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味乖巧的青少年常常也是不太健康的~電影「陽光普照」於我的厭世衝擊
2020/02/27 17:02:32瀏覽2056|回應0|推薦11

已經一個多禮拜了,沒想到一部兩個多小時的國片,它的後勁之強,仍持續衝擊著我,像宿醉般,畫面恍惚閃爍,幾幅鮮明的影像總在眼前晃動,哥哥阿豪的乾淨,弟弟阿和的暴走,爸爸的悶,媽媽的煩,特別是,那個劇中劇:司馬光故事改編的動畫,雖有那麼點突兀,卻像是甕底那最後一口濃郁的,好酒!
 
阿豪對著第一次搭訕補習班的女同學,說了這樣一個改編版的寓言故事: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當鬼的司馬光堅持還有一個人沒找到,於是一群人找到樹林裡陰暗的角落,找到了那個傳說中的大水缸,司馬光打破水缸後,發現陰暗的裡面瑟縮著一個人,是另一個司馬光!然後,不太熟的女同學應該是聽不懂吧!也不知要如何回應吧!結果故事就這樣沒了。
 
如果你看完電影,再回頭看一次這一段短短的動畫,你會明瞭,導演好奸詐,一軸線的劇情循線快轉,後半段卻急轉直下,有些我們還沒立即會意,影片嘎然結束,餘音繞樑,不甘心!所以只好再倒帶去看第二遍的司馬光!然後終於懂了,打破水缸,也是阿豪自己內心的顯發,他不是要救誰,他其實只是想宣示,我可不可以躲在水缸的角落一輩子不要出來呢?兩個層面的意義:一,他躲起來不想面對這個世界;二,我的內心世界沒人能懂。
 
是吧!又是一個壓抑世代厭世年輕人的典型!我很有感觸也頗擔心:現實世界裡,至少在我的晤談室裡,不乏像阿豪這般的孩子,明明厭世,卻壓抑著,假裝陽光,表象乖巧,表裡的不一致,撕裂著,很想找個地方躲起來,他不知如何對這個世界說,只能勉為其難的活著。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這段阿豪給女同學的簡訊,近似遺言般的沉痛呼喊:我再不躲起來啊,我就要曬成乾了!心已死,這個身子留著也沒用啊!

阿豪這句「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是內心最深層的糾節和痛苦,平凡的模糊,不平凡的生死解脫,為什麼不說清楚?為什麼會壓抑到死?說實話,我不太喜歡只是一味用「憂鬱症」一筆帶過所有類似生命困境的人,因為,教育與成長的過程總還有更多可以改善和探討的,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至少我這個心輔工作者一定是要如是想。

阿豪先把自己梳洗得乾淨,把房間整理得整整齊齊,然後,在不驚動他人的半夜,跳了樓!......活著,活在沒有陰影的世界,阿豪只能乖巧乾淨,一如日光,一如他的成績可以考上醫學系的明亮,一如他的外表是個潔淨的暖男,而,對比於擋了弟弟的光亮和發展,對比於爸爸不願承認有一個壞弟弟的事實,對比於不知如何陳述自己內心的陰暗和苦痛,對比於講的故事別人也聽不懂;活著,也許就是受苦吧!

厭世哲學家的「厭世講堂」一書,很適合給類似「厭世系」的孩子細細品味,書裡有一段話我很喜歡:「請不要覺得孤獨,因為並沒有孤獨這回事;請不要覺得匱乏,因為也沒有匱乏這回事;請不要覺得需要救贖,因為你已經在救贖中。」,莊子也說:「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天地之大,不會只有少少的陰影可以躲藏,真正需要解放的是自己的心思,自己的思想,思想可以奔放,宇宙浩瀚,任你遨遊,快清掉那些堆積於內心角落的垃圾吧!

談論自卑的好書「我已經夠好了」,有一段話可以是很棒的參考:「接觸外界的最大效益是,瞭解那些讓我們感到最孤單的經驗,確實是很多人普遍都有的經驗。」躲起來,是因為不想說、不敢說、不願說,以致無法做真正的自己,其實,陳述內在真實的狀態,與外在的世界接觸,遠比躲起來有用得多,有古今中外前人的智慧,有各種世界的奧妙,有人類溫度的冷暖。陽光普照,總也會有黑暗來臨,真的不需要躲在水缸。

反過來說,就算阿豪能躲起來隱藏n年,然後偽裝成暖男活著,然後繼續壓抑、乖巧、假掰下去,最後他也只會像他的阿爸一樣,又悶又直又傷人又不快樂,然後,可能也會生下一個一模一樣、壓抑卻樣貌乖巧的小阿豪,這樣的結局,會比較好嗎?

註:圖片錄自甲上娛樂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31856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