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總統說<2008年總統大選,對台灣人民而言,也是面臨十字路口重要抉擇的關鍵時刻,究竟是要繼續走台灣主體意識的正確路線?還是走大中國主義意識型態的投降路線?><2008年不只是選總統,也是台灣主體路線與大中國主義路線的選擇,也是 相信台灣 看好台灣,與 否定台灣 唱衰台灣的競爭>,從陳總統這些話大概可推知他是承襲施密特對<政治>.的概念,認為政治的本質是在劃分敵我,就像道德在劃分善惡,藝術在劃分美醜, 經濟在劃分盈虧一樣的邏輯,所以,他這次要再創造<台灣主體意識>和<大中國主義意識型態>的分類,來操作大選,問題是這兩個概念,不論<台灣主體意識>或<大中國主義意識>的內涵外延,都比不上之前的傑作<本土 非本土>,<本土政權或外來政權>等之概念明確,他這次想要再獨佔概念的詮釋權,恐怕不容易,這一方面,由於台灣主體意識,甚麼是主體意識?它的概念蘊涵,有如深淵,只知其意可泊泊而出,卻難測達其底蘊,況台灣主體意識,也不一定跟大中國主義意識相斥, 所謂大中國主義意識,如解為以台灣為主體,去統一全中國這樣的意識,也沒有甚麼不對, 另一方面,是民進黨執政七年來,原先那種敏銳旺盛廣大的思想論述動能,已逐漸耗失,雖然,民進黨經常把台灣主體性 台灣主體意識掛在嘴邊 可是他們的論述部隊並沒有再深入去論述其義涵, 學界自從十餘年前中外文學那次<雙廖的主體性>大論戰之後,也都不敢再多碰,因甚麼是主體性?理性主體?空白主體?流動主體?慾望主體? 潛意識主體? 說話主體? 主體位置?主體化歷程?實在很不容易說清楚,因此藍營對此次陳總統提出台灣主體意識的概念想要做的選舉操作,不應該再避戰,應該把學者智庫擴大集結,強化論述能力,把<台灣主體性>的詮釋權拿過來,我們說語言政治學的重心就在語言定義權的權力結構與權力分配上,人多 論述多 質好 擴散大,就能形成勢, 勢大,就能搶到語言的定義權, 變成文宣力量, 主導社會的主流思想,現在,在民進黨口中的台灣主體性,主體意識指的大都是指台灣相對於大陸中國的國家地位而言 即台灣獨立,不隸屬於中國之意, 其實,台灣的主體性,若僅以這樣的理解,是十分形式化的,內涵是很空乏的,黑格爾曾在他的精神現象學裡,提到一個有名的<主人與奴隸>的辯證,主人在名分上為主,但生活起居皆由奴隸照顧, 奴隸要工作幹活,主人只管享受,表面上主人為主,實質上卻淪為客,受制於奴隸,奴隸表面上是隸屬於主人,但是由於他從工作幹活中,實際去體會成己成物的道理,成就操控化物成事的能力,心靈因此得到自由,得到解放, 他實質上確變成在主導主僕生活進程的主人, 換句話說,所謂主體,不是空談其形式地位而已,還要關照到其內在的實質動力,再看英語的Subject,本來就有為主和臣屬的兩種相反又相成的涵義,臣屬是讓本我的衝動與自我 超我完成整合,馴服於一個完整成熟的人格,不要一個人是完全由本我慾望的衝動所操控, 也不要完全為超我的大他者所支使, 這樣人的主體性才能被召喚出來, 我們相信,要讓台灣有主體性也一樣, 不斷添實台灣內在的實質動力,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社會更有公義,司法獨立,人才教育,強化對外能成己成物的能力,有足夠參與國際事務 國際競爭的動能 和負擔風險 承擔責任的能力 台灣的主體性就能完滿彰顯出來 我們相信,台灣主體意識的概念如能把它引到實質的內在動力的層面來,選戰主軸就會回歸政策面, 這樣藍營就能取得選戰制空權而不處處受制於人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