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02 00:07:01瀏覽8093|回應9|推薦32 | |
年紀較輕時,不喜歡吃蔬菜,成天念著肉類、海鮮。隨著年事略長、吃得也多了,越來越愛青菜蔬果,連帶愛上中國人發明、歷史悠久而傳遍世界的「豆腐」及其相關製品。 至日本,如要吃「湯葉料理、豆富料理」(豆腐料理),京都自然是首選。但是拜健康飲食風氣及當地物流業發達之賜,東京現在一樣有上好的豆腐料理。此次本打算如有機會則前往東京鐵塔附近的名店《とうふ屋うかい》(Tohuya Ukai、暫自譯為豆腐屋鵜飼)吃一餐豆腐席,但是實在排不出來。某日,當地友人夫婦約於銀座晚餐,餐廳名為《やまと》(Yamato、可譯為大和),一聽以為又一平常日本料理店,結果,該店正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當紅新派豆腐料理店,真是安排不如正巧、還是可吃一餐豆腐料理。
餐廳位於大樓中,但是內裝古樸有如日本鄉間老房舍。餐廳名稱前特別冠上「活水料理」字樣,其理念為:『製作優質豆腐的重要條件為「水」,而該店依季節自日本全國各地取得優良「名水」、用以自製豆腐、再加以料理烹調』。與料亭型式的宇海比較,大和的價位中等、合理,應是鎖定較年輕的 "Health-conscious" 注重健康飲食客層。不過全店只有「個室」(廂房)、沒有大堂散座,加上燈光幽暗,仍頗具高級氣氛。 該店備有數款午、晚間懷石套餐,不過既然是與當地熟客前往,便不點套餐、由朋友完全單點。開場飲料?服務生一問,四人異口同聲「とりあえず... 生ビール!」(總之先來生啤酒)天氣炎熱、真是所見略同。接著,便開始了「新舊融合派湯葉料理」晚餐。
開胃小菜是煮茄凍,清爽。再來是當店招牌自創沙拉,簡單的蔬菜、滑潤的豆漿沙拉醬,豆漿不致於有澀味,做為夏天沙拉挺好。兩樣素食之後,是涼拌的鯛魚 Carpaccio(半熟),洋蔥、乾煎蒜片、和風橙醋汁都不錯,鯛片本身一般、但勝在整體調味好。
續上熱菜,首先是使用(大德寺)生麵麩的小砂鍋煮麩,生麩結構綿中帶實、咀嚼感有趣、滿口豆香,醬油味的湯也不致太濃。新鮮生麩到底比那些泡水發開的乾麩來得有意思。煮麩之後,續來一麩,換成紫菜夾生麩磯部燒,本就喜歡沾塗味噌等之燒烤料理、遇上烘得香脆的紫菜,組合得不錯。 「雙麩」之後,還是不脫「豆」字,來的是湯葉水餃,以豆腐皮(如中式豆腐副產品「千章」)為外皮、餃餡有豆腐、蝦泥、小貝柱等,不但餃子好吃、湯更是清甘,回想起來仍是滿口生津,可說是當晚最驚豔一品。一路吃來,好吃則好吃,主人則有些怕太「清」了,趕緊叫了當季生魚三種來轉換一下「吃齋氣氛及口感」。鯵(竹莢魚)、ハマチ(Hamachi、半成熟鰤魚)、平政三樣魚生,似養殖品、但味道口感脂度皆尚可,比起此次前往其他店是差些(到底是豆腐料理店)。 飲料換成鳥取縣滝田酒造的大吟釀「東明」以及宮崎縣渡邊酒造的芋燒酎「白麴萬年」。前者算是「灘酒」甘口一路中小有名氣地方酒,香味可以、但是入口及後韻平平。後者是個人較無興趣的日式蒸餾酒,雖然近年大流行、個人卻喝不太出燒酎如此風行的原因何在... 兩者相較,筆者還是選擇大吟釀日本酒。為了下酒,另點烏賊鹽辛,味道屬於傳統鹹味派、正常。
再來便是腐皮蝦卷,倒有些像台式、飾盤及醬汁還都用上了九層塔,不過外皮、内餡都佳。揚(炸)物一來便連三種,除了腐皮蝦卷,接著上的是炸豆腐丸子,與其說豆腐、不如說大豆泥餡還貼切些,不怎入味。然後是一道扇貝 Cream Croquet,這道常被歸為「洋食」類(見此篇)之菜色竟在豆腐料理店出現?Cream 調製極厚、貝味難顯,味道平平。 濃郁的菜上完,友人加點一份蒟蒻「刺し」(koniyaku Sashi)。其實不只是海鮮生食可泛稱為「刺し身」(Sashimi),由葷到素許多食材都可生食、都稱為 Sashi,例如馬肉(Uma)生食即為 Uma sashi、腐皮生吃稱為湯葉刺し(Yuba sashi)。曾經嚐過生蒟蒻,此處也不錯、但非個人愛食之物及口感。 大和的豆腐、湯葉類菜餚都有水準,但是菜單一跨至其他類別就不怎麼出色。該店可能是為了有別於傳統豆腐料理屋那種嚴謹、一絲不茍之風,改以大眾化、多元化面貌來吸引年輕客(同行日人便是年輕夫婦)接受豆腐料理。如果因而讓味美、有傳統的豆腐料理更親近、深入年輕食客群,也是好事。 以入門、新派、大眾版而言,やまと 不失為輕鬆品嚐豆腐料理的好起點。 2006‧08(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東京 - 閒散紀行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