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理查.史特勞斯《阿爾卑斯交響曲》的歷程:以管弦樂享樂主義觀點(Strauss Eine Alpensinfonie op.64)
2024/06/18 11:03:15瀏覽1041|回應5|推薦59


理查‧史特勞斯的阿爾卑斯交響曲,構想於歌劇"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完成後,但在歌劇"納克索斯島的阿莉亞德妮"(Ariadne auf Naxos)後才正式開始寫,約花了三個月,於1915年2月8日完成總譜,並於同年10月28日,由史特勞斯親自指揮德勒斯登皇家管弦樂團首演,這也是他最後一首大型管弦樂曲,雖然名為"交響曲",形式卻很自由,每個樂段也有很明確的標題,可能與他過去爬山的經驗有關,他稱此曲為"崇尚永恆與壯麗的大自然"。

樂團編制不僅是他純粹管弦樂曲中最大,也是歷史上罕見的巨構,為典型四管編制,長笛加上短笛,雙簧管加上赫克管,豎笛也分為高音豎笛與低音豎笛,低音管與倍低音管,法國號八支,小號與長號都四支,低音號兩支,兩位定音鼓奏者,大鼓,小鼓,銅鈸,三角鐵,鑼,鼓風機&雷鳴器,羊聲器,鐵琴,豎琴兩台,管風琴,鋼片琴,弦樂五部(演奏時會視需要加以分部),這是舞台上的。舞台後方還要十二支法國號,小號與長號都二支,可從樂團編入。還註明若可能的話在高潮處將長笛,雙簧管,豎笛數量都增加一倍,實在是怪物般的管弦樂團,演奏者要一百五十人以上,由於花費龐大,並不會經常演出,但能聆聽現場,感受巨大的音樂洪流與完整結構,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範例是海汀克指揮維也納愛樂的現場,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剛開始標題是"夜晚",以很弱的力度,豎笛,低音豎笛,五部各分兩部,變成十部加弱音器弦樂奏出下行的降b小調音階,兩支法國號在主音降b,四支長號與低音號則奏出"山的動機"(0:50),此時輪廓還很模糊,然後是低音提琴的滾動與翻攪(1:33)...低音管也加入,逐漸擴展到其他樂器,到短笛與鐵琴都演奏"山的動機"(2:58),輪廓終於明顯,其他的管樂也像呼應般吹奏,小號更吹出遠系調,非常明亮的C大調(3:43),但降b小調的關係大調主音降D還是在,於是退而求其次~由此音等音變換為升C,做為第三級音,管弦樂總奏出不可思議的A大調,做為"陽光
動機"(3:46),下降音是來自剛開始的"夜晚",但此時已幻化為日出,四支小號的演奏相當輝煌。

另外注意弦樂的半音下降(4:25)~會是曲子美感的由來。 史特勞斯藉由絕妙的休止符與等音變換,又將曲子轉到遠系調降E大調,天已亮了,開始了"爬山"(5:15):



此動機相當積極奮發,抗拒各式轉調,終於攀上了第一目標~法國號&長號奏出"山谷動機"(6:53),聽到了山谷間打獵號角的相呼應(7:03),共十二支法國號與兩支小號在舞台後方吹奏,相當壯觀。

然後進入複雜的森林(7:47),突然轉為關係調c小調,使用大量管樂的方式讓人吃驚,路不好走,但還在努力爬(爬山的動機8:12)...豎笛出現像是鳥叫的聲音(9:43),由長笛承接,後來四支全部出動,展開非常美的合奏(10:27),半音下降此時又是美感來源,經過打薄的弦樂不禁讓人想起他前一齣歌劇"納克索斯島的阿莉亞德妮",也出現了像是水流聲一樣的音樂,然後是"沿著小溪漫步"(13:16),經過一個漂亮的等音變換轉調,與低音的半音階下降,法國號奏出"山谷動機",配合小提琴,木管的下降音階,鼓與鈸的顫音,奏出了"瀑布"(14:05):



下降音階又由豎琴,鋼片琴等承接,加上輕脆的鐵琴與三角鐵,有如落下的水花,鈸的顫音好像水花聲...法國號奏出滿足感的牧歌風主題,覺得耳熟~這不是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的旋律(14:59)?

然後是"花朵盛開的草原"(15:12),分成三部的小提琴與豎琴的泛音奏出輕柔的音響,進行了轉調,到了"在牧場"的段落(16:07),聽到了牛鈴聲(要從遠方傳來那樣的),又回到了爬山開始時的降E大調(17:49),他到了下一階段,卻越走越覺得怪~原來迷路了(18:26)!爬山動機成了一個龐大的賦格,銅管上行的壓迫力最是精彩,與弦樂常是下行的音接對抗,好像在奮力找路,卻到了冰山(20:03)…實在危險!

山谷動機由小號吹出(20:07),高亢的聲音有如陡峭的冰峰,弦樂繼之來個更高亢的音階...低音管也吹出此動機,到了"危險的瞬間(21:26)”,那些斷音下降,好像滾落的小石頭~登山動機表示他還在努力(21:55),有意從F大調轉到屬調C大調,長號擔負此任務(22:57),終於到達山頂,但剛開始並非很喜悅的,而是先慢下來,回想過程中的一切,這部分以雙簧管來表達。

弦樂以C為開頭音再度往上(23:53),並以此為動力轉到屬調C大調(24:56),拿回了遺失已久的東西,六支法國號奏出牧歌風主題(25:19),展現出C大調光明正大的力量,當從轉位和弦也進入本位和弦時(27:01),山谷動機也正式歸位,並導引到陽光動機(27:17),此時也歸位於C大調鳴響,有力表達登頂的喜悅,並飽覽山勢的壯闊!...

接下來是史特勞斯特有如流水一樣的音樂,兩台豎琴特別華麗,但C大調也被"滑走"了,向著小調,又靠著昂揚的努力(29:58),想轉回C大調,一直沒法如願,管風琴宏大的聲響有如警告(30:50),弦樂如同吹起寒風,煙霧壟罩(31:39),時間也到傍晚~該下山了!

下山大致與上山是相反的方向,陽光動機稀薄了(31:59),他覺得孤獨,唱起悲歌(32:50),然後是雙簧管斷奏的水滴聲(35:14),這是暴風雨的前兆,加上鑼的輕敲(36:53)…夜的動機響起(36:57),四面暗的像黑夜,模仿風聲的鼓風機來了(37:13),配合好像越來越急的雨滴(37:25),震撼的管風琴,也可聽到小號奮力吹出的山谷動機(38:20),又好像回到瀑布(38:45),此時應該全部都是大水了…但登山動機仍持續(39:37),還越來越明顯,不過暴風雨也不是吃素的~連雷鳴器都上陣了(40:43)!...大笑



而弦樂撥奏的雨滴此時一反前面,開始變慢(41:10),暗示雨要停了…由銅管莊嚴吹出"山的動機”(41:49),輪廓又清晰了!此時已是夕陽西下,又唱起之前的悲歌,顯得有些哀愁,好不容易才將之昇華,卻一直沒法立穩在大調,到莊嚴的管風琴響起,才安定在降E大調(44:41):



開始回想在山頂上的音樂...之前是雄壯威武,現在則溫柔纏綿,如同美麗晚霞,在最高點處轉調(48:17),並運用半音階下降的美感,放鬆下來,還轉到小調(49:12),但登山動機不甘願,還再登了一次,卻被黑暗的天色擊退,倒回小調,到了夜晚,下降音階又出現(50:17),山的動機又變模糊了(50:54)...但最後的和弦在降b小調上面,附加了一個全音上的c小調和弦,在一片黑暗中,有什麼事將發生?史特勞斯一系列大型管弦樂曲就這樣結束了,而當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山下凡間,打得如火如荼之際。

這樣奧妙的布局,多少有些恐懼失落,但對於聆聽者而言,欣賞由超巨大規模管弦樂團,奏出各種自然變化與壯麗景觀,兼有紮實的樂曲結構,算是最高級的聽覺饗宴,如同登頂阿爾卑斯山那樣,無盡宏偉,登峰造極。

文/夏爾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80724838

 回應文章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6/25 08:31

我先把曲子聽完

再看您的解説

再聼一次

果然聽出不同了

真是佩服夏爾克的詳解!!!很費心耶!!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26 10:27 回覆:
記錄聆聽心得為主,不會費心,謝謝聽了曲子喔。

環保阿嬤金鳳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早安
2024/06/25 03:49
祝福您 天天笑口常開
環保阿嬤金鳳姨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26 10:17 回覆:
早安,謝謝阿嬤的祝福。

一點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6/22 18:00
我以前讀書曾參加過一學年國樂社,跟著大家團練,大概能領會大型管弦樂團編制的威力。國樂的編制也是仿照管弦樂團而來,但當時社團人數並不很多(最多時20人上下),那時就會聽學長姐抱怨人數不夠,效果做不出來。加上學生程度本來就有限,能把一首曲子平穩演出,拍子整齊,音準尚可就要偷笑了,根本不敢奢望有什麼感染力之類的。雖然指揮老師有時也會像您這樣,一段一段跟我們講述樂曲敘事的脈絡,希望我們能配合做出該有的效果,但真的是苦口婆心而多半沒什麼用。多年後回想起來,雖然當時我們演出的水準平平,卻因為這些團練經驗和指揮老師耐心的解說,讓我們培養了對音樂的基本素養。如今看到您的解說敘事,感到非常親切,好像當年指揮老師那般明知有點對牛彈琴卻還是頂著時間不夠的壓力仔細說明的用心。
春初來去春將老,枝滿枝空,落花豈化無情物;
月朔盈虧月曾圓,星升星隕,迢漢遙惜一點心。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23 14:40 回覆:
其實我不是老師也不是指揮,只是記錄聆聽感想,但讓您有美好回憶仍很開心,我也參加過樂團,是在金門服役時,那時也吹奏過不少曲子,大型表演時要凑數也傷腦筋,但我也很懷念當時情形,寫文時也加入了些當時學到的經驗,週日愉快!

Awesome 澳森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6/19 02:49

您對每首介紹的樂曲如數家珍,或詳實描述曲譜、或深情抒發感覺,真真不容易!

謝謝您耐心書寫分享!(我知道這是費心費力的累活。)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19 10:49 回覆:
其實...我從以前記錄自己聆聽音樂的感想,就是這樣做的,現在只是貼出來分享給大家而已,不會累喔,十天二十天才一篇,已很偷懶了 得意也謝謝您喔。

亦言亦詩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6/18 16:47

但願你喜歡

https://blog.udn.com/libra8964/180727910


以良知,寫文字(Write with conscience)
真善忍,人性之美(Truthfulness, Compassion & Forbearance)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19 10:46 回覆:
謝謝來訪,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