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13 16:15:41瀏覽2832|回應0|推薦12 | |
對我來說,我完全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很多美好,尤其是對情緒的安撫效果,這種音樂的安撫和舒壓,是科學早就驗證的事,關於我們舒壓的生理基礎,包含了多巴胺、皮質醇等內分泌系統,或是神經系統、心跳、呼吸、血壓等。 當然,並不是每種音樂都有這樣的效果,即使音樂感受是相對主觀,但聽覺傳導的結構大家差不多,我們所能負擔的聲音節奏或音壓等,也會有一定的適合範圍;因此,選擇欣賞的音樂類別是一門功課,而其中選古典音樂,絕對是最不會踩到雷的。 不過,古典音樂範圍廣泛,作曲家、曲目眾多而難以入門,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專業人士來導聆了。誰最專業呢?首推當然是介於樂團和聆聽者之間的橋樑:指揮家。 這本書的作者:指揮家莫切里(John Mauceri),是大師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門生,曾錄製超過80張唱片,獲得包含葛萊美獎、東尼獎、艾美獎諸多大獎的肯定,行有餘力仍致力於寫作,本書已是他的第四本著作,對於推廣古典音樂深負使命感。 1.私我的體驗 「你第一次聽到某些音樂時,身在何處、對你的影響有多深,以及當時與你相關的事物如何連結音樂,這些因素都讓聆聽音樂成為一種私我的體驗。」(p.45) 音樂是一連串音符的結合,但旋律創造的聽感,遠遠超過音符;我們所能聽見樂器的聲音,搭配的和弦和細節,作品整體的訴求,都融合成專屬於個人的意境,這樣的體驗是私密的,結合當下的時空狀態,創造了個人的小宇宙,無干他人,任我遨遊! 2.貝多芬是大家的貝多芬 「古典音樂不是一道牆,而是一座橋樑。與其說古典音樂是屬於哪個國家或種族的表達方式,不如說它更像是一種宗教的原型,無法被國族主義綁架箝制。因此,貝多芬是大家的貝多芬。」(p.50) 古典音樂的大師林立,德國就產出好幾位大師,像:貝多芬、華格納等,芬蘭人稱西貝流士是他們的民族之魂,俄國更驚人有超過10位以上的大師,像: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等;當我們聆聽這些大師們的音樂時,說真的也並沒有國族之別。音樂無國界是真的,特別是在欣賞古典音樂時更可以是如此的。 3.我們心中的小劇場 「音樂沒有與生俱來的意義,是我們聽眾將概念與感覺加諸於音樂之上。」(p.64) 音樂的詮釋的確在我們身上,我們對音樂的感受系統,融合了所有直覺、感覺、知覺、經驗、文化和情感等,然後在內心上演了小劇場,恰似觀看一幕幕戲劇般,產生自己的解讀,這是聽覺與大腦自動導航的模式,由此,每一曲古典音樂都創造了自己的故事和意義。 4.生命長流的音樂史 「每一次經歷已知曲目的新體驗,都將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加入你的生命史。」(p.75)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喜歡上古典音樂的緣份,是和看電影的配樂有關,像: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或波麗露,很厲害地為精彩畫面施了定格的魔法;漸漸跨入古典音樂,又是在人生的長流裡,不同的階段產生不同的故事,載具也從卡帶到CD到回過頭去買黑膠,一一承載著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喜怒哀樂。 5.誰說一定要專業導聆? 「難道你需要學會分解、組裝烤麵包機,才能享受它烤出來的吐司嗎?」(p.80) 聆聽音樂是為了放鬆,如果會帶著很大的壓力去聽,那不聽也罷!聽古典音樂,我曾聽過一種傲慢說法,說要聽者有正確的「常識」才適合,我非常不以為然,因為音樂的感受是自然而然的,我們又不是要演奏或評論它;分析音樂並不會帶來更了不起的美好,是吧?單純欣賞也很棒啊! 6.古典音樂的正向作用 「有時,人們會取笑樂觀的『好萊塢假結局』,但幾百年來古典音樂都堅持幸福快樂的童話結局。」(p.112) 專業音樂知識我雖不懂,但聽久了,也能聽出個大致的方向,的確,會喜歡古典音樂的,很容易被它具有正向的音場所感動,大編制的磅礡氣勢,重奏樂的分進合擊,獨奏樂的一枝獨秀,都可以有安慰、激勵或放鬆的力量,為生活增添美好的元素。 7.更了解,更親近,更有樂趣 「這就是欣賞音樂的關鍵:作品的歷史背景可將聲音脈絡化,在我們第一次欣賞時邀請我們進入它的世界。」(p.126) 喜歡某些作曲家的作品,很容易就會去認識作曲家的背景脈絡,越認識越了解,越能體會作品的細微和奧妙之處,往往更能獲得正向的回饋和滿足;這種走入音樂,或說是走入創作者的內心世界,產生的認同就會一直循環下去,見證了親近音樂藝術的美好。 8.聆聽現場 「無論你的審美標準是基於樂器的風格或內容,永遠不要忘記每位音樂家演奏或演唱出的每個音符,都代表他的努力、個人成就、雄心壯志與天賦。」(p.154) 現代網路發達,音樂隨點隨到,似乎已經很親近、很享受了!但不要忘了,還有更美好的享受方式:聽現場,畢竟所有透過音響、手機聽到的音樂,都是科技產品,完全感受不到演出者的全心全意,更遑論指揮家的動態、舞台的聚焦、音場形塑的氛圍等。有機會就多走入音樂廳吧! 9.音樂是四海一家的 「我們受邀聆聽經過翻譯的音樂,驚嘆其以各種方式穿梭於人類的思想與心靈,不分性別、年齡、種族、和文化背景。」(p.188) 比較早以前,古典音樂的確曾是親近皇親貴族,很多時候連演出者,也需要膚色或性別正確才行!很幸運的,現在比較沒有這種問題了!民主時代彰顯的公理正義,至少在音樂界多數時候是做得到的,音樂藝術不為特定人們服務,公平、尊重與融合已是普世的價值。 10.播放屬於自己的人生清單 「最終,古典音樂會將成為你生命的原聲帶,這些樂曲是你的故事,一部獨特的人生匯編,與你的經驗相互呼應。即使我們可能有重疊的曲目,但你的播放清單只屬於你自己。......你才是最後的詮釋者。」(p.202) 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古典音樂利用時間,同時也抵抗時間。」,美好的音樂產生無數的共鳴,是永恆的,既屬於作曲家,也屬於我們任何一個聆聽者;然後,很巧妙的與我們獨一無二的生命軌跡重疊,說是巧合或緣份,其實都是我們選擇,我們的主導權;恰如我們的人生也是。 註: 1雖然我不贊成入門古典樂要有專業知識,但我贊成一旦古典樂聽出了興趣,而願意主動去求知求解,像書中提到華格納的崔斯坦和弦,對於形容滿足慾望的困境,我也是透過人家的專業解說才略知一二:https://youtu.be/80V6gPZuqfo 2.左下照片說明~我認為聆聽音樂需要有好一點的道具,所以家裡應該擺一組高貴不貴的音響;可惜,很多人花了百萬以上的裝潢費,卻完全忽略了聽覺上很划算的投資了!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