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5.14演講花絮/維尼奧夫斯基:浮士德幻想曲(Wieniawski Fantasia on Themes from 'Faust', Op.20)
2016/05/19 19:55:02瀏覽3043|回應7|推薦85

浮士德幻想曲」的作曲者維尼奧夫斯基(Wieniawski,1835-1880)是波蘭人,母親是職業鋼琴家,舅舅是巴黎音樂院鋼琴老師,他五歲學小提琴,八歲破格進入巴黎音樂院,畢業時獲一等獎和金質獎章。後到處巡迴演奏,獲得熱烈歡迎,特別是俄國,在此住了十二年,之後返回布魯塞爾音樂學院當教授,但仍四處奔波巡演,因過分勞累去世,享年四十五歲。

偉大小提琴家姚阿幸認為:維尼奧夫斯基是他一生中碰過對小提琴最熱情的人。鋼琴家魯賓斯坦形容他:當代最好的小提琴家,他對小提琴的技巧開發是全面的,相當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

生性「漂泊」,喜歡杯中物的的偉大小提琴家維尼奧夫斯基。

維尼奧夫斯基的「浮士德幻想曲」op.20,是以古諾(1818-1893)歌劇「浮士德」中幾個旋律為主題,再加以小提琴主奏所寫成的狂想曲,曲風華麗,技巧絕難,原曲就有小提琴與管弦樂,以及小提琴與鋼琴兩個版本,這次要演奏的是小提琴與鋼琴版本。

維尼奧夫斯基會改編歌劇「浮士德」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是法國抒情歌劇的重要作品,也是他那時歐洲的暢銷曲,演出達到上千場,劇情來自於自歌德的名著「浮士德」第一部分,主要是大學者浮士德因為只會做學問,不懂得生活享樂,到年老時才覺人生乏味,想要自殺,魔鬼趁虛而入加以引誘,他將靈魂賣給魔鬼,成了一位英俊的年輕人,他愛上了美女瑪格莉特,陷入熱戀,但瑪格莉特只是一位村姑,最後因兩人在學問與人生觀上的巨大差異而分開。

「浮士德幻想曲」並不是用奏鳴曲等較複雜的曲式,而是很單純的由前奏加上四個主題等構成,看以上由韓國青年小提琴家李智英(Ji Young Lim),在去年伊莉莎白國際小提琴大賽的得獎影片,剛開始的前奏(0:08)充滿低落、消沉的氣氛,正如歌劇「浮士德」的前奏,都是為了表現浮士德對生命厭倦的感覺,請見以下歌劇全曲影片時間5:27:


然後第一個小提琴裝飾奏出現在(李智英影片,1:01),由上而下傾洩的音階,讓人感到浮士德的憂愁,甚至是悲憤:

樂譜上有幾個音指名要用D弦,我們看一下小提琴的指板,共有G、D、A、E四條弦:

G弦是音域最低的,E弦是音域最高的,D弦則是第二條弦,平常是用左手按弦,右手運弓,若左手指不按D弦,又用弓拉D弦的話,拉出來的音正是D音,若要拉出E音的話,只要手指在D弦上往下按一下,F音就要再往下按一下,以此類推。這些音有的音域較高,卻還是指名要用屬於中低音的D弦,目的是為了不要讓聲音太亮。

小提琴開始將前奏的音樂加以變奏,隨後出現的是第一主題(李智英影片,3:17):

這其實在浮士德歌劇中並沒直接出現,維尼奧夫斯基是將第三幕席貝爾的歌曲改編,他是一位害羞的年輕軍官(由女中音來飾演),深愛瑪格莉特,但一直不敢和她告白,這首歌曲就是描寫席貝爾心裡的不安,由小提琴在G弦主奏,若聽鋼琴伴奏部分(李智英影片,4:05),就可很明顯的聽到與歌劇原曲相同的旋律(歌劇影片,51:27),歌詞是我自己翻譯的:

我要和她告白。靠近她的花兒,請告訴她,她是如此美麗,我的心不分晝夜為戀愛而煩惱,我想要知道,這讓我神魂顛倒的靈魂,其中有什麼秘密...

第一主題隨後熱情的發展,還加入了六度雙音使音樂更豐富(李智英影片,4:14),讓席貝爾的愛之苦惱更加淒美。然後又出現了第二主題(7:01),相當熱情,這其實是歌劇裡著名的「金牛贖之歌」的旋律,指名要用比較陰暗的G弦:

原曲是魔鬼對士兵們唱的(歌劇影片,34:16),帶領大家一同敬拜偶像~金牛贖,通常邊唱還會有一堆魔界的人在狂歡歌舞,歌詞是:  

金色的小牛像啊~永遠聳立!讓我們崇拜,這無窮無盡的神力!為了敬拜這汙穢的偶像,國王和民眾一起,踩著沉重的腳步聲,由惡魔帶領,在神像周圍狂熱的跳舞! 

隨後小提琴對此旋律進行了華麗的變奏,由較低的G弦演奏出如漩渦般的狂熱音階最為精彩(8:05),小提琴也開始上天入地,不但常需要由較低的G弦變換到最高的E弦,還常常要以泛音奏出比實際音高八度的效果,讓音階顯得更為陡峭。

第三主題(李智英影片,9:51)是來自於浮士德對瑪格莉特所唱的情歌(歌劇影片,1:26:20),這裡小提琴由A弦演奏,需要很高的歌唱性:

歌詞是:

請讓我,請讓我,看著妳的臉,在白色的月光下,晚星的影子像雲一樣, 裹著妳的美麗...

第三主題由小提琴重複,氣氛當然是要極盡浪漫。第四主題相當尖銳(李智英影片,13:13),但旋律優美,乍聽之下還以為是口哨吹的呢,這其實是用人工泛音的效果,如下圖:

我們可發現剛開始的每一個符節都有三個音符,最低的那一個是橢圓形黑色,是左手手指實際要按弦到指板的位置,而中間那一個是菱形的,與最低那個音差了四度音程,左手另一根手指只要按此音在指板的弦,但不用碰到指板,這時去運弓,就會拉出比最低的那一個音高了兩個八度的高音,也就是最上面那一個比較小的橢圓形音符的音高,這就是所謂的「人工四度泛音」。

這美麗的旋律其實是來自於歌劇中的第二幕的圓舞曲(歌劇影片,44:14),浮士德與瑪格莉特在舞會中第一次見面,兩人就愛上了對方,但在歌劇最後瑪格莉特要死去升天前,也以此緬懷這曾經的甜蜜過往。

第四主題在表現圓舞曲的優雅後,突然轉為快板(李智英影片,13:55),再度炫技起來,快速的舞步讓人喘不過氣來,然後第四主題又回來(14:54),曲子進入尾聲,經過半音階急速上升與下降的滑行後(15:46),華麗的結束全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57599647

 回應文章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7/2 音樂會
2016/07/12 12:17

看到您在節目冊寫的曲目介紹

不禁莞爾

原來除了部落格外

子欣爸爸也是我們彼此的交集

聽說子欣很小即展現高度的音樂興趣

我們全家約莫是子欣留德前一年認識的 (點此文章)

明日之星 指日可期

讚啦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6/05/25 21:14

維尼奧夫斯基

浮士德幻想曲

一百四十年前的人物  的樂曲

在此頁逗留甚久

李智英雖年輕  但拉出了不少作者的心思

這要是曾宇謙怕是伯仲間吧

姚阿幸與魯賓斯坦之於維尼奧夫斯基的看法無虛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5-27 14:18 回覆:
阿本兄午安~感覺我們曾宇謙的實力應該比她強些,因為按弦的手指比她快喔。我相信維尼奧夫斯基再活長一些,在後世名聲應該不會輸給帕格尼尼。

深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5/25 04:57
如果人在台灣,迫不及待想要聆聽,只好隔空欣賞啦!還有幻想波蘭舞曲,期待下此寫出來啊!最近去了幾場音樂會,我們這邊沒有導聆,台灣的聽眾比較幸福,可以藉由導聆進入值得留意的地方。浮士德的題材,滿寬闊的,許多音樂家為此下足了功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5-25 19:17 回覆:

幻想波蘭舞曲真的滿難的,因為曲式很複雜,蕭邦晚年的許多作品都是這樣的,可能與其心境有關。台灣說實在的音樂會導聆很多,這似乎滿特別的,不知道是不是受日本人的影響,常常喜歡去解說曲子,我其實不贊成解說音樂,覺得自己只是分享聽音樂的心得而已,所以我每次演講前都會先聲明這只是分享。

想想浮士德相關的作品也寫了好幾首,當初正是你讓我對這題材有興趣的,我就是這樣也產生了想要去聽的想法,覺得真是美妙。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5/21 01:38

好棒啊,

謝謝夏爾克的分享!

愛你喲!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5-21 19:52 回覆:
謝謝陳傳道喜歡,很開心!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5/20 14:23

李智英 將這首16分鐘的浮士德幻想曲演奏的 極美又層次分明 , 掄元實至名歸 。

謝謝金訪車介紹第四主題 人工泛音 , 才注意到 如口哨 如鳥鳴般 甜美的人間歡樂 。雖然才16分鐘 這首曲子經過介紹的曲子留給我們的印象, 不輸給整齣舞台劇。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5-21 19:51 回覆:
盹姐晚安~我超開心有人叫我金紡車的,雖然這名字好像已漸漸成為往日的遺跡了...其實這首曲子與原歌劇的關係真的滿大,有聽過原歌劇的人,當可更了解曲子為什麼要這樣寫,以及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李智英這首曲子演奏的一點都不含糊,仔細聽就可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音她都能奏的清晰,縱然有時是在極快的音階當中。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5/20 14:06

匯集社會力量去培養國內音樂新秀,基金會的關注令人欣喜!

「浮士德」不僅在文學領域聲名卓著,並且在音樂範疇發光發熱。

維尼奧夫斯基的「浮士德幻想曲」,如同您的導聆──具有歌唱性的旋律與豐富的合聲...,從歌劇衍生而來的幻想曲悅耳動聽,您的說明則讓聽者知所云云...。

再次感謝夏爾克的分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5-21 19:31 回覆:
Bianca晚安~沛思基金會滿致力於國內年輕音樂新秀的培養,我也能盡一分力很是榮幸,這次我是以比較傳統嚴謹的方式來導聆,和過去的方式比較不同,以前有點太隨性了啦~

詹于萱(瑀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5/20 08:34

很棒的演講內容,藝術透過不同人的解說

增加欣賞的角度,相信夏爾克的演說 精采

若有機會應該都跟格友們分享心得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5-21 19:23 回覆:
瑀璇晚安~反應還可以啦,也是應當天來賓要求才把演講內容寫成文章的,所以這篇文就是由當天的投影片去改編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