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4 03:27:44瀏覽2022|回應7|推薦19 | |
引用文章教育謬化現象之二:騙人的國學常識 背,本來就是學習的必要方法之一。說背了就有分,這是誇張了。又不是天才,能過目不忘,工夫不下下去,那背得起來呢? 很多知識是死的事實,你可以需要的時候去查,但有很多,最好是乾脆背起來,還有一些基本的東西,更是非背不可。沒錯,人會遺忘,但是背過的東西,將來需要的時候,會有幫助,而且很多是其它東西的基礎。 你說一個研究詩詞的大家,必然能夠背誦許多的詩詞,而不必臨場翻頁,即使不能即時誦出,也能一翻就到。 一個研究各家書法的書法家,拿起筆來,不用看帖,也能寫出古人書法家的字來,足以亂真,怎麼能夠呢?當然是背起來的! 漫畫家仔細觀看一個人的面貌,事後憑著記憶,就能將其神韻畫出,如何致之?當然也是刻意背起來的! 許多虔誠基督教徒或牧師,整本聖經,滾瓜爛熟,許多章節,一字不差,那自然也是有意背起來的。 文科如此,理科亦是如此。數學公式定理,若不背熟,難道每次要用時,再花上時間去重新證明推演嗎?而即使是推演證明過程,固然需要理解其理,不表示就不需要記憶。 我讀高中時候,整冊歷史課本,可以從第一個字複述到最後一個字,雖然不致於一字不差,但重要部份,則是完全精確,這當然也是刻意記誦的。 也許有人會說,當時背那麼熟,現在還不是大部份忘掉了,有什麼用?這種問題是似是而非,就好像批評一個人吃飯一樣,說何必進食,不必半天還是會餓;又或者說何必睡覺,因為不必一天,還不是又要睡。 熟記一樣事物,事後不再溫習,自然會大部遺忘,這不表示那個工夫是白下了。第一,當時熟記,有當時的用途,這好比是自家的電話號碼一樣,你不能說以後可能會換電話號碼,所以現在就不需要記現在的電話號碼了。第二,曾經學過的東西,日後溫習回復極快,不必完全從頭來過。第三,即使不再重溫,那些熟記的事物也會形成更進一步學習,或是其它事物的基礎。 背誦和理解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知背誦,而不求理解,就成了人們說的死讀書,但這並不能貶低背誦的重要。 刻意的背誦往往是激烈而痛苦的,但是刻意的背誦,卻是唯一能在短時間內,記憶大量事實的方法。你可以用別的方法來記憶事實,但是要花費的時間卻要很長,而且效果不見得好。 人類學會自己母語,好像很容易,其實不然,那是因為我們忘了當初是怎麼學會的。那是為了生存。為了需要,我們非學會不可。我曾在火車上,看到一對夫妻,為了教會他們三歲或四歲的小孩如何講喉嚨二字,四十多分鐘不停,重複教習。 不妨請君自行統計一下,平時,刻意或非刻意,一個中小學生的一天,說聽讀寫中文,有多少字次? 答案先說:數萬,甚至數十萬次以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數萬至數十萬次以上! 從早上父母叫你起床,看到時鐘,拿起手機,準備課本,出門坐車,到了學校,你要看到,聽到,以及講了多少話。寫,是比率最低的,這點,往往決定一個人的文字素養高低。 要理解,也要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古人早有明訓。這裡可以改成:光背不理解,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光想理解,卻不記事實,則理論錯亂,沒有根據。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