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三國兩晉南北朝(上)
2013/11/13 20:03:34瀏覽641|回應0|推薦3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易學人物簡明版

上古先聖羲皇作易以來,華夏文化的各個門類無一不打上了《易》的烙印。她之所以高居《詩》、《書》、《禮》、《樂》、《春秋》之上。而成為六經之首,不僅在 於她本身所具有博大精深的內涵,同時也飽含著歷代研易者的畢生精力和心血。本篇力圖沿著易學發展的歷史足跡,對歷代頗具影響的易學志士及學者名流做些扼要的介紹。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上)

 虞翻(146—233

三國經學家,學仲翔,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而好學,有大志。初為太守五郎功曹,孫策起兵,署為功曹,以屢建良策而深受倚重。策死,追隨孫權,為騎都 尉,因數犯顏諫爭,觸怒孫權,坐徙丹陽涇縣(今屬安徽),後又徙交州,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精于易學,曾得家傳西漢今文孟氏《易》,而將 八卦與天干五行、方位相配合,推論象數。據傳他曾以所作《易注》示于孔融,融覽後稱道:乃知東南之美,非徒會稽之竹箭也。視虞注為觀象雲物,察應寒 溫,原其禍福,與神合契,可謂探賾窮通者也。(《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虞翻易學,可說是漢易中以象數解易的代表,發揮了荀爽的剛柔升降說,將卦氣說 引向卦變說,以卦變說解釋《周易》經傳,從而取代了京房易學和《易卦》中的陰陽災變說。謂卦變即是一卦中的陰陽爻象互易其位,其卦變說,蘊藏著一種理論思 維,即以對立面的推移和轉化,特別是以陰陽二爻互易及其地位的轉化為變易的基本法則。主要內容是:(1)將乾坤父母卦變為六子卦;(2)將十二消息卦變為 雜卦。依其卦變說,他對《周易》的經傳作了種種解釋,他的卦變說,就占筮體例說,從某一卦引出另一卦,兩卦合在一起,解釋《周易》經傳。卦變說還認為某卦 中的兩爻互易便成為另一卦,還以卦變說來推測人事吉凶。解易時除卦變說外,還提出旁通說。所謂旁通,即一卦轉化為其對立的卦,六爻皆相反,如乾和坤、 坎和離、中孚和小過等,即為旁通之卦,並據此解釋《周易》的經傳文。不過,虞翻的講卦變,詰旁通,均是使一卦變為兩卦以上的卦,然後再以互體說、取象訓解 釋《周易》的經傳文句。取象說也是虞翻易學的重要方面,講互體,也是以物象解易。為貫徹取象說,他還提出了半象說。所謂半象說,是說取卦象的一種補 充。通過其卦變說、旁通說、互體說、取象說、半象說,虞翻易學將漢易引向了極其複雜的解易之路。後世將鄭玄、荀爽、虞翻並稱為《易》學三家。著有《易注》 九卷,已佚。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曾採錄,清黃奭《漢學堂叢書》、孫堂《漢魏二十一家易注》亦有輯錄,清惠棟《易漢學》、皮錫瑞《易經通論·論鄭、荀、虞 三家之義》對虞《易》說均有所闡發。清張惠言輯有《周易虞氏義》九卷、《周易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言》二卷、《虞氏易學》二卷,清紀磊撰有《虞氏易義 補注》二卷,清李銳撰有《周易虞氏略例》一卷。

 

王朗 (?— 228

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景興,諡號成,東海郯(今山東郯城北)人。漢獻帝時曾任會稽太守,後為曹操征為諫議大夫,歷任文帝、明帝、官至司空、司徒。曾被封為安陵 亭候、樂平鄉候,後又進封為蘭陵候。高才博雅,通經能文,擅長奏疏。精研《周易》,其易學源于孟喜、京房、鄭玄、虞翻,解易時多本象數以闡易理,上繼漢儒 之明象,下開何晏、王弼之明理。著作有《易傳》和《春秋傳》、〈考經傳〉、〈周官傳〉等,原有集,多已散佚。

   

諸葛亮(181—234

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諡曰忠武,琅琊陽都(今山東濟南南)人。東漢末,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建安十二年 (207年),劉備三顧草廬始從之。後為劉備籌畫佔據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兩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的計算,終使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曹丕代 漢,劉備稱帝于成都,以其為丞相,備死,則輔佐後主劉禪,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足智多謀,通曉兵法,據傳其知曉黃帝所作之兵家八陣法,並根據伏羲八卦 (六十四卦)和古代的兵法推演成八陣圖。其軍事思想、為將之道、用兵之計等,亦多與〈易經〉相通。著作有〈諸葛亮集〉。

 

   

陸績(187—219

三國吳學者,天文學家,字公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仕吳,官至郁林太守。幼篤於《詩》、《書》,長玩于《易》、《禮》,研習經籍,博學多識。精通 《周易》,曾為《京氏易傳》作注,注文不拘一家之說,從孟喜、荀爽、虞翻、鄭玄、子夏等易家中擇善而從,並將易學應用於星曆算數之學。在言天體時,力主渾 天之義,反對蓋天之說,曾始推渾天意,作《渾天圖》,造渾象,其形如鳥卵。著作有《周易注》、《太玄經注》、《渾天儀說》等,今多亡佚,明姚土遴輯有《陸 氏易解》一卷,共一百五十條。

   

王肅(195—256

三國魏經學大師,古文經學派的集大成者,義理派王弼易學的先導。字子雍,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南)人。官至中領軍加散騎常侍。年十八,從宋衷解讀《太玄》, 善賈逵、馬融之學,遍注群經,不分今文、古文,對各家經義加以綜合,和鄭玄學派對立,稱為王學。曾依據其父王朗所作〈易傳〉,撰成〈周易注〉。其易學 繼承了費氏易的傳統,注重義理,略於象數,文字力求簡明。以〈易傳〉中的觀點解釋〈周易〉的經傳,拋開了漢易中的象數之學,尤其是排斥今文經學派和〈易 緯〉解易的學風,不講互體、卦氣、卦變、納甲等。這種解易的風氣,在當時影響很大,其解易,亦主取義說,但並不排斥取象,不過他的取象,不同于漢易中的取 象說,只限於本卦上下二體,並以傳文中的取象說進行解釋。在八卦起源問題上,認為八卦為伏羲所作。著作有〈周易注〉,宋時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 書〉輯有〈周易王氏音〉一卷,附于〈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存目中,清黃奭輯有《王肅易注》,臧庸輯有《馬王易義》一卷。此外,又曾偽造《孔子家語》,作為 其反鄭論著《聖證論》的論據。均已佚。

 

荀凱(yi)204—274

魏晉之際著名學者、易學家。字景倩,諡曰康,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子。仕魏,累官侍中。因功封萬歲亭候,遷尚書僕射。後又改封臨淮候。入晉,進 爵為公,官至侍中太尉,性至孝,博學洽聞。對《周易》有很深的研究,曾駁難鐘會的《易無互體論》。其解易,主象數學派,又曾與阮籍等共撰《魏書》,還與何 晏等共撰《論語集解》。明曉三禮及朝廷大義,曾受詔與羊祜、庾峻等人刪定禮儀,撰定《晉禮》,後又受詔定樂,未竟而卒。事具《晉書·荀凱傳》

 

荀輝

三國魏學者,象數學派易學家。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人。官至散騎常侍。通曉易學,繼承了荀爽易學的傳統,講互體、卦氣、卦變等,曾與王弼、鐘會辯論《易》、《老》。著作有《易義》(或稱《周易注》)。

 

管輅(208—256

三國魏術數名家。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人。曾任清河太守華表文學掾,冀州刺史,少府丞等職。明曉《周易》,尤善蔔筮。八九歲時便喜仰視星辰,及 成人,風角、占相之道,無不精通,分蓍下卦,用思精妙。繼承了漢易中神秘主義傳統,以《周易》為占筮之術。曾與何晏等人研討易道,其解易是以卦爻象和陰陽 之數占算時日吉凶和鬼怪災異之事,在對《周易》卦爻辭的理解上,主取象說,並且反對玄學家以老莊觀點解易。講易道,則很少引卦爻辭,反對以義理解易。認為 《周易》的綱要是天地、日月、陰陽及其變化,而這些皆具備於卦爻象之中,依其象數即可推測幽暗之事,斷定未來的變化。又認為生死同出於太極,迴圈不已,故 聖人不以死亡之事為憂懼,依占筮可以推測其意,認為生死鬼魂都受陰陽之數的支配,推陰陽之數,即可知死後之事,從而宣揚了有鬼論。又認為陰陽之數乃神妙之 物,只可心會,不能言傳。事具《三國志·管輅傳》。

 

荀融

三國魏學者,象數派易學家,字伯雅,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約與王弼同時,官至洛陽令,參大將軍事。通曉易學,其易學繼承了荀爽易學的傳統,講互體、卦 氣、卦變等,曾經與王弼,鐘會辯論《易》、《老》,並著有駁難王弼答問中略知。他主張聖人應從情從理,此與何晏的聖人無喜怒哀樂之論略同。

 

荀粲(209—238

三國魏玄學家。字奉倩,三國魏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子,荀凱(yi)之弟。荀粲諸兄如荀凱(yi)等皆以儒術論議,而粲 獨好道家之說,善言名理,認為性與天道,聖人微言,不可得而聞見。受玄學派解易的影響,他提出言不盡意說,並圍繞《系辭》,就言意關係與歐陽建展開辯論。 他以聖人之書為糟粕,認為典籍所記的聖人言論,不能盡聖人之意,故為古人之糟粕。對《易傳·系辭》所說的聖人立象以盡意的說法,也提出了異議,認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易理精微奧妙,非圖像及詞語所能表達。取老莊義,解釋《系辭》,不直接否認《系辭》文意,而是把它局限於象、言之內的事物,即具 體的事物。與何晏一致認為事物具有物象和義理兩個方面。其物象可以用語言來表達,其義理超乎物象之上,則不能用語言來說明。總之,認為《周易》深奧的義 理,不可言說。此種言不盡意的理論思維將物象與義理對立起來,在二者之間劃了一道鴻溝。並且把語言的作用局限於指述物象,從而否認了語言和概念可以反映事 物的本質,否定了象和言的工具作用。事具《晉書·荀粲》。

  

阮藉(210—263

三國魏玄學家、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際瑀之子。曾為步兵校尉,故世稱阮步兵。博覽群籍,尤 好《莊》、《老》,善嘯能琴,曠達不羈,蔑視禮教,曾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後期則變得口不臧否人物,常以醉酒自保。通過論述《易》的產生、性 質與社會作用諸問題,折衷儒道,主張名教自然結合。依據《序卦》對六十四卦卦名的解釋,講儒家的政治哲學,並雜以道家的自然無為說。認為《周 易》是講變化的典籍,是所謂往古之變經,是聖王明君用來觀察事物的變化,從而立政施教的教科書。並依據這一原則,解釋了六十四卦的卦序,把六十四卦看 成是君主應時當務的依據。在卦序說中,吸收了漢代卦氣說盛衰消長的因素,拋棄了天人感應的成分,解釋了人類社會歷史治亂興衰的過程。曾從封建統治階級的政 治需要解釋六十四卦的卦義,論述善惡和吉凶、天道和人德的關係。認為六十四卦的卦義和順序同天地萬物的秩序相一致。聖人以《周易》為準則,建立社會秩序, 確定陽尊陰卑、男剛女柔的分位,使人們遵守,存亡得失安危皆在於是否順從尊卑之制,陰陽之序。他對各卦的解釋,主要緊採用取義說,有時也吸取了漢易中的八 卦方位說和五行休王說。解釋太極,大旨以老子之道注解,他所說的道或太極,是指天地至大無外故能包容一切的德行,而非居於天地之先的實體。在哲學上,把自 然、天地、萬物的發生變化,都看成是客體存在,主張把自然和封建名教相結合,以達到在上而不淩乎下,處卑而不犯乎貴的境界。詩文表現出嗟生憂時、苦悶 彷徨的心情,對現實亦多譏諷,獨具風格,後人稱為正始之音。著作有《通易論》(即《周易通論》)、《通老論》、《達莊論》、《大人先生傳》、《詠懷 詩》等,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阮嗣宗集》四卷。

 

何晏(?—249

三國時玄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才之一。字平叔,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曾隨母在曹操收養。少即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累官至侍 中尚書,後因依附曹爽而為司馬懿所殺。精通易學,曾與王弼、管輅等易學家論易,解易近于費氏易的傳統,以義理為主。好老、莊之言,善言名理,崇尚清淡,和 夏候玄、王弼等宣導玄學,且援老入儒,將儒家聖人的孔子改造成玄學的創始人。對儒家經典的解釋,亦滲入了道家的觀念,這種傾向對將兩漢易學轉向以老莊、玄 學解易影響很大。亦能詩賦。曾著有《周易》注解,已佚。另著有《道德論》、《無名論》《無為論》和《論語集解》今傳著作唯有《論語集解》。

 

鐘會(225—264

三國魏名士,玄學家。字士季,潁川長杜(今河南長葛東北)人。精於名理,博學多才,為司馬昭重要謀士,累官至司徒,後因謀叛被殺。精 研易學,其易學見解同于王弼,排斥漢易中的象數之學。嘗論易無互體,並據此與荀融相辯論。易學著作有《易無互體論》,已佚。此外,又著有《道論》、《老子 注》等,均佚。《道藏》中輯有其《老子注》部分佚文,明人輯有《鐘司徒集》。

 

   

王弼(226—249

三國魏玄學家,以老莊玄學解易的創始人,魏晉易學義理學派代表。字輔嗣,魏國山陽(今河南焦作市東)人。官至尚書郎。少年即享高名,好論儒道,辭才逸辯,與 何晏、夏候玄等同開玄學清淡風氣,世稱正始之音。其學不僅影響魏晉之世,對後世亦影響深遠。其易學源自費直,主張注《易》時須注重闡明《周易》所包含 的義理,摒棄漢儒實異說,讖緯說,恢復先秦儒家說《易》的本旨,從而開創後世以義理說《易》的先河。其易學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古文經學派解易風 氣的闡發;二是以玄學觀點即老莊哲學觀點解釋《周易》是以玄學觀點即老莊哲學觀點解釋《周易》中的卦爻辭。其易學特點為:(1)取義說。對八卦、六十四卦 及其卦爻辭的解釋主取義說或卦德說。世傳王弼掃象以卦義為第一位,批評漢易中的取象說,提出了得意忘象的玄學理論,認為只有取義說才能解道卦爻象和卦 爻辭之間的聯繫。重視《周易》經傳文中軸象的原則,闡發了《系辭》所說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事肆而隱等觀點,認為抽象的德性可概括具體物 象,但不能被卦爻辭中講的具體物象所迷惑,則丟掉其抽象的原則,表現了其易學的理性主義傾向,導出了忘象求義的理論。(2)一爻為主說,即全卦的意義主要 由其中一爻之義所決定。認為直接同卦辭相聯繫的一爻、居中位之爻(即二五爻)、一卦之中陰陽爻象最少之爻,均是該卦的主體,並由對一爻為主的解釋最終引出 一以統眾和其貴無論的玄學理論。(3)爻變說。認為爻象的變化,無一成不變的形式,爻義的變化,亦無既定的公式。在對《周易》的注解中,不僅主取義說,亦 取爻象往來說,甚至還吸收了荀爽的乾升坤降說,用來說明爻的性質在於變通。認為爻義的變化,複雜多端,神妙莫測,卦體與爻義雖相合,有時又相反;卦中的剛 柔二爻,雖然相異,有時又相通;剛柔二爻,既相吸引,又相排斥。而人類和行動應以爻變為指南。(4)適時說。認為爻義變動不居,難以推度的原因是由於其所 處時機不同,因而其吉凶之義亦不一樣,並以此說來擺脫漢易象數學中經互體、卦氣、取象等論吉凶的框框。(5)辨位說。在《周易略例》的《辨位》一文中,提 出了初上不論位說,認為陰陽爻位,只限於二四和三五,前者為陰位,後者為陽位,而不及初上。對《周易》體例的論述,排斥了漢易中的占候之術,把《周易》看 成是講政治哲學的教科書,排斥漢易中煩瑣的象數之學,開易學研究的新風氣。但由於保留了爻位說,故其對《周易》所作的義理解釋,同樣也有煩瑣哲學的弊病。 王弼玄學的基本命題是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晉書·王弼傳》),他以玄學觀點解易,內容為:(1)自然無為。把自然無為看成是高貴的品德,這正是門閥 土族的政治哲學在易學中的表現。(2)乾坤用形。以乾為健,以坤為順,進而以乾健坤順為天地之德行,將乾坤二元看成是天地萬物即自然界的宗主。(3)動息 則靜。主張動起於靜,動複歸於靜,把靜止看成是絕對的。(4)得意忘象。認為像是表現意的。乃義之所生,故得意之後,自然可忘掉象。(5)釋大衍義。乙太 極為世界本原,並將太極觀念玄學化,視其為虛無實體。反對《易緯》中的有神論和漢易中乙太極為原初物質的觀點。這種探討事物抽象原則的學風,對宋明易學哲 學中唯心主義流派有深刻影響。易學著作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前者是對《易經》和《易傳》中的《文言》、《彖辭》〈象辭〉等所作的解釋,後者是談 〈周易〉的體例。此外,尚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等。

 

姚信

三國著名學者。字元直,一字德祐,吳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官吳太常卿,精通天文易數之學。習孟喜之易學,注《易》多與虞番相合,言乾坤致用,卦變旁通, 九六上下,則與虞番注若應規矩,曾用陰陽五行的性質評論人物才性。又認為八卦為伏羲所作。天文學方面,提出昕天論,對地球與太陽運行的規律,節氣和溫 度的變化,晝夜的長短等都有論述。曾著《易注》十卷,已佚。清馬國翰輯為《周易姚氏注》一卷,另著有《七緯》、《昕天論》。

 


紫湘居士編輯整理

 

推薦賞閱: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上古及先秦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582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西漢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5959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東漢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6012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三國兩晉南北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54908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三國兩晉南北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55896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4772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6168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6381

()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元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149

()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明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404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明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464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013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064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1333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orgo2931&aid=945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