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桑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的奧妙(Saint-Saëns Symphony No. 3)
2021/05/13 11:57:33瀏覽5526|回應11|推薦108

聖桑第三號交響曲(附管風琴,所以常被稱為管風琴交響曲),作曲於1886年,以有編號來說是第三首,沒編號的來說是第五首,演奏時間約35分,由倫敦愛樂協會委託,1886年5月19日由聖桑親自於倫敦指揮首演,當導師兼好友李斯特去世後,也提獻了給他,而曲子使用了循環主題的連章形式,甚至半音下降的和聲,都讓人想到李斯特的「浮士德交響曲」。

關於這首曲子,聖桑說:「我盡了全力,在此取得的成就,已無法再實現。」他將高度的鋼琴演奏技巧,與華麗的管弦樂法,管風琴的宏亮聲音結為一體,引人注意的是使用的李斯特的循環主題方式,並且把交響曲慣用的四個樂章壓縮到兩個樂章,似乎能更集中的表達並統一樂念,許多人想在這裡找到四個樂章的結構,但也沒什麼必要,其實法國許多交響曲都沒用到四個樂章,法朗克,蕭頌,杜卡的都是如此,幾乎成為一種典範。

樂器編制是三管制,長笛帶有短笛,雙簧管+英國管,豎笛+低音豎笛,低音管+倍低音管,法國號四,其中有兩支是自然法國號,就是有點像是我們說的號角,小號三支,第二樂章其中一支使用自然小號,長號三支,低音號一支,打擊樂器使用了三個定音鼓,三角鐵,鈸,大鼓等,另外使用了管風琴與鋼琴,這些樂器的組合是很特別的嘗試。



範例是由已故老指揮家Paul Paray指揮底特律交響樂團,與管風琴家marcel dupré的著名版本。曲子其實結構滿簡單,調性大致上就是從c小調到C大調,也就是像是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那樣,從黑暗到光明的過程(雖然曲子太光輝了,實在也沒太多黑暗可言 大笑)。剛開始的前奏調性並不明確,由一個下降音階與一個上聲音階互相應答,組成四小節結構,但節奏是6/8拍,算是比較活潑的,隨後就出現弱起的c小調第一主題(1:00),細細碎碎的,但只是把前奏的下降與上升音階擴大,其實細聽也有葛利果聖歌「震怒之日」的音型,這正是這首交響曲的「循環主題」,所以會用各種面貌出現,後來又由木管承接(1:36),又重述一次,值得注意的是把長笛分成三部,還有由低音豎笛,低音管,倍低音管所組成的低音部分,更為細膩。

然後是比較沉穩,f小調的第二主題(3:28),伴奏含有「震怒之日」的旋律,當此旋律由長號單獨演奏,而且不在本調時,像突然插入,烏雲飄過,畢竟這是描述世界末日與最後審判的,但很快被排除,第一主題進入C大調的高潮(4:18),但低音是半音下降,有一種超越凡俗的美感。後來又是一堆神怒之日般的音階(5:04)...然而低音部分卻出現前奏的下降與上升音階要素,極為有趣(5:33),也進入發展部,在一堆模進且恐怖的上升中,「震怒之日」又以奇怪的音階出現(6:09),好像末日接近,然後一傾而下才解除危機,第一主題又出現(7:06),接著是第二主題(8:59),沒意外的回到本調c小調,且仍帶著葛利果聖歌的伴奏,速度也稍慢下來,眼看樂章就要在一堆撥奏的音階中結束了,帶著撥奏的大提琴(10:23),卻奏出一個像聖詠般的旋律,後面會很重要。


突然管風琴輕輕響起(10:30),竟然出現詭異的降D大調(10:37,降D音出現時多美!),此時是如此舒服清朗,拍子也轉為略慢的4/4拍,大概剛剛被那些震怒之日亂太久了吧...這個弱起,又是四小節的旋律就在平靜中成長,也有甜美的切分音節奏,據說與葛利果聖歌中的Lucis creator optime(神聖的光之創造者)有關,這是光明的象徵,與「震怒之日」的黑暗作對比,並由管風琴在主音上收尾(14:13),相當圓滿,由此由第一與第二小提琴應答展開變奏,然而不在本調上的震怒之日又出來干擾,像鬼魅一樣的撥奏(15:57),卻讓這主題更是美妙,配合和聲豐滿的管風琴,這首交響曲之美,正是給人希望,此樂章以降D大調的琶音光明結束,可看作一個擴大的尾聲。


第二樂章剛開始就回到6/8拍子與c小調(20:07),速度為中板,與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情境相似,一樣是弱起,一樣有比較細碎的音符,但長度卻是以三小節為單位,也加了略帶緊張的c小調和絃(豎笛,低音豎笛,低音管,法國號),配合定音鼓強奏,加強悲劇的c小調印象,然後是舞曲節奏(20:03),然後的降D音與切分節奏讓人想起第一樂章的結尾主題(21:18),這裡的拍子重音變化及斷音極其有趣(21:23):

然後突然進入急板,轉至C大調(21:39),華麗的鋼琴音階也加入,引出「震怒之日」光明面的變奏為第二主題(22:20),並轉至更短促的2/4拍,這旋律不斷模進,調性與和聲皆不是很穩定,還加了三角鐵為其潤色,又接回第一主題(23:56),在好像連第二主題都要重述一次,降A大調活潑的舞曲節奏又來臨時,突然出現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再現部結尾的莊嚴聖詠(25:31),確實令人意外,我認為型態與巴哈BWV545管風琴的前奏與賦格的主題相似,也與前述Lucis creator optime(神聖的光之創造者)有關聯。

隨後在其他銅管聲部上進行模仿,低音聲部則是把時值延長,上方仍是活潑的舞曲節奏,這樣的多聲部布局相當慎密,最後停在降A大調的導音和弦G上。隨後以此音,轉到C大調主和絃,管風琴莊嚴的聲音響起(27:25),轉回比較穩重的6/4拍(還是有保留舞曲性格),配合第二主題的改變與模仿,「震怒之日」也隨之昇華了,鋼琴四手聯彈彈出華麗快速的琶音(27:54),完全是純粹C大調音階,猶如水面的波光粼粼,清澈如鏡:

弱音的管風琴與之應和,中間一度好像要去小調(28:18),卻反而是更光明的結尾,隨後又將此旋律作模仿的對位變奏,經過一些轉折,與管風琴的刷存在感後(32:27),引導到最後3/1拍子的高潮(36:00),這裡從之前常有的弱起轉變成強起~等等,這拍子是啥?其實就是一小節有三個全音符(四拍*3),算是比較罕見的拍子,但因為拍數眾多,可以表現繁複的音符進行,最後都拉長音結束時,更有一種非常的莊嚴與滿足感。


曾有位音樂學家說:「這個樂章管風琴肆無忌憚的大鳴大放,若是給生性不喜歡熱鬧的人聽到,一定很不習慣。」可以印證這首交響曲的豐富與明亮性格,即使出現了震怒之日的可怕,最後都能樂觀以對,是一首頌讚人生光明面的壯麗交響曲,那節奏的灑脫與和聲進行美感,讓人有如飲甘泉的暢快。最近疫情再起,又沒音樂會可聽了,就在家聆賞唱片吧。


延伸閱讀:浦朗克,與他的光榮頌&雙鋼琴協奏曲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6278992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21/05/13 16:10
夏兄平安,

很高興又看到您新的大作
我這兩天在FB上有看到您對音樂會的感想/樂評
其實您可以貼上UDN跟這裡的版友分享的!

這首交響曲我好像有聽過又好像沒聽過
不過他的主題末日審判倒是很應景
因為現在末日審判已經開始好一陣子了!

敬祝平安健康
福杯滿溢!

主內巴拿巴敬筆+_+
20210513(四)4:10 PM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1-05-14 11:30 回覆:
巴兄早安,我樂評寫的好像比較有爭議,到目前不太敢貼到這裡,真的最後審判要來到嗎?最近災難很多,感到天旋地轉...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