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20 00:45:35瀏覽7259|回應20|推薦46 | |
自問不是個迷信的人,但是有些從小東聽西學來的怪怪避諱,總是忘不掉其中一句『行經梯子下方會帶來噩運』(Don't walk under a ladder),至今見到前方不論梯子還是樓梯,不是繞路而過、便是交叉著食中指(keeping fingers crossed)走過去。當然也是無稽之談,但是舊習難改。日前與久居海外友人一行,約至北市某新開張之日本料理餐敘,來到餐廳、發現大門竟設於樓梯之下,頓時嘀咕了一下... 一流店面 此店由門口、玄關長廊至內部之裝潢皆具心思,雖較一般日本料理店明亮多了、但也不至刺目。值得特別一提的是裝修細節毫不馬虎,牆面平整、不同裝潢材質銜接處理完善、即使洗手間的 Silicon 都打得平整不茍(這些看似基本的地方,大家如果多留意時下商業空間的施工品質、可能會發現其實甚難得)。桌面雖仍是《七都里》、《新都里》風,也簡潔明快。整體言,用餐硬體環境優良。 菜單只有「會席」(套餐)三種,樣數、價錢略有不同。既然如此,所走理應是以「接待」(商務宴客)為主要目的之「料亭」高級路線。著和服之侍應卻人人戴著對講耳機,再加上頻見小朋友穿梭奔跑,有些格格不入,不似料亭風、反有幾分《三井》等的「高級食堂」感。 未見當天各會席之「獻立」(細目菜單、可供客人觀後提出有什麼忌諱不吃的予料理長知曉),但套餐組合方式均頗正式,由先付(前菜)、椀物(碗盛蒸煮物)一路到食事(麵飯類)、甜點齊備;量較少之餐也僅減少一揚物(油炸品),不過各餐食材間相信也會有些互異。便各依所好每人自點套餐。
點餐完畢,發現陸續進來之散座客人中有熟識朋友、吧台位亦然,招呼寒喧後開始用餐。有兩位朋友較晚到,囑咐代點妥。慣例之啤酒後,點「久保田千壽」之一升瓶(1.8L),酒單有但沒貨、改小瓶。前菜的幾樣小食用了心、已經開始有春季「旬之味」,但味道一般;椀物的鱈魚白子(精巢)蒸蛋不錯,白子料好、蒸得綿潤帶隱香,但整體溫度比京(都)料理煮物的應有溫度還更偏低了些、可能是上菜時間問題。
紊亂服務 兩位遲到友人早已入座、乾瞪著眼老半天,終於呼喚服務生前來,服務生這才注意到冒出了兩個人,連忙至廚房跟單。這邊廂服務生甲剛走,服務生乙又來詢『兩位要點什麼?』大夥傻眼... 早已點妥、交代客到便上,恐怕是白講了。果然,自此該兩位之餐完全無法送出、其他人的造り(Tsukuri、生魚)卻來了。友人再詢,於是也端來兩份生魚片。友人請教依順序上的椀物去了哪兒?服務生答以『你們已經餓了,所以先上這個』,再度傻眼。雖然比目魚、鮪腹、海膽材料還不錯,但是店家自製醬油實在甚鹹,以一向習慣少用山葵、僅微沾醬油的筆者而言,點那麼一下都已經過鹹。至此,一桌已被搞得糊里糊塗。 狀況四起(...失火了!) 友人的白子蒸蛋終於送到,碗蓋一揭、赫然附送一根毛髮(!);
折騰至此,已經入座兩個多小時,大家精疲力竭、卻沒見到幾樣菜餚、依然饑腸轆轆(還真是「懷石」呢),實在無心戀棧、呼喚結帳。服務生可能見苗頭不對,突然變出幾份燒物的牛肉味噌朴葉燒以及毛蟹(一位不吃牛肉),朋友看了一下小爐,正在說:「放酒精燒、火力太強,應該改放一小段炭」。說時遲那時快,大家面前皆冒出味噌之焦味、然後便火苗四起,煙霧迷漫。另一朋友苦笑一指毛蟹蓋,轉眼間毛焦黑、殼內焦苦,已然無法食用。
無法完成之餐敘 既已吩咐埋單,自然停箸,與後大半之菜色也無緣。就已嚐試之菜色而言,水準只是一般(也可能在一場混戰中根本無心細品之)。依照當天進貨、預排菜單的招牌會席料理竟然無法順利完畢,則從未見過。 老闆前來致歉、僅有的三位服務生全陪著罰站(實在不知店裡還有其他數十位客人怎麼辦)。吾等堅持照常買單(吃不到一半,客人自己選擇提前離去,付錢沒錯),和氣的老闆則堅持全部招待,就這麼拉鋸折衝又是好一會兒。店家終於改為收酒錢,爭不過(難不成拋下一疊現鈔、奪門而跑...)、只好如此。平心靜氣請問老闆到底整晚出了什麼事?原來客滿、外場缺人、廚部又因客人點了許多逸出菜單範圍之菜色,已經完全無法正常出會席菜。想想也是,既不是壽司屋、菜單上亦未列任何(單)一品料理,恐是難以應付大量客人改走菜單付之厥如的單點模式。 離去前至(與我們幾乎同時進來的)友人們桌前道別,發現他們竟才吃完生魚片、已經苦候許久,面有慍色、猛搖頭不已。說實在,那幾桌也都算好客人,住在鄰近、懂飲識食、不在乎預算,若吃得滿意可能會每週光顧,現在要他們再上門、恐難矣。 一如台北大部份日本料理店般,這裡還是未能於料亭、割烹、壽司屋、食事處、家庭餐廳... 之間擇一定位,什麼都想當。本以為台北真將出現一家適合商務宴客的「京料亭」(據悉師傅出身京都名店),實是奢望而已。出門時又得由樓梯下走過,暗忖:難道那迷信之說還真有理?! 走筆至此、仍隱其名。本篇未打算點出餐廳名稱,主因:一、正逢新店開張期,大過年的、無謂擋人財路;二、本已大幅減少記敘國內餐飲,這只算例外之作;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則是老闆已盡全力處理狀況、且十分誠摯的頻頻道歉(甚至比所有人員還誠懇)。 2007‧02(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後記:當晚店內四處見相機,應甚多 "Foodie Bloggers" 美食部落客(筆者算不上其一);落荒離去時甚至瞥見廂房內有人撐起三腳架拍照。實在應該一邀同好們來拍攝小火災奇景的... 言歸正傳,看過一些相關記述後,可能該店比較適合只設大約...十個座位,會較為應付裕如。至於好不好吃?沒吃到什麼,所以不知。而且,筆者應該永遠也不會知道吧。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