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永久住址
2007/11/03 06:17:47瀏覽1000|回應3|推薦14

父親過世前一年,我們知道肝癌的嚴重性,徵得媽媽的同意,瞞著父親,兄妹開始看墓地,正視我們為人子的責任。我們去了幾個墓園,只要看上眼的,都貴得離譜,平方單價比活人住宅更貴許多。有一個我們喜歡的,在山坡上,可以俯瞰市容的墓園,一塊能容納一個土葬棺木、有欄杆圍繞的獨立墓地,要價七萬多美元;加葬一人,變成樓上樓下相疊,還要再加一半錢(對,這裡有的合葬是把兩個棺木相疊,不是併排)。一般那種排列整齊、不分隔、沒有風景可看的墓地,大概在3千到7千之間。就算只買一個小小室外骨灰罈位置,也大約是這種價錢。

至於存放在室內陵墓書櫃的骨灰罈,位置好的,超過萬元,更是不可思議。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室內陵墓。除了骨灰罈櫃外,也可以存放棺木。一大片牆,分成六層,每層再分格,一格一個棺木,棺木就直接塞進牆裡。第三層的最貴,因為剛好在眼睛的位置。據服務員說,因為有通風設備,屍體一樣會腐化,可是並沒有聞到異味,只是空氣有點鬱滯。我們去的這個室內陵墓,已經百年歷史,有西班牙式的琉璃窗,非常美麗。舊區早已客滿,開了新區。新區有室內人工瀑布和一些花花草草。大哥逐漸喜歡這種不會被風吹雨打日曬、美麗整潔的室內陵墓。我不是很能接受,總覺得像是把人放進衣櫃抽屜一樣,沒有入土為安。而且老是想像會屍水橫流,樓上滴到樓下,樓下淌到走道;雖然他們解釋過通風系統,還是讓我在那個地方不自在。

因為經濟能力的考量,加上意見分歧,一直到父親離開,我們都沒有買到墓地。還好,父親選擇火化,下葬時間的壓力稍微緩解。我們有時間拜訪幾處墓地。逛墓園時,我喜歡看墓碑設計和讀上面的資料。大半都有生死日期,我忙著算他們在世幾年,對年紀輕輕就離開的,讓我唏噓的猜測死因。特別長壽的,又讓我為他們慶幸。有中文字的墓碑會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當我們看到一個墓碑上刻『梁實秋魂魄塚』時,大哥問我那是什麼意思。梁實秋在他夫人程季淑去世時,非常悲痛,寫了深情的「槐園夢憶」,大概打算日後長伴夫人身旁,預留了夫人旁的墓地。只是沒幾個月後,他回台灣就熱烈的愛上別人,再沒幾個月就娶了她。我當年太年輕,很不能諒解這種轉折,把那本書甩在角落。看到這個魂魄塚,猜想他並沒有葬在這裡。我開玩笑的說,老先生還真公平,繼室有他的肉體;至於這個沒有他肉體相伴的元配,就將就他的靈魂吧。

大哥突然又發現另一個有中文的新墓碑,強烈懷疑是他的朋友,他不相信朋友已去世,不好直接問未亡人,打電話給另一個認得他朋友的人,證實了這個不幸。沒有通知朋友相送,是因為死因是自殺,家屬不想張揚。站在空曠的墓園裡,意外的知道失去一位朋友,心情很消沉。

幾經爭論,在父親的火化葬禮後,哥哥們提出他們的基本主張。因為我們在異鄉,他們主張購買家庭墓園,讓家人能有團聚的地方,也一次解決親人往生後,帶著憂傷、慌張找尋墓地的問題。我不注重死後事,擔心那筆龐大支出,一直反對。哥哥們認為,這種事,錢不應該是考慮重點;大家想辦法賺,假以時日就可以解決。我後來同意了,我們終於買了一個正要新建的室外家庭墓地。裡面的兩個位置,成為我的永久住址。

這個家庭墓園,原來只能容納8個人,我們要求增加兩人,他們答應了,但是多加的兩人一定要火葬,擺在邊邊,才擠得下。我的輩分最小,所以就分配了那兩個火葬位置。
我嘟著嘴說:“我是要土葬的;活著,被你們這些大的排擠;死了,你們也不肯讓我!”
二哥回說:“好啦,好啦,我的位置讓妳躺啦!”
二嫂說:“喂,先到先搶好了。”
原來大家紅著眼,聽到兩個姑嫂要爭死亡順序,都笑開來。

父親火化之後,骨灰暫寄在那個百年室內陵墓的第三層好位置。直到兩年後墓園完工,父親才入土。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那裡等著我們。我們花了一點心思在他的雙人墓碑上。大哥主掌設計,除中英文名字及生卒日期外,我們在墓碑中央,刻上台灣地圖,用紅點摽出爸媽的出生地,高雄和屏東。姊姊還一度以為屏東應該臨海,地圖標錯了。我們還沒有完成墓園的其他設計,初步構想是放一個寫了家族簡史的碑。

我不知道我何時會喬遷到我的永久住址。回到父母身邊,我就是那個小女兒的身分。只有這個身分,我可以永遠安心霸道的享用無盡的關愛。我們的墓園望不到海,但是可以嗅到到從太平洋彼岸家鄉吹來的海風。一家人,多年來飄落各地,在最後時刻,終於永遠團聚。

我的永久地址是:
太平洋東北岸,
海風所到幾里處,
父母身旁依偎地,
兄弟相讓空格裡,第四排行。

近親的永久地址。2006年堂哥堂嫂帶媽媽和我去拜訪他們。這幾個墳,讓我們在掃墓的日子疲於奔命。
阿組的墓

阿祖(阿公的媽媽)的墓,不知道墓牌上的『汝南』是什麼意思。這兩字也出現在我伯母的墓牌上。這墓是後來政府收回公墓才遷的,我第一次來。

阿公的墓
阿公的墓,我們付比較多管理費,墳上有點青草。這個墓在我眼裡算是豪華。有很大的前庭,沒照出來。這種排場,當時讓我們家經濟幾乎喘不過氣來。
阿嬷的墓

阿嬷的墓。跟阿公的離很遠,在不同墳場。跟阿祖同一個墳場,但不一樣山頭。

伯母的墓

伯母是大媳婦,媽媽是二媳婦。她早逝,臨終時,由媽媽照顧她。堂哥是他兒子。這又是另一個墳場。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ettyowoman&aid=1344699

 回應文章

果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汝南古属豫州
2008/01/31 01:58
汝南,古属豫州,豫洲为九洲之中,汝南又居豫洲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自春秋战国时代有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上自秦、汉, 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现辖7镇、13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

豫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安徽亳州)辖区 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金剛經云:""一切法得成於忍"。
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恆久平衡即中庸,中庸之道致和平..."常衡"

綠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面對人生最後的問題,是要有勇氣和智慧的
2007/11/07 12:46

看完本文, 鼻頭酸酸的....

但全家能葬一起 , 還是要說聲恭喜!

如願找到心靈永久的棲息地~

另:

1. 文內說的屏東不靠海,所指應是屏東市吧! 不然屏東縣沿海的鄉鎮可多了

2.嫁出的女兒能與娘家同葬一處,在台灣的風俗應該不被允許,你們長居異國,已沒禁忌,真好!


蜜雪(prettyowoman) 於 2007-11-07 15:45 回覆:

很高興見到妳,綠荷。
死生大事,要瀟灑以對,談何容易。我們是被迫面對,於是安排了父母和我們自己的身後事,沒顧忌太多。
我原先是要寫那間讓我無限好奇的室內陵墓,我們的文化沒有這種葬法。結果文章轉了彎,變得有點感傷。還有原先要提的是中西文化差異,我們去的幾個墓園,只要是制高點
(所謂的好風水),猜都不用猜,一定是華人;做了石椅涼亭或是特別誇張豪華的,也一定是。這裡很多名人,墓地跟一般人一樣。這裡的墓地像公園,真是可以來野餐。那個美麗的室內陵墓,不會陰森駭人。我上趟回台灣時去掃墓,如果不是我表哥,我不可能找到祖父母的墓。墳場裡每個墓朝不同方向,連個路都找不到。我伯母的墓更離譜,一堆墳墓毫無章法的擠一起,完全沒有通路,我真的是『爬』上去的。我怕我媽摔跤,沒讓她上去。我們的土葬墓地,實在凌亂而且駭人。


書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感傷
2007/11/06 17:41

雖然知道人生的結局都一樣﹐這一天一定會來﹐我還是不願意去想它。

來談點愉快的吧。今天我試做了蕃薯糖﹐很好吃﹐但是切的太小了﹐還要再試一次。

蜜雪(prettyowoman) 於 2007-11-07 11:55 回覆:

講身後事實在傷感,不提也罷。
我後來又做了一次番薯糖,居然敗在糖漿上。我是知道煮糖漿時,只能搖晃,不能攪拌,否則糖會還原。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剛好白糖不夠、加了一半紅糖,或者是因為番薯沒有放涼、還有點水份就加進去,糖漿就還原成糖了
(我想後者成分居多;因為放進番薯之前,糖漿已經成型)。做吃的,對我而言好像碰運氣。只有找到用料標準化,做法精確描述如妳的食譜,我才有較高的成功率。
最近照一個部落格的食譜做了北京七絶之一碗豆黃。不知道碗豆黃應該是什麼滋味,拿給大陸來的同事試,有一個猜出是碗豆做的;另一個說不像,她才在北京吃過。照我的味覺,就是有碗豆味的豆沙嘛,慈禧太后愛吃這玩意兒?!
還做了柿子餅,因為來了一大堆別人家院子裡的柿子。在台灣時,根本不吃,嫌髒。自己做了之後,才知道顏色本來就會成為那樣。
還有,妳那天提起四川小炒,我上個星期天憑猜測做了。結論是,我的刀工真差,切不出細長條的肉絲,做出來不成樣。有人告訴我,小里肌肉雖好吃,但不好切,會散,我買錯肉了。啊,樣樣是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