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15 10:23:43瀏覽411|回應0|推薦26 | |
大安公學校究竟演變為今日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還是大安國小?
近日在撰寫士林文教的發展,從清末至1945年光復,這段歷史有許多文獻可以佐證,預計準備大量人與事的影像與地理景觀的改變等。 剛寫到有教師從八芝蘭公學校(現為士林國小)服務後,轉到「大安公學校」,這大安公學校後來順理成章應該演變為今日的大安國小。不過我查證大安國小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發現此兩校都是源出「大安公學校」,但是說明不清不楚。經查證。 臺北市在日本殖民時代,1927年(昭和2年)將原有的臺北師範學校一分為二,原校區稱為臺北第一師範學校,即現在的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臺北第二師範學校設在當年還是偏遠的朱厝崙庄,就是現在的和平東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大龍峒公學校於1909年(明治42年)設立「大龍峒公學校大安分校」,地點在大加蚋堡(臺北地區)下內埔庄,至1911年。1912年(大正元年)在大加蚋堡下朱厝崙庄臺北第二師範學校旁設置「大安公學校」,大安分校與此時的大安公學校教職員都相同,但是地點南北有別,說是分校獨立也不為過。1926年(昭和元年)「大安公學校」成長為12學級的學校,換句話說本科各年級有兩班。後來1927年改為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的附屬學校,演變為今日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然後1927年(昭和2年)在朱厝崙庄附近再成立新的「大安公學校」,現在地址為臺北市大安區臥龍街129號,1929年此校只有兩個學級,一二年級各一班。1931年成長為六個學級。此新成立的大安公學校演變為現在的臺北市大安區大安國小。兩校都有共同的「大安公學校」起源,各有不同的歸屬與發展,分野點就在1929年。 網谷重二在八芝蘭公學校(現為士林國小)後,1908年轉到大龍峒公學校(現為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國小)任教,1909年轉至大安分校,1912年到了獨立為大安公學校(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當校長,至1917年(大正6年)43歲,因腳氣病退職,所以他還沒到過新的大安公學校(現為大安國小)。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