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往的讀書札記一則
2015/07/24 13:16:48瀏覽309|回應0|推薦0

記於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 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8月)第一篇第四節〈語言與意義:八至十世紀中國佛教的轉型(下)〉

 

人由溝通而創造語言文字,但僅有語言文字,並不能據以完全了解說話作文者的本意,於是有從語文之外去思索的想法。宗教文獻本身即是為了轉達信仰的觀念而創造,但僅從文獻去求信仰的本意,難免會因為侷限於文字內容,而與真正的信仰漸行漸遠。中國佛教之禪宗、歐洲基督教中的新教,均是基於此一憂慮而自立門戶,企圖以行動來尋求信仰的本質。然而行至末流,未免有否定一切文獻經典的想法。但人的思維,沒有語言文字資以傳播,實在無法行之久遠,所以這些宗派在處理宗教文獻時,偶爾也會有自相矛盾的困擾。

如果只是個人修行,在得道之後,自然不必再拘束於文獻經典之內,但作為一個傳道者,即便其修行境界已經超越文獻記載的範圍,仍需執守經典,以為學道者解惑之用。換言之,即是個人渡河,登岸捨舟;渡人過河,以舟為家。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2649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