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18 13:02:30瀏覽312|回應1|推薦0 | |
引用文章民主必勝? 政治學者曾探討為何與威權國家相比,民主國家在經濟政策的施行顯得成效不彰?有人認為或許是威權國家擴大了行政部門的裁決權力,縮小了立法機關的監督權,所以較有利於政策的貫徹;而民主國家因為制度上必要的牽制設計,使得政策的推行需要用較多的功夫來應付各方的質疑所致。 雖然威權國家在推行經濟政策時有運作上的便利,卻未必都能成功(部分中南美以及非洲威權國家經濟政策的推行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那麼經濟政策的成敗與否,就不是只有制度因素而已,更要考量執政當局有沒有任用真正有能力的人,並讓他們放手去做。而上世紀我國的經濟起飛,就可以作如是觀。 這也顯示一個事實:民主制度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對以推行民主制度自豪的人群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很不堪的現實,因為它代表了民意並不是找對解決問題的人或方法的最正確方法。如此一來,推行民主政治又有何意義? 個人以為,民主制度是目前所有曾經出現過的人類政治制度中,決策考量較為縝密、也較尊重各個不同意見的一種,但它的主要關切點在於最終的決策,而不是任一突發狀況(或者是涉及高度專業的議題)的解決,所以在面對後者時,只憑民主制度是不對的。 然而國人似乎並不是很了解這一點,以至於飄飄然地有「民主制度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丹」的錯覺,一旦在面臨難題,需要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時,所在意的並不是專業人士的看法與判斷,而是一群「音量比較大的人」怎麼看這件事情(但這些人卻未必擁有專業的知識,也未必真的了解事情的本末源流──講白一點就是「外行人」──只不過因為影響力較大,就可以透過媒體、網路主導輿論的方向,進而左右政府解決問題時所採取的策略。),以致於國人往往以這些人的觀感作為面對議題的主要依據,然後再依此發展出不同立場之爭,而讓政府左右為難,接著就通常是逼迫政府以符合輿論需求但實際並不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等到最後發現錯了,又只怪罪政府、埋怨專家,而沒有去想造成這種境地的真正原因為何──這就是只憑自以為是的「民主」看待問題的後果。 民主制度或許可以作為一個組織或國家在面對重大發展方向時的一個選擇方式,但要解決技術性或專業性較高的議題時,了解事件的本末源流、詢問專業人士的意見,或者是讓專家放手處理是比較好的方法。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