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約翰‧亞當斯:《原子博士》交響曲的故事&歐本海默(Adams Doctor Atomic Symphony)
2023/03/10 11:45:16瀏覽2464|回應3|推薦66


原爆實驗(1945)

美國作曲家約翰‧亞當斯(
John Coolidge Adams)的《原子博士》是他的第五部歌劇,於2005年10月1日首演,非常新的作品,我的部落格還沒寫過21世紀的音樂,恰好這次衛武營國際音樂節要演奏由這齣歌劇改編的《原子博士交響曲》,我就來研究看看。

亞當斯算是當代歌劇作曲家中很成功的,他的《尼克森在中國》、《克林霍夫之死》都很受歡迎,《原子博士》也與這兩部一樣,都是由喜劇演員&導演彼得·謝勒 (Peter Sellers) 根據真人真事創作而成。主角是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羅伯特·歐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以1945年6月末推動原子彈試驗的“曼哈頓計劃”實驗室開始,到7月16日試爆原子彈成功而結束。

人物以歐本海默為中心,以及他的妻子凱蒂,領導曼哈頓計劃的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物理學家愛德華·泰勒,以及一個被稱為"普通人"的合唱團。

彼得·謝勒在歌詞中用了不少史實資料,包括在洛斯阿拉莫斯舉行的兩次會議的記錄,曼哈頓實驗室的69名工作人員向杜魯門總統請願,要求美國不要向日本投擲原子彈,除非日本在知道條件後,仍拒絕投降。

還有約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的詩歌"擊打我的心"也是重點。歐本海默對偉大詩歌的熱愛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上,他年輕時曾考慮成為一名詩人。他從約翰多恩的兩首“神聖的十四行詩”得到靈感,為原子彈試驗場取了“三位一體”(Trinity)"這個名字。

在這首詩中,多恩將自己描繪成一座被魔鬼佔領的城市,並祈求上帝征服他。歐本海默也認為˙原子彈作為一種破壞但有創造性的力量,可以通過征服來拯救敵人,清除舊世界換一個新的,這種想法其實很可怕...亞當斯將整首詩,寫成了《原子博士》中歐本海默的詠嘆調(照片是他與愛因斯坦)。

以下大概介紹歌劇,劇情方面由我編譯維基百科,原文相當詳盡。

第一幕

場景1,曼哈頓計劃實驗室,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1945年6月在物理學家歐本海默和陸軍司令萊斯利·格羅夫斯(Leslie Groves)將軍的領導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接近尾聲。德國投降後,許多科學家開始質疑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必要性,對其中的道德和社會影響尤其感到不安,並試圖說服其他人簽署一份給杜魯門總統的請願書,而政府高層告知了轟炸日本城市的決定,重點是平民目標,以帶給敵人心理上的致命打擊。

場景2,歐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家。歐本海默用他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波德萊爾的詩句回答了他妻子凱蒂關心的問題。片刻之間,他們被帶入了這首詩令人陶醉的氣氛中。凱蒂獨自一人思考著和平、戰爭和愛情的矛盾。

場景 3. 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三位一體”試驗場。1945年7月15日,這是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夜晚。一場巨大的雷暴襲擊了試驗場,部分懸掛在高塔上的炸彈有被閃電擊中的危險。首席氣象學家弗蘭克哈伯德警告沮喪的格羅夫斯將軍,在這種情況下嘗試進行測試是極其危險的。陸軍醫療隊的諾蘭上尉試圖讓格羅夫斯記住钚和輻射中毒的致命毒性,而這些特性才剛剛開始被人們了解。隨著恐慌開始蔓延,將軍解散了所有員工,單獨與歐本海默商談。歐本海默溫和地調侃格羅夫斯長期存在的體重問題,格羅夫斯承認他曾多次嘗試控制飲食,但均以失敗告終,然後離開去睡覺。歐本海默獨自在沙漠中面對自己的個人問題。他回憶起約翰·多恩 (John Donne) 的神聖十四行詩:“擊打我的心,三位一體的上帝"。

第二幕

場景1,奧本海默的房子,距離試驗場200英里。凱蒂和她的印度女僕帕斯誇麗塔在夜空中尋找爆炸的跡象,也偶爾會查看一下熟睡的孩子。凱蒂再次反思戰爭、死亡和復活。 然後是山上的管弦樂插曲,下了大雨,七個月大的凱瑟琳‧歐本海默醒來,哭了起來,帕斯誇麗塔一邊唱著搖籃曲一邊安慰她。

場景2,試驗場。1945年7月16日午夜, 爆炸區域的所有人員均已撤離,大家按照格羅夫斯將軍的要求進行最後一次測試,但非常擔心在雷電風暴中試爆原子彈,科學家討論了爆炸可能引發不受控制的連鎖反應,並最終破壞地球大氣層的可能性,歐本海默聲稱這樣的結果是不可能的。雨還在下,格羅夫斯無視所有關於暴風雨的警告,歐本海默則命令所有人準備在早上5點30分進行試射。

場景3和場景4,格羅夫斯被毀滅的恐懼所困擾,而歐本海默則處於極度神經衰弱的狀態。每個人都在等待,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這些人打賭,試圖猜測爆炸的威力。歐本海默的悲觀預測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就連格羅夫斯也難掩失望。突然間,夜空充滿了《 薄伽梵歌》中描述的毘濕奴的可怕景象:

看,你的形狀驚人,充滿了嘴巴和眼睛......可怕的尖牙......當我看到你時,毘濕奴......你的嘴巴張大,眼睛瞪著 - 我所有的平靜都消失"基地上方的天空突然放晴,此時成排的科學家和陸軍人員,面朝下躺在淺溝裡,完全靜默,只剩有節奏的倒數計時。在倒數45 秒時,工程師撥動了自動計時器的開關,觸發電路啟動,一片詭異的寂靜,然後一個時代開始了!



約翰‧亞當斯

而這首由歌劇改編的《原子博士交響曲》,大致是取材自第一幕,並將一些唱段改編為純粹的器樂,尤其是小號獨奏,雖使用了歌劇的素材,但已脫離歌劇,算是一齣新音樂劇,其實聽來很像那種科幻片的配樂,氣勢宏大且充滿幻想性,很吸引人。交響曲由三個樂章組成,而第二樂章"恐慌"佔大部分,第一樂章"實驗室"和第三樂章"三位一體試驗場"等於是序曲與結語。

樂團編制:短笛1,長笛2,雙簧管3,英國管1,豎笛2,低音豎笛1,低音管2,倍低音管1,法國號,小號4,長號3,低音號1,豎琴,鋼片琴,弦五部,定音鼓與其他打擊樂器,算是很傳統的三管制樂團,範例是亞當斯自己指揮the Juilliard Orchestra的2018年版本,很有參考價值,以下是我的分析。

第一樂章。實驗室

管樂的不和諧音,持續的和絃,定音鼓的規律敲擊,有沒想到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但這是現代作品,並沒有明確的調性,剛開始的和絃不是大三和弦的C,E,G,而是C-降D,G,A(鐘的聲音),低音則是在B音(0:07),繼之而來豎琴與鋼片琴的和絃更奇怪,是C大調第二級的七和弦,然後弦樂的持續音又像是把這兩種和弦混合(0:10)。

這段也是歌劇的開場音樂之一,合唱唱著:

"我們相信物質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摧毀,只能改變形式。我們相信能量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破壞 ,只能改變形式。但現在我們知道,能量可以變成物質,物質可以變成能量,並因此改變形式。"

由此可知這段音樂的和聲融合,似乎是把物質與能量互轉的嘗試。

第二長號的升F音又引出第一長號的G,配合第三長號的C音(0:37),剛開始的結構又回來了,但小號吹出不祥的號角聲C(0:43),鑼聲也奏響,低音從剛開始的B降為降B,號聲轉為G音,反擴展到B音(1:07),並引發了木管樂,在歌劇中這代表的是"火光",好像過程中產生的爆炸,然後散開,原來的形式開始改變。法國號最後擴展到升D音(1:17),此音再由弱音器小號吹出(1:24),此後這樂器將擔負許多獨奏任務。。

升D音又解決到E(1:42),配合低音連續的C,有到了C大調柳暗花明之感(2:07)~然而開始的降D,G又回來,顯然不表認同(2:21),樂章就在這樣曖昧,有爭議性的情境結束。

第二樂章。恐慌

這段音樂對應歌劇的第三場,4/4拍子,樂章以"激動的速度"開始(2:47),C音進一步到升C,成為升C-E-G的減和弦結構,小號獨奏&弦樂激動的樣態與節奏是主角,但都是由四個十六音符的動機組成而加以反覆的,這可以聽到亞當斯的極簡主義~藉由單純動機的不斷反覆,使音樂回歸到最原始的單純,並以改變拍子到3/4改變動態(3:04),一付大勢已去的樣子,法國號形成下降音階(3:31),低音號也加入,並改變到4/4拍子(3:44),又誘發木管樂(4:37),好像炸彈快引爆的火光,風暴來臨了...

此時出現大規模使用弓背演奏提琴,與使用木棒敲擊鼓旁邊的聲音(5:12),大地沙沙作響,在木管閃爍的火光中,站著獨奏的長號才吹出了此樂章的主題(5:33),注意那不斷重複的降b音~暗示了全曲最後的d小調,隨後常可聽到這很有機器聲,充滿"科技感"的主題得意~獨奏小號也吹出變奏(6:46)。

第一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7:41),低音號也模仿(8:31),但漸漸回到主旋律(8:50),隨後其他樂器也紛紛模仿,注意搭配的漸強的弦樂~又是把C大調第一級與第二級和聲混合的結果,然後大提琴也演奏此旋律(9:31),再來是法國號(10:24),小號(10:40),長號(13:51),最後法國號又回來(11:34),還拉出長長的花腔,音樂漸次變的動感,獨奏小號將節奏變為2/2拍子(14:13),配合腳步般的弦樂撥奏聲,造成發狂般上升的弦樂顫音(15:52)...

進入4/8拍子,第一,二小提琴被分為多部(16:22),在稀薄的空氣中,再漸漸明顯,速度加快(17:07),小提琴奏者要站立,奏出逐漸往下的滑音(17:16),好像要做原爆實驗的原子彈來了,就接到第三樂章~三位一體實驗場,這也是第一幕的最後的詠嘆調"Batter my heart"(擊打我的心)前的管弦樂部分(17:47),有感受到那鼓聲的擊打吧!

小號獨奏這首曲子的旋律,終於把調性穩定在d小調,歌劇中的唱詞,也就是多恩的詩文為:

Batter my heart, three-persond God, for you

As yet but knock, breathe, shine, and seek to mend;

That I may rise and stand, oerthrow me, and bend

Your force to break, blow, burn, and make me new.

I, like an usurpd town to another due,

Labor to admit you, but oh, to no end;

Reason, your viceroy in me, me should defend,

But is captivd, and proves weak or untrue.

Yet dearly I love you, and would be lovd fain,

But am betrothd unto your enemy;

Divorce me, untie or break that knot again,

Take me to you, imprison me, for I,

Except you enthrall me, never shall be free,

Nor ever chaste, except you ravish me.

影片是男中音Dietrich Henschel演唱這首詠嘆調,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歌劇院。這首詩其實滿偏激的~他希望三位一體的上帝,將他的心擊碎,這樣他才能重新做人,離開撒旦之城。並希望上帝用盡各種辦法誘拐他,甚至囚禁他,才能徹底與撒旦斷絕連繫。"我將永失貞潔,除非被祢玷汙"!

很恐怖的對上帝的祈求,是吧!但也是對上帝深刻的愛。歐本海默在原爆試驗前唱了這首歌,反映出他的不安,因為他知道原子彈會摧毀這個世界,但也會造成一個新的世界,但這樣會殺死許多人的想法無異於惡魔,所以他需要對上帝的愛,給他力量,這無疑是二十一世紀最有名的歌劇詠嘆調。這個樂章就是由小號或雙簧管(22:49)獨奏這曲子,與"擊打"的段落(19:51)(23:42)交替,最後還加上一堆鐘聲,結束全曲。

原子彈的主事者如歐本海默,愛因斯坦,後來都因此事而後悔,甚至認為雙手已沾滿鮮血,但面對生死的抉擇時,不管如何倚靠上蒼,最後終歸要自己面對,無可逃避。

文/夏爾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78561918

 回應文章

米若思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3/23 12:49
有聽完,沒睡著,(開玩笑的)
洋人幹了壞事再來反省,東方人幹完壞事假裝不知道。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3-24 11:08 回覆:
反省完覺得以後不要幹表面上這麼壞的事,以後暗地裡來...得意

龍公主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美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3/14 23:39
搬個板凳來聽這位男中音唱歌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3-15 14:09 回覆:
他唱得很好,又有英文字幕,來聽這二十一世紀重要的詠嘆調。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頭香!
2023/03/10 14:36
夏兄平安,

謝謝你分享這部很新的現代歌劇
雖然我猜這部歌劇可能不會很符合我的偏好:P
然後您說到原子彈的主事人雖然是偉人也會因此後悔
我就聯想到炸彈(還是炸藥?)的發明者諾貝爾博士也因此項發明而後悔
所以設立諾貝爾獎來贖罪…

祝周末愉快
福杯滿溢!

主內巴拿巴+_+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3-11 09:49 回覆:
巴兄早安~現代歌劇真的聽的人不太多,我就聽過有人說連以往的經典歌劇都聽不完,幹嘛聽現代的?不過現代歌劇有它自個的趣味,也有符合我們這時代的某些元素,是以往沒有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