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尼采&理查史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Strau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2016/03/16 12:07:48瀏覽15544|回應10|推薦103

尼采於1882年,約在構思「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時

以前小時候聽廣播,有一個李季準主持的節目,應該是叫做「知性時間」,節目開頭都是一首如朝陽般宏偉的音樂,讓人印象深刻,後來聽古典音樂後才知道這首曲子正是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頭。只是~在如此壯麗的開頭後,卻有一堆寧靜神秘的音樂,實在有點難以理解,也把興奮降溫了不少,當然我也就「到此為止」了。

直到後來接觸到尼采的原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才真正愛上了整首交響詩,也知道最好聽的部分應該不是在一開頭,這部哲學巨著最後部分於一八八五年出版,但當時幾乎無人了解,尼采還說一位大學教授對這本書「一個字也不懂」,後來在自傳「瞧!這個人」當中,也說這是一本「給一切人讀但也是無人能讀」的書,他隨後在一八八九年發瘋,被送進精神病院,讓他的哲學更蒙上一層面紗及陰影。

尼采關於「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短籤

但聰明過人的理查史特勞斯很早就注意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有一說是在一八九二年,那時他才二十八歲,隨後在一八九四年開始寫交響詩的草稿,一八九六年八月完成總譜,首演後很快受到歡迎,成為他的代表作,他自己也認為這首交響詩「新穎,充滿活力」,並獻給交響的樂觀主義」,似乎是諷刺當時歐洲面臨世紀末的悲觀情緒。

理查史特勞斯非常理解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正是一本積極樂觀的作品,尼采假託祆教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口,講述自己悟到的道理,多半以詩歌的方式展現,所以很有文學意味。只是尼采的思想太過活潑,甚至是跳躍性的,以至於用了太多的反話,乍看之下不容易理解,例如他說:「痛苦就是一種喜悅,詛咒也是一種祝福,黑夜也是一個太陽」。有人看到這些話就會覺得混亂,難怪他最後進了瘋人院~但他說的沒錯,一切對立的事物最後都是融合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一種融合的嘗試,最終不是要像一切人所說的消滅苦痛與惡運,而是融合它們,超越它們,去熱愛智慧與生命,成為「超人」。只是發明這種學說的人思想太過跳躍與多層次,最後精神失常,但信奉這種學說的理查史特勞斯卻是最幸福的音樂家之一,他少年得志又享高壽,事業成功而富有,家庭美滿和樂,這不也是尼采所希望的結果?所以尼采說不定是犧牲了他自己,來照耀別人呢。

理查.史特勞斯(1864-1949)

據理查史特勞斯同時代的大作家,又與他頗有交情的羅曼‧羅蘭所說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交響詩的主軸放在尼采的超人學說,這是一種永無休止的超越精神,描述著人們因為對自然的懼怕,而轉向宗教,後來卻又反叛禁慾思想,熱情放縱自己,但隨即感到厭惡,而轉向理性的科學,但又拒絕了它,最後他知道要用笑聲,音樂與舞蹈去滿足生之愉悅,只是他最後要求永恆~永恆的歡悅,這是不可能的,人終會衰老與死亡,但由尼采悟到的永劫回歸學說,告訴我們生死的循環,死即是為了生,他有天還會回來,繼續告訴我們什麼是超人,所以他甘願離棄人們,甚至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整首交響詩的結尾。

為了表現這種多層次的思想,理查史特勞斯使用了大規模的管弦樂團,木管組皆為四管編制,連低音管都加了一支倍低音管,還詳細規定弦樂數量,第一和第二小提琴都要各十六把,中提琴大提琴則各十二把,他再把這些弦樂加以分部,形成一個大規模的細膩多聲部組織,這似乎是反映尼采智慧的基本「配備」,開頭的壯麗音樂是後世許多電影配樂的範本,整首交響詩的清新與冷冽更是一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b411F7yW/?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看以上大指揮家杜達美指揮維也納愛樂的影片,一開始,倍低音管就出場了,配合管風琴,小號在C大調上奏出了號角的聲音C-G-C(0:19),理查史特勞斯稱之為「日出」,有人稱之為「自然動機」,隨後管弦樂總奏,表達了查拉圖斯特拉看到日出的壯麗,他隨後離開山上去了人間傳道。但若去讀這本書的首章與尾章,就可知這太陽指的也是查拉圖斯特拉,因為他也要像太陽一樣分享溫暖,照亮人間,所以這也可稱為「查拉圖斯特拉」主題,這也是全曲最重要的主題,常常出現。

在如此壯麗的管弦樂總奏後,卻出現了一個顫音演奏的音型(1:44),稱為顫抖主題,這是有印在袖珍總譜上的,表現人類對自然現象的害怕與顫抖,接下來是另一個很重要的主題,由大提琴撥奏,有人稱為憧憬主題,或是「人的主題」(2:19)~也就是表現人的各種狀態的,史特勞斯後來說這曲子有著C大調與遠系調B大調的衝突,這個「人的主題」剛好就是B大調,以與剛開始C大調的「查拉圖斯特拉」主題對立,這當然是象徵查拉圖斯特拉與他所要教導的人們的對立,他必須要使之「融合」。

這個剛開始只用撥奏的B大調「人的主題」相當微弱,但很快就轉向譜上標明:「我信唯一的上主」(Credo in Deum,2:28)的段落,表示人們因為害怕自然現象,開始信仰宗教。

隨後是隱喻中世紀宗教音樂的多聲部段落(2:41),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等都分成兩行譜,大提琴還分成三行譜,其中有兩個音的地方也不少,大概只剩下三支大提琴,讓音響變得比較空靈些,讓人想到教堂的空間:

頌歌達到巔峰,轉為譜上標明「大熱望」的段落,這個同名的章節在原著裡算是滿後面的,會在這先出現代表史特勞斯是自由的譜曲,並沒依照尼采的順序。在「大熱望」裡,尼采要大家為靈魂而歌唱,而不要用言語,也就是破除理性的開始,「人的主題」也開始溫柔的歌唱(5:17),英國管奏出查拉圖斯特拉主題(5:34),像是尼采的提示,管風琴雖然再奏出標明「Magnificat(頌讚聖母)」的段落(5:49),音樂也想再轉宗教音樂,但此時「生之衝動」主題興起(6:22),這是在史特勞斯的草稿有標明,但後來被他刪掉的標題。

隨著「查拉圖斯特拉」主題又以小號提示(6:31),人們象徵脫了宗教的束縛,開始展現熱情,「生之衝動」主題越加高昂,進入了稱為「快樂與熱情」的段落(7:06),在原著,尼采希望大家愛惜自己的本性與欲望,這是身為人的根本,不需為此覺得罪惡。剛開始是有點壓抑的旋律,但「生之衝動動機」在低音驅動著,終於突破壓抑,一個先十度大跳,再半音階降回原點的「熱情與慾望主題」勇敢的跳躍(7:42),大步走過寬廣的音階空間,但因為是半音階下降形式,反而讓人覺得有點不自然,好像只是在逃避現實。

終於,人們感到厭惡,因為現實與問題還是存在,「厭惡的主題」出現(8:21),帶有不和諧的音程增四度,這有時也被稱為懷疑的或倦怠的主題,之後會常常出現:

然後就是譜上標明「墳墓之歌」的部分(9:00),速度較緩,「人的主題」由中提琴與小提琴分別獨奏(9:14),與半音階下降的「熱情與慾望主題」交纏,音樂整個抑鬱起來。在原著裡,尼采回想起過去的種種阻礙,讓生命蒙上陰影,幾乎把他送進墳墓,可是「意志」~他最堅強的意志,卻完好如初,使他能突破所有墳墓禁閉,這時C大調的「查拉圖斯特拉」主題又莊嚴響起(9;44),好像呼應他的意志,「熱情與慾望主題」也溫柔的隨行。

隨著活力衰減的「人的主題」出現(10:05),為了克服現實問題,意志投向理性,去研究科學,這是譜上也標明「科學」,查拉圖斯特拉主題加了一些音,將平均律的十二個音湊齊,成為一首賦格曲的主題(11:10),嚴肅的展開,在這首曲風自由的交響詩裡算是相當特別,用意是展現科學的嚴格與理性。

尼采在原著關於科學的章節裡,認為科學是來自於對大自然的恐懼,而不是勇氣,真正的勇氣對尼采來說是愛好自然,而非如科學征服自然,所以他認為表現生命的藝術高於科學,「人的主題」一躍而出,跨越了三個八度,在天際飛翔,用的是B大調,這讓人眼花撩亂的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域奏出(13:33),再加上第二小提琴的顫音與豎琴:

然後又是一個更華麗,充滿加花效果的「舞蹈主題」(13:54),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更是分為多部,在高音愈密集奏出震音,如放煙火般燦爛:

最能代表尼采享受智慧與生命的象徵,就是歌唱與舞蹈了,這是在原著裡一再提及的,舞蹈主題就是再說這個,但是小號再度奏出「查拉圖斯特拉」主題(14:12),隨後是一堆豎笛演奏的「厭惡的主題」(14:24),原因是我們還是依附在科學上,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生命形式的問題,我特別喜歡其中豎琴的震音部分(14:53)。

然後是尼采標明「痊癒者」的段落(15:09),這段在原著裡很重要,尼采厭惡人類為何無法成為超人,他陷入沉思,招喚自己最深的思想~即他最重要的「永劫回歸思想」,一切事物會重複相同的循環,來的會走,走了會再回來,所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史特勞斯再度以賦格曲表達剛開始的厭惡及苦思(15:09),後面「厭惡的主題」又不斷出現(16:20),「查拉圖斯特拉」主題再度由總奏帶管風琴莊嚴的響起(16:25),好似交響詩的開頭,我想這應該是象徵尼采得到了「永劫回歸」的思想。

在一堆厭惡的主題中(16:44),低音豎笛(17:18)及低倍低音管嗚咽著,但很快那些華麗的加花與震音又出現了(17:57),只是這次是在木管上,暗示「舞蹈主題」,不斷出現的厭惡的主題終於被由各聲部歡慶輪唱的「人的主題」取代(18:56),舞蹈主題出現,卻還是堅持在B大調(19:02),直到「查拉圖斯特拉」主題溫柔的以C大調出現(20:13),人的主題也跟著以C大調,還是維也納圓舞曲的方式出現(20:32),帶有溫暖的雙音和聲,更神奇的是那不和諧,常煞風景的「厭惡的主題」也是(21:21),隨之的舞蹈主題也用C大調三拍子大跳圓舞曲(32:26),好像為一大堆小提琴所寫的的加花炫技曲,象徵著可以真正享受生命的歡愉了,不用服從於宗教,科學的統治,來免於恐懼,因為世界只是永劫回歸罷了,沒什麼好失去或獲得的,以舞蹈與歌唱活在當下吧~得意

但在如此歡快,看似是C大調的舞蹈主題的旋律裡仍常有升C升F這兩音的存在,這兩音剛好是B大調的第二及第五音,暗示著這仍然不是我們最終的答案,但又何妨?厭惡主題再度出現(23:34),卻很快被消融,半音階下降的「熱情與慾望主題」再現(24:25),從而與「人的主題」結合,這裡也成了純C大調,「人的主題」並與C大調「查拉圖斯特拉」主題的號聲結合(26:19),似乎將曲子裡查拉圖斯特拉與人們的衝突及差異完全和解,構成了壯大的高潮,我覺得是曲子裡最感人的一刻。

但沉靜的,由木管吹出的聖詠似乎在暗示教堂(27:03),以及寧靜的夜晚,雖然人的主題還繼續在C大調上歡慶飛舞(27:39),但隨著教堂的鐘聲開始敲響(27:50),午夜來臨,進入了譜上標明「夜晚的漫遊之歌」的段落:

這應著原著第三及第四部分的將近結尾部分,尼采寫著:

第一聲鐘響:啊人類,你得留心。  第二聲鐘響:有聽到這深沉的午夜之聲? 

第三聲鐘響:我剛是熟睡著的。   第四聲鐘響:我從睡夢中驚醒。

第五聲鐘響:世界是深遠的。    第六聲鐘響:遠比白天所想的更深。

第七聲鐘響:他的痛苦也是深遠的。 第八聲鐘響:歡悅,比痛苦還要更深。

第九聲鐘響:痛苦說:退後吧!消失吧! 第十聲鐘響:但所有的歡悅都要求永恆!

第十一聲鐘響:要求更深遠更深遠的永恆!

第十二聲鐘響,象徵查拉圖斯特拉在人間的事業已經結束,不管之後他是離去了,或是死亡。他說一切快樂都已過去,舞者跳得再高,畢竟雙足不是翅膀,歡悅不需要停止或繼承,它只需要永恆~所以依據「永劫回歸」,在死後,一切的歡悅有天終能再生,所以他也不懼怕死亡,最後他說:「痛苦就是一種喜悅,詛咒也是一種祝福,黑夜也是一個太陽」,所有的對立消融,到了通達的境界。

史特勞斯如原著所寫,讓鐘敲了十二下,最後一下敲完後(28:45),交響詩進入尾聲,首先是由「人的主題」變奏,那眼花撩亂的主題(29:02),此時都從高音域降下而平靜,並與也同時平靜,由低音管吹奏的「人的主題」結合在一起(29:35),「厭惡的主題」也再現了(30:04),最後在B大調上到達寧靜與和諧(31:32),但此時聽到大提琴卻用弱音撥奏出C大調的「查拉圖斯特拉」主題(31:38),並以C大調而結束全曲,與B大調對比到最後一刻,我想這不僅是呼應了原著最後查拉圖斯特拉又再度看著朝陽,也代表他最終還是遺棄了人們,離開了世間,因為超人還沒出現,他有天還是會帶著他的鷹與蛇,回來期待著超人的降臨,這,正是尼采自己的「永劫回歸」。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49840714

 回應文章

盹龜雞~ 五月23日 科隆主教大教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09 00:24
UDN 花園的養分真是豐富, 連哲學意味這麼濃厚 的曲子也能解得出來, 太好,  太感謝了 !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4-10 20:03 回覆:
謝謝盹姐來訪,雖覺得不容易,但我以後還是會繼續寫的。

羅希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02 06:16

超級專業!

假日愉快~讚啦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4-10 20:04 回覆:
謝謝羅希希兄的美言,假日愉快喔。

雲大少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喜歡聽音樂
2016/03/30 04:20

但是很害怕五線譜~線條間的變化不是我能理解的XD

這篇真是太佩服您了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4-01 12:22 回覆:
雲大少爺午安,音樂只是我的興趣,把心得寫下來而已,謝謝喜歡喔。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24 16:33
原來你也聽過李季準的廣播節目
當年的電台主持人都很用功
他們都很努力在節目內容下工夫
就像你美一篇音樂解析都教人讚嘆不已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3-27 07:35 回覆:
浮生大哥早安~真懷念他啊,以前讀書時代聽中廣的,只可惜逝去的東西,很少能夠再回來了...

深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18 12:47

李先生已經高齡了,之前在光華雜誌看到他的介紹,曾經在廣播界深受眾人喜愛,得過幾次金鐘獎,目前患疾,調養深居。

還要許多時間來聆聽這首如是說。尼采的超人論,其實被後人不明究理地誤解了,但你有抓到其中意思。很棒的一首交響詩,音樂與哲學的完美結合。改天寫寫他的唐吉軻德。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3-20 17:50 回覆:
謝謝好希望弟提供關於李先生的現況,也希望他能保重身體,他給了我童年的許多回憶。理查史特勞斯這首曲子雖不長,演奏起來大概才半小時多一點,但其實並不好理解,因為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放了太多東西,玩了太多花樣,有時好像在故意佈局讓聽眾去猜謎。尼采曾說強者是不欺負弱者的,因為沒有意義,他更沒有自封超人,因為連他自己都恨超人不能快點降生於大地。史特勞斯的唐吉軻德我其實也滿喜歡,只是總譜有點讓人覺得困惑,沒有這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清新與冷冽,他好像下山了,挑戰人間,空氣也變的比較塵世味道了~哈哈。

詹于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18 08:34

熟悉的音樂,再配上夏爾克的文字,讓大家學習

科學是來自於對大自然的恐懼,真正的勇氣是愛好自然..

這話讓人再三思考,我想愛比討厭、恨、忌妒..來的不容易

真正的勇氣是愛好自然,有傳道的精神

謝謝夏爾克  祝福 春日愉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3-18 12:34 回覆:
瑀璇午安~科學當初的來源可能真的是恐懼大自然,後來進步後就想征服自然,我想這些都不是愛好自然,也並非是勇氣,尼采認為藝術高於科學,主要是因他的哲學是建立在感性與歡悅之上的。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17 23:03

這首曲子的開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是後段我總是沒能好好消化它,就像它的曲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我老是念得舌頭打結!大笑

來夏克爾這裡聽音樂,一定還有弦外之音──文學藝術的豐富饗宴。先認識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哲人的思考或許無法一點就通,但再仔細聆聽理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竟感覺意味無窮!

謝謝夏爾克的分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3-18 12:28 回覆:
Bianca午安~這開頭可能就是因為太有名了,反而讓人忽略了後面部分的特殊美感,我算是對尼采的哲學熟悉,希望這篇文章不只是記錄自己聽這首曲子的心得,也能讓大家簡短的認識尼采哲學,尤其是那念起來讓人舌頭打結,讀來讓人頭腦打結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透過陳鼓應
2016/03/17 19:14

我們認識了尼采,

深入後,又覺得陳對尼采並不是很暸解

當然,那都是天寶舊事了。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3-18 12:23 回覆:
福到午安~其實沒人能完全了解他,這是個頭腦過分靈活的人,只有多看他的書,才能比較親近他那狂人式的思想。

飛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17 00:08

金紡哥懂真多

除了音樂~文學  色彩   哲學,你寫來亦是條理清晰

原來尼采也曾經住過療養院

這對一位哲學家而言的確很諷刺

但似乎不少偉大的藝術家或文學家其"精神"常常異於常人

或許是他們的思維太"進化"了

以致於一般人無法接受

有句成語叫"物極必反"也許可以說明尼采的反話哲思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3-18 12:20 回覆:
飛雪午安~其實會去看文學著作都是因為聽古典,因為古典音樂有很多作品都是有歌詞的,這些歌詞多半都來自文學作品,若無法理解就無法聽得仔細了,至於哲學及色彩學就算是興趣吧。尼采最後是在精神病院去世,他的跳躍性的想法是化解了對立,但也因此造成思想的怪異,最後似乎物極必反,從聖哲變成了瘋子,最誇張的是~他還知道自己會發瘋喔,這也是他書中對人們所講的話。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16 14:19

謝謝夏爾克,好佩服您這一篇文章!

對!尼采還說過,求生就是求死,是嗎? 好像是他說的。

還有,李季準,陳傳道也記得此人;他的聲音,很厚沉,對嗎?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6-03-18 12:11 回覆:
陳傳道午安~我不太清楚這話是不是他說的,不過愛說反話是他的風格,融合對立是他的一貫思想。以前讀書時很愛聽他的節目,聲音很有磁性及厚實,只是不知道他現在去那裏了,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