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民
2014/02/16 12:44:11瀏覽36|回應0|推薦0

日本在安倍政權下,進行教育改革,要把戰後的基本教育法來個脫胎換骨的改變。除了想把各行政區的教育委員會納入行政系統以外,對於目前中小學的「道德教育」,也要來個根本的改革。長久以來,不屬「教科」的,「道德教育」,沒有一定的教材,可以自由教授。但是文科省在2月14日發表了4月以後即將使用的新教材內容。

內容以內外偉人為中心,同時政治立場與現政權接近的現代人也包括在內。透過這些人物的事蹟來培養兒童的「愛鄉」「正直」「公正·公平」「誠實」「感謝」「努力」「尊重日本文化與傳統」「做為日本人的自覺」「國際視野」等。

無獨有偶,在「人民日報]上也提出了概括社會主義核心的價值觀。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12句口號。

古來為政者的兩個主要工作就是「養民」和「教民」。如果民不聊生,等於「逼民造反」,這是為政者沒盡到基本的責任。但是養而不教也不行,「民」不聽話,豈不等於「頑民」。中華文化數千年來教的都是「忠君」觀念,但是已經不管用了。大家也只好各出奇招。

以前在台灣為了對抗大陸的社會主義,蔣氏父子大力推行復興中華文化運動。連路名都改成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四書五經的內容編入教科書內。教科書是統一教科書。

為政者的熱心傳道,固然用心良苦。提出的價值觀,也無可非議。但是個人的價值觀,必須由個人去體驗,逐漸去形成。而不是由為政者去塑造。一個能包容各種不同價值觀的市民社會,是一個可以自傲的社會。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117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