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文章:一個外國人的中國文化崇拜與焦灼
2005/09/01 14:50:58瀏覽234|回應0|推薦2

 

(國學網2005-9-1發佈)

 

――讀普實克《中國―――我的姐妹》

 

剛剛翻開《中國——我的姐妹》的時候,我原以為手中拿到的只是一本普通的遊記,無非作者是外國人,看中國的人和事多了份新鮮勁兒,而作為讀者的我呢,因為他寫的是上個世紀的陳年往事,隔著往日的蕭條破落,今日的繁榮昌盛,也是奔著個新鮮勁兒去的。那個古舊的中國,那些古老的往事,與己無關,與他無關。並沒有想著自己隨著普實克的敍述,時而熱血沸騰,時而面紅耳赤,時而掩卷而泣,時而會心一笑。那是因為普實克不是一個單純的置身事外的記述者,客觀淡然地記述著30年代的中國,他的字裡行間聚集著他對中國的熱愛,對中國文化的崇拜,還有對當時中國現狀的焦灼。你能感覺到這本書完全是他這種愛之深、責之切的感情噴薄而出。 

愛之深,首先表現在普實克對中國文化、中國人民的熱愛。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似乎已經沒有什麼稀奇,如今的臺上台下中外友人打得一團火熱,許多外國朋友都毫不掩飾對中國的嚮往和熱愛。但是,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當某些歐洲所謂的「漢學家」們為了迎合部分歐洲人的低級趣味和獵奇心理,把中國的貧窮落後大加渲染的時候,普實克卻站出來宣稱,歐洲發現中國文化的偉大意義,可與當年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相媲美。這種不畏強權的勇氣正是因為普實克真正領會到了中國文化的精髓並為之沉醉的結果。 

普實克在書中提到的許多事物,出乎意料的,居然與當今奮力喊著救援民族文化的人們所關注的是一致的。當今日日本那乖巧的玩偶佔據中國孩子的房間時,普實克在幾十年前就對此作過切中肯綮的評論:「那些日本小商品,洋娃娃、瓷器等等,做得花裡胡哨,討人喜歡,但有些缺少力度,常常顯得裝模作樣,小家子氣。中國的東西好就好在它們的力量、寬度和廣度以及它們的幻想力。中國的藝術家不是膚淺的,他們有一定的玄學深度,看事物有其獨特的視角,總能抓住最重要的因素,不論是形態、環境還是氣氛。他們用一種可怕的,幾乎是野蠻的力量掌握住被觀察的事物。」如若現在的民間大師們聽到來自遙遠國度的外國學者早在上個世紀就為他們的技巧和藝術傾倒,應該多少有點安慰。 

熱烈的崇拜之後,是深深的無奈,例如被普實克稱讚為「小小的奇跡」的皮影,它的舉手投足之間給普實克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他感慨道:「演皮影戲的藝人的一雙手大概是全世界最靈巧的手了。」只是皮影最終被送進了博物館,也「沒有人能把它們變成活靈活現的人物了」。記得前段時間很多人在感慨它的衰落和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可誰想這場悲涼的落幕早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了,而一個外國人也已在幾十年前就發出了聲聲歎息。 

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很奇特,就像踏上了時光隧道,在過往的日子不時地尋找到現在許多事情的根源。原來,那個時候就有「小費」?原來,那個時候就有「回扣」?原來,那個時候,青年人就習慣空有偌大的理想而不行動?當如今許多已被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在上個世紀被一個捷克人記錄在案的時候,我竟覺得有些難堪。在普實克那平靜的淡淡的敍述中,我能不時找到自己的或者周圍人的影子,不是很集中,但是零散著穿插在普實克的筆下,一時間恨不得找個僻靜的角落,拷問一下自己或者他人的靈魂。 (程蕾) 

 

責編:楊育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央視國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5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