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艾爾加《謎語變奏曲》的故事與隱藏主題分析(Enigma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analysis )
2024/07/27 18:50:08瀏覽1542|回應8|推薦117

管弦樂原創主題變奏曲》,也稱為謎語變奏曲或謎之變奏曲(作品36),是愛德華·艾爾加創作的管絃樂作品,原因是他在樂譜出版時加上了“謎語”(Enigma)的字樣。這部作品獻給「被描寫的朋友們」。它於1898 年至1899 年間創作,並於 1899 年在倫敦首演,其成功使艾爾加聞名於世
它與《愛的問候》、《威風堂堂》第一與第四號進行曲、 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一樣,是艾爾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管弦樂變奏曲之一,與布拉姆斯的《海頓主題變奏曲》和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一樣重要。
創作《謎語變奏曲》的靈感是在1898年10月21日,當時艾爾加教完小提琴課回家,在晚餐後彈奏一首他偶然想到的旋律,其中一個引起他妻子卡羅琳·愛麗絲的注意,她讓他再演奏一遍。為了取悅妻子,艾爾加開始即興創作這個主題的數段變奏,想起他的朋友們並說:“這個變奏應該是他的”,並擴展為管弦樂作品,成為《謎語變奏曲》。愛麗絲說, 「這事是誰都沒做過的」。
10月24日,艾爾加在寫給評論家奧古斯特·耶格(August Jäger )(他是第九變奏曲“Nimrod”的描寫對象)的一封信中提到了變奏曲,並告知他自己將耶格描繪成“Nimrod”。 11 月 1 日,艾爾加完成了至少六首變奏,並將其演奏給朵拉·佩妮(第 10 變奏“Dorabella”中描繪的朋友)。第二年,即 1899 年 1 月 5 日,他完成了鋼琴樂譜,隨後在兩周內完成了管弦樂配器。
首演於1899 年6 月 19 日在倫敦聖詹姆斯音樂廳舉行,由Hans Richter指揮,獲得了巨大成功(註:此人也首演了華格納的指環四部曲,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與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是當代超級指揮家),大大提高了艾爾加作為作曲家的聲譽。關於首演,作曲家查爾斯·休伯特·派里 (Charles Hubert Parry)說:
變奏曲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成功,無論在哪裡,都將為祖國和自己帶來榮譽。
如上所述,艾爾加夫婦認為這項工作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努力。但事實上,類似想法的作品早已存在。例如,在試圖描繪人物個性的變奏方面,就有理查·史特勞斯的《唐吉訶德:大型管弦樂團騎士主題的奇幻變奏曲》 ,以及舒曼的嘉年華,而管弦樂變奏曲的例子包括德弗札克的交響變奏曲和查爾斯·派瑞的交響變奏曲。
關於謎語“Enigma”
艾爾加在他的手稿中只寫了《管弦樂團原創主題變奏曲》 ,而《謎語》是耶格後來用鉛筆添加的。儘管艾爾加本人也認可這個名字,但他指的是這個主題(或者更狹義地說,只是主題的前半部分)而不是整個作品。其依據有以下兩點。首先,在手寫樂譜中,本應寫「主題」的地方寫成了「謎語」 。其次,有一封信顯示艾爾加和耶格曾經將這部作品稱為「謎語與變奏曲」 (而非現在的謎語變奏曲
Enigma」是一個希臘詞,意思是「謎語」、「謎題」或「解決謎題」。據說這首變奏曲包含兩個謎團:
第一個謎語是基於艾爾加的說法:這個變奏使用了一個沒出現的神秘主題。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Stokowski)還作證說,作曲家告訴他,“這首曲子的主題有隱藏的色情意義”。如果我們將「神秘主題」的含義解釋為旋律,那麼這個謎團至今仍未解開。
第二個謎語是每個變奏都附有名字的縮寫,這些名字的謎題已被解開。艾爾加對《謎語變奏曲》鋼琴版寫了一篇簡短的評論:
我不會解釋其中的奧秘。我們盡量不要想像那個「隱藏主題」,變奏和主題之間的明顯聯繫通常只是輕微的,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主題貫穿全部,只是沒有被演奏(省略)因此基本主題始終沒有出現,即使在後來的發展中,主題也始終沒有出現。
艾爾加也暗示,「隱藏主題」本身就是一首著名旋律的變奏。儘管人們提出了各種假設,但沒有完全合理的。有人說它是英國國歌《國王萬歲》,也有人說是蘇格蘭民歌《Auld Lang Syne 》 (螢火蟲之光),還有一種說法是首演同時演奏的莫札特第 38 號交響曲「布拉格」。
目前最有力的假設是,它對應於英國愛國歌曲《 Rule, Britannia!》中的歌詞“never, never, never”的部分(下面影片1:37),這旋律在主題的前五個音符中清晰可聞,艾爾加自己也有暗示此點。
解開「作品中描繪的朋友」之謎
如上所述,這些人的身分已基本確定(雖然第 13 個變奏 (***) 仍未被解開),包括艾爾加本人和他的妻子愛麗絲,還有幾位是業餘音樂家,唯一的職業音樂家是教會風琴師 GRS。甚至他也沒有被當成音樂家,而是描寫他的寵物狗。但艾爾加最初並不打算只為他的朋友作曲;他還嘗試描寫艾弗·阿特金斯、尼古拉斯·基爾伯恩和派瑞等作曲家。只是無法把他們的音樂性融入他的變奏曲中,最後沒為他們寫出任何變奏。
《變奏曲》中描繪的朵拉·佩妮,在談到此首曲子時說:
選擇這些朋友,並不是艾爾加對他們有特別的好感,而是因為他們可以很順利的用音樂來描述。
這曲子演奏時間約30分鐘,由兩部分組成的主題後面有 14 個變奏。從主題的旋律、和聲、節奏元素中湧現出來,最後的變奏創造了一個宏大的結局。艾爾加在每個變奏的樂譜上寫下了縮寫或暱稱,就好像它們是副題一樣,成為了解每個變奏是描寫誰的線索,以下是Andrew Davis指揮 BBC Symphony Orchestra著名版本。
主題 G小調,行板,4/4拍。
剛開始第一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個人也以為來自英國愛國歌曲《 Rule, Britannia!》中歌詞“never, never, never”的部分,意思是"不列顛人永不為奴",艾爾加的愛國心真是重啊!他也一直是國王派,以大英帝國為榮。這模進往上的旋律既深情,又有進取感,全曲都是由此而來的。它以B♭音開始,以H(B)音結束,中間還包括A和C,分散地嵌入了BACH(巴哈名字)的主題,並有一個很有特色的七度下降。但其中的隱藏主題是什麼呢?最後用皮卡第三度到G大調,有點突兀,但也是全曲最後的調性。
變奏1 “CAE”(1:45)
艾爾加的提示:
"由主題直接銜接不間斷,我為之添加神秘而優雅的部分,實際上是主題的延伸,那些認識CAE的人會知道這變奏代表的是她。她的生活神秘而優雅,激發了我的創作慾望"
G小調,同樣速度,4/4拍。 CAE是作曲家深愛的妻子卡洛琳•愛麗絲•艾爾加( Caroline Alice Elgar)的姓名頭一個字縮寫,與主題的關係明顯。
變奏2 “HDS-P”(3:32)
艾爾加的提示:"休•大衛•史都華-鮑威爾(Hew David Steuart-Powell) 是一位著名的業餘鋼琴家和室內樂演奏家,他與BGN(大提琴手,第12變奏)和作曲家(拉奏小提琴,即艾爾加本人)有多年的合作。在彈奏鋼琴之前,他會彈些獨特的全音階,我用16音符段落來幽默描述。雖然它讓人想起觸技曲,但其實是半音階的,與 HDS-P. 的偏好相反"
G小調,快板,3/8拍。HDS-P為-鮑威爾頭個文字縮寫,他與艾爾加常一起演奏室內樂。清脆跳躍的旋律描繪了他彈奏鋼琴的情景,主題多半是隱身在低音部分。
變奏3 “RBT”(4:16)
艾爾加的提示:"理查德•巴克斯特•湯森德(Richard Baxter Townshend) 的著作”A Tenderfoot in Colorado”現在已廣為人知,他常由男低音突變成女高音,讓人想到業餘劇團演老紳士的演員,雙簧管熱情地演奏著這個主題。低音管艱難的低吟聲也很重要(4:45)"

G大調,快板,3/8拍。理查德•巴克斯特•湯森德,一位業餘演員,他習於自由改變音質和音域,在這段變奏中也可聽到類似段落,主題在豎笛部分滿清楚(5:05)。
變奏4 “WMB”(5:41)
"這是位鄉紳和學者。在馬為交通工具的時代,要安排當天的馬車來滿足大量客人的需要,比現在汽車時代困難的多。這個變奏描繪了他手裡拿著一張紙,用力唸出當天的計劃,然後匆匆離開音樂室,不經意把門關上的樣子"

前五個音是來自主題,第15-24小節暗示了客人的嘲笑(5:55)。G小調,快板,3/4拍。 威廉•貝克 (William Meath Baker) 是格洛斯特郡哈斯菲爾德的一位地主,由於他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人,他的變奏也因常用總奏而顯得強烈。

變奏5 “RPA”(6:10)
"理查德•P•阿諾德(Richard P. Arnold)是馬修•阿諾德(Matthew Arnold)的兒子,是一位狂熱的自學鋼琴演奏家。雖然沒有演奏困難的部分,但卻能奇怪地喚起真實情感。他嚴肅的談話經常被異想天開、開玩笑的言論打斷"

由弦樂莊嚴地開始,主題出現在低音管部分(6:13),然後管樂器演奏了一個輕鬆的笑話"(6:46),兩者交替出現,C小調,中板,12/8拍(4/4拍)。

變奏6 “Ysobel"
(8:26)
"正在學習中提琴的莫爾文女士伊莎貝爾•菲頓可能會注意到,此變奏中常使用的開頭小節音樂是個移弦的「練習曲」——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困難的"
這個憂鬱、有時神祕的變奏就是基於這個動機。C大調,行板,3/2拍子。帶有西班牙語特徵的「伊莎貝爾」是艾爾加給他最喜歡的中提琴學生伊莎貝爾•菲頓(Isabel Fitton)的綽號,這就是為什麼中提琴獨奏在此扮演著積極的角色。開始就是中提琴,旋律也來自主題,結束前出現的旋律讓人想到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主題(9:26)。

變奏曲7 "Troyte"(9:49)
"莫爾文的一位著名建築師,曲子有喧鬧的氣氛但只是玩笑,不熟練彈著鋼琴的他,讓人連想到鼓和低音弦的粗野節奏;後來強烈的節奏表明了老師嘗試將混沌恢復秩序(10:10),而最後令人絕望的聲響,被證明是徒勞的 "
這是描寫著名建築師Arthur Troyte Griffiths對他不熟練的鋼琴努力彈奏的情景。剛開始是鼓聲,後來的管樂旋律來自主題(9:53),C大調,急板。

變奏曲8 “WN”
(10:49)
"這會讓人聯想到一個十八世紀的家族,有文靜的,淑女的優雅個性。威妮弗萊德•諾伯里(Winifred Norbury)是家族中與音樂聯繫最深的,因此她的名字被寫在樂章的開頭,也是她特有的笑聲被描寫的原因"
G大調,快板,6/8拍。艾爾加認為溫妮弗雷德•諾伯里是一個悠閒的人,也以此方式描繪。剛開始明顯來自主題(10:55),在變奏結束時,小提琴上的一個音符會延伸到下一個變奏。
變奏9 「寧錄」Nimrod(12:48)
"這個名字是我對耶格的暱稱,他是著名的評論家和音樂家的朋友。我在此不是要描寫他的肖像,而是他的人格與氣質,在此緩慢的第九變奏中,需要一些熱情與多變的氣氛。
在一次傍晚散步時,我的朋友說貝多芬的緩慢樂章無人能匹敵,我由衷贊成。此變奏剛開始也暗示第八號悲愴奏鳴曲的緩慢樂章。他是我多年好友,也是許多音樂家的重要顧問,更是嚴厲的批評家;他在此領域也無人可匹敵"
降E大調,慢板,3/4拍,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曲子,有時會單獨演奏。「Nimrod」是艾爾加給德國出生的奧古斯特•耶格(August Jaeger)的暱稱,他在音樂出版商 Novello 工作。英文單字“Nimrod”通常指的是《舊約》中出現的有名獵人Nimrod,這個暱稱來自德語單字“Jäger”(耶格),意思是獵人或狙擊手。在《第九變奏曲》中,艾爾加不僅試圖描繪耶格爾的高貴人格,以及當晚兩人散步、討論貝多芬的氣氛。剛開始無疑是來自主題,但把原先只有一個的七度下降變成了多個,成為主要特色與美感。這曲子把主題的兩個特色~進取與深情都發展到極致,並逐漸加大力度與加多樂器,形成整組變奏曲的高潮,演奏時間來說也是剛好在一半的位置。
變奏10「間奏曲」Dorabella(16:57)
"這個名字取自莫札特歌劇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的主角,暗示著一種仙子般的輕盈舞蹈,首先是中提琴,然後由長笛演奏的悠長部分也很重要"

G大調,快板,3/4拍。 Dorabella就是多拉•佩妮,她是變奏4威廉貝克(William Baker)的侄女和變奏3理查德湯森(Richard Townsend)的嫂子。據說木管樂器是模仿她的口齒伶俐和笑聲的,主題暗藏在剛開始小提琴細碎的音符中,低音部分也有暗示,但這算是離主題最遠的一個變奏,活潑的氣氛緩和了「寧錄」的沉凝,清澄輕盈的節奏與配器被認為是管弦樂法的最好示範。
變奏11 “GRS”(19:30)
"赫里福德大教堂的已故管風琴演奏家喬治•羅伯遜•辛克萊(George Robertson Sinclair)。但此曲與管風琴或大教堂無關。在前幾個小節中,他飼養的大鬥牛犬丹,掉進河裡,翻來覆去尋找陸地,然後回到陸地,開心的吠叫。 GRS說:請把這個場景寫成音樂"

很有動感描述了狗狗的動態,低音管暗示著主題(19:31),G小調,快板,2/2拍。
變奏12 “BGN”(20:32)
"巴茲爾•G•內文森(Basil G. Nevinson)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業餘大提琴演奏家,也是HDS-P 與我的合作夥伴,常一起演三重奏,是一位認真又熱心的朋友,這個變奏是對他的簡單紀念"

G小調,行板,4/4拍。內文森 (Basil G. Nevinson)是當時著名的大提琴家。因此,由大提琴演奏主旋律,很明顯來自主題(20:50)。艾爾加後來在內文森的啟發下創作了自己的大提琴協奏曲。"
(註:在開始的地方,有人發現了路德派聖詠Ein feste Burg 的蹤跡,再對照全曲,認為Ein feste Burg就是謎語變奏曲的隱藏主題,但我真的聽不太出來)
變奏13"「浪漫曲」* * *(23:31)
星號被認為代表作曲時一位正在海上航行的女士的名字,鼓聲讓人想起遠處客輪引擎的振動(24:53)。
G大調,中板,3/4拍。由於沒有提示,所以很難確定這人的身份。但引用了孟德爾頌《寂靜的海洋和愉快的航行》,因此可能是當時出發去澳洲的Lady Mary Lygon,也可能是曾與艾爾加有婚約Helen Weaver,她移民到紐西蘭。剛開始的豎笛似乎是把主題倒反了,也是這組變奏曲的第一次,然後引用了《寂靜的海洋和愉快的航行》中的一個動機(24:04),接到像引擎震動的鼓聲(24:53),變的憂愁起來,但很快前面明朗的音樂又出現,還是以豎笛《寂靜的海洋和愉快的航行》結束。

變奏曲14「終曲」EDU(26:23)
"整體風格大膽而有力,作曲當時朋友們對我的音樂未來抱持懷疑態度,讓我感到沮喪,這首變奏曲只是為了展示什麼是“EDU”(我的名字的暱稱)"
G大調,快板急板,2/2拍,引用了變奏9(Nimrod,28:08),主題以大調明亮、大方地呈現,總結了整部作品。剛開始就是一個長長的模進,對應主題的形態,但突然中斷,比較溫柔的音樂出現(28:53),其實這是變奏1,也就是艾爾加夫人愛麗絲女士,經過她撫慰後,再恢復活力,積極奮發的結束全曲,這不就是他家庭的自畫像嗎?" EDU 代表“Edu",這是愛麗絲女士對艾爾加(Edward Elgar)的暱稱。
註:這真是艾爾加與其朋友圈的愉快遊戲,不知他們猜到了嗎?但我認為,曲子的隱藏主題,應該就是英國愛國歌曲《 Rule, Britannia》!得意

(資料來自於日語維基,再加上個人的讀譜心得&時間軸)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80852917

 回應文章

善良有才華的smileange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8/29 12:15
親愛的夏爾克弟兄,早安

好久不見了,最近您好嗎?

天氣炎熱,要注意多喝水,

邀請您來賞我的新文章,謝謝💓

提前祝福您,中秋佳節快樂!主恩滿溢!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9-26 12:07 回覆:
謝謝妳,雖然晚了一個月,抱歉,我這就過去看喔。

龍公主 歐之旅 馬賽舊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8/24 20:22

夏兄 周末好 

今年新加入的合唱團 會比較偏重在歌劇方面

Carmina Catulli, Tosca, Carmen etc.,

都是我們將練習的題材

對於上述的歌劇 你有甚麼評論嗎?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9-26 12:09 回覆:
公主抱歉,晚回了,這一個多月沒上部落格,實在太忙了,現在才回來。這三齣歌劇第一齣我沒聽過,第二第三齣都是經典名劇,也很受歡迎,非常值得搬演喔。

龍公主 歐之旅 馬賽舊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8/03 20:45

夏 兄 周末好

最近 新加入了一個合唱團

所以比較忙些

先 問聲好


環保阿嬤金鳳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午安
2024/08/03 14:45
祝福您健康快樂,天天開心,週六順心愉快。
環保阿嬤金鳳姨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9-26 12:10 回覆:
問候阿嬤午安,這陣子都在臉書,抱歉了。

亦言亦詩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8/01 20:59
Enigma 成了二戰中的一個關鍵詞,或許,德國人受到了這部變奏曲之影響?
以良知,寫文字(Write with conscience)
真善忍,人性之美(Truthfulness, Compassion & Forbearance)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9-26 12:10 回覆:
應該是沒有,沒有看過相關的文獻喔大笑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7/30 22:56

夏兄平安,

這首曲子應該算是蠻有名的作品

不過不太熟就是了

謝謝夏兄的介紹!

主內巴拿八+_+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8-01 13:03 回覆:
巴兄午安,這首曲子雖有名,但會喜歡全曲的人不多,是很特別的,午安喔。

米若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7/29 10:44
天才作品,有想像力又能把它表現出來,欣賞 !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7-30 11:35 回覆:
這首曲子,也被稱為是第一首英國作曲家能與德奧作曲家一較長短的。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7/28 12:31
‘ 隱藏主題‘ 有沒有可能因為作者還沒想到主題
只是隨性之作,所以乾脆說是’隱藏主題‘?
呵呵,just kidding !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7-30 11:32 回覆:
可能喔,艾爾加很愛故佈疑陣與猜謎題,這個說不定就是最終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