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投國小1904年老照片的精彩內容
2025/01/07 09:26:58瀏覽240|回應2|推薦16

日本帝國自1895年起殖民統治臺灣。

雖然早在1899年(明治32年),八芝蘭公學校(臺灣最早的現代化學校,士林國小前身)成立的第二年,各方曾有協議辦理北投及關渡分教場,可惜因為相關官員的更替,才要等到1902年社仔與北投分教場方才著手辦理。

1902年(明治35年)5月1日,臺北廳第13區(北投區)庄長何慶熙請願希望地方建立分教場/分校,方便學生上學。 同年5月27日,八芝蘭公學校北投與社仔分教場同時立案申請設置,隨即在6月28日核准成立。同年7月24日,關渡庄魏圓山,協調關渡宮租榖每年可捐出75圓支持分教場。同年9月3日,八芝蘭公學校派出教諭殘間權兵衛與訓導吳石磹兩位教師,11月19日,北投分教場舉行開校儀式,有臺北廳長菊池末太郎、北投守備隊長、衛戍分院長與許多鄉親參與。

庄長(後來區長改名庄長)何慶熙請願時提出的北投分教場調查書,文中顯示所涵蓋的學區為北投庄、嗄嘮別庄、關渡庄、唭里岸庄、石牌庄,共1,629戶,10,368人,適齡學童數為1,487人,人口多集中在北投庄與嗄嘮別庄,那時有一年級生45名,二年級生15名,從適齡學生數與入學學生數相比,可見早年學童入學的意願極低。 調查書又說明:總需經費300圓,其中經常費支出100圓,含雜支、備品費、消耗品費、學生獎勵費、通信運搬費(郵電費)等,另外創立費200圓,含校舍修繕等費用。經費來源主要靠地方捐助,還有地方公共財產、租穀等輔助支應。校址設在北投庄北投中街,在當時保甲局旁,先借用了兩間私塾民房,此位置遠離溫泉旅館、鐵道等喧鬧危險場所與衛生不良環境,學童通學便利。預計在馬路(現在的光明路73巷)旁設校門、事務室、14坪教室一間、教員宿舍、浴室、廁所等,後方有一百多坪的操場預定地,教學區與操場中間有小院子與保留空地。當時八芝蘭公學校長是美和元一。

1902年申辦分教場時所規劃的校區圖。左上為保留的運動場地,左下放大為右側圖,兩旁為今天的馬路。

1904年,八芝蘭公學校北投分教場建造的第一棟校舍。國家文化記憶庫。

1904年11月新校舍落成時,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當年《臺灣日日新報》有報導,活動照片留下豐富的影像紀錄。來賓有臺灣總督府參事學務課課長持地六三郎、臺北廳廳長佐藤友熊、臺北廳總務課長木村松之助、總督府學務課屬官松山捨吉、臺北廳士林支廳長警部黑木惣兵衛、名人山下秀實、八芝蘭公學校校長美和元一、大稻埕公學校校長前田孟雄、附近區/庄長、學務委員、教師柯秋潔、學生郭坤木、曹鴻模、家長與學生等多人參與,可謂冠蓋雲集。活動午後一點舉行,先有廳長與學務課長訓示、山下秀實祝辭、美和校長致答辭、人民總代表致祝辭、學生代表致祝辭,然後有大合照、聚餐、本島藝人演出等,至三點結束。

《臺灣日日新報》報導

1904年北投分教場新校舍落成活動大合照。

將照片放大來看,發現很多精彩的內容,部分照片經過優化處理。出席者,前排學生除外,唯一的有座位者當屬臺北廳長佐藤友熊

總督府參事學務課課長持地六三郎

穿著當時警察制服者兩位,這位是士林支廳長警部黑木惣兵衛??

八芝蘭公學校校長美和元一

大稻埕公學校(現為太平國小)校長前田孟雄

報人、銀行家、財閥山下秀實

柯秋潔,最早上芝山巖學堂學習日語者

何慶熙,第13區(北投)區長/後稱庄長、學務委員

何炳奎,學務委員,書房教師

學生曹鴻模,這時候15歲才讀到五年級,翌年1905年才本科畢業

八芝蘭公學校1902年第一屆畢業的郭坤木,這時畢業後兩年,可能來當學生致謝辭的,因為北投分教場那時只有兩三個學級(班級),可能學生還不能上台用日語致辭。

合照中,約有46位學生,其中有兩位日本籍學童,另外還有三位日本服裝的小孩在旁玩耍。日本籍學生著日本式服裝、配木屐。漢人學童多薙髮,或有戴小帽。1904年在北投還沒有成立專收日本籍學童的「小學校」,所以可能當時公學校就有招收到少數日本學童。

日本學童

圖中坐在前排漢人學童,一位赤腳、一位穿木屐、一位穿草鞋,其他穿布鞋,兩位戴小帽,漢服是當時普通的式樣,長衫,右襟或對襟,無領或矮領,配長褲。

除了穿上制服的教師與官員、學童外,漢人與原住民的家長或來賓約有38人,其中有14人是原住民,穿著與當時漢人相同,只是頭上綁著深色的頭巾,漢人則無或戴小帽,畫面中一位原住民穿高木屐,白衣漢人鞋子比較講究、式樣與當時常見的漢人布鞋不同。

其中一位原住民長者似有黥面,部分原住民輪廓深邃外,其他臉形與漢人相近。

早年這區的平埔族中凱達格蘭族部落多聚居在北投社、唭哩岸社及嗄嘮別社,漢人沿用地域名稱為北投、唭哩岸及嗄嘮別,1920年的戶口調查顯示原住民在北投與嗄嘮別人口數比較多。可以推想在1904年時原住民的人口更多,出席活動的家長與來賓中約超過三成為原住民,還有日本籍居民,可見當年北投人口族群的組合不同於士林。

穿上馬褂戴上小帽的漢人家長或來賓。

布鞋

布鞋加綁腿

草鞋

木屐

照片也提供了不少當時臺灣住民的衣服、鞋、帽等穿著樣式。

1904年北投地區的人口組成、生活面貌、重要人物,難得有那麼早年的影像佐證,很遺憾當年在北投分教場任教的日本籍教師二之方岩次郎,與漢人教師吳石磹與林安貞應該會出席這次活動,因為缺乏參照影像,無法辨識。

感謝士林國小吳儉鴻老師提供影像、協助辨識。

參考文獻 黃雯娟,2009,日治時代北投地區的區域發展與社會網絡,《臺灣學研究》,第8期,頁1-30。

請參考

大安公學校的演變? 

邱坤土,教師、商家,也是詩人! 

臺灣清末至日本殖民地時代的文教故事-學校創始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81616614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5/01/08 10:28
感謝分享
wonghc(wonghc70) 於 2025-01-08 11:16 回覆:
謝謝您,我現在都把時間花在這些古老的事物上。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5/01/08 08:33

何以孩童坐前座,大人反站兩旁及後方?

日童或為日籍教師之子?

那區算是富人區?我岳母昭和十七年的小學畢業照,全體學生皆赤腳

wonghc(wonghc70) 於 2025-01-08 10:20 回覆:

這一張照片很特別。其他活動照片中,教師與上級官員都是坐著的,學生盤坐在最前方地上,或站立在師長的後方。

1942年(昭和17年)皇民化時期中,戰爭使得民窮財盡,畢業照沒有以前整齊,不過也要看在甚麼地方的學校,士林國小要到1944年畢業照中才出現比較多的學生赤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