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西漢時期
2013/11/12 20:52:28瀏覽568|回應0|推薦2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易學人物簡明版

上古先聖羲皇作易以來,華夏文化的各個門類無一不打上了《易》的烙印。她之所以高居《詩》、《書》、《禮》、《樂》、《春秋》之上。而成為六經之首,不僅在 於她本身所具有博大精深的內涵,同時也飽含著歷代研易者的畢生精力和心血。本篇力圖沿著易學發展的歷史足跡,對歷代頗具影響的易學志士及學者名流做些扼要的介紹。

二、西漢

河上公 

西漢道家。姓名不詳。漢文帝時,在河濱結草為庵,因以為號。精通《周易》、《老子》學說,並用《周易》解釋《老子》。漢文帝讀《老子》有所不解,亦常遣使者向他請教。據傳著作有《道德經注》,當系後人偽託。

司馬季主 

西漢術數名家。楚國人。曾遊學于長安(今陝西西安)。通經術,善占筮,通曉《周易》,認為六十四卦為文王重卦而得,此說對後世影響很大。其解易,屬象數一 派,善以卦爻象和陰陽之數占算時日、吉凶和鬼怪災異之事,把周易作為占算時日、預測禍福的方術。擺卦攤于長安市東,為人占卜吉凶。宋忠、賈誼二大夫曾前往 訪問,並把蔔筮看成是騙人之術。司馬季主則辯解說卜筮之功德很大,不僅有利於國家,甚或可致臣忠子孝,病者以愈,死者複生。事具《史記·日者列傳》。

董仲舒 

(前 179—104)西漢今文經學大師,漢代新儒學的奠基者。廣川(今河北省棗強縣廣川鎮)人。少治《春秋公羊傳》,景帝時為博士,武帝時拜江都相,因言災 異下獄,赦免後出為膠西王相,不久告病歸家,然朝廷有大事輒遣使赴其家諮詢。生平講學著書,推尊儒術,罷黜百家,其學以儒家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 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融為一體,形成了封建神學體系,核心是天人感應說。通曉《周易》,其所宣揚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即是效法八卦中的乾坤和五 行之氣,按陰陽變易法則而制定的。解經時以講陰陽災異而聞名,陰陽五行說對孟京易學之卦氣說影響頗大。其哲學思想可謂天命論與陰陽五行說結合的產物。他以 五常解釋五行,將其品德納入一年四季節氣的變化,把主管四季變化之五行說成君臣父子之道的體現,在《春秋繁露》中,曾徵引《周易》之經傳予以解釋,此外, 還宣揚黑、白、赤三統迴圈的歷史觀。著作有《春秋繁露》(有人認為經後世附益增改)及《董子文集》。

韓嬰 

西漢經學家,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世稱韓生,燕(郡治在今北京市)人。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劉舜太付。精研《詩經》,兼治《周易》。由 于燕、趙間好詩,故其易學的影響不大。其對《周易》經傳的理解,繼承了《彖》、《象》、《文言》解經的傳統,取人道教訓方義。據近人考證,《周易集解》 《周易正義》中所引用的《子夏易傳》,實為韓嬰甩著。現存《韓詩外傳》中,亦常引用《周易》經傳文,加以解釋。如引用《系辭》文解釋道:傳曰:易簡而天 下之理得矣。忠易為禮,誠易為辭,賢人易為民,工巧易為材。(卷三)著作至南宋以後僅存《韓詩外傳》。清趙懷玉曾輯《韓詩內傳》佚文,,清馬國翰《玉函 山房輯佚書》輯有《韓詩故》二卷、《韓詩內傳》一卷、《韓詩說》一卷。《韓詩外傳》今本十卷,近人許維矞有《集釋》本。

田何 

西漢今文易學的開創者。字子莊,亦作子裝,淄川(今屬山東省淄博市)人。漢初遷居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號杜田生。專門研究《周易》,受業于東武(今山東 諸城縣)孫虞,又授易於弟子王同、周王孫、丁寬、服生。這些弟子皆著《易傳》數篇,後又授易於楊河。施讎、孟喜、梁丘賀皆為田何四傳弟子。凡西漢立為博士 的今文易學家,皆出於他的傳授。

王同 

西漢經學家。字子中,東武(今山東諸城縣)人。通曉《周易》,曾受易於田何,後又授易與魯周霸、莒衡胡等人。著作有《易傳》數篇。

周王孫

西漢今文經學家。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受易學于田何,後丁寬從之受古義,號《周氏傳》。

丁寬 

西漢今文經學家。字子襄,梁(今河南商丘南)人。漢景帝時,為梁孝王將軍,曾抗擊吳楚七國叛軍,號丁將軍。初從田何受易,盡得其學,學成東歸時,田何曾謂門 人言曰:易以東矣。後又從周王孫受古義。曾作《易說》三萬言授于田王孫。《易說》一書,已佚,《漢書·藝文志》亦未載,《漢書·藝文志》易類中著錄有 丁寬著《丁氏》八篇。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周易丁氏傳》二卷。

東方朔 

(前 154—93)西漢文學家,術數家。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東北)人。傳說很多,被視為神仙。世傳其曾著術數書《靈棋經》二卷,據近人餘嘉錫 等考證,是書為晉釋法味偽託。長於文辭,性詼諧滑稽,武帝時,累官至太中大夫,時以詼諧滑稽之談,寓諷諫之意。著作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七 諫》等。《漢書·藝文志》雜家著錄有《東方朔》二十篇,今已散佚。世傳之《神異經》、《海內十州記》,則系後人偽託。

楊何 

西漢經學家。字叔元,淄川(今屬山東淄博市)人。漢武帝時,任中大夫。受易學于田何,後又傳易於司馬談。著作有《易傳楊氏》二篇,已佚。

孔安國 

西漢經學家。魯(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後裔,武帝時任諫大夫。曾受《詩》于申公,受今文《尚書》于伏生,相傳曾從孔子住宅舊壁中得所藏古文《尚書》,開古文 尚書學一派,但為後來學者所懷疑。對《周易》亦有研究,認為八卦為伏羲所作,曾雲:《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 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尚書·洪范傳》)相傳其曾著有《尚書·孔氏傳》,對此宋人開始懷疑,經明、清學者考 證,定為後人偽託之作。

司馬談 

(?--110)西漢史學家、思想家,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司馬遷之父。博學多通,曾學天文于唐都,受易學于楊何,習道論于黃子(黃生)。武帝時,任太史令。認為八卦為伏羲所作,重卦為文王所作,說《易》不以蔔筮為非,亦不拘泥于蔔筮。文有《論六家之要指》。

司馬遷 

(前 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思想家、天文學家。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幼曾耕牧,十歲始讀古文典籍,性好遊,二十歲後遊蹤遍及南北, 到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始作《史記》,因在朝廷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而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 中書令。乃發憤著作《史記》,最後終於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對《周易》亦有研究,主張伏羲之純厚,作易八卦(《史記·太史公自序》),並認為 文王拘于羑裏時重卦而為六十四卦。著作有《史記》、《報任少卿書》、《素王妙論》(即《太史公素王妙論》)、《太初曆》等。

田王孫 

西漢經學家,碭縣(治所在今河南永城縣東北)人。從丁寬學易,立為博士。後又授其《易》學與施讎、孟喜,梁丘賀,由此易有施、孟、梁丘之學。

焦延壽 

西漢易學家。字贛,一說名贛,字延壽,梁國(今河南商丘南)人。出身貧賤,曾因好學而得到梁王資助。昭帝時,由郡吏舉小黃令。元帝時,為三老。政績優異。專 治易學,曾從孟喜學易,自言得孟喜之傳,後曾授易學與京房。長於以災變說易,注重易象,易於象數之中別有占候一派者,實自其始。舊傳其曾以一卦變六十四 卦,六十四卦共演變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卦之下皆有韻文繇辭,用以占驗吉凶,撰成《易林》十六卷,然據近人餘嘉錫考證,此書非焦延壽所撰,而為東漢易學家 崔篆所作。

施讎 

西漢經學家,西漢今文易學施氏學的開創者。字長卿,沛(今江蘇沛縣東)人。與孟喜、梁丘賀同學易於田何的再傳弟子田王孫。宣帝時,立為博士。甘露中,曾 在石渠閣與諸儒討論五經的異同。後授易於張禹、魯伯、張禹又授易於彭宣。於是施氏之易有張、彭之學。著作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周易施氏 章句》一卷。

孟喜 

西漢今文經學家,今文易學孟氏學的開創者。字長卿,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父孟卿,善為《禮》、《春秋》,後以《禮經》多,《春秋》繁雜,乃 使孟喜跟從田何的再傳弟子田王孫學習《周易》,與施讎、梁丘賀同學。舉孝廉為朗,後為丞相椽,宣帝時,立為博士。以陰陽說解說《周易》,以此推測氣候的變 化,判斷人事的吉凶,為漢易中卦氣說的宣導者。其《易章句》已失傳,但其易說的一部分內容保存在唐僧一行的《卦議》中。其易學的特點是以《周易》卦象解說 一年節氣的變化,即以六十四卦配四時、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此即所謂卦氣。曾授易於同郡白光(字少子),沛郡翟牧(字子兄),故孟氏之易有 翟,白之學。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周易孟氏章句》,黃爽《漢學堂叢書》輯有《孟喜易章句》,孫堂《漢魏二十一家易注》也有其著作的輯錄。惠棟 《易漢學》對其易說有所闡發。

梁丘賀 

西漢今文易學梁丘學的開創者。字長翁,琅琊諸(今山東諸城西南)人。初從京房(非焦延壽弟子)受易學,後與施讎、孟喜同受易於田何的再傳弟 子田王孫。宣帝時,求京房門人,得為官。因為人小心周密,筮占多有應驗,深得宣帝信重,官大中大夫,給事中,至少府,並被立為博士。曾傳其易學於子臨,臨 學精熟,後宣帝選高材郎十人從臨受業。據傳臨授易學與五鹿充宗等,充宗授教士孫張、鄧彭祖、衡咸,由此梁丘之易有士孫、鄧、衡之學。著作已佚,清馬國翰 《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周易梁丘章句》一卷。

費直 

西漢古文易學費氏學的開創者。字長翁,東萊(郡治在今山東掖縣)人。官單父令。治古文《易》,長於卦筮,無章句,專以《彖》、《象》、《系辭》等篇解說 上下經文。王璜等人傳之,則是易有費氏之學。據《魏志·高貴鄉公記》所引語,以傳附經,始于費直和鄭玄,後傳至王弼。其易學初在民間流傳,成為古文易學中 民間易學的代表,到東漢時大為流行,鄭眾、馬融、鄭玄、荀爽等人均習其學,三國魏人王弼注《易》亦用其說,今本《周易》亦與之有關,至永嘉之亂,遂不傳。 費氏易學,不講卦氣和陰陽災變,而是以《易傳》文意解經,注重義理,對《周易》經傳的理解,也都是取人道教訓方義。其易學後來發展成義理學派,清馬國翰 《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費氏易》一卷、《費氏易林》一卷、《周易分野》一卷。

高相 

西漢經學家。沛(今江蘇沛縣東)人。治《易》與費直同時。無章句,專以陰陽災異說《易》,自言所學出於何弟子丁寬,後又傳易學于其子康及蘭陵毋將永,康因明曉《周易》而為郎,永因通曉《周易》而至豫章都尉。於是《易》有高氏之學,然高氏易學只在民間流傳,未得列於學官。

張禹 

(?--5)西漢今文經學家。字子文,諡曰節候,河內軹(今河南濟源東南)人。幼喜觀蔔,久之,頗曉其別蓍布卦意,且能從旁言之。年長,從施讎受易,又授易於彭宣,於是施氏之易方有張、彭之學。

王璜 

西漢經學家。字平中,琅琊(今屬山東)人。受易學于費直,並傳費直之易,由此易有費氏之學。

白光 

西漢經學家。字少子,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喜易,與沛郡翟牧同受易學于孟喜,仕為博士,由此孟氏之易有翟、白之學。

翟牧 

西漢經學家。字子兄,沛郡(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喜易,與蘭陵白光同受易學于孟喜,仕為博士。於是孟氏之易有翟、白之學。

京房 

①(前 77—37)西漢今文易學京氏學的開創者,律學家。本姓李,字君明,;因好音律,推律自定為京氏。東郡頓邱(今河南清豐西南)人。曾學易於孟喜門人 焦延壽,以通變說易,好講災異。延壽曾譽之說:得我以亡身者,京生也。(《漢書·京房傳》)元帝初元四年,以孝廉為郎,後立為博士。屢次上疏,以災異 推論時政得失。因劾奏中書令石顯等專權,出為魏郡太守,不久,下獄死。他把《周易》看作是占算吉凶的典籍,從而創造了許多占算的體例,以講占候之術而聞 名。在占算體例的解釋中,進一步發揮了孟喜的卦氣說,並吸收了當時的陰陽五行學說。其易學的主要成就是:(1)八宮卦說,包括世應說和飛伏說。將八經卦的 重卦稱為八宮,按乾、震、坎、艮、坤、巽、離、兌順序排列,把六十四卦分別納入八宮。(2)納甲說。用八宮卦配以十天干,各爻分別配以十二地支。 甲為十幹之首,故此說稱為納甲;配以十二支,稱為納支。(3)五行說。以五行學說解釋卦爻象和卦爻辭的吉凶。以五行說解《周易》,始于京房。此說 包括:五星配卦說,五行爻位說,五行生克說,八卦休王說等。(4)卦氣說。有與孟喜卦氣說相同者,如以坎卦主冬至,離卦主夏至,每卦六爻各配六個月份,表 示氣候的變化。也有與孟喜卦氣說不同的,如將坎離震巽四正卦納入一年的日數之中。孟喜以六十卦、三百六十爻配一年之日數。而京房則以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 爻配一年之日數。跟孟喜之卦氣說相比,他於四正卦以外,又增加了巽艮兩卦,主管二十四節氣。卦氣說以消息卦和雜卦的關係,解釋氣候反常現象,演講災變。 (5)陰陽二氣說。以陰陽二氣的變易,解釋卦爻象的變易,以此說明就是陰陽二氣升降變易而無止境。京氏易學,不僅講占法,而且通過對占法的解釋,形 成了一套理論體系,用來解釋自然和社會,成為漢代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京房曾傳易學于殷嘉、姚平、乘弘,皆為、博士,由是易有京氏之學。(《漢 書·儒林傳》)樂律方面,曾創十三弦以定律,並根據八卦原理,用三分損益法,將十二律擴展成六十律。著作今存《京氏易傳》三卷,其他皆已失傳。 佚文可見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周易京氏章句》和王保訓的《京氏易》,另外,黃爽《漢學堂叢書》及孫堂的《漢魏二十一家易注》亦有輯錄。②西漢易 學家。武帝時為大中大夫,出為齊郡太守。治易,曾與司馬談同習易於楊何,後又傳其易學于梁丘賀。

劉向 

(前 77—6)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宣帝時,任散騎諫議大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因反對宣官弘恭、石 顯、被捕下獄。成帝時,更名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寫成《別錄》一書,此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推崇《周易》,所著《洪範五行傳》,即以五 行陰陽說,講災異和占驗。講災異常引用孟喜、京房之卦氣說。以陰陽災異推論時政得失,屢次上書劾奏外戚專權。著作除《別錄》、《洪範五行傳》外,另有《新 序》、《說苑》、《列女傳》等。又有《五經通義》,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存一卷。原有集,已佚,明代人輯有《劉中壘集》。

劉歆 

(?--23) 西漢末年古文經學派的開創者、目錄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劉向之子。沛(今江蘇沛縣)人。少時即以通曉《詩》、《書》,善屬 文而被成帝召見,任黃門郎。河平(前28—25)中,與父向總校舍群書。向死,承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中國目錄學的建立有一定貢獻。王 莽執政,立古文博士,歆任國師。後因參與謀殺王莽事件,事敗自殺。推崇《周易》,所著《七略》即以《周易》為群經之首,以五經配五常之道,而易為之 原。(《漢書·藝文志》)以八卦為河圖,《洪範》中的五行文為洛書。講易重卦氣說,講天文曆法以孟、京卦氣說為據。他在《三統曆》是即以黃鐘為天統,林 鐘為地統,太簇為人統,並配以乾坤兩卦象,配十二律、十二月、十二辰,即是效法孟喜、京房的卦氣說。通曉天文律曆,首次把《周易》中的數同五行聯繫起來。 根據《太初曆》修訂而成我國史書上第一部記載完整的曆法----《三統曆》,並著有《三統曆譜》。著作原有集,已佚。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輯有《劉 子駿集》。

君平 

(前 73—17)西漢術數名家。名遵,字君平,以字行。蜀郡(今四川)人。隱居不仕。成帝時,卜筮於成都市,日得百錢即閉肆下簾誦讀《老子》,以著書為事。卜 筮時,每依蓍龜以忠孝信義教人。揚雄少時曾從其遊學,屢稱其德。通曉《老子》、《莊子》,尤精《周易》,曾引《周易》經傳文意,解釋老子的《道德經》,將 易學與黃老學說結合起來,講陰陽變易學說。著作有《道德經指歸》(隋書·經籍志)作《老子指歸》。

五鹿充宗 

西漢經學家。複姓五鹿,名充宗,字君孟。元帝時,官少府,與當權宦官石顯結為党友,貴幸一時。成帝初,石顯被罷官,他也被降為玄菟太守。專治今文易中之梁 丘學,曾與當時諸易家辯易,諸儒畏其權勢,不敢與之爭論,唯朱雲多次將其駁倒,當時人稱五鹿岳嶽(長角的樣子)。朱雲折其角。(《漢書·朱雲傳》) (《漢書·藝文志》易類著錄有其所作《略說》三篇。

朱雲 

西漢經學家。字游,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少以任俠聞名,年四十,始刻苦讀書。通曉《周易》與《論語》,曾任博士、杜陵令、槐裏令等職。為人剛直,數忤 權貴,由是獲罪被刑。晚年教授生徒,年七十,卒於家。對《周易》頗有研究,元帝時,曾與少府五鹿充宗辯論易學,屢屢獲勝,頗享時譽。

揚雄 

(前 53—18)西漢著名學者,文學家。一作楊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而好學,博覽群書,多識古文奇字,任黃門將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 天祿閣。雖為古文經學派中的人物,但由於受孟喜、京房易學的影響,曾模仿《周易》的結構而作《太玄》。視為宇宙萬物的根源,揉合儒、道、陰陽三家學 說,運用當時的天文曆法知識,描繪了一個世界圖式,提出了夫作者貴其有循而體自然也質幹在乎自然,華藻在乎人事等觀點。認為事物均按九個階段發 展,甚至凡事均用九去硬套,認為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人有九等,家族有九屬。另仿《論語》作《法言》,續《蒼頡篇目》為《訓纂篇》,收集 各地方言作《方言》,仿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等賦作《長楊賦》等。清嚴可均所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收其賦、箴等共四卷。

彭宣 

西漢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字子夏。哀帝時,官至大司空,封長平候。王莽專政,乞歸,卒於家。曾從當時今文經學家張禹受易,而禹則受易於施讎,於是施氏之易有張、彭之學。


紫湘居士編輯整理   

 

推薦賞閱: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上古及先秦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582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西漢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5959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東漢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46012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三國兩晉南北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54908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三國兩晉南北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55896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4772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6168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 唐宋時期()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486381

()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元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149

()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明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404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 明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528464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013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0641

()中國歷代易學人物清朝()

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661333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orgo2931&aid=944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