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架追想錄--在「中興」氛圍中的朱熹
2010/01/31 11:26:09瀏覽342|回應0|推薦1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6月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十日
﹝美﹞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朱熹的思維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二零零八年三月增訂一版

  只要是研究中國思想,就很難跳過朱熹。研究《論語》,朱熹的《四書集注》是必讀,研究《孟子》,也要先看朱熹的注,研究宋明理學,朱熹更是重點。但是研究朱熹的人,大多數都只會在他的思想以及在《四書集注》中的經籍詮釋言論的分析中高來高去,很少人將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言論思想統合在一起來思索,所以初學者在看這些朱熹研究的論著時,總是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以及明明心中堆滿了一大堆的疑問,卻又被一群權威的氣勢震攝住,而不敢開口發言的鬱悶,只好先在一旁看熱鬧,等到看出一點輪廓之後,再外行充內行,對後生晚輩依樣畫葫蘆。
  個人向來認為,要認識一個人,必須先從環境開始著手,所以古人有「觀其友以知其人」的言論,至於作古已久的歷史人物,則要先從那個人所處的時代開始研究,對思想家與思想史的研究,尤其必須如此。
  朱熹的活動時間,主要是在宋孝宗以及宋光宗在位時期,這一段時間在宋朝歷史中,正好是南宋的中興活動告一段落,理學活動成為政治鬥爭的藉口之一的時段,朱熹在這段時間的思想言論,雖然比較集中在理學思想的建構以及儒學典籍的詮釋,但其主軸仍不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色彩,所以從當時的政治史、社會史來看朱熹的思想,會比較容易理解朱熹之所以會發出這類言論的原因所在,以此做為依據,再去思索朱熹的思維論說,也比較容易找得到頭緒,至少不必一開始就仰著頭看別人在那邊高來高去,搞了老半天,自己還是找不到一點頭緒。
  在這三本書中,我對余英時的著作理解得比較快,也對其中的內容心有戚戚焉--倒不是因為我對南宋的政治史特別有感觸,而是我對余氏對宋孝宗的心理分析共鳴最大。當時正值我學位論文的寫作遇到困境,不得不考慮延畢的時候,而家中的老爸卻因為這違反了他對我的人生規劃的控制,很反對我延畢,每次見到面,必然會以這件事為因由,對我訓話好幾個小時,使得當時的父子關係極為緊張。看到這本書中對宋孝宗被宋高宗嚴密控制的心理狀態的測度,自然是大為認同,雖然作者只說這些文字只是他的猜想,請讀者不要太過認真,但是那種每每不能自主,已有行為能力卻還必須看長輩的臉色行事的苦悶,豈止是感同身受而已,根本就已經達到同病相憐的地步了!所以在寫不出論文的時候,必然會將這一章一翻再翻,一紓胸中不敢出口的憤懣。但是在看到宋孝宗也對宋光宗依樣葫蘆的時候,心中也是極為戒慎恐懼,深怕自己將來也會以跟我的父親當時相同的嘴臉,去苛求我的晚輩。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373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