們很少有完全獨立的理性與邏輯存在,無論如何都會受到情緒影響: 1.「爬蟲類的腦」:腦幹,原始腦,負責體溫脈搏的生命中樞。 2.「哺乳類的腦」:邊緣系統,掌管情緒、感覺與記憶。 3.「人類的腦」:大腦皮質,理性腦,負責靈長類獨特的語言與邏輯推論。 「只要看神經細胞的數量,隨即能明白為何理性難以壓抑情緒。大腦皮質中,從控制情緒的前額葉皮質進入杏仁核的神經纖維數量,比從杏仁核進入前額葉皮質的神經纖維數量要多上許多。」(p.148) 相信身體的直覺反應,聆聽身體的聲音,尊重、珍惜和接納這樣的直覺和聲音,沒有畏懼,視為人生的真實,沒有「理性至上」的自大,更能自由自在表達自己,活出獨立自己的精彩人生。 七.要真正練習才能找到情緒出口 作者提到第一個好方法是為情緒命名:為自己的情緒與身體反應命名,身體就會有所反應。若名字正確,便會感覺情緒迅速消退或排解,讓身體把要說的話說完了,自然而然情緒就會平靜下來。 這是一種後設認知的情緒管理,即使會有難以取名的情緒,也非常正常,因為人的情緒本來就先於語言和文字發明,學習祖先的智慧,傾聽身體與身體的反應,才是更大的理性、更大的智慧。 可惜的是,文明的發展把我們弄得習慣逃避和壓抑,無法發洩的憤怒與情緒,直接導致身體各個部位的疼痛,人生常常飽受折磨。當你學習了正視了自己的情緒,練習排解受壓抑的情緒之後,身體的疼痛或症狀就會慢慢排解,進而消失無蹤,這正是情緒排解的真諦。 從人類演化了解情緒很有趣,一個情緒的形容詞,涵蓋很多元的感受、語言與文字常常無法完整表達;抽絲剝繭情緒,就是接納情緒的方法,逐漸讀出自己隱藏的情緒,往極度渴望的深層心理靠近,認識了深深埋藏的真實面貌,並跟情緒好好對話。 八.權力意志:拿回生命的主導權 要忠於自我,找到情緒的出口,進一步要透過「權力意志」: 「是所有生命體最根本的需求。每個個體都有[想感受自己有力量,並想擴大這份力量]的[權力意志]。所有生命體都因這個需求而存活,延續著生命。」 「換個方式來解釋權力意志,那就是[自尊],同時也可以說是[自愛]。唯有渴望展現並強化自身力量的需求,才能展現不使個人屈服的自尊與自愛,而這正是支持我們的力量本身。」(p.187) 這是對生命的熱愛有力的展現,我們從接納自己的情緒開始練習,我們知道不要掉入虛華人生的輪迴,所以我們要找到力量和理想,這才是真正的自尊~發自內心的毅力,不是靠外在、別人賜予的浮面人生。 九.像孩子一樣跳舞:獅子做不到的事,小孩做得到 如作者所說:如跳舞一般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要像小孩子一樣自由自在,其實也並不困難,那是本就屬於我們的天賦,從文明的演化來看,我們卻被教壞了,小孩才是與生俱來的超人: 「我現在要告訴你們精神的三個變化階段,告訴你們精神的為何一開始是駱駝,又如何從駱駝變成獅子,獅子又是如何成為小孩」(p.216) 「小孩與大人不同,所以小孩是努力的強者。小孩只是忠於自己的情緒,自己身體的驅使去行動。他們忠於自己想要快樂、想要幸福的欲望,總是開朗地笑著,盡情享受喜悅與快樂。這種單純的行為是已經獲得自由者、強者、超人的境界。」(p.220) 小孩是為玩樂而出生的人,單純的吃飯睡覺和玩樂,就好像是天生的藝術家,好好揮灑沒有顧忌,每天只要好好玩遊戲就好,真正的做自己最快樂!所謂的道德和世俗框架,都是多餘的。 跳舞律動,便是孩子天性的展現,孩子自然舞動的雙腳,便是生命的自然節奏,難怪尼采會說說:「掃除所有人性的、社會的、道德的束縛,像個孩子舞動、跳躍吧!」~[尼采遺稿](p.237) 「這正是舞,不是用言語,而是用全身接受、表達自己遭遇的所有命運,那肆無忌憚且自由屈不撓地發洩,,讓一切的不幸與恐懼煙消雲散;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讓人不屈不撓地找回樂觀,這就是舞。」(p.241) 試著和孩子一樣跳舞吧!跳舞,是面對無常世界的最佳姿態,當我們開心的跳著,我們找回心中的小孩,直視著自己的情緒,與真正的自我相處、對話,慢慢我們就能完全接納自己,生命的美好和自在,就像小孩子一樣開心地起舞。 十.人生就是要勇敢的冒險 作者用「尼采的骰子」來詮釋人生是由所有必然的偶然所組合: 「我是否定上帝的查拉圖斯特拉。我將所有偶然傾注到我的鍋子裡熬煮,當偶然在其中經過妥善料理,最終我將歡喜地接受那成為我的食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p.229) 可惜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膽小鬼,只想把偶然都變成必然,不喜歡無法預期或預測的所有事,害怕冒險,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大人,其實連小孩子都不如,早已失去初心和童趣。 什麼叫尼采的骰子?就是不要貪圖安逸,勇敢去享受不可預知的偶然,將丟擲骰子成為常態和樂趣,就像小孩子般只想玩樂,是最美麗的直覺和接納,不害怕任何危險的可能和生活。 「我們有多麼想逃避孤單與挫折,就有多麼不願感受不安與恐懼;有期待喜悅與成功,就有多麼渴望安定與和平。」(p.232) 「想是永生或只求不死,本身就是一種衰老情緒的象徵。因為活得越是充實、 坦誠的人,就越有為一種偉大情緒獻上生命的覺悟。」~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p.233) 「危險地活著!把你們的城市建立在維蘇威火山邊吧!將你們的船駛向未知的大海吧!和跟得上你的人一起,並活在他們與你的對抗中吧!認識他們的人啊,若無法支配並擁有,那就成為掠奪者或征服者吧!」~尼采[歡悅的智慧] 附註: 1.「文學,可以是憂鬱心靈的生命出口:老師,你讀過[太宰治]嗎?」(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70753351) 2.「厭世,是厭棄可能庸俗的自己~[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讀書筆記」(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26245156) #阿得的讀書會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