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明朝(上)
2013/11/19 03:44:40瀏覽887|回應0|推薦2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易學人物簡明版

上古先聖羲皇作易以來,華夏文化的各個門類無一不打上了《易》的烙印。她之所以高居《詩》、《書》、《禮》、《樂》、《春秋》之上。而成為六經之首,不僅在 於她本身所具有博大精深的內涵,同時也飽含著歷代研易者的畢生精力和心血。本篇力圖沿著易學發展的歷史足跡,對歷代頗具影響的易學志士及學者名流做些扼要的介紹。

八、明朝

章潢(1527—1608

明代經學家、哲學家。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少穎悟好學。構洗堂於東湖,聯同志講學。曾主白鹿洞書院。又輯書百二十七卷為《圖書 編》。數薦不赴,後遙授順天府儒學訓導,時年七十九歲。對《易》、《詩》、《書》、《春秋》等有研究,各有著述。為學主明善誠身,繼善成性。與吳與弼、鄧 元錫、鄧元卿並稱江右四君子。論《易》主於言象,故引張行成說駁晁公武公理之論。大抵以《漢上易傳》為主,雜引虞翻、荀爽九家易及李鼎祚、鄭汝諧、林 栗、項安世、馮椅、徐大為、呂朴卿諸家,而參以己意。其取象之例甚多,不出本體、互體、伏體三類,雖多本古法,然推衍繁碎,未能盡得經義。著作有《周易象 義》、《書經原始》、《詩經原體》、《春秋竅義》、《禮記劄言》等。 

孫應鼇

明代清平(今屬貴州)人,居如臬(今屬江蘇)。字山甫,諡文恭。幼聰穎異常,日誦千言。嘉靖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出補江西僉事,禦流寇有方略,累遷勳陽巡 撫。隆慶初上勵政親賢十事,並揭發大璫貪欺罪,皆被贊許而採納,後入為大理卿,遷禮部右侍郎。後起南工部尚書。其《易》說稱天地萬物,處處都有易理,在於 人心能否明其理。故其說雖認為離數談理是錯的,又認為程頤不取卦變不合易理,實則借《易》以講學,縱橫蔓衍,于易理若離若合,主於自暢其說,不同于諸儒之 傳只主於釋經。著有《淮海易談》、《律呂分解》、《學孔精言舍匯稿》。    

錢一本(1539—1610

明易學家。字國瑞,號啟新,常州武進人。萬曆進士,除廬陵知縣、征授禦史,巡按廣西。上《論相》、《建儲》二疏,于諸臣中所言 最為耿直,遭神宗忌恨,斥革為民。罷歸鄉里後築經正堂,講學著書,與顧憲成分主東林書院講席,為東林八君子之一。潛研六經及周敦頤、程頤、程顥諸書,尤精 于《易》。曆近二十年,著《像象管見》。此書不取京、焦、管、郭之說,亦不取陳摶、李之才之義,惟就卦爻以求象,就象以明人事。象者,天道;像其象者,盡 人合天之道。由辭得象,而後無虛懸說理之病,知象為像,而後有神明默成之學。對言象遺理、言理遺象,仿佛其象而仍不知所以為象之弊力主摒棄。雖間有支蔓, 然篤實近理者為多。另著《像鈔》,雖為像為名,實則衍陳摶之數學。其卦圖以朱熹《周易本義》所列九圖衍為三十二圖,圖各有說明,縱橫比對,自謂言象而理在 其中。然孔子所謂像者象也,即指卦爻。朱熹所列九圖,後儒已有異同,其三十二圖藉以旁推,尤為枝蔓。宗率性修道,倡慎獨誠明。認為性 是先天太極之理,心兼後天妙氣;性是合虛與氣,心是合性與知覺。還著有《四聖一心錄》、《範衍》及《遁世編》等。 

   

高攀龍(1562—1626

明代易學家。初字雲從,後改存之,別號景逸。諡忠憲。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曆進士,授行人。遭親喪,家居三十年。天啟元年 (1621)為光祿少卿,上疏彈劾閣臣方從哲,奪祿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任左都禦史,揭淮揚禦史崔呈秀貪贓穢行,遭魏忠賢詰責,被革職。與顧憲成在無錫 東林書院講學,海內士大夫稱高顧。崔呈秀派人往捕,投水死。其《易》學出入朱熹、陸九淵之間,故以言《易》。他又說:天下有非易之心,而無非 心之易,是故貴於學也。學也者,知非易則非心,非心則非易,易則吉,非易則凶,悔,吝。其說主于學《易》以檢心,不同于楊簡、王宗傳等人,引《易》以歸心學,引心學以歸禪學。其詮釋《易》義,每條不過數言。認為其知易知其能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周易易簡說自序〉)並且認為,五經 注於後儒,《易》注於孔子,說《易》者明孔子之言即明《易》。著有《周易易簡說》、《二程節錄》、《正蒙釋》《高子遺書》等。 

逯中立

明聊城(今屬山東)人。字與權,號確齋。萬曆進士,官給事中。遇事敢言,先後抗疏為高攀龍、顧憲成訟冤。貶陝西按察司知事,引疾家居卒。《易》說不載經文, 只標卦名篇名,博采諸家之說,附以己意。但去取頗為精審,大旨以義理為主,不失純正。至中孚、複、姤諸卦,也參用易緯卦氣起中孚及一卦值六日七分之說。平 心論義,不立門戶之見。著有《周易答記》、《兩垣奏疏》。 

張介賓(1562—1639

明醫學家,易學家。字景嶽,會卿,別號通一子。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幼聰慧,通易學、天文,兵法,精於醫術。早年學醫于金英,壯歲從戎,身處幕府,遊歷北 方,後回鄉專心醫學,從事臨床及著述,以《內經》為宗,融貫《易》理,並擷取諸醫家之長,而自成一家之說。探求哲理在於摭易理精義用資醫學變通,認為雖陰陽已備於《內經》,而變化莫大于《周易》。從醫易同原醫易相通的觀點出發,對中醫學理論進行了深入和探索和詳盡的闡發;明陰陽,辯六 變,以分析說明人體生理、病理的發展變化規律,倡陽非有餘,真陰不足論,以坎卦之象數,水火陰陽之理義,創水火命門學說,臨床治療上著重于補益元陰、 元陽。自訂不少新方,成為溫補學派的主流,為國醫學及醫易貫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著有《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景嶽全書》、《質疑錄》等書。 

魏睿

明松溪(今屬福建省)人。字禹卿,號蒼水。萬曆進士。累官湖廣按察使。時苗人礦徒為患,睿渝以德意,礦徒解散,焚其巢千七百餘所。再擢右僉都禦史,巡撫湖廣 卒。明朝自萬曆後,《易》學彌荒,篤實者局於文字,無所發明,高明者,騖於玄虛,流為恣肆。其說《易》獨能博考舊文,兼存古義。認為文王、周公之《易》, 即象著理;孔子之《易》,以理明象。又于漢、魏、晉、唐諸家所論象義之中,取其摟於醇正者錄之,即象以通《易》義。著《易義古象通》、《方言據》、《西事 珥》、《緯譚》等。 

吳桂森

明代學者。字叔美,江蘇無錫人。萬曆貢生。與顧憲成、高攀龍講學東林書院。同郡錢一本善《易》,從之遊,盡得其旨要。其《易》說,以錢一本《像象管見》為本 而推闡其義,以明師承。其注釋,皆一字一句,究尋義理,頗有新義。著有《周易像象述》、《書經說》、《曲禮說》、《息齋筆記》、《真儒一脈》。 

陳祖念

明連江(今屬福建省)人。字修甫。陳第子。論易注重實用,每卦詳論其義,又逐爻尋理,以切於人事為主。每卦之末,皆總論取象之義,多采互體之說。其學對於漢 儒、宋儒,均無所偏附。義理無窮,非言之所能盡。故傳注於漢,疏義于唐,議論于宋,日起而日變,而《易》之用,則隨時隨事可以自察。是以君子居則觀象玩 辭,動則觀變玩占,聖人所以言《易》者,如是而已。《傳》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朱文公言:人能取《易》一卦若一爻熟讀而玩 之,推於事而反於身,則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無所求而不得,無所處而不當。此則致用、利用之義也。(《易用·序》)每卦之末,總 論取象之義,多采互體之說。著作有《易用》。 

朱睦揳

明代學者,字灌甫,號西亭,學者稱西亭先生。休寧(今屬安徽)人。周定王六世孫,封鎮國中尉。深精經學,尤邃于易、春秋。萬曆中舉周藩宗正,領宗學事。明初 藏書之富,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睦楔傾資購之,起萬卷堂諷誦其中,論者以比漢之劉向。論《易》大旨,辨論諸家說《易》之異同,雖薈萃不多,卻頗有卓見。 如乾之四德,謂程頤《伊川易傳》本文言:視本義為勝。乾九二利見大人,不專指九五;明夷九三不可疾貞,從項安世以字為句。井泥讀平聲。勿幕字。數往者順,用王安石解。類似訓釋于明經傳有益,非同剽說雷同者可比。著作有《五經稽疑》、《春秋諸傳辨疑》、 《革除逸史》、《聖典》、《鎮平世系記》、《諡苑授經圖》、《經序錄》、異林》、《韻譜》、《明帝世表》、《周國世系記》、《建文遜國褒忠錄》、《陂上 集》等。    

趙獻可(1573—1644

明醫學家。字養葵,自號醫巫閭子,鄞縣(今屬浙江)人。《鄞縣誌》稱其好學淹貫,尤善於《易》而精於醫。學術思想受《周 易》影響較深,並善於將易理貫通於醫學,頗有獨見。如把命門喻為一身之太極,把兩腎與命門的關係喻為卦中的兩陰爻和一陽爻。詳盡闡發和深化了命 門學說,指出命門為主宰先天之體,有流行後天之用。並進一步闡明先後天水火理論,為豐富中醫學理論作出了貢獻。著有《醫貫》、《邯鄲遺稿》等著作。 

  耿桔

明代獻縣(今屬河北省)人,字庭懷。萬曆舉人。講學虞山書院,官至監察禦史。《易》說每卦畫六爻而系爻辭於畫下,又取反對之卦爻辭倒過來書寫,自稱古易。依 據稅與權之本。其於《十翼》則取《文言》乾元者以下六十六字,坤至柔以下三十四字,認為應當入《彖》;取《文言》潛龍勿用下也以下一百零七 字,認為應當入《象》,又分《系辭傳》為上中下三段,均為無據之說。著有《周易鐵笛子》。 

   曹學佺(1574—16461647

明代學者。字能始,號石倉。福建候官(今閩候)人。萬曆進士。曆戶部主事、南京戶部郎中、四川右參議;廣西右參議。 因所著《野史紀略》與《三朝要典》抵牾,被削職為民。後起為廣西副使,力辭不就,家居二十年,潛心著書。唐王立於閩中,破家起義,曆禮部右侍郎,進至尚 書。清兵入閩,奔虎山自縊。博聞強記。說《易》專釋各卦彖辭,六爻融會一卦之意。其釋鳴鶴在陰,借用白茅諸句,頗有新義,然於河圖、洛書推求不當,以 漳浦之學愈衍愈枝。所著《易經通論》佚失。另有《天下一統志》、《天下名山志》、《石倉集》等,時人稱為藝林淵藪。    

錢士升(1575—1652

明代學者。字抑之,號禦冷,晚號塞庵。浙江嘉善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殿試第一,授修撰。破產營護趙南星、魏大中等, 頗為東林推重。起為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拜南京禮右侍郎,署尚書事。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反對在江南刮斂富戶,行道實籍沒之法,失帝旨,引罪 乞休。邵雍探之于氣,程頤探之于理,朱熹探之於象。其《易》說自屯以下,於每卦前設互卦,後設對卦,舉氣在理、象而兼融之,雜采前人之說,斷以己意。在明 人《易》解中,持論尚為詳審。然溺於河洛反對之說。著有《周易揆》、《南宋書》、《遜國逸書》等。    

劉宗周(1578—1645

明末哲學家。字起東,號念台,又號克念子,諡忠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萬曆進士。天啟初為禮部主事、右通政,因彈劾魏忠 賢、客氏,被革職。崇禎初起為順天知府、工部侍郎、左都禦史等職。清執敢言,雖屢被革職而不顧。南明政權複滅後,絕食而卒。曾講學蕺山,學者稱蕺山先生。 黃宗羲、陳確均出於其門。築證人書院講學,以誠意為主,慎獨為功,清修篤行。與漳浦黃道周,明末俱以善解易經聞名。道周長于數,其學長于理,多由心得,故 不墨守傳義。其刪《說卦》、《序卦》、《雜卦》三傳,雖本舊說,已失先儒謹嚴之義。至於經文,亦每以意移置,終不可訓。著有《周易古文鈔》、《道統錄》、 《陽明傳信錄》、《劉子全書》、《劉子全書遺編》等。   

陸夢龍

明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字君啟。萬曆進士。右刑部員外郎。累遷貴州右參政監軍,官至山東按察副使,調陝西,進布政司參政。崇禎初分守固原,遇民叩關,擊 卻。後隆德被陷,靜海被圍,夢龍率眾禦之,所將只三百餘人,被圍數重,矢石如雨,突圍不得出,與二將俱戰死。賜諡忠烈。論《易》頗融會宋儒諸說,參以史 事,推尋文句。惟不取河圖、洛書之說,頗有卓見。著有《易略》、《梃南始末》。 

卓爾康

明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去病。萬曆舉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謫常州府檢校,為大同諫官,後終於兩淮鹽運通判。京師陷,悲憤卒。官大同時,盧象升方為 總督,延之上座咨兵事,爾康抗談,漏下乃已,象升用其策多效。《易》說大旨附會河洛,推衍奇偶,紛紜膠葛,展卷如曆家之數表。所謂聖人因象示數之本旨,渺 不知其所在。並以此作易之奧。其首列為起數之根,有古河圖、古洛書、陳希夷龍圖別傳古河圖、今河圖、古洛書、`今洛書。龍馬所負一圖,而有此四本,神龜所 呈一書,而有此兩本,為後人臆造。著作有《易學殘本》、《詩學》、《春秋辨義》等。 

張次仲

明代學者。字元岵,號待軒,一號鈍庵。海寧(今屬浙江省)人。天啟舉人,入清不仕。其易不涉象數之學,亦不及讖緯迷信,獨以義理為宗,所言切於人事。盡廢諸 圖,具有廓清之功。持論最為篤實,於乾卦遵用王弼本,以便解詁,而仍列鄭康成本于簡端。其所論辨,如謂八卦因重卦之法,自十六、三十二以至六十四,卦變某 卦自某卦而來,皆孔子所不言。有《周易玩辭》、《困學論》、《待軒記》、《待軒詩集》等。    

黃道周(1585—1646

明末學者。字幼玄、螭若、細遵,號石齋、又螭。福建漳浦人。天啟進士。由庶起士授編修,即以終養歸。崇禎初官右中允,後進少詹 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南明福王時官禮部尚書。唐王立,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率師至婺源抗擊清軍,兵敗被執至江寧(今江蘇南京),不屈死。 學識淵博,貫通古今,通曉天文歷數。工書善畫,文章風節高天下。《易》說專論動爻,於每卦六爻皆就此卦以觀其變。此即《左氏春秋》、《國語》所列之古占 法。闡明古占法,涉于《易》之本義,但又以占術為能事,故為《易》之逆流。以河圖、洛書之數自相乘除,作三十五圖。其詩鬥差圖、詩鬥差退限圖、詩元命圖、 春秋元命圖,為推衍漢人緯書四始五際之說,作推測之術。發明沈該《易小傳》、都挈《易變體義》典型示範每爻之下先列本卦彖辭,次列本卦象辭,然後列本爻象 辭,與沈該、都挈之書又各不相同。著有《易象正》。另著《三易洞璣》,用卦圖來推測吉凶,但未言及諸及變象,可與《易象正》相為表裏。還著有《正洪範明 義》、《月令明義》、《儒行集傳》、《表記集傳》、《緇衣集傳》、《春秋揆》、《孝經集傳》等。 

何楷

明末福建鎮海衛(今廈門南)人,字元子,一作玄子。天啟進士。崇禎間擢刑科給事中。率直敢言,彈劾溫體仁等大臣,貶秩。複劾楊嗣昌,降職。順治二年 (1645)隨唐王入閩,擢戶部尚書,掌都察院事,因不容于鄭芝龍,旋去職。抑鬱而卒。博覽群書,尤精經學。《易》說前分上下經,而《彖》、《象》、《系 辭》諸傳之文隨卦分列,沿襲費直之意。列《十翼》原文,以還田何之舊。分經分傳以存古本,而經下所列《十翼》之文則引以互證。只是在上下經內不當又另立諸名。其易學雖博而不精,但是取材宏富,漢晉以來的舊說,雜采並陳,不株守一家一言。辭必有據,亦不作懸空臆斷,穿鑿附會之說。間 有借詁經以言時事,發其感慨。著《古周易訂詁》、《詩經世本古義》。 

劉日曦

明代彭澤(今屬江西)人,字仲升。天啟進士。《易》說以邵雍大橫、小圓二圖為先天,橫排、圓排為大成,其小橫為太極,陰陽卦序小圓為先天小成,文王卦位為後 天小成,漢儒卦氣圖加以四正之卦為後天大成,雜卦之次則為孔子序卦與文王序卦一例。附以河圖、洛書及周敦頤太極圖、邵雍皇極經世、陰陽剛柔四象圖。與一元 消長數各為之說,大抵出於臆撰。其序卦、雜卦二圖,非方非圓,不知其出自何處。著《易思圖解》。

秦鏞

明代無錫(今江蘇)人,字大音。崇禎進士,官清江縣知縣。《易》說據《序卦》言義理而不涉及象數,依據綜合後天之易來進行探索。上經分五節,像陽;下經分四 節,像陰。每節中又一一分析而引《雜卦》及《彖》、《角》、爻辭來為上下經注解。考《序卦》、《雜卦》,先儒多疑非孔子之書,故言易諸家往往粗陳梗概。至 元代蕭漢中《讀易考原》,述《分卦》、《序卦》之義,才詳細發明。其說較蕭漢中所推更加詳密,但穿鑿附會也因過詳時時而有。著《易序圖說》、《清江縣 志》。 

喻國人

明 代易學家。字春山,郴州(今屬湖南)人。其《易》說認為先儒多是非倒置,以十為圖,九為書,因作辨證,以九為圖取天,以十為書配地。河圖主生,洛書主克之 理,沿襲劉牧舊說。因伏羲以河圖為天則,畫乾、坎、艮、震四卦;以洛書為天則,畫巽、離、坤、兌四卦。由河圖四卦得訟、遁十六陽卦,由洛書四卦得家人、中 孚十六陰卦。合河洛迭為上下而得否、姤、履、泰三十二陰陽配合之卦。且以揲蓍之數不惟康節茫然,即一行亦屬妄附。自以河、洛之議,由已始定。認為數九則 滿,滿則損。數六則謙,謙則益。故大易終不外乾九損三,變為坤六。坤六益三,變為乾九。或乾九坤六爻相損益,十八變而成卦。認為朱熹不知易中十年三年七日 八日之意,以及訟九二三百戶之數。其於反對兩卦得此意與此數。合屯、蒙二卦,以屯下蒙上,說屯二爻為一年。逆數之至蒙五爻,曆十爻為十年。合需、訟二卦, 以需下訟上,說訟二畫九。就是九十戶。訟初畫六,就是六十戶。需上畫六,就是六十戶。王畫九,就是九十戶,合計得三百戶。認為此意數千年不明。又認為天地 十二會真數不出五十五,惜陳摶、邵雍俱未發明。故演天地五十五數圖,又複附以河洛真傳說,辨蓍短龜長之說。有記載說,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原龜筮 並重。朱熹隨意更改祝詞,所以重視泰筮。所引證據,出自《文輿記》、《本草圖經》諸書。還認為先儒解變易交易,總不如《系辭》生生之 謂易五字最確。伏羲以河九洛六為天則,始畫八卦,因木德為王,木主仁,仁為生生真種子。每卦六爻,推演五行相生之數來配合。著作有《周易辨正》、《河洛 定議贊》、《全易十有八變成卦定議》、《周易對卦數變合參》、《河洛真傳》、《周易先生真傳》等。 

李陳玉

明 代人。說《易》兼言圖畫及談心性二家之說。言圖畫者弊在支離破碎,談心性者弊在杳冥恍惚。其說各得二家之弊。其說有二,一為先天古易,釋解圖畫。其突出不 同的是,以無極、太極、無極而太極分為三圖。以英輔九星之名配先天八卦,以疏附先後之名配後天八卦,支離破碎。二為後天周易,釋解經傳。雖言象數,而皆出 臆說。其《易鈐》有言:如想真正懂得易學,須將一切訓詁辭章全部刪除,即使孔子之語也不過易象一端之論,才有入處。可稱作敢為大言。今人也有此論。著有 《三易大傳》。 

程道生

明海寧(今屬浙江省)人,字可生。著有《遁甲演義》,遁甲為古代方士術數之一,是書得其精要,對遁甲之法及用奇置閏之要,論述頗詳。另有《射義新書》。    

陸西星(1520—1606

明代道家學者。字長庚,號潛虛,又號方壺外史。揚州興化(今江蘇)人。九次鄉試落第,棄儒服,著黃冠,雲遊各地。偽稱在嘉靖二 十六年(1547年),呂純陽降臨其所居在北海海草堂,親授丹法二十餘日。陸所傳功法,以其流行江浙,遂稱東派功法,為陰陽派功法。陸的著作集稱《方壺外 史叢編》,包含《周易參同契測疏》、《周易參同契口義》、《無上玉皇心印妙經測疏》、《黃帝陰符經測疏》、《老子道德經玄覽》等,《叢編》有明末孩堂刊 本;兩種《周易參同契》注本,亦收入舉不勝舉我緒庚子(1900年)所刊《道統大成》。 

王九靈

明代人,活動于萬曆(1573—1619)間。永嘉(今浙江)人。字子乾,號贅生,為一雲遊道士,據《校注古文參同契·後序》雲,其黃冠褐服,遍遊兩都五 兵。日惟賣藥自治。師事稱為無英子的道人。又據上書自序稱,王九靈不苟同于俞琰、陳致虛等人注解《周易參同契》:一言一字,必求合於身……若言言字字 附會牽合,則亦支離決裂甚矣。所以他依古文本,作《校注古文參同契》和《參同契補遺三相類》,雲:敢別為一注。其禦政者,只言禦政;養性者,只言 養性;服食者,只言服食。實際上,他只是有限度地承認外丹而已。 

朱升(1299—1370

元末明初學者。字允升,休寧(今屬安徽)人。學者稱楓林先生。元末住池州路學正,隱居石門。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克徽 州(今安徽歙縣),由鄧愈推薦,召見問時務,獻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策,為朱元璋所採納。吳元年(1367),任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洪 武元年(1368),進翰林學士。不久,請老歸裏。精于經學,著《周易旁注圖說》。是書冠以圖說上下二篇,上篇共八圖,下篇全錄元代蕭漢中《讀易考原》之 文,萬曆中姚文蔚易其旁注,列於經文之下。後僅有八圖,餘皆盡散。為敷衍陳摶之學無可取。另有《朱楓林集》。 

推薦賞閱: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上古及先秦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582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西漢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5959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東漢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6012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三國兩晉南北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54908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三國兩晉南北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55896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4772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6168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6381

()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元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149

()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明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404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明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464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013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064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1333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orgo2931&aid=952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