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15 16:47:56瀏覽1572|回應5|推薦75 | |
義美高志明直言:最反對食品檢驗
其中第二點早已經在推動,困難的是需要廠商和每一個地方政府督促才能落實,而負責執行食品安全政策的地方政府懈惰,使得食安問題不斷地爆發,最近兩年來主要都發生在南部該黨所執掌的地方。重點在如何落實! 第四點和第五點修改食安法和重罰等,這幾年每一次爆發食安新聞事件,不都是這樣子應對,就算如大陸對三鹿奶粉事件採用死刑威嚇,未必能嚇阻等了為了賺錢不顧基本道德的奸商。所以針對前面三點而言,毫無新意。 此「食安五環」最特別之處是第一點:建立毒物管理機構,和第三點:十倍人力和資源的市場查驗,這兩點是相關連的,就是大力地加強毒性物質的檢驗。這就是近年來食安事件中所鼓吹起的作為:加強檢驗、以策安全!如果讀者願意閱讀一下多年來筆者的討論就可以知道:檢驗不可能有效地改進食品安全,反而會錯置了人力和物力。這也怪不得陪同出席記者會的義美高老總表達不同的意見:「如果人類吃的東西要透過檢驗,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那是人類最大的悲哀,甚至是人類滅亡前的徵兆!」 食品中的風險主要包括化學性與生物性,生物性風險主要在食品致病性微生物所造成的食品中毒,如果核計一下對國民健康和經濟的實際影響,微生物所造成的食品中毒事件遠超過化學性風險。不過,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在添加物上,經過媒體、政治人物和部分專家鼓吹下,國內關於食品安全管理的資源已經極度向化學性風險傾斜,官方的檢驗機構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其人力資源和預算多投入到化學檢驗上,負責微生物檢驗與管制已經沒剩下幾人了。這怪不得日本的腸炎弧菌中毒大大地降低,而我們繼續維持在高峰! 國民多年來在食安事件威嚇下,和部分專家不完整的導引下,早已經失卻「理性瞭解」食安議題的機會,阻斷了理性「風險溝通」的機會。「加強檢驗」之所以成為「時尚」,不管對與不對,民眾聽得懂就好,也就納入到總統候選人的政策中。另外,負責撰寫政策的就是化學分析專家,對於橫跨化學、生物和管理層面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專家當然有其侷限性。 義美高老總只是感性地表達,並未說明背後的理由。以「檢驗」為主的方案,虛耗人力和物力,注定只有宣傳的效果,作為選舉方案,可,作為執政後的施政方案,算了吧!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