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被「簡掉」的貝多芬/看NSO演出費黛里歐有感
2015/07/27 21:28:42瀏覽4042|回應4|推薦78

昨天去國家歌劇院,看了國家交響樂團(NSO)本樂季最後的壓軸演出,貝多芬的唯一歌劇「費黛里歐」。

相當熟悉這齣歌劇的我,早由雜誌的評論,以及國家交響樂團所舉辦的講座,以及朋友觀看前兩場演出後的感想中得知這是一場突破傳統,重新思考的演出,所以觀賞前多少有了心理準備。但在剛開始幕簾就打開來時,仍感到驚訝:簡潔充滿直線感的舞台布置讓人耳目一新,音樂也突然從第二幕決鬥場景的四重唱開始,此時女主角蕾奧諾拉表明了自己的身分,她英勇的對抗罪惡的典獄長皮查洛,以保衛丈夫弗洛倫斯坦的安全。這毫無疑問是全劇的高潮,導演荷穆齊將它從全劇的後段移到了開頭,從開始就吸引觀眾目光的企圖心明顯。

但蕾奧諾拉卻出乎意外的被皮查洛殺了,邪惡竟然戰勝了善良,黑暗也戰勝了光明...此時號角聲才響起,來主持公道懲奸除惡的部長才趕到,當然一切都來不及了。然後蕾奧諾拉成了遊魂,樂團開始奏出偉大的蕾奧諾拉第三號序曲,還是從原曲中號角響起的地方開始演奏,這樣一來原曲前半部分就被省略了。「遊魂」蕾奧諾拉隨著這序曲後半所達到的崇高壯麗氣氛中,開始受到激勵,活了過來。然後第一幕開始,這次演出也把原來屬於第二曲的詠嘆調移到第一曲來,這是瑪彩琳娜幻想能與費黛里歐結婚一起幸福過日子的甜蜜詠嘆調,瑪彩琳娜唱著唱,看著變成遊魂不知所措的女主角蕾奧諾拉,幫她換上了男裝,就成了她的愛人費黛里歐了...這時費黛里歐也回過神來,開始「正常」,不像是一個遊魂了...

看不懂我在寫什麼嗎?很正常,但這次的演出就是這樣。導演荷穆齊覺得原劇的劇情很不合理,天下哪有那麼巧的事,怎可能在千鈞一髮之際號角響起,部長剛好來到解救這對夫妻呢?所以他安排了自認為是「合理」的橋段:那就是蕾奧諾拉一定要被殺,然後再以遊魂的身分,去回想起被殺以前的情節,也就是原劇從第一幕開始的情節,原來的「正敘法」也因此成了「倒敘法」。

好啦,這樣的安排把屬於貝多芬最偉大崇高作品之列的蕾奧諾拉第三號序曲變成了殘廢,只剩下一半,可說面目全非,那既然已付出了這麼慘重的代價,能不能讓劇情看來很清楚,或是更「合理」,甚至更精彩呢?

很不幸的,完全不能。就拿我剛剛寫的從開始到第一幕的那段來說,就很難讓人看得懂其用意。第一幕開始後更糟糕,所有的德語對白完全被刪除,只剩下重唱和詠嘆調,當然時代不同,我也覺得原劇的對白有些過長而囉嗦,是可以酌量予以刪減,但絕不是完全刪除。因為對白擔負著交代劇情完整性的重要功能,而且其本身也不乏精彩之處,如第十三號三重唱之前,弗洛倫斯坦聽到洛可提到典獄長皮查洛後的那一陣痛罵,不只大快人心,也對比出蕾歐諾拉帶給他的溫暖。第十二號更是一個有間奏的精采宣敘調,算是後來的二重唱的序曲,怎麼也刪除了呢?難怪後來的二重唱聽來如此突兀,完全破壞了貝多芬辛苦安排的曲式完整性。

沒錯,也許刪了這些對白後,可用字幕代替會更簡潔有力,但我昨天看到的情況是連字幕也被縮減,有時甚至還層層相疊在同一畫面上,根本看不清楚...再加上劇情不用原來的正敘法改成倒敘法,我很有疑問第一次看此劇的人會看的懂多少呢?許多部分可說令人一頭霧水,至於在重唱時字幕更是不完整,無法了解每個人在唱些什麼。

還有就是這製作強調的是精簡,所以在此大旗下,什麼都可刪,什麼都可省,我也不是不認同此種「環保」的理念,但弄到幾乎沒布景也太誇張了吧?許多布景是直接把舞台指示打成字幕,要讓大家去想像,這我還多少可理解,但從頭到尾都這樣就有點超過了...至於道具呢?對啦也要省,但弗洛倫斯坦的鎖鍊呢?這是全劇最重要的象徵之一,弗洛倫斯坦在詠嘆調中可是有特別提及自己目前是「一身鎖鏈」,後來打開鎖鏈更是頌讚自由的象徵,但這次演出他不只是穿著西服,甚至連鎖鍊都沒有,實在看不出要如何對應劇本以及貝多芬的音樂。另外洛可與費黛里歐要唱出挖洞挖得很疲累的歌曲,卻沒看到任何工具,反而像是兩人相約慢跑又跑的很累一樣...

此外洛可在劇中明明是中老年人,展現其慈父形象是本劇的重點之一,但這次演出他的扮相看來實在沒有慈父的樣子,年齡和其他人看來並無二致,致使劇情的說服力大減。唯一的亮點是在他頌讚金錢的詠嘆調放在蕾奧諾拉譴責皮查洛的詠嘆調之後,再加上安排群眾圍繞在身邊的表演,增添了金錢的現實性,這倒是很精彩,值得讚賞。

此次國家交響樂團在令人震撼的開場後,表現隨之微弱,即使是在第一幕終曲精彩的五重唱和合唱裡也不見起色,頗符合這次導演的想法:「只有剛開始是真的,是現實的,後面不過是回想和倒敘而已」。直到第二幕決鬥場景的四重唱再次被演奏時,才又精彩起來,我剛開始不能了解這次重複演奏的意義為何,直到後來發現這次是按照原劇去演的,也就是號角聲有及時響起,部長解救了蕾奧諾拉和丈夫弗洛倫斯坦,當然蕾奧諾拉也就沒死啦,我當下的想法是:這難道是蕾奧諾拉對往生後的期待嗎?還是因為是遊魂,所以殺不死的?...

經過夫婦兩人欣喜若狂的二重唱,偉大崇高作品的蕾奧諾拉序曲第三號理所當然的就被省略了,而且這次是連一個音都沒演奏,就直接到了全劇的終曲,但聆聽這樣崇尚自由與愛的音樂時,卻因為我一直想:「蕾奧諾拉現在是不是遊魂呢?」而受到影響,也起了質疑,而沒法好好欣賞,這時壯麗的合唱聽來有時真像是鬧劇一場,也正符合導演荷穆齊的想法:「貝多芬並不相信這對夫妻真的會被拯救,只是順應了當時歌劇的習慣而安排了如此光明圓滿的結局...」果然最後結束時蕾奧諾拉躺在弗洛倫斯坦的懷中倒在地上,其實她早在剛開始就被殺死了不是嗎?

這樣安排真的比較好嗎?我只說一下原劇作參考。是的,原劇比較長,也不能在剛開始就引人注意讓人震撼,但它從積極奮發的精采序曲開始,到小市民對愛情和金錢的渴望,再進行到蕾奧諾拉為了救丈夫出牢獄,不惜變裝成男人的決心,最後她歷經考驗後終於與丈夫重逢,幸運之神也站在她這一邊,兩人得救,欣喜若狂,此時響起了偉大崇高的蕾奧諾拉序曲第三號,讓氣氛更加神聖完美,如果看過伯恩斯坦此劇的版本,他指揮到這首曲子時已渾然忘我,將人類偉大的情操盡現無遺,簡直就像是貝多芬的代言人,但我這次在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卻完全聽不到這些東西。

是的,也許你可以說貝多芬這作品只是烏托邦式的,邪不勝正只是一廂情願,但因為這樣,就可以將之改成邏輯上更「合理」的劇情,那貝多芬認為全人類將歡樂成為兄弟的第九交響曲終樂章不也是烏托邦的嗎?那就可以去改正嗎?我想這次演出就戲劇來說是很精彩的,剛開始就讓人震撼且耳目一新,整體也非常緊湊明快,布景更是充滿現代感。但如果要聽貝多芬,就好像是走錯了地方,他的東西基本上都有其構思的完整性,隨意刪節音符最後都只是自作聰明而已,無論是他的交響曲,還是歌劇。

 

文/夏爾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26670129

 回應文章

Re
2015/09/19 13:38
關於作品的訊息幾乎是都是從節目冊與導演訪談中瞭解,知道是倒敘法,所以有預期心理,但不論是開場還是結尾都讓我有所驚喜!
也許是第一次看這齣劇,對於改編的部分大多抱有好感,首演結束後的導演Q&A,本想提問對於看過本劇的人,劇情上的瞭解會不會因為倒敘而有混亂的感覺,對於這點在改編時是怎樣的想法。嗯…,但已經回不去了…。
當初看完滿感動的,最近才搜尋到有心得文章, 謝謝你的分享,讓我對本劇與這次的改編有新的看法。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9-24 21:29 回覆:

Re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回應。我看完是真的沒什麼好感,或許是覺得崇高的意義太少,故意違反傳統的部分太多,其實改編的想法應該很多,最重要的是希望劇情符合現實,可是我覺得這並非歌劇最重要的東西,貝多芬的理念及音樂才是,但在這樣的演出裡導演明顯才是最高的裁判官,他刪除了所有對白,其實刪除了費黛里奧中相當重要的劇情環節。

謝謝你給我的回應喔~讓我能知道和我一樣看過這場演出的人的看法,我覺得是很珍貴的,有不同的觀念除了爭論以外,我相信還有互相欣賞的價值,人生畢竟都是在學習的啊~


Lotus Amit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31 10:41
原版也沒什麼好看, 也沒什麼好聽 :p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8-01 21:32 回覆:
姐晚安~蕾奧諾拉第三號序曲加上終曲的效果,真的不輸第九交響曲終樂章,這是費黛里歐的要義,再聽聽試試看啦。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8 22:41
起承轉合必須有所層次
如果忽略蘊釀與堆疊
只是一心求效果
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7-30 18:28 回覆:

浮生大哥晚安~沒錯,在貝多芬的原作裡起承轉合都安排的很完整,用的是奏鳴曲和法國序曲等曲式,但導演為了新的戲劇理念和吸引人的效果有時就將之犧牲了~沒錯,通篇很有新意,但曲式完整、浪漫、崇高、夢想等因素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緊湊,合理,布景現代化等因素。


詹于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8 17:23

用倒敘法,探討生命的救贖?

那個一開始應該挺吸引人的害羞

看完夏爾克的分享~

似乎對演出感到不盡人意

如果不刪減太多,符合原意最好

謝謝夏爾克分享~祝福順心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7-30 18:23 回覆:

瑀旋晚安~這是用倒敘法,讓劇情合理化,因為導演不相信有這麼幸運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讓女主角先死才行啊...

我並不喜歡這次演出,刪節過多了,劇情也早已偏離了原意,導演是說希望將原來不完美的劇本跟上貝多芬音樂的高度,結果卻是以犧牲音樂完整性來成就戲劇完整性,貝多芬的音樂算是為了導演的新穎理念而被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