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架追想錄--昭明文選
2010/02/01 14:27:14瀏覽1148|回應0|推薦3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3年10月初版二刷
《文選》(附考異),台北:藝文印書館,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十二版
游志誠、徐正英著:《昭明文選斠讀》,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一版一刷

  在我還在唸大學時的輔大中文系的必修課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必定要選這個教授開的課;一種是必須要修這門課,但是任課的教授可以自己選。前者我只記得訓詁學,後者就比較多,比如史記、中國文學史、文選、詩選、詞選、中國思想史、文字學、聲韻學等都屬於這一類型。不過除了教授自己選以外,上課教材基本都是統一的,比如史記課用的是七略出版社的《史記三家注》,詩選用的是學海出版社翻印的《唐宋詩舉要》,詞選用的是鄭騫編注的《詞選》等等,至於文選課,則大多採用華正書局影印的《文選》,不過也有的教授會選用五南的《文選》。不過這兩家的《文選》除了新式標點的有無之外,內容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差異。
  雖然教材內容基本是統一的,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任課教授都要教一樣的東西。別的教授我不清楚,像我當時選的那位教授--就是前面提過的那個「員外」--就不完全按著《文選》的內容教。他第一篇教的就是《韓非子》中的〈難〉篇中的幾篇文章--以前在「舊疑得解」中提到的那篇文章就是當時的教材之一。教完〈難〉篇之後,才教《文選》中的〈登樓賦〉、〈獄中上書〉以及〈移書讓太常博士〉等篇,還有一些不在《文選》中的文章。
  不過關於《文選》的版本以及所謂的「文選學」等其他知識,「員外」就沒有教了,所以我在當時又多花了一點時間,對它的版本知識以及「文選學」做了一點初步的探索。才知道現在一般流傳的大都是號稱李善原注的《文選》,另外還有所謂的「六臣注」本《文選》,在早期也有出版社影印過,我在正中書局轉型前,就曾經在它的門市看過《文選》六臣注的影印本。
  為什麼我說一般流傳的《文選》大多會是號稱李善原注?這就要從《文選》本身的流傳說起了。原來《文選》流傳到唐代,先是有李善的注本,在之後又有所謂的「五臣注」出現,後來有的書商為了方便,就將這兩種注本合併在一起,形成了所謂的「六臣注」,還曾經廣為流傳了一段時間,導致原來的《文選》李善注幾乎乏人問津。後來有學者注意到這個問題,於是又費盡心思,試圖將「六臣注」中的李善注抽離出來,還原李善注本的原來面貌。但是在「六臣注」中,並不是每一條都會註明這是李善的注解,那不是李善的注解,所以在還原過程中,還是難免有誤刪誤選的情況發生,即便是經過了幾代學者的努力,雖然已經盡可能地還原了李善注的原貌,還是沒有人敢打包票說已經將《文選》李善注完整地復原了。
  現在能在台灣看到的《文選》,大多是以南宋尤袤刻本為底本的清代胡克家覆刻本,五南的標點本《文選》也是以胡克家的本子為底本。而現在較不易得見的《文選》六臣注,則是以贛州本的影印本或是以贛州本為底本的清代覆刻本為主。
  現在在台灣至少有兩種《昭明文選》的全注全譯本,其中建宏出版社的本子出版較早,三民書局的譯本則是在前幾年才問世。記得早年還有另外一家也出了《昭明文選》的全注全譯,只是到底是哪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我也記不起來了。
  至於「文選學」方面,我就不甚了解,只知道比較有名的專書有駱鴻凱的《文選學》以及黃侃的《文選黃氏學》、《文選評點》等,都屬於早期的研究,至於近年來有哪些研究成果,就不清楚了。

  有一個跟我從大學一起唸到研究所的同學曾經對我說,當初她在修文選課的時候,就很佩服我能夠很流暢地背出一篇〈移書讓太常博士〉,我還依稀記得,她是用一副「高山仰止」的表情說出這些話的。當時我在想,我有偉大到必須要讓妳用這種表情來回憶這件事嗎?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374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