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白先勇講座憶抗戰歲月 籲歷史教育應「超越藍綠」〉一文有感
2015/05/24 19:22:48瀏覽217|回應0|推薦0

文章網址: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67251/#comment-panel

  對於同一段過往,不同處境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其追憶的陳述,也就會呈現「一段歷史,不同面貌」的現象。不少人因為已習慣於在野黨及其傳聲筒對於國民政府在抗戰勝利乃至於撤退來台,一直到今天的歷史,採取負面陳述的觀點,以致於對於這一段時間國民政府的所作所為,除了「228」,除了「白色恐怖」這兩個一直被所謂的「台獨史觀」一直重複的「重點」之外,便一無所知。

  其實在這段時間內,國民政府為了生存下去,除了以各種口號維繫住其支持者的向心力,也以各種措施穩定住台澎金馬四地。只是,只要是跟人有關,便談不上完美,國民政府在這段期間雖然努力維持住了支持者的向心力,也盡量穩定了台澎金馬的政治與社會局面,但還是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比如農村問題,比如環境破壞,以及那些台獨人士所憤憤不平的,那些因為「以大局為重」所造成的各種政治迫害等等。因此,在國民政府過往帶點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大中國觀」盛行的年代,種種的不平等與社會問題也同時存在,只不過因為在過去威權時代,談論時政多半會遭當局所忌,所以與官方不同的聲音不容易聽見。

  在解嚴以後,國內的言論自由逐漸開展,國內的議論也不為當年的「一言堂」所限,因此與官方不同的論點開始湧現。或許是被壓抑太久,反彈的力道也就變大,甚至大到幾乎聽不見官方的聲音。原本意見的多元,對於一個社會的正向發展,並不算是壞事,但若其中一種論點--無論是順從政府或是反政府,或許也可以說:認同國民黨或是否定國民黨;又或許可以說:對大陸採取善意還是敵意--成為唯一的歸向,那便有點麻煩,因為這是對於「一言堂」的回歸,不利於對人事物乃至於歷史,有較為全面且客觀、公正的認識。尤其近來因為有心人士的操弄,國內不明就裡、一昧地敵視對岸、否定國民黨、否定國民政府過往功績的氛圍越趨濃厚,甚至對不同意見者輕率地予以污衊或進行人身攻擊,還認為這是個人的「言論自由」,不容限制與約束。如此偏頗的態度與行為在一個正在民主化過程中的社會是否是件好事,很令人懷疑。

  總之,個人以為:對於同一段歷史、對於同一段過往,每個人都會因為各自不同的處境而有不同的認知與感受,我們可以藉由相互的對話來了解自己所不曾想像過的另外一個面向,但在對話的過程中,我們不必因為對方與自己的意見或觀感不同,而否定對方、攻擊對方、甚至進行更嚴重的暴力衝突,而是要透過各種採證方式,確定這些不同記憶或觀點有過事實上的存在,並予以適度的認可和尊重,如此一來,才會對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有更完整的認識。而這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目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2351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