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學時,遇到的班級程度不同,有些班級因為程度整齊,可以臨摩古代山水,例如明朝沈周的山水,前提當然是已經教過他們基礎的山水技法了(這部分別 班也教過),通常這些班級從國一開始,在美術上的學習就比別班投入(班級風氣),因此可以多給他們多一點磨練,他們自己也覺得很榮幸。我也頗有得「天下英 才而教之」的喜悅。
相較於這種自動自發的班級,有的班級就沒那麼好教,班上不受教的份子若多一點,教起來就特別疲累,懶散的學生通常不愛帶用具,學習力低,與其我們在那聲嘶力竭的拉扯、內耗,不如換一種方式教學。
國中的藝術與人文領域包含了表演藝術,而學校通常把它排給導師,先不必批評這樣的排課方式是否恰當,但學生就是沒有上到這個課程,因為導師一定拿來加課,加他自己的本科,表演課就沒上到。因此我這些吵鬧、畫不下去圖的班級,我就乾脆讓他們上表演藝術。
我先把舞台形式講解後,導演走位、編劇、美術設計都約略介紹後,學生就開始分組排演了,等到正式演出時,學生的表現會讓你嘆為觀止。那些平時像阿斗的學生,全都卯足了勁兒,配樂、服裝、美術設計等全都有模有樣。有一回我給的主題是「婚禮」,古今皆可,有一組平常很散的男生,演了一段呂布大戰董卓,為了要 搶貂蟬,佈景涼亭用國畫的山水畫畫出,而且是全開宣紙,畫的很逼真,心裡納悶他們國畫課時怎麼沒那麼認真,正經八百的教學,做不出作品,做道具就有模有樣,而旁白與配樂都為演出加了分。
因為排戲而讓班級有了凝聚力,也是另一種收穫,而且排戲必須與我討論,無形中增加了與我私下相處的時間,化解了師生緊繃的關係。記得那個班的班長,就是帶頭作亂的人,高傲的眼神,對美術的不屑,不知讓我多傷腦筋。而他就是其中一組的導演,把領導能力用對地方,而不是用來抵抗我。那時,我真是鬆了一口氣。
這樣的課程也是一種美術訓練,誰說美術一定只能畫在紙上。看看他們的道具,具國畫特色的涼亭,另一組現代婚禮的婚紗,是用垃圾袋做的,粉紅色的塑膠袋纏的好長、好浪漫,另一齣宮廷劇,皇后妃子互鬥,穿得都是媽媽們的旗袍、中國式衣服(有二件是跟我借的)。能夠動腦筋構想,搞出創意來,就是美術活動。
後來他們國三時,竟然可以安安靜靜的坐在位置上畫圖,如果國二時沒有適時讓他們轉變方式上課,也許到了國三,我們可能還在對峙,雖然他們沒有上到版畫的單元,但他們收穫並不比別人少。尤其是到了國三的課程,描繪的部份都很細緻,需要很大的耐性才能完成,而他們畫出的作品就跟別班一樣有水準。
後記:
那個班聰明又自我的小孩太多了,尤其那個帶頭作亂功課好的班長,後來我才知他一出生,母親就跑了,他心裡有很多憤恨。
我後來會給她們班改上戲劇,是因為有次給他們看了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他們的神情專注,與其他班不同,女生甚至看了會感動到嚎啕大哭,我心裡就知道他們可以上這個單元。
適性發展本來就是教育的一項方針。
這個班級根本是精力太旺盛,那次演戲發洩完他們過剩的精力之後,後來上課,他們就變得很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