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27 15:19:24瀏覽232|回應0|推薦0 | |
達摩面壁九年,有一個說法頗顯意趣: 石壁很堅硬,不會玻璃心,壁如明鏡,映照萬事萬物,外面灰塵飛來,遇石壁就落下來,不會沾黏,而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達摩面壁,是背對外,面向內,內以觀外,其實無內外…
達摩是禪宗祖師,甚麼是禪?有一個說法更見通徹,<禪>字,從字義看,是一個<示>字,旁邊一個<單>,<單>就是一,所以禪就是修行者置身於宇宙萬事萬物中,入於一,<宇>是虛空十方世界,共在性的空間,<宙>是自無始以來,向未來綿延不絕的歷時性時間,<入於一>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宇宙一體的當下,禪宗常講當下.當機,當下指向當下空間時間的敞開,當機指向當下時間空間的交會,達摩入定,即是入禪,入於與當下宇宙時空.萬事萬物融於一的合一流當中…與天地萬物同俯仰 金剛經經文一開始就提到<當下><當機><入於一>的問題 先看<當下>之時空萬事萬物敞開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再看<當下>之融於曠世古今宇宙一流中及<當下>之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人無我.法無我融於一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我們舉個例 修行者持誦佛經一開始都有一事要做,點爐香頌讚: 爐香乍熱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 菩薩摩訶薩(三讚) 然後唸好身口意三淨業真言,恭請土地及十方眾生同聚前來,再呼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上座開經, 這時即將宇宙時空當下敞開 然後開始唸誦,這樣做你唸誦經文時,就會置身於曠世古今中,與三世諸佛.十方眾生處於歷時的共時結構時空中,所誦之聲聞.意念,就會擴及古今十方虛空世界,十方諸佛.十方世界眾生,皆悉遙聞,共沐佛恩!隨著經文念動歷時性的流轉,整個宇宙都會產生共振,包括諸佛.眾生及念誦修行者,都會產生身心靈的不斷續轉化,就像一腳踏進河流拔起來再踏已不是原來的河流一樣,所有聽聞眾生每唸誦過一次經文,就會脫胎換骨一次, 所以禪宗常講不住而生其心,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為心一住相.住念,就無法將心敞開與宇宙時空萬事萬物融入合於一流,無法掌握當下.當機,做出契機契理的行為反應或判斷, 因此禪宗的講<空>,是很去道德化,是反教條的,但倒不是反道德之必要,而是反其住,反其執固,要理解這個意涵,可以從莊周在德充符裡講的<德不形,不離物>去理解,從亞當斯密的<道德情緒論>亦可觀其要髓,簡單講,世間的現實所謂倫理道德都是<德已形,已離於物>,是已抽離時空環境,沒有生命根基的規章教條,倫理道德的源起,是起於先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生存,處理特定問題或因應環境的變化在頻繁互動中,逐漸摸索,從心裡示現領悟的知(格物致知的知),事後把它濃縮.形諸語言文字,作為以後行動的指導,但這已抽離當時時空現實的所有因緣背景,就如拉岡在精神分析所講的,當<能指>被提取時,就是過去記憶的遺忘,用海德格的話講,就是存在者對存在已遺忘,所有原來時空背景.頻繁互動,所因此映現的共知共德,已經與事實彼此剝離,已異化所以不應再住執原來那些教條,教條必須捨離.清空,從新看住當下,當機.契機契理而行,以免被拿理教殺人 臨濟禪師的偈言: 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它,無相無名人不秉,吹毛用了急須磨...金剛之劍再鋒利,斷一次毫毛,即須再磨,否則即染習,有了塵污.是也. (一個小提醒: 文也是一種道場,書寫也是一種修行,網友不喜吾文的,請勿入,別看就好了,文沒必要批評誰,別自己對號入座,自尋煩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