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15 14:30:51瀏覽7008|回應1|推薦45 | |
兩年多沒旅行,也真該透透氣、充電一下了;隨著新加坡放寬入境限制,跟香港、新加坡兩地朋友們一約,隨即選在星一聚。行前當地朋友問想訂些什麼餐廳?說實在,這兩年來在台真的吃夠了壽司、日本料理,雨後春筍般出現、去過就忘的創意 fusion 西餐也膩了,便請朋友從新派新加坡菜、潮州菜、海鮮三類挑選就是,也留一些胃口給久違了的的各色小吃。 綽號「大榴槤」的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一轉眼已落成二十年,附設的小型購物中心也顯得有些舊,上樓時還不禁懷疑有沒有走錯?果然左右都是花花綠綠、半開放式的食肆,就這一家《Restaurant Labyrinth》簡潔正式、門面與裝潢都低調有型。 與朋友見面恍若隔世,三人落座最內裡的四人桌,地方不大,但色調沈靜、桌距夠,令人有安心感。餐廳主題正是新派新加坡菜(New Singaporean, Mod-Sin Cuisine),除了連續六年米其林一星、也名列 Asia 50 Best。 品嚐菜單的總主題是「向我的新加坡致敬」(Homage to my Singapore),令人期待;既然只有主廚菜單,乾脆就來 Wine pairing,省事能搭、又嚐得到更廣泛的酒品 熟食中心主題 - Memories of Chomp Chomp Hawker Centre 服務生搬來一個黃色圓盤,再放上一包當地人常用來 ‘Chope’(佔位子)的面紙,可不正是街坊熟食中心桌面的縮小版嗎?令人會心一笑。當天上午遊 Gardens by the Bay、走了近萬步,此刻正是飢腸轆轆、胃口大開 四樣前菜組合就是源於 LG Han 主廚在 Chomp Chomp 熟食中心的記憶,當然不是照本宣科搬進餐廳,每一樣都有所創新升級 海南豬肉沙爹是該熟食中心曾獲米其林推薦的小吃,到了這裡以燃著備長炭的日式小烤爐保溫,火候口感都恰到好處,不辣與微辣兩種鳳梨花生沾醬有趣且也具傳統味 串烤的常見搭檔馬來白飯塊(Ketupat)改為日式三角飯糰型的南洋香草飯(Nasi ulam),量多但頗香。吃完再來一杯迷你甘蔗康普茶,真像是吃了一遭 Satay 攤 庶民小吃蠔烙(類似蚵仔煎)也和風地放在章魚燒小鐵鍋上,原本蚵仔、雞蛋、芡糊的組合化身為蛋麵衣裹著一顆小牡蠣,再鋪上海膽雲丹、加一撮魚子醬升級。老實說,個人對高檔食材層層堆疊、味道反易互相干擾的做法不怎欣賞,這一「球」的海膽沒明礬味、魚子醬也佳就是 薄餅(Popiah、潤餅)沒用生春卷皮,而是以油封沙葛薄片裹著紅蝦(受日本影響深,直接介紹為 Aka ebi赤海老)、沙葛、蛋絲。一口大小像是雞尾酒會 Finger food,可口、但我這潤餅愛好者還是不太習慣 印度煎餅(Prata)在菜單上寫成 PR”ATAS”,原來是加了蛋黃、黑松露,而 atas 是俗話「高級」之意,玩了一個本地人才懂的雙關語 煎餅和著蛋黃、再添松露香,不好吃也難。既然是 Roti prata,不論高級還是日常,當然少不了咖哩蔬菜沾醬 粗獷木碗中熟悉的羅惹沙拉(Rojak)卻很秀氣,掀開當地社企 Edible Garden City 栽種的十二種食用花葉,下面是小菠蘿蜜雪酪;以發酵蜂蜜一拌、甜鹹香之間正是一股羅惹風味,蠻妙的,但不喜歡菠蘿蜜類的食客恐怕較難接受 記得是將近三十年前香港《農圃飯店》首創(或是做出名)糯米雞翼這道粵菜,出現在此、不知是否呼應當地著名小吃烤雞翅。用斑蘭葉包著翅尖易拿,釀塞的是北海道七星白米、但個人還是喜歡糯米版,皮香飯入味、沾醬有蝦醬香 這不是一道菜,而是下一道「炒粿條(貴刁)」會用到的火腿、魚鰾、肝腸、乾竹蔗等等食材,沒想到也會用到廣東蠔豉(乾醃蠔) 打開粽葉卷才發現所謂炒粿條其實是以魚鰾片、魚麵來取代粿條及黃麵,加上滿滿的貝柱、貽貝、蚶肉,是一道不折不扣的海鮮。蠔油蠔豉椰糖黑醬油味濃而豐富,有炒粿條之味且更有趣 經理說明竹蔗醬(油)汁慢熬了三天,海鮮類除了貝柱來自北海道、其他都是在地食材,看看桌邊的食材地圖,能夠了解 Labyrinth 為何得到 2021 永續餐廳獎 辣椒蟹 8.0 已是主廚創作調整的第八個版本。一砲而紅的原始版本是冰淇淋形式,第八代依然,蓮霧絲、花蟹肉跟下面的辣椒番茄味冰淇淋一入口馬上組成辣椒蟹味 上飾的烏蘭帝王(Ulam raja)花是第一次嚐,花瓣沒有以前吃過的葉子那種苦味,還附了迷你炸饅頭,具體而微但辣椒蟹的元素都齊了 玻璃小盅肉骨茶上鋪滿了澳洲黑松露、黑蒜、脆米,跟下面的黑毛豬五花、胡椒味濃湯拌著吃,的確是肉骨茶味、但又濃重許多 油條也沒少,加些普洱茶進去、或直接喝一口解膩也行 獻給凱恩丘牛排館 - Tribute to Cairnhill Steakhouse 服務生幫每位鋪上一方紅白格塑膠薄餐墊,立起一張(做成)泛黃的菜單、點上一隻紅蠟燭,場景忽然轉換成了老派西餐館。主廚原本在金融界工作,改投身餐飲也因家族本就開餐廳,這一段便是紀念他從海南遷來的祖父在 1960 年代尾開業的著名牛排館《Cairnhill Steak House》(已結業) 牛排館主題下有魚、牛各一道,黃金鯧也是當地養殖品,肉質不綿糜、配濃郁的檸檬昆布奶油醬自也沒飼料異味,伴碟是白蘆筍、花椰菜泥。此刻已相當飽,覺得這一道稍微可有可無 牛排有兩種選擇:俄羅斯式串烤(Shashlik)美安格斯牛小排、鐵板 A4(栃木)和牛紐約客,都是以黝黑滾燙的牛型鐵盤上桌;澆淋醬汁滋滋作響時,食客紛紛舉起餐巾擋住噴濺的熱汁。聲光景況非常熟悉,想起了幼時隨長輩上牛排館打牙祭的往事,台星兩地竟有相同的在地化牛排記憶,真有趣! 兩種都好,個人較喜歡安格斯牛的口感。「海南西式」昔風醬油奶油汁(當年的 Cairnhill 牛排館堪稱 Fusion 先驅吧?)又加入了紅酒牛骨髓,美味 桌上的牛油蠟燭已融化大半,可用上有一層頭抽(醬油)的奶油麵包沾蘸來吃,又是一陣醬油奶油香。這一招自然聯想起台灣的創意星馬餐廳《JL Studio》 短暫的牛排館場景之後就是接連三道甜食,本想通通讓給朋友,但傳統手工刨冰機一出現就充滿期待 每到當地總要吃南洋刨冰(Ice Kacang),沒想到此行第一碗是在星級餐廳。百香果、火龍果、甜玉米外還有最喜歡的水椰仁(Attap chee),清口消暑,就可惜太小碗了! 看到菜單上的穀片蝦(Cereal Prawn)就浮現當地炸麥片蝦的模樣,還在懷疑要怎麼做成甜品?結果是每人一盒裝著調味碎屑的 Cereal box,隨意撒在麥片冰淇淋及麻糬上一起吃,鹹甜中還帶有一絲咖哩味,的確令人想起炸麥片蝦,不知不覺又吃了個精光 服務人員先前聽到舉杯預祝朋友生日快樂,壓軸的咖央麵包與奶茶(Kaya Teh Tarik)就貼心地擺成祝賀盤,兩片小巧烤麵包夾著冰牛油與咖央醬,上面竟是金箔跟又一撮魚子醬,可能有些 Overkill,但好吃得沒話說,接連兩道甜點鹹甜互襯得特別好 南洋星馬料理本是配酒大考驗,個人就常常啤酒香檳、或是來一瓶 Gewurztraminer 應付;當晚搭配酒款不一一細述,大致都能與複雜多元的菜餚互襯,但個人是不喜那一瓶 Jura 黃酒 對於為「解構」而解構、甚至一昧「分子化」的路數早已興趣缺缺,但主廚對新加坡特色小吃的新詮釋有根源、故事性豐富而不矯情,有驚喜之餘更重要是的確好吃。如果不熟悉各色新加坡或南洋飲食、又沒有土生土長的友人補充介紹,僅聽「說菜」難免會少了好幾分食趣吧? 雖說環境氣氛轉換、與舊友相聚都很加分,但久未遇這般趣味橫生、印象深刻的一餐了。Labyrinth 為「迷宮」之意,據說 Lab 也代表著主廚的實驗精神,日後到新加坡肯定要再來一嚐其他創意菜色。 2022・07(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酒後駕車害人害己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