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15 17:01:44瀏覽2194|回應1|推薦72 | |
貢特拉姆1894年原版聲樂譜的封面 今年是德國大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1864-1949)誕生150周年,算是古典音樂界的最大盛事,台灣方面,國家交響樂團也已經在七月演出過他最有名的歌劇「莎樂美」,我也在部落格介紹過。但我發現很少人提起過他的第一齣歌劇「貢特拉姆(Guntram)」,大概這因為是他的早年所作,那時是1893年,他還不滿三十歲,隔年的初演又以慘敗告終,從此被束之高閣,即使是作曲家在晚年的1939年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刪改,將三個小時以上的劇改為大約兩小時,整體顯得更為緊湊精煉,但仍然還是失敗。 非常鍾愛這首歌劇的史特勞斯在自己家裡立了一個「貢特拉姆之墓」,用幽默的方式哀悼這不受歡迎的作品,到今天「貢特拉姆」仍然極少上演,錄音也很難找,還好有人把女指揮家Eve Quele指揮匈牙利國立管弦樂團的全曲唱片放在you tube上,我們才得以聆聽到這齣珍貴的罕見歌劇,這個錄音是用被刪節過的1939年版本。 我從頭到尾聽完後,覺得這真是非常華格納風格的歌劇,可見他早年受華格納的影響之深,背景很像「唐懷瑟」與「紐倫堡的名歌手」,都是以中古時代騎士團的故事為主;衝突的場景看來是取法於「崔斯坦與伊索德」;音樂的風格則接近「羅恩格林」和「帕西法爾」(以上都是華格納的歌劇),但絕不可看作是一味模仿的不成熟作品~因為這時的他早已完成了「唐璜」「死與變容」,「馬克白」等交響詩名作,所以已是一位完全有自己風格的大作曲家了,這歌劇的管弦樂就是以「馬克白」為本,特色是弦樂器愛以八度或三度方式伴奏主旋律,而且音域比華格納更高,但比起他後來的作品來說沒那麼尖銳,反而非常適中,不但能充分展現管弦樂配器的豐富性,效果也更加清澈與美麗,不管是在他的作品,甚或其他當代作品中,都是獨樹一幟,這很大原因是為了描寫劇中的十三世紀中古時代森林的氣氛,所以要有純淨與不受污染的感覺。 但糟糕的是,史特勞斯竟然也想學華格納那樣自己編寫劇本,可惜他並不是大文學家,所以劇本寫的生澀,很多地方連接的不自然不說,語句的使用也太直白,缺乏詩一般的藝術性,又寫得太長,最後當然完全失敗,後來他就不敢自己單獨寫劇本了,這歌劇成為他唯一的嘗試。 看以上影片(連結目前已失效),剛開始是序曲,由清澈的小提琴高音開始,長笛吹出了全劇的主要主題,音域也很高,這應該是「貢特拉姆」的主題,後面接的則是中提琴的旋律,這是「愛的騎士團」的主題,這主題在序曲後面會一再的用銅管強力演奏(8:32,9:52處等),算是一個華格納式的主導動機,可知其重要性:
最後他感謝神把自己帶來此地幫助民眾,並祈禱希望領主能改過向善,也強調自己會為愛而戰,這時他唱出了前述的「愛的騎士團」的主題(25:59)。然後他突然聽到有人走近,原來是領主的妻子福雷希爾德,管弦樂演奏她的主導動機(26:16),其中的音和聲較為繁複混濁,與他後期的作品相似,反映出這位夫人心裡的不安,她是非常美麗善良的婦人,一心只想救助這些可憐的民眾,如今卻被禁止,她在悲傷與焦急無奈之餘,竟然想投湖自盡,貢特拉姆急忙阻止,救了她一命。兩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彼此志同道合,都有悲天憫人的胸懷,與救濟眾生的熱情,不知不覺產生了戀慕之情~到此我們充滿了崇高騎士精神的男主角貢特拉姆,竟然愛上了有夫之婦,是不是感情太豐富了呢? 不久福雷希爾德的父親,老領主來到,他用肉麻的語調呼喚著自己的女兒(35:29),並感謝貢特拉姆救了她,貢特拉姆則趁機和老領主訴說民眾生活的困苦,說是因為這樣才造反的,只知道派兵來鎮壓是不對的,應該先努力改善民眾的生活。這時出現了領主羅伯特的聲音(38:11),伴隨著急促的音階,可知這是一位暴躁兇惡的領主,妻子福雷希爾德一聽到他的聲音就快要崩潰~羅伯特雖感謝貢特拉姆救了妻子,但聽到他為造反的民眾說話,卻很不以為然,而產生了猜疑心。後來宮廷的人來到,其中還有模仿風笛聲音說話的小丑(41:44),增加了熱鬧的氣氛,大家歡迎福雷希爾德回來,第一幕結束。 第二幕一開始就是盛大的管弦樂演奏(43:59),然後宴會開始,這裡與第一版相較進行了大量的刪節,剛開始是豎琴伴奏,大家聚集在領主宮廷的廣場慶功(45:27),慶祝鎮壓反叛民眾的勝利。貢特拉姆實在聽不下去,想要說出自己的意見,但又沒把握在場的人會聽得進去:可是他看到福雷希爾德很悲傷的樣子,終於鼓起勇氣,拿起豎琴,唱起了「和平之歌」(50:25),將和平的美麗與戰爭的可怕對比,字字句句感動人心,這是段很動人的詠嘆調,尤其中間這段,我們在後來的理查史特勞斯作品中可還聽得到如此唯美又崇高的音響呢(59:30)?
老領主看見羅伯特被殺非常驚愕(1:06:01),下令逮捕貢特拉姆,這次大家毫不猶豫的衝上去把他壓倒在地,但貢特拉姆完全沒有反抗,乖乖束手就擒。這時福雷希爾德看到自己心愛的貢特拉姆被捕,傷心的唱起了「愛之歌」(1:13:56),剛開始極為痛苦壓抑,後來卻大聲唱出了她對貢特拉姆的愛與感激,這形式讓人想到許多莫札特歌劇的詠嘆調~但等等?這不是感激客兄殺死老公嗎?其實應該不是這樣啦,她是因為感念那些民眾將因為領主的死亡得救而欣喜,才把貢特拉姆視為英雄的,不要搞錯了啊~
年輕時的理查‧史特勞斯 這時響起了「愛的騎士團」主題,騎士團成員弗雷德侯來到(1:32:49),就是第一幕和他一起分配食物給民眾的那位。弗雷德侯譴責他殺了人,要他接受騎士團的殺人罪處罰。但貢特拉姆要接受的處罰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他說自己是正當防衛,所以不認為自己犯了殺人罪,只承認自己不該愛上別人的妻子,所以他決定斷絕一切和福雷希爾德的愛情,並永不和她相見,也會退出騎士團,序曲的音樂在伴奏部分巧妙的再現,在劇終前使首尾相互呼應。弗雷德侯聽完後就離開了,但可憐的福雷希爾德怎麼辦呢?殘酷的永別是如此堅決,她無法接受,只是不停痛哭(1:43:34)~但貢特拉姆告訴她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善待可憐的民眾,使他們過好的生活,經過這樣曉以大義後,福雷希爾德終於堅強起來,貢特拉姆和她道別(1:51:11),獨自一人踏上了孤獨修行的道路,樂團全體總奏,在極盡高昂與悲傷的氣氛中,全劇結束。 史特勞斯從來就是反對基督教的,這可能是他最接近聖樂的作品了,許多樂句帶有中世紀聖詠的味道~但想當然爾,他最後的結論,一定是脫離宗教,走自己的路,他大概是對教條反感吧,有這樣的結尾也不意外,所以他的道德觀我想是建立在自省上,而非靠外在教條或法律的約束,這絕對不只是一齣美麗的歌劇,也是他在十九世紀末,接近三十而立時,用大規模編制所演奏與詠唱出來的的宣言。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