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反芻
2010/08/10 15:21:04瀏覽944|回應1|推薦16

    末學今天細細的讀靈婆菩薩同學的通靈人的愛

    這兩字「反芻」就跳出來啦。 

    「生命法則」的發現過程各有巧妙。開圓老師太提示「感受、領悟、覺醒」。感受,不離見聞覺知;領悟,是觀念的轉變,是生命層次的提升;覺醒,是付諸行動,我所應作,所不應作。 

    末學雖也從日常的事物中練習看到「生命法則」,但是不如靈婆菩薩同學的來的深刻。 

    因為靈婆菩薩同學是以老牛般的「反芻」自己半生以來的境遇,理性的分析令世人迷戀的愛情....發現…. 

    靈婆菩薩同學觀照了生命的過程,提煉出生命法則,還超脫的遠離這些糾葛。整個過程,就是「不取、不捨、亦不染著」。靈婆菩薩同學喜歡讀六祖壇經,壇經的這一部份,靈婆菩薩同學您是活出來的。向您頂禮! 

    很多人以為生命成長要深入經藏,要讀佛學論著,一頭栽入文字裡頭。但是靈婆菩薩同學讀的三藏十二部,卻是自己半生以來的遭遇。誠如六祖所言:「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每個人都可以反芻自己的來時路,而看到一些成長的足跡。生命的法則不一定在文字經典裡,在人生經歷中卻到處都有。佛陀本生的故事就是這樣,佛陀在精舍中,常在夜間向著弟子說故事,故事裡都是佛陀十萬劫中在十法界學習時的經驗,所以佛陀曾講過他是如何的「童叟不欺」當小販,也講過如何智勇雙全的帶隊商通過黑店,當然大家更熟悉當慈悲的鹿王的故事,這些都說出,佛陀老早就指出來修行的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 

    所以我們當學靈婆菩薩同學的「反芻」。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4307470

 回應文章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顧
2010/08/11 17:17

人生走過一大半了

當然得停下來回顧前塵往事

一些讓你魂牽夢縈無法自在的

總要在此時趕快解決掉

生命若無法超越 此生就是白來

佛法不離世間覺  生活是最大的修行

這是大家都知能做的 我只是把他說出來而已 生活白開水 沒什好讚嘆的

水天(servant) 於 2010-08-12 13:55 回覆:

禮敬靈婆菩薩同學平安喜樂

很多學佛者很會說「空阿!放下阿!」也真的將事情拋諸腦後,不過等類似的事再次來臨時,又再度被糾葛而不得解脫自在。

您不同,您找到了真實解脫之法。您是反芻生命的經歷而求「如實知」。您說的不只是一件事,您演的是一條道路。您是建立新「見地」。也就是透過自己的生命經歷來轉自己趨向智慧。您的每篇文章傳達的是這個,末學也盼望每個看您文章的,不只看到了您的新見地,更希望她們能看到您是為何能有這些新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