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曲折八十
2008/11/15 02:17:38瀏覽906|回應0|推薦6
一十的純真
在記憶裡,一直是跟寡母辛苦過日。父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在她很小時就過世了,母親從不提病因,她也不敢問。還好有瓦遮蔭,靠著祖產4分田,加上養豬牛雞鴨,勞力過日,有起碼的溫飽。比兩個姊姊幸運的,母親讓她上學‧那一整個村,只有兩個女孩進了學校,她是其中之一。日子雖窮,但是不苦,節儉勤勞是唯一的救贖。她是么女,一直是母親的好幫手。一放學,趕緊脫下制服,到田裡幫忙。她天生性情明朗勤快,做家事也哼著歌,很討人喜歡。在當時窮鄉僻壤的新園鄉,她純真的度過了早熟的童年。

二十的青春
她的母親極其節儉,千方百計的要置產,一家人同心協力,後來又買了幾分耕地。當時在洪水退後,溪邊出現了新生地,村民爭相佔領,插籤為地,她母親不顧危險涉水也佔了幾分地種香蕉,家裡雖有地,還是得靠勤作來應付生計。她未嫁之前,在衛生所做事,當過眼科助理,幫人家洗眼睛點眼藥,難怪在砂眼流行時,她一直是鄰裡居民的幫手。她有一次上班時,遇到空襲,飛機的機關槍一陣狂掃,巴士上死了一堆人。她母親忙著去認屍,她那天不知為什麼沒看到巴士進站,根本沒坐上車。人家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在她的一生不知道能不能印證。

到衛生所之前,她曾在一個日本軍官家裡幫傭,那個日本人對她很照顧,有時做得太晚,還護送她回家。多年後,她和她的小女兒述說這一段溫馨接送,歸之為『兄妹之情』,小女兒總是不相信。何只這個日本人呢?村裡就有好幾個仰慕她的。有個男的還常幫她家犁田。當時婚姻是父母做主,憑媒妁之言。大戶人家的,母親怕她端不起人家的飯碗;那個唸師專的,母親嫌他莊裡的人多不長壽;務農的,母親說她的皮膚不好,做田不適合也太辛苦。二十歲那年,從高雄來了個收田租的,有兩個兒子兩個房子,住都市不做田。她母親衡量了一下,覺得條件不錯,也沒打聽家庭人品。安排了對看,對方留下一個禮數和另一個對看的數字相當,她母親收了高雄的禮。她並不知道收了這個禮便決定了她坎坷的一生。多年之後,她和小女兒說她當時是有心儀的人。是誰是誰,小女兒無限好奇。那個戰敗後回國的軍官嗎?還是那個唸師專的?她避而不答。在她那一代,只能聽從安排,自己是沒有決定權的。


三十的煉獄
她嫁了一個不懂得尊重女性的丈夫。婚後一星期就夜不歸營,薪水也未拿回養家,家務孩子全不干他的事。吃過晚飯,就跑得不見蹤影。她侍候嚴苛的公婆,從一早跟公公打洗臉水、到跟婆婆做台灣衫,她的溫婉賢淑,並沒有換得公婆和丈夫的疼愛。嫁到這個不做田、住都市的人家,比做田更苦,比鄉下人更守舊。她的辛勞,被當成是為人婦的本份。她原本不怕窮不怕苦,要的是一個和諧的家庭卻不可得。儘管所有的親友都知她的賢淑,但是丈夫和公婆,對她從不假以辭色,尤其是丈夫對她的鄙視粗暴,讓她難過。她像牛般的被生活丈夫公婆孩子奴役著,除了家務,還得想辦法在空檔賺錢養活她的孩子。節儉勤勞不再是救贖,她陷在一個苦不堪言的煉獄,夜夜流淚到天明,不明白她的命運怎麼會有這麼不堪的轉折。她的明朗在這幾年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深鎖的眉頭。她以夫為天,而這個天,卻是折磨她的心靈和肉體的源頭。如果她的丈夫稍稍疼愛孩子一點,她就可以死心脫離這個苦海。每每一回頭望著她的孩子,也只得再縱身跳入這個深不見底的煉獄。

四十的考驗
丈夫荒唐了十年,經濟的困境已然造成。他縱然迷途知返,卻仍是個不尊重妻子的丈夫。她唯一的金鍊子押在米店賒米,有時連買菜錢都得賒借。一如她的母親,無論如何拮据她堅持讓孩子上學。這可能是她跟她丈夫一輩子唯一的共識,他也認為孩子該受教育,不過他只出一張嘴,交出薪水後,不管孩子的註冊費也不管孩子的功課。孩子們交註冊費時,往往讓她捉襟見肘。晚餐後四個孩子做功課,她有空就陪在旁邊削鉛筆,還好孩子們在學校功課都好,不勞她費心。

她對家庭的信念是和諧,像她的娘家一樣。秉持這個信念,她一切忍讓一昧溫婉,但是改變不了丈夫對她的粗口,和諧在夫家好像不存在。她跟她弟弟極親,她弟弟在盛年突然的過世讓她傷心了許多年。夫家卻兄弟鬩牆,父子不和,她夾在中間很苦惱。在大伯為了一個女人幾番對公婆大鬧後,丈夫跟著加入混戰,終於讓她受到波及。當了這麼多年的媳婦,公婆雖然對她沒有好顏色,也沒批評過她,這下一切化為烏有;大伯斷絕父母,兄弟不相往來;她莫名其妙的遭魚池之殃,公婆對她冷言冷語。這種低氣壓,讓她喘不過氣來。也為了貼補家用,她開始到加工廠上班,化解了跟公婆時時相對的尷尬。這段上班的日子,讓她撿回了一些被磨失殆盡的自尊。


五十的轉折
她的聰慧,很快的在加工廠受到賞識當了小小領班,在加工廠她很受歡迎;大女兒商校畢業幫了家計,兼打會,不再借貸過活。有一陣子她把她公司代工引進家裡,丈夫跟小女兒有空也幫著做手工賺一些外快。公公去世時,大伯花大錢辦喪事,兩家平分,才喘了一口氣的經濟又是一陣烏雲照頂。不過人家說『死人債,快還』,還真不錯,撐下來了。比起她才結婚時,起碼過得有希望。其他三個孩子陸陸續續進了大學,在交大學費用的期間才又一陣混亂。

丈夫一樣不把她放在眼裡,大半時候她忍了,孩子大了,她不再噤若寒蟬。她上班短短數年,也算成功。甚至有男同事邀她看電影,她不假辭色的拒絕了。就像多年後那個讀師專的,有個兒子跟她到小女兒同年考大學,想來家裡借住兩天,盤留了大半天,她還是委婉的拒絕他。無論如何,她的丈夫永遠是她的天,婦德她謹守,一切是命。在家庭外的世界,她努力就可以得到成果;只有在丈夫面前,她總是得不到尊重。


六十的迷失
大兒子決定要出國時,丈夫是贊成的。他自己一輩子在職場不得志,孩子出國給他扳回一點面子。她婦道人家沒得置喙,忙著借貸讓他到美國。因為她自己的婚姻,她對兒女的婚事不參與意見,因為婆婆對她的漠視,她告誡自己絕不當這樣的婆婆,一定視媳如女。婆婆臥病的最後幾年,她善盡為人媳的責任,照料到她離世。大女兒出嫁了,丈夫的公司要關廠,其他兩個孩子也出國,便決定移民,他們不知道這個決定讓他們的餘生又陷入泥沼。

在美國她有口不能言,有腳不能行。他們隨兒子住,她又變成操持家務的人。兒子家不是她作主的地方,她反正一輩子沒被看重過,守著本分,照顧孫子、煮飯,洗衣,日復一日。丈夫被關在家裡不能適應,時不時就鬧情緒。也曾去二兒子家,無論她如何視媳如女,媳婦不見得視她如母。不像丈夫口無遮攔,她什麼事都往心裡擱,不出惡言,唯恐破壞和諧。但是心裡總有一絲遺憾,美國不是天堂。


七十的獨立
無論丈夫的作為如何,她從不在孩子面前批評。她一向教育她的孩子,父親是家裡的主人,要尊敬。孩子大了,不會過度忤逆,但是心裡有數。丈夫偶而對她粗口,兒女總是欄在前面就回嘴。兒女全站在她這邊,讓丈夫很懊惱,覺得被箝制。她的小女兒還說她有能力養她了,她可以隨心所欲,甚至可以離婚。她的小女兒不能明白她那一代的傳統,不能明白忍耐幾拾年的婚姻有何意義。在她的時代,離婚是羞恥的事,年輕時那麼苦都走過來了,現在一些齟齬哪有離婚的必要?丈夫已經改變很多,只要稍稍再尊重她一點,她還是能跟丈夫偕老。

丈夫不顧兒女反對,要搬到老人公寓獨居。她是可以煮飯煮到煮不動,卑微的在兒女身邊過一生的。她是他的附屬品,只能隨他遷居。他們的公寓在交通便利之處,他們學著在語言不通的地方獨立生活,自己買菜煮食,靠公車或雙腳解決行的問題,看病就請翻譯。當然還是不便,但是不再完全仰賴兒子過日。同棟大樓還有幾戶台灣家庭,他們終於有自己的交遊圈子,大家互通聲息,有一些活動和來往。在公寓的生活,丈夫比在兒子家自在一點,她則說她跟兒子住她無所謂。小女兒曾經問她,她喜歡在兒子家當閒人不必憂心金錢的日子或是以前她為三餐忙得焦頭爛額的日子?她還是喜歡從前的日子,雖然苦不堪言,但是她是主人,在兒子家她只是煮人,沒有一件事她能置喙。現在只有他們兩人,一切自理,她忙碌如常,依然侍候丈夫。他們沒有積蓄,有起碼的社會福利,省吃簡用,沒有讓任何一個孩子增加負擔。她心中的遺憾是她的兒女散居各地,孫子孫女語言不通,兒孫承歡膝下絕對是個不切實際的夢。

七十歲的生日時,她的兒女全到齊了,請了所有認得的老人家,幫她過了生日,送她一隻金錶。她從沒有這麼受重視過。她的兒女們平時不知道是不懂得表達或是吝於表達感情,在這一天讓她當了一天的女主角。


八十的孤獨
美國有一陣子盛傳要削減沒有公民的人的福利,讓整棟大樓的老人家紛紛考公民入籍,她為了不讓兒女負擔她的醫療保險,也努力的背她聽都聽不懂的美國歷史。丈夫早她一年已經入籍,看準了她不可能通過。她不懂英文,日夜死背100題題庫,到美國13州都可以不假思索的說出。小女兒看著老母親牙牙學語,每天幫她複習,教得又心疼又不耐煩。這些不會講英文的老人家,拿不拿得到公民憑移民官高興,有時刁難老人家多考幾次,她居然第一次就通過了,少了很多折磨。連丈夫都替她高興,小女兒第一次看到母親笑得如此開懷。

隨著年紀,丈夫有高血壓心臟病,心情不定。她再如何盡心侍候,也難讓他滿意。其實多年來他事事靠她而不自覺,臨老除了跟她發脾氣,還有誰可以發洩?後來又得了癌,情緒更是波動得利害。她年紀也大了,不像年輕時那麼能包容,也近崩潰,女兒只好把他送到療養院。她每天去看他兩次,有時晚一點到他會抱怨。沒幾個月,他就撒手而去。她輕拂著他的臉哭泣,她的天塌了,她的人生變了。

她一生從未獨處過,在七十六歲時,她單身。她不願去兒女那裡,唯恐成為他們的累贅。她是個堅強的人,訓練自己獨居,找事填滿時間,在還能動的時候,有時叫兒子媳婦來吃飯。她的腿已漸漸不行,行動也見遲緩,卻頑強的要活得健康。她勤於運動,控制飲食,生活很自律,她希望她不會拖累兒女。她的小女兒常問她人生的意義,她沒有太多的答案。她知道人生是來受苦的,這是命定,是天理,只能服膺。她這輩子受不少苦,但她極少怨天尤人。她對兒女的期望也很卑微,大家有穩定的工作家庭和諧就好。她喃喃的說,真快,她居然八十了。她告訴兒女不需跟她過生日,只要大家健康平安她就很滿足。兒孫陪她吃了一頓晚飯,她安安靜靜的度過八十歲的生日。

Nov. 13, 2008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ettyowoman&aid=238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