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貓兒的知味劄記 4~麻香鮮鮑皇(晶華蘭亭) & 魚子醬金銀蛋(老爺明宮)
2013/03/26 02:56:10瀏覽1644|回應3|推薦25

(七)麻香翡翠鮮鮑皇:色淺韻深 (晶華國際聯誼會.蘭亭)

近代食壇公認的首席美食名家唐魯孫先生,曾經在「酸甜苦辣鹹」一書中談到:「梁均默先生是我們一群饕友中的真正大老,他對飲饌的品評沒有地域觀念,祇要好吃,不分中西,不論南北,他都列為珍品上味」,誠斯言哉!只要能保持寬廣的心,好吃的美食必然俯拾皆可得。

出生於十九世紀末年的新聞界耆宿梁寒操先生(字均默,人稱高要才子),曾經擔任中廣董事長,一生成就斐然,是我素來景仰的媒體前輩;而梁先生懂飲識食的功力,想必飛聲騰實,方能被唐魯公譽為美食大老。只可惜,當年梁寒老身旁的食友們,泰半都已凋零,我也未曾聽說,迄今仍在美食圈內活躍的人士,有誰能夠有緣參與那一群知味饕友的餐敘。所幸我有位忘年之交珍姑姑,從民國四十年起,每隔一、兩星期,都固定與雙親連袂出席梁先生的家庭宴客(直到六十年代赴美定居為止),飲饌高度自然不在話下。

年近八旬的珍姑姑,言談間總是蘊蓄廣深,漫溢著幽默、睿哲、和溫柔情感。童年時,社會正處於動盪不安的大時代,珍姑姑因為父母親都忙碌,而離開了自幼成長、近代出過四位進士的潮州老宅邸,跟著姨媽移居上海租界區,在福開森路的豪門大院裡生活。元脩菜美的本幫佳餚,伴隨十里洋場的炫麗斑駁,成為珍姑姑少女時期之味覺印記,而我跟上海料理結緣的故事,也就從珍姑姑家裡的公館菜開始。

大一上學期結束後,我到珍姑姑位於紐約長島的住所,歡度耶誕佳節。儘管戶外是風號雪舞,但是坐在設有火爐的寬廣餐室裡、聆聽緩緩流瀉的周璇歌聲,品嚐由珍姑姑的上海老家廚師,特別精心烹製的水晶肴豬腳、姑蘇醬滷鴨、瓜薑炒魚柳、碧螺鮮蝦仁、酒燜櫻桃肉、蘿蔔煨牛腩、清燉獅子頭、滬江扣三絲等上海公館美饌,我的內心也著實溫暖了起來;雖說部份菜色,宥於食材限制,而無法全然地道,但早已大大升級了:過去我在秀蘭小館、闔家香、僑福樓、東昇陽和來來隨園,所累積的上海菜餚印象;再加上身處他鄉,美味在此刻,應該就是唯一的王道了。

那些年寒假,我待在長島的日子裡,總是一邊品嚐洵美的公館菜、一邊與珍姑姑聊天,沉浸在彷彿史詩般磅礡的上海風雲,食物也更添滋味。記得有一回,當時已經超過七十歲、身體依舊硬朗的家廚老姜,端出了他自創的「醬爆蝦蟹炒年糕」(使用波士頓龍蝦、舊金山唐金蟹為主角的變通版上海菜),以及加料版「砂鍋兩筋醃篤鮮」之後,便坐在一旁彈起了古箏。姜大叔表示:「身為廚師,刀章和鑊功是兩大法寶,因此這雙手既要有力道,更得靈巧,彈古箏就是很棒的鍛煉方式」,這番話聽得我肅然起敬。如果說,今天我採訪製作的專題,總是站在尊重食物的原則,以料理人的心血立基點來紀錄,或許就是啟迪於老家廚的一番話吧。

歲月荏苒,珍姑姑退休之後,轉往歐洲養老,我也取得碩士返台工作,但是本幫菜與我結下的不解之緣,依舊在台北和上海延續。因為當年的老廚師已不再掌杓,珍姑姑只好藉著探親之便,每年都會飛來台灣兩、三回,一償自己的蓴鱸之思;珍姑姑來台時,總是選擇晶華酒店下榻,位於三樓的蘭亭江浙餐廳,自然是我倆最常小聚之處。

穿過結合了中華傳統書法藝術、摩登玻璃造景與現代打光設計的長廊,才能進入蘭亭的用餐大廳,這般古今揉合、交錯的時尚氛圍,讓蘭亭一開幕就令人驚豔;雍容醇正的蘇浙美饌,也頗能與空間相互輝映。鎮江肴肉、無錫脆鱔、蠔汁活鮑、八寶鴨、滬式甲魚、栗子鱸鰻、蟹黃蹄筋,還有甜食西湖藕韵,都是吸引饕客造訪的招牌好菜。

畢竟出身於上海大戶人家,珍姑姑年輕時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鮑參翅肚。只是隨著年事漸高,像是「蟹粉燴廣肚」、「鮑脯煨烏參」等濃油赤醬菜式,為了珍姑姑的膽固醇考量,已經不適合再繼續享用了,好在蘭亭的主廚黃來發,也有健康的做法。以宴席必備的鮑魚為例,黃主廚選用新鮮南非活鮑,清理好之後,先用獨門滷汁煨煮到酥軟,再以胡麻醬取代常見的蠔油,為鮮鮑的海味增添層次,最後將鮑魚放在汆燙好的西生菜上,就完成了一道做法簡單、色淺韻深的「麻香翡翠鮮鮑皇」,入口一彈牙一爽脆,鮮潤清甜少負擔,讓我越吃越有味道。

前幾年,因應晶華酒店調整餐飲單位,蘭亭被移往21樓,歸屬於晶華國際聯誼會的一部份,然而蘇浙佳餚依舊展演如昔,還特別加強客製化的餐點服務。來到居高臨下、視野極佳的蘭亭,我通常以風味清爽的「栗子涼瓜蕃茄」、豆香滿溢的「寧式素鵝」、鮮辣夠勁的「青椒鑲肉」,搭配「滬寧晶華拼盤」來開場;拼盤裡的醉雞是用去骨雞腿肉,經高湯燜煮至熟後,再放入由當歸、枸杞、紹興酒調成的醬汁內,醃漬32個小時入味而成,嚐起來Q嫩又帶有養生概念,跟雙拼中的另一主角燻魚,可說是水陸絕配。

為了滿足會員們的挑剔味蕾,黃來發主廚也端出了不少私房美味,內容有黃瓜絲、皮蛋、豆乾絲,入口微辣的「老虎菜」滋味豐富;食材選用藍蝦,經過二次油炸到酥脆,再放入蒜苗、蔥花爆香,加點砂糖、白醋及胡椒粉一起翻炒,盛入杯中即可上桌的「油爆鮮蝦」,油亮剔透、酸甜盈口,有著享用西洋雞尾酒蝦的感覺。搭配腴嫩馨甜的「清蒸牛腩」、酌酒菜「蝦釀杏鮑菇」、甘潤鮮美的「瑤柱角瓜」,就能夠吸引著珍姑姑與我,這些年一再造訪也吃不膩。

每次與珍姑姑見面,從她的故事中來回,在歷史波動裡,我體驗著遙遠、又似乎觸手可及的十里洋場傳奇,與日後我走訪老正興、上海老飯店與德興館,從糟缽頭、蝦籽烏參、草頭圈子、禿肺和紅燒鮰魚裡面,領略到的弄堂庶民味,可說是各具風情,也讓我的本幫菜記憶,比旁人更加鮮活佻達。

兩年多前,珍姑姑與我接連在上海的老吉士、厲家菜、還有開幕不久的蔚景閣,嚐過充滿情感濃度的弄堂老菜,和兼容並蓄的海派京粵佳餚之後,返台前夕,我倆來到上海半島酒店的逸龍閣,分享內容包括:蒜子梨香汁啫鮑魚、香滷紅麴羊腱片、鮮拆蟹粉燴絹豆腐等港式滬饌。望著璀璨外灘、時而冥想萬物的珍姑姑看來有些落寞,在品嚐甜品雪蛤炖紅蓮之際,珍姑姑卻對我重提了十餘年前,她曾說過的這一段「美食天與地」,字字珠璣且幾乎雷同(詳見自序),只是語調蒼然不少。

自從那晚過後,我就沒有機會再跟珍姑姑一起用餐,而近年來,行動不便的珍姑姑極少出門;雖說上海的半島稍遠,但當我與朋友們再訪晶華蘭亭,面對琳瑯滿目的蘇浙佳餚,我總會懷念起:珍姑姑的言笑晏晏。感喂時代蒼黃翻覆之餘,令我格外珍惜今日手邊,所擁有的一切平凡與美好,無論是人、情、事、物,亦或這一桌子的紹興醉雞、寧式燻魚、四喜烤麩、紅燒牛腩煲、還有珍姑姑最愛的麻香翡翠鮮鮑皇。

(八)魚子醬帝王蟹肉金銀蛋:鮮滑細嫩 (老爺酒店.明宮)

為了讓我更加多才多藝,媽媽可說是煞費苦心,進入崇光女中的初中部就讀之後,除了原本的兒童芭蕾舞、以及鋼琴課程之外,媽媽又替我報名了繪畫班,雖說經過了整整兩年的認真學習,缺乏作畫細胞的我,並未朝著藝術領域發展下去,但是在名家畫作的賞析方面,還是培養出了一些基本功。

由於初窺門徑的關係,當時我相當欣賞的畫家,囊括了古今中外,只怕不下兩百位,以近代國畫名家來說,就包含高逸鴻、胡克敏、邵幼軒、傅狷夫、喻仲林、歐豪年等人,其中以畫馬馳譽藝壇、技法融貫中西、自成一家的徐悲鴻,尤其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在創作方面,徐大師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於傳統國畫則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可說是深得我心。

等到年齡稍長,我對於飲食文化的興趣,逐漸跟繪畫並駕齊驅,而徐大師所揭櫫的概念,似乎也能夠當成「新派中菜」的圭臬;料理如果能夠立基於傳統,經典美味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烹調可採入者融之,那麼這一代的創意菜餚,只要通過歲月的歷練,或許也能夠成為下一代的經典名饌。

然而,欲將常見的西菜料理風味,融入亞洲菜系裡頭,又能吸引知味吃客一再造訪者,實在不多,要把所謂西方三大珍貴食材(松露、鵝肝、魚子醬)自然而然跟中華美饌作結合,可說更難;其中,從香港開始流行、到各地高檔粵菜食肆群起效尤的魚子醬炒金銀蛋,無疑是這一波混搭風潮裡,最常見的菜式,不少廚師都有其獨到展演。擁有米其林三星光環,四季酒店龍景軒的「黑魚子醬蟹肉炒金銀蛋」,尤其令饕家趨之若鶩。

不讓香港名店專美於前,前幾年,遠東香宮將其踵事增華,增添傳統八珍裡的燕窩,推出了「魚子醬燕窩鮮蟹肉炒金銀蛋」。欲完成這道料理,必需二人四手同時烹調,一人用溫油來泡熟蛋白、並加入發好的燕窩,另一人則用蛋黃炒新鮮蟹肉,待雞蛋即將凝結之際,兩位師傅同時起鍋,盛盤時,金蛋在下、銀蛋在上,最後鋪上魚子醬而成,不僅考驗廚子火候炒功,二人之間的默契,也是這一道雞蛋料理,能否美味的關鍵因素。

視覺亮麗的「魚子醬燕窩鮮蟹肉炒金銀蛋」口感極其滑嫩,蟹肉跟魚子醬的湖、海味,二者也能夠彼此呼應,是「西方烹調可採入者融之」的最佳寫照之一。只可惜,食代遞嬗的速度,往往超過我們所想像,目前在香宮的新菜單上,已經看不到這道菜了,所幸美好的時尚粵菜,永遠有廚師會賦予新詮釋,像是我每回造訪明宮,必點的「魚子醬帝王蟹肉金銀蛋」即為一例。

明宮的「魚子醬帝王蟹肉金銀蛋」擺盤如畫,用色不多卻素豔悅目;挾入口中,一開始蛋香就汨湧而出,緊接著,魚子醬與蛋白、蛋黃間的鱈場蟹絲,交織成甘鹹飽滿、層次繁複的海味,矜貴的西洋食材,藉由東方廚師精心演繹,蛋香出頭、鹹鮮收口,產生了對比默契、也找到文化上的優雅平衡。

雖說魚子醬炒金銀蛋無限美好,然而品嚐美食,在膽固醇的考量下,金蛋部份(炒蛋黃)也只宜偶一嚐之,這時候,能夠解我蓴鱸之思的蛋類佳餚,就是坊間粵式餐館裡,還算普及的順德名菜「大良炒鮮奶」了。順德大良鎮飼養的乳牛,所生產的鮮乳油脂高、奶味濃,常被廚師相中入饌;將蛋白打勻、跟鮮奶調和之後,加入蟹肉、帶子或鮮蝦兜炒,不消多久,一盤大良炒鮮奶就可上桌囉!但是要炒得綿嫩幼滑,火候上的精準拿捏,才是好吃的要訣。

要把味覺架構幾乎接近完美的功夫老菜:大良炒鮮奶加入創見,卻又不顯得畫蛇添足,其實並不容易;故宮晶華的前主廚蕭師傅,以大頭鰱的魚頰肉為輔料,烹製出的「大良魚云」是一極佳範例。寒舍食譜的許主廚則用烏參,同樣做了高明的點題:「瑤柱烏參炒鮮奶」先把烏參用紅蔥、蝦米、蒜跟薑爆香,再置於雞湯內,加入糖、蠔油燜煮以提出鮮味,最後將烏參炸過,平鋪於盤底,放上大良海鮮炒鮮奶、干貝酥及紅蘿蔔末即大功告成。鮮糯帶脆的烏參,跟濃郁馨甜的乳香極搭,讓這道菜口感,較傳統大良炒鮮奶更為立體,值得細細品嚐。

揉合中外食材的摩登美饌,如寒舍食譜的松露菌蘆筍炒龍蝦球、香宮的鵝肝和牛粒、明宮的魚子醬帝王蟹肉金銀蛋,每每綻放出活潑、多元的簇新滋味。或許美食家以東西食藝神髓的融貫性,來盱橫這般討喜的菜式,稍微嚴肅了些,畢竟對我來說,混搭料理是一種難得的邂逅,往往讓我從心底升起:彷彿與名畫相遇的悸動。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chien1210&aid=7430224

 回應文章

粉紅Jul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面面俱到的菁英美饌
2013/03/28 16:58
每當我們熊貓幫的巧婦們,看到貓兒主播的《貓兒的知味劄記》系列文章,都十足欽佩貓兒主播的多才多藝,不僅在主播檯上成績斐然,充滿了穿透力、感染力的美食專輯深入淺出,對於音樂、繪畫、書法都涉獵極深,是難得的才貌雙全大美女,讓我們後援會的熊貓幫巧婦們與有榮焉;老爹說,從目前貓兒主播已經發表的劄記有~「八寶富貴雞:洵美繁複 (天香樓) 」、「北京帝王鴨:鮮脆不膩 (香宮)」、「大湯黃魚燒:鹹鮮合一 (翠庭)」、「鐵板燒肉磚:酸甘開胃 (九華樓)」、「脆皮牛腩:酥腴兼具 (珍珠坊)」、「松露菌蘆筍龍蝦球:彈牙惹味 (寒舍艾美寒舍食譜)」、「麻香翡翠鮮鮑皇:色淺韻深 (蘭亭) 」、「魚子醬帝王蟹肉金銀蛋:鮮滑細嫩 (明宮) 」、「潮式滷水鵝:柔潤多汁 (潮品集)」、「菜心百頁元蹄:腴嫩咸鮮 (味坊)」、「胡同他似蜜:洵美甘甜 (頤園)」、「返沙芋頭:酥綿馨逸 (帝國會館)」:目前十二道菁英美饌,包括有 傳統的雞鴨魚肉(焗雞、烤鴨、煮魚、燒肉),以及中西合併的創意菜餚;總共囊括雞鴨鵝、牛羊豬、魚蝦蟹鮑,還有甜點等等,可算是面面俱到,相信大家都猜得到,充滿個人魅力、文采一流的貓兒主播終於要出書啦,而且娓娓道出美食家的成長之路!我們熊貓幫的廣大巧婦,真是超期待貓兒主播的大作早日出版呢。
李亞蒨(yachien1210) 於 2013-03-31 06:16 回覆:
貓兒的知味劄記系列文章,是以食物當作主軸,貓兒的人生經歷(還有個人記憶中的某些心事,感情)當副線,讓讀者有"聽貓兒說故事"的感覺(而且是真實故事), 經由故事領會菜餚的美味,產生參與感及味覺共鳴,希望巧婦們會喜歡.

玉米Q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憑藉文字就令人感到菜餚活色生香
2013/03/26 16:52

這篇好多超美味的上海菜 看起來都好吃

看什麼呢? 當然是貓兒姐姐的文字ya

雖然這般上海菜 醉雞 燻魚八寶鴨 蝦子烏參...........

我們看到菜名 就知道味道就大概是這樣子

可知貓兒姐姐光憑藉文字 就活色生香

遠超過那些什麼羞 有圖有真相 la

貓姐要我們看 "出門訪古早" "只剩下蛋炒飯"

逯大師就是這功力 列舉菜名 就寫得出感情

所有做菜細節描述 通通多餘 比不上字間情感

不忮不求不炫技 文字流暢真的好棒 大推

逯老是一代美食文學大師 寫江浙菜的第1名

現在貓兒姐姐 也寫出了逯大師的"上海味道"

祝福貓兒姐姐May all your wishes come true

李亞蒨(yachien1210) 於 2013-03-31 06:18 回覆:
謝謝玉米,逯教授是美食文學大師,貓兒怎敢與逯教授相提並論?! 但逯教授的文筆風格,影響貓兒相當大呢(特別是這一系列的知味劄記文章).

布魯斯 Bruc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才華洋溢&充滿情感
2013/03/26 08:28
最近這一個月以來,本人與表弟、以及公司部屬同仁,中午都在看貓兒主播所播的中天午間新聞,也時而在週末看到貓兒主播所採訪、製作的中天「紀錄台灣」美食專輯,想不到貓兒主播如此忙碌,也完成了十多篇《知味錄二部曲:貓兒的知味劄記》登上無名部落格;恰好這兩篇介紹的:魚子醬帝王蟹肉金銀蛋、麻香翡翠鮮鮑皇,都是本人相當喜歡的菜餚,擔任集團總裁的表弟剛剛還說:還好貓兒主播沒有以糖心鮑魚(老梗,又過於奢華)、或一般炒蛋當主角(平凡無奇),再者,「魚子醬金銀蛋篇」顯示出貓兒主播的才華洋溢,「麻香翡翠鮮鮑皇篇」充滿情感,佈局不同卻風格一樣婉柔順暢,都是耐讀的好文章,身為上海企業家第二代~這段【老人家表示:「身為廚師,刀章和鑊功是兩大法寶,因此這雙手既要有力道,更得靈巧,彈古箏就是很棒的鍛煉方式」,這番話聽得貓兒肅然起敬。如果說,今天我採訪製作的專題,總是站在尊重食物的原則,以料理人的心血立基點來紀錄,或許就是啟迪於老家廚的一番話吧】特別令人感動;本人近日會邀約表弟及公司主管同仁至明宮、晶華Club蘭亭聚餐(順便在沐蘭做個Spa),希望貓兒主播再多介紹一些明宮的菜色,想必許多許多粉絲,都想要點用貓兒主播會選擇的菜餚來嚐吧。
李亞蒨(yachien1210) 於 2013-03-31 06:18 回覆:
謝謝Bruce先生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