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02 00:30:19瀏覽9980|回應2|推薦41 | |
(續上篇) 第八道(Hokkori pumpkin, cherry wood oil & salted cherry blossoms)的擺盤比前幾道艷麗,以柴魚高湯、胡麻油調味的 ほっこり南瓜相當甜。瓜上整齊排著昆布絲,再各放一瓣漬櫻花;仍走「發酵」路線的米麴湯汁加了幾滴頗香的 Cherry wood oil,櫻桃樹油?聽來很陌生,但問了等於沒問(後來拿到的菜單也一樣)。這道明顯有由冬入春的日本料理「旬」感,汁比瓜好,喜歡素食、又吃得一乾二淨。 Wine Note:從法國又到了新世界的澳洲,2013 Giallo Tom Shobbrook 是來自南澳 Adelaide Hills 的自然酒,色澤分外金黃的浸皮(Skin contact) Sauvignon blanc 柑橘系香氣強,後段還有荔枝、瓜果味,pleasant。 接著來了兩碟共六片黑得發亮、像糖膠般的「葉子」,第九道(Garlic flower)實是一人一片以日式摺紙(折り紙)概念做成的黑大蒜「花」。這韓國發酵(或說慢燜)食材近年逐漸走進歐美高檔餐廳,名廚們紛紛使用;雖有現成貨,這裡費事地由三位員工專責反覆乾燥、發酵處理,據說每批得花上兩天工夫製作。 黑蒜原本是蒜與焦糖味,noma 版加了杜松子、山椒、香茅、螞蟻(!)等就複雜得多。大家慢慢嚼,妙的是人人嚐到了不同味道,從甘草、黑醋栗、到 Padrón 椒都有人點名;我則覺得很像北美電影院常賣的 Licorice Twists 糖條(笑)。此刻吃雖太甜,卻是很有話題性的趣味菜。
Wine Note:選酒真的是「大膽往偏鋒走」,京都伊根町的「伊根滿開」是以古代米釀成的赤米酒,色紅、味極濃醇甘口(日本酒度已到 -18、酸度更達「爆表」的 6!),果味外還有一縷肉類、火腿味。赤米黑蒜,這麼甜、單獨喝有些怪異的酒與菜卻很配。 第十道(Roots and starches with ginger)多是澱粉類,可想見接著終於要上肉類主菜了。蓮藕、荸薺、日本薯蕷、甘露子(也稱草石蠶、就是圖右像念珠的一小串)等浸在乳白色花生薑汁湯中,正中間則是一顆艷紅的慢煮(sous vide)蛋黃。這一道的畫面有一點像...日本國旗?薑味有清口的效果,小塊小顆的根莖類也不至於撐了肚子,就是味道普通了些。 接著果然一下來了兩大隻烤鴨,第十一道(Wild duck and matsubusa berries),烤得漂亮又有氣勢。鴨子是熟成了三星期的秋田網捕野鴨,刷上裸麥醬油、胸肉烤到約僅三分熟。 鴨胸肉已切好,皮肥香、肉仍粉紅血嫩,有朋友覺得實在太生了、淺嚐即放棄。不沾醬直接吃也行,但沾了有一點像梅醬(錯覺?)的五味子醬汁,較不覺得那麼生。
熟成野鴨跟大家吃慣了的蓄養鴨不同、頗有嚼勁,以野味來說是不錯,但不知 Redzepi 大廚有沒有去同樣賣網捕鴨及野禽的淺草老店《鷹匠壽》嚐嚐 ?
Wine Note:南法 2012 Matassa Cuvee Rouge IGP Cotes Catalanes 是 Biodynamic(自然動力學)方式生產的全 Carignan 葡萄酒,純以此品種釀製(難度較高)的紅酒較少,可稱雅致、配其烤鴨還不錯。 第十二道(Yeast and turnip cooked in Shiitake)的主角是一向喜歡的蕪菁,跟大根蘿蔔一樣、冬天尤其飽滿味甜。不硬不爛、火候很好,昆布、椎茸(香)菇為基的酵母(據說也用上了菇類菌絲體)湯汁有香芹味。烤鴨之後吃這一道挺好。 鴨胸肉吃得差不多時,服務生便收走,此時再回來已經斬好兩盤頭頸腿翅(算它第十二點五道好了),懂得這些部位好吃、又不浪費食材,很好!這桌都是台灣朋友,不免「東山鴨頭、先知(幼)鴨」品「頭」論「足」比較一番。胸肉已有嚼勁,有些部位就更得撕咬奮鬥了,說實在,吮頭啃頸下酒、還是先知鴨勝出。 第十三道怎麼看也是個 Avant-dessert(前甜點),後來看菜單卻只有 'Rice'一個字,這道其實是薄米餅、酒粕冰淇淋疊在糯米上,三「米」三層的組合;代表了和食中少不了的米飯,但也是甜食的序曲。鹹甜中還有一絲酒味,複雜難形容的美味。 Wine Note:選酒的地理範圍甚廣,2010 Riesling Madonna Auslese Feinherb Rudolf Trossen 來自德國,又是自然動力派的產品。雖以之配甜點,但本身甜度還不高。侍酒師選酒皆不俗,與主廚的選材用料哲學契合、酒菜結合也多互襯。雖然不是什麼名貴珍釀,但(能喝酒者)這一餐如不選 Wine pairing 實有些可惜。
剛進入甜點區,已有幾位叫「飽」,第十四道(Sweet potato simmered in raw sugar all day)的黑糖熬甘薯看來不多、卻相當實在。吃了一口,有些膩,果然要沾些撒了芫荽籽粉的野生奇異果醬汁,讓酸香味來止膩、添加層次。
Wine Note:我們的服務生忙著添酒,後來可能省事、越倒越多(笑)。與她聊得高興,又拿來一瓶不在配餐酒裡的 Aqua Vitae Sydfyn Pomó 開胃酒招待。這丹麥蘋果酒跟法國 'Eau de vie' 果實白蘭地同是「生命之水」,但這發酵雙蒸果實烈酒酒精含量似並不太高,偏果味而不嗆烈,飯前飯後、配甜點都行。 壓軸甜點第十五道上桌,終於見到 noma 招牌式的「草皮土地」表現手法。Wild cinnamon and fermented mushroom 既有出名的牛肝菌菇餅乾之型、流行的發酵食材,又有草皮鋪底,大概算是集大成之作了。
裹著巧克力的菇不是外脆內軟,而是整個都軟彈 chewy。主要還是巧克力味,但是與一小段肉桂絲一起嚼就不同、也有趣多了。 上菜雖緊湊,十五道菜(和八種酒)吃下來也近三小時。在尖端創意菜的連續刺激下,稍有一些 'sensory overload'(感官超載)的疲倦,但大家都十分愉快。好不好吃本就見仁見智,雖然對某些菜色看法不一、評價有高有低,但整體印象仍相當好。 這一餐,有的食材未見得比傳統日本料理做法可口,也有菜餚可能有些 'out of their elements'、超出掌握範圍,而稍顯力有未逮(純屬個人看法)。不過,noma 本來大可把熟悉的食材運來、主打既有菜式,相信依然一位難求;他們卻挑了艱難、自我挑戰的路『只有人來、一樣食材也不帶』 (怎麼想起了電影【總鋪師】...)。 眾多其他菜系廚師受到日本料理影響,擷取其形意、技法、材料融入自家菜單;但從 Redzepi 主廚敲定來日、初訪築地市場至今不過七個多月,對當地季節食材、調味就有如此掌握度,端出許多跳出了框框的創意菜餚,的確令人佩服。除了給人基本功扎實、「一通百通」的感覺,noma 團隊果然也有十足的創意與創新力 - 最高段數的 'Fusion' 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這餐唯一可惜之處便是吃得太忙了(吃喝品嚐聊天之餘還要拍照、筆記),據知這活動的菜單、單品做法還在天天演化中,如果能夠純吃喝、悠閒再嚐一趟多好!朋友問『吃完是否不用再去丹麥了?』個人卻對 noma 本店更好奇,奢望有一天能在其「主場優勢」下再續這一努力超越「五味、五感」的饗宴。 2015 • 02(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後記: 未成年別喝酒,酒後勿駕車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