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19集
2024/03/03 23:25:03瀏覽105|回應0|推薦3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19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好,我们紧接着上一堂课没讲完的注解的内容,之前我们说到了种种能信这个法的人得的这个利益,还说到「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佛劝大家要真正的相信佛的智慧。

  相反的,今天我们要来讨论的是对于这个正法怀疑的害处,它是有害处的。那我们知道这些对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帮助,会减少很多障碍,会减少很多造业的机会。好,那我们接下来就看下来的这段注解:

“下复明疑谤之大害。该经复曰:「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相瞋恚,心怀诽谤。由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聋盲瘖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极苦。后得为人,常生下处,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旁引两经,深显疑信虽只在当人一念之间,但所种祸福,悬隔天渊,历劫无尽。故云「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下来我们开始说到谤法之害,这里提的谤法是谤如来的无上法轮,这就是特别指的我们这个当生成就的净土法门,它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知道它的原因在哪里呢?那你非得要讲出那个原因来啊!不是你自己吓唬吓唬人家就可以的。

  以前也讲过,因为众生在六道没有办法出离,弥陀的救度是唯一可以让一切众生都超越生死的。你谤了这个法,等于断了众生的慧命,当然这个果报就相当的惨烈了!

  我们来看看注解列出来一系列的祸害,开始说「于后阎浮提」,「阎浮提」就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说「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者见到人家读这个经,注解里面说的这个经是指《十往生经》。那我们也可以延伸为对于我们专修这个《无量寿经》的,甚至是对于修会集本的,他听了很生气很不满,或者心中有譭谤,甚至说了种种唱反调的话。大家要知道因为这个会集本里面的内容也是佛说的,里面的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都是佛说的,佛说的当然就是正法了,那你就是谤了正法了。

  这里也引了莲公的一句话,他说:「一门深入则大可」,意思就是你是一门深入,那太可以了,那肯定是最好的了。但是又说:「而是一非馀,则不」,你就承认我这个,对其馀的都不对,只有我修的正确,别的就不正确。这个也不行!所以我们往往就跑到一边去了,你如果不能一门深入,什么都好,今天看看这个,明天又望望那个,然后这个道场我也去转一转,那个道场我也去跑一跑,到最后是一无所成。「是一非馀」,然后又只承认只有这个一门,我这门才是,别的都不是,「都非」就是都不是,「其馀皆非」,这就不可以了。

  想想我们有没有干这种事啊?我们七宝修的是最正确的,你们不可以不行。这样子就麻烦了是不是?绝对不可以!

  因为你这样说「非馀」的时候,那就是间接的谤法了,好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所以你再做多少功德,你都抵不上,就是顶不住这个谤法的罪,谤法的罪你的功德往往抵不过啊!这件事情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很多人都认为是说说而已嘛,这是小事何必大惊小怪呢?

  我们要知道,你不是对世间的法或者普通的法说说而已,你现在是对三宝度众生出轮回了脱生死的大事,你随口说说,你就变成谤大法了,而且前面讲过,是谤如来的大法,后果怎么样我们来看。

  佛给我们一一的列出来了,说「由是谤正法故」,前面提过现在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信了他这一个,他就起了门户之见。我们常常就是说,这个叫什么?叫「斗争牢固」,佛早在当年三千多年前就看到了就说了,末法这个时期就是「斗争坚固」。所以我们不可以产生门户之见,产生了门户之见对于一个异己,不是跟你一起的,那你就会感到很厌烦!所以这种情形是常常会有的,我们也要特别的警惕!我们常常一不小心就触犯了。

  念公这里举例子说,如果有人对于念《十往生经》的人也是同等的态度,认为他不专修一部《无量寿经》,他杂修,《无量寿经》之外还去修《十往生经》,他杂修。那他就开始譭谤,甚至很生气,就会自讚毁他,就是这样,他就譭谤了正法了。这种人的结果怎么样呢?

  你看就是一个信,一个不信,这个对比就很清楚了。你不信,你可以保留自己去求证,因为这些法都是佛说的,然后由祖师善知识代代相传,能够传到今天,它必定有可信的地方,所以不能随便批评。

  下来就说它的后果了,我们慢慢看。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身体也残缺了,再来就是「聋盲瘖哑」就是身体残缺,眼睛瞎了,耳朵聋了,嘴巴变哑巴了等等这些,还有「水肿鬼魅」,有鬼来缠着他。这个是说的生前,不是死了以后。如果死了以后就「堕于地狱」,这就下地狱了。这个谤法之罪是最大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护持自己要修持,另外一方面要下定决心不可以谤法,一问三不知都不要紧,我就是不懂啊,我是不知道,没有什么丢脸的事嘛,是不是?

  所以往往这个爱面子常常就害死自己,你不明白,你就存一个question mark,一个问号,不要随便做结论,随便表态或随便批评,这个就很危险了。

  我们继续看说,如果堕于谤法,那这个就严重得不得了了!你八万劫...八万劫的时间不是八万年哪!一劫都不只,八万年八万亿年也不只。

  我们以前讲过这个劫有多长呢?用这个来形容,大家体会一下,就是那个天人,一百年下到人间来一次,然后要把一个大的石头,以前讲过是四十里大的石头,用天人的轻纱一遍一遍的蹭来蹭去。师父还是用回念公的原话,这个「蹭」就是磨擦的意思。把这个石头给蹭没了,这才是一劫。你说要多少年啊?时间没有办法算。

  所以谤法之罪是最大的了,为什么谤法之罪这么大?下来说到真正的原因了,前面也稍微提过了,说众生这么苦了,所有能够出离的就是靠这个了生死的净土法门,你给毁了给破坏了给否定了,你说你的罪大不大?这很有道理的,众生唯一得救的就是靠佛法,你就譭谤了这个佛法!

  那么这个用世间的例子我们好懂,比方庄稼正熟了要等着秋收,庄稼就是那些稻米,准备要收成了,你用一把火把它全给烧光了,结果老百姓没有东西吃啦,这个罪也很大。

  这虽然说是世间法,这都是不道德的是不是?现在说的是出世间法,大家最急需的这个当生能够解脱的唯一的一条路,他就靠这个法来得度。你就把它给毁了,这个罪胜过什么呢?胜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啊!

  所以我们这个言论要十分的小心,言论就是说话,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你乱吃,最多是泻肚子而已,是不是?再严重就是食物中毒,你跑一趟医院,那就没事了,最多是花钱消灾,那就没事了。但是这个谤正法的罪,你用钱都解决不了,所以这个罪报还有啊!

  下来继续说「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这个说的是你死后堕到鬼道去了,所以为什么大家要施水,这是一个法会,这个饿鬼就是百千万世,也是百千万辈子,不要说没有水跟吃的,他就连什么呢?他就连这个名,水的名都听不到啊!所以为什么老放焰口是不是?我们看那些做法会的放焰口,放焰口是干什么?就是请鬼吃饭,因为他很苦啊!他得不到东西吃啊!

  然后「久后得出」,好不容易出来了之后,不是就马上转世做人的,没有那么便宜的。而是要先在牛马猪羊,因为它愚癡,就变成畜生,那就要被人家杀了,受极大的苦。最后这些都消灭了受完了,那就变成人了,变成人就安乐了吗?还不行!变成人也生在下贱的地方,也是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这种人听不到三宝的名。

  所以看看我们这些人,今天还不只听到三宝的名,还承接了净土的无上大法,最殊胜最圆满的圆教大法,所以我们是无比的幸运!这就说明我们过去生中没有做谤法的事,是不是这样?

  「是故」所以呢,下来这两句话我们要注意了,「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这句话很重要!所以说法的人为什么不轻意说呢?为什么要很慎重呢?就是这两句啦!你对那些没有智慧没有信心的人,不要跟他说这个经,《无量寿经》后面这个经文也说了,说这个法只有世尊能开示。所以师父我这种转述的方法最safe最安全的了,除了避免自己会做五百世的狐狸之外,还不会轻易的谤法,因为转述的内容都是佛跟祖师善知识的话,念公他自己就很小心谨慎。

  下来就说到这件事情,念公说他最近,最近也就是当时,他说最近我再进一步的关门,关门不是闭关,他是关门,这个关门是什么意思呢?他说不是我自己想要休养,实在是还是少说为宜,你这引起人家的批评甚至毁谤,那就不好了,所以「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听了之后他疑谤,就得到这么大的罪。所以这就是说如果要是疑惑,那就是为失大利,你失掉得到正法的真正的利益了。

  所以从这段经文,就把这件事情做了一个很大的证实跟引证了,引佛经来证明佛经。这是最如法的,不是用自己的话来证明,不是。多方面的所谓引经解经。

  从这两句话也提醒我们:你去说这些事情,不是随便说说的,你都要看对方要看机缘,看他能不能接受。

  所以为什么密教里面的密坛不让人家进去等等这些?跟这个是同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可保密的,只是为了对方的好处,是为了对方着想。所以念公说我们有一个法本,密教的法本是不能够让别人看的,别人要是偷看了,看的人有罪是肯定的,你这个主人同样你也有罪,为什么呢?你没有把它收藏好啊,这是你不负责任,不小心。

  同样的显教戒律的经本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的,主要是怕世间的人看了之后,就到处去找出家人的毛病,到处看出家人的过失,因为他知道戒条了是不是?这样子就起惑造业,就堕了无间地狱了。

  这里特别指为人说这部《无量寿经》,说净土法门,所以是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法,都要看对象。

  当然你说类似一些的人天乘的话,那也可以,因为这不是如来的大法,说世间法或说做人的道理,这一般人就很容易接受。

  但是你要跟人家说念阿弥陀佛,就会有太多的反弹了,等于你不慈悲,给他制造机会造口业谤法,你自己也要负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观机,这样子你就不会「撞板」(碰钉子),也不会给人家起烦恼。

  那我们继续说一个疑跟一个信,所以我们看到疑跟信,只是当人的一念,就是你一个念头而已,可是这个差别岂但是天渊之别,这个差别就没有办法说了。

  所以这就是我常常说的,现在是民主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没有对跟错,但是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天渊之别就是说他的结果。

  所以最后佛就说了:「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应当明白的相信,而不是迷信。这个「明信」是最好了,佛所希望我们的是「明信」,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先「仰信」,这是大家常常听到的,先相信诸佛所说的必定如是,我们是相信圣言量,因为佛是圣人,不是一般的普通凡夫。然后自己要很好的来学习来参究,希望一天一天的明白。所以「仰信」也是很可贵的,你通过「仰信」,慢慢达到「明信」。

  你不能随意就以为如是,以为是这样子的,如何如何的下评论,也不要轻易以为我现在所理解的就理解得对了,这样不行。要先给自己打个问号,要不然你要是把它钉住了,之后你再接受新的东西来了,它就会成为一个blocking,成为一个障碍了。这里说的「钉住」就是固执己见,牢不可破,那就成了你的障碍了,你就没有办法再向前再突破了,我们常常讲的,你就没办法提升了,没办法进步了。佛法是无止境的在发展,你怎么能「钉住」呢?「钉住」就是你死在那个地方了,你不想再发展了吗?

  这里念公就举了世间的例子,譬如你上那个梯子,在这一层你就把腿给捆上,不再往上去了,把你自己给拴在梯子上,你觉得好受吗?但是人都喜欢将自己栓在梯子上。应该要放弃以前的再前进,都不可以停留啊!

  所以念公的劝告就是说,我们要彻底的否定自己,你们要想今生有突破,那就得在这方面用功,就得不断的否定自己,再来就是要听善知识的话,要听老师的话。

  一个人明白自己的障碍缺点在哪里,那就好办了,这才有可能去克服。不然就总是迷迷糊糊的,平时还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当你临终还迷迷糊糊,那就成了大障碍是不是?

  下来就是一段关于临终障碍不能往生的内容,念公就引了道绰大师的话,道绰大师说,你五逆又诽谤正法,两个加在一起,那决定是不能往生的,这个我们看四十八愿我们也知道。这个他是从一个实际的情况出发的,就是你既然诽谤正法,你就不大肯忏悔啦,对不对?忏悔这个事情他就做不到,因此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念公说我得给他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谤法的人不容易忏悔呢?这里头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他的见解,他为什么要谤法?他的见解就是这样,他既然见解是这样,所以常常说一个人是舍身容易舍见难,他对于这个见变换不了,他怎么愿意忏悔呢?忏悔你得说我错了,我那个见解我都错了我不对了,要换一个见解,他才能忏悔啊!他既然谤法,他那个见就非常的牢固,所以他就不肯忏悔,这就是说明那个谤法的人不能往生的原因就在这里,他不肯忏悔。

  但是如果他还肯忏悔,这是亿万人之中难得又难得的,很难找到这种人。你真正到最后你肯忏悔,佛还是原谅,还是摄受的,不过这种人就更少了。所以这就是说,不要觉得已经谤了法就绝望了,不要这样,不是这样子的。你真能忏悔,佛还是摄受你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下来我们去看经文了: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

  这个是很关键的问题,也是现在很普遍看到的现象,弥勒菩萨为我们提出来了,我们先看注解:

“慈氏大士,以无缘大慈,悯念末世中有一类众生,虽亦修善,但不求生西方净土。故发斯问。佛答:此一类众生,缺少智慧,迷恋天人之福,故不愿生。”

  那么底下就是弥勒菩萨回答了说:「慈氏白言:云何此界」,就因为这个时候大家正在看到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还在现前哪,这个大家正在讨论的时候,极乐世界都还在现前,边地疑城也都在现前。不是过了几品之后,或者是我们下课回去睡觉之后,极乐世界就消失了就不见了,极乐世界不是白天才开放,晚上就关门不接受报到了,一个星期只有五个工作天,没有这回事,一直都在的。

  所以现在就是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跟未来佛弥勒菩萨,正在讨论这个非常重要,对众生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

  弥勒菩萨就问,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类众生「虽亦修善」他也修善,但是不求往生,为什么呢?我们大家放眼看看,目前的佛教徒就是这样,修善很热衷,要他求往生,一听就觉得,哎!你是要我早点死啊?一听就很恐怖!你只是修善,不求往生,你的结果肯定不能出六道,生天还在六道啊,这个问题严重了!

  所以弥勒菩萨提出来问佛,佛就回答了,回答就是下面的经文了,我们来看佛回答的经文:

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我们接着看注解:

“慈氏复云:「不求佛刹,何免轮回」。此有二义:其一者,专指如上之人,妄谓西方之乐不如天界。如是虚妄分别,不求生净土。不知修善之福,虽得生天,但天寿尽后,仍复轮转。其二者,泛指各宗行人,虽能精进修持,但不以弥陀净土为归宿,专仗自力。则难于现在生中,坐断生死,仍受后有,故云「何免轮回」。”

  佛告弥勒菩萨说:「此等众生智慧微浅」,这一类的众生智慧很小很浅,他「分别西方,不及天界」,他觉得西方极乐世界不如天上,不如天界。

  对没有知识的人就不说,有知识的人,念公说我见过两个人,一个是大居士的女儿,她不求生西方,她说西方极乐世界「老开会」,我们等下看「老开会」是讲什么?有时候念公他自己知道,我们后人对这个还得去猜一猜,极乐世界「老开会」,就是这一类人,说了这句「老开会」,念公就哈哈大笑,然后就没有再说下去了,那怎么办呢?「老开会」是指着什么呀?大家自己猜一猜。

  师父猜的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一直都在听经闻法,在讨论在学习在分享,你看第十六品不是有说吗?「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还有极乐世界有情无情皆宣演妙法,那些菩萨天天就是「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所以叫着「老开会」。这是师父我自己的猜测,这是第一种人。

  还有一个是给贡噶上师做translate翻译的,他也不是想生极乐世界的,他要生什么什么天。

  所以有这类的人,我们不要以为没有,很多人是这样的,因为他理解得不够深不够广。

  还有的是不要往生,不要往生干什么?还要来做人,还要继续做佛门的领头羊。

  当然你可以选择再来做人,how about你的信徒你的徒弟呢?不是每一个都像你有这个本事再转世做人的,还可以选择做什么样的人,那你这样就对那个追随你的人,你就不够慈悲了是不是?你同样也就否定了佛跟祖师劝人要生极乐的这个说法了。

  「不及天界」他认为极乐不比天界快乐,他就不求生了。因为他智慧微浅,他知道的有限limited,他不知道生天不究竟,所以有些人就是有这种分别心,因为他知道的不够彻底。佛就回答了弥勒为什么why?就因为这个原因。

  那么慈氏又接着说了:「此等众生,虚妄分别」,这些个众生是虚妄的分别,这个分别是错误的,分别是虚妄分别,这个分别前面给你加个两个,虚妄,还说颠倒分别,是无分别中,你要去分别它,所以叫作虚妄分别,那是第六意识它起作用,那不是真心起作用。「虚」是不实,「妄」就是错的,是这样的分别。

  「不求佛刹」他不求生佛刹,「何免轮回」呢?能不能免除轮回呢?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是弥勒也是未来的佛他说的话。你说现在这个释迦牟尼佛不行,我不认同,你不认同,OK!那你等弥勒来成佛的时候,他还是说这句话「何免轮回」?还是这句话「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你看你修其它法门,你修唯识观,最终你也要求生净土。念公在他一段开示里面就说到说,你修法相宗的,你不能不读这个经,这个经就是《无量寿经》,因为「极乐依正即法相故;信愿持名是唯识故;由愿生而悟无生,由依他而证圆实故;入有得空,转识成智故。」所以唯识它也是一个过程而已,它不是究竟的。你不求生净刹,你何免轮回呢

  还有轮回就是还有后有,而要众生不受后有,这是什么境界呢?什么叫「后有」?「后有」就是死后三界还有,还要到三界投胎,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以禅宗快确实很快,的确有多少人开悟,但是他不能不受后有,比方第二世他还要来,他都是彼来彼去,来来去去,进进出出,就是这样轮转。

  如果你要尽一生解决这个生死问题,那就是既稳又好的莫过于净土宗了,这点是最适合于现在的凡夫。

  我们大家要知道,十方佛国土要单比某一个殊胜,那比极乐世界殊胜的有的是,但是再殊胜也跟你无关啊,为什么?你去不了。你不要说别的世界,就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个世界你就去不了了,就在这里,你就去不了,你就在这个里面了,但是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的秽土的种种,天天就在这里面打滚。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你不得而知,那就是没去嘛,你入不了。

  你要贪图快,那禅宗确实,大批大量很多人开悟。但是它有个不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就是说你没有还有什么叫业力要牵引你,你还要转生到什么地方,还有后生后世,不是可以自主的,不是可以自己做得了主的,而是业力支配你去的,这个叫作「后有」。

  「不受后有」这就是生死自由了,所以这就是夏莲居莲公的这句话,如果你不能「不受后有」,那你就不如受极乐世界这个「后有」,最safe最安全的。

  而且禅宗有时候那个三关齐破的人,所谓「三为国王,便失神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当了三次国王之后,他的神通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一入胎,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啊!不生佛刹,可是要出这个轮回,不容易啊!

  所以弥勒就问:「不求佛刹,何免轮回」?这个语义多么的精炼啊!就是说弥勒这两句话是指这两种人,一个就是说从享乐的观点来看,他觉得天界快乐,尤其是有男女之欲乐,所以他留恋,这样修善,你是可以达到你生天界的目的,但是你的福报尽了之后,你还是要轮回。

  而且三界都是假的,我们这个世界叫做欲界,你看都有欲望。不要说人,就算那个小蚂蚁小蚕仔儿,那些小虫都有雌的有雄的是不是?有生殖因此都有情欲。到了万物之灵的人也是一样,一直到天界,欲界天俗话说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还有很多老婆,还有王母娘娘还有公主,那不就是有情欲吗?有夫妇有孩子,这就是欲界天了,这叫欲界,是最低的一界。所以很多人以为生天很高,其实是非常低的,三界之中欲界是最低的一界,欲界天就是在欲界中最高,可是在三界中他最低,这是欲界。

  那么欲界再上,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上去是色界,色界这就没有形体了,没有固定的一个肉体了,但是有形色没有实际的体,没有实质的这个身体,但是他有形色,不是有我们这种的肉体,这个色界就是所谓的梵天,外国人说是婆罗门,称之为梵,色界天就是梵天,色界天极清净而且是离欲了,肯定是离欲了。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类,要是用一般的方法来修,你不谈净土宗不谈密宗不谈佛法,我们说是一般的人,只要有一次的男女关系,你最高只能生到欲界天,色界天他就没份了。所以要知道出三界很难哪!

  那么再还有就是无色界,这个连形色都没有了,就是修禅定的结果,他的寿命多长呢?八万四千劫,寿命就无量了,所以以他们的神通,他们就看不到自己什么时候要结束,就认为自己不死了,其实这是错误的。生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以五百小劫入定,入了定之后真正他的心就不动了。

  这里有个比方像什么呢?像那个冬天冻冰里的鱼,冰冻的鱼牠一冻了之后,牠一点也不动换了,鱼就冻在水中了,那么就等春天气候暖和了,河一解冻,鱼又活了。

  所以他这个不动是环境的关系,他这个修持修得这种定功之后,他就生到无色界天,那就是寿命八万劫,他到最后五百小劫他又要出定了,出定了之后还是根据过去的因果,他又继续的轮回了。

  所以你不求生极乐,只求升天,那就要了解当中的利害关系了,都是像着了火的房子一样,天界就是这样子的,所以有一句话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所以都是不真实的。

  那么第二种说,各宗各派的有许多人以生净土为着相,是有一个极乐世界,是有一个相,阿弥陀佛也是相,你们就着那个相,所以有的人他就死于句下。

  念公说这次从美国来了有一个人,他就看了黄檗就是禅宗的大德,写了一本书叫《传心法要》,里头就说了一段说佛有什么相可见啊?有什么可来可去呀?所以临终见佛,你也不要跟他走。看的人就觉得这个跟净土就不合了,就来问念公,念公就回答了,说什么?说禅宗都是法身的境界,之前说过。

  我们之前有学过,说到须菩提,佛从天上下来了,他在打坐,很多人等着接,他在想要不要去接佛呢?他后来就想说「不去接了」,因为佛是无来无去的,无来无去我有什么好接呢?他没有去接,佛说他是第一个看见佛了。这个是说的法身境界,为什么呢?同一个法身嘛!同一个法身谁接谁呀?从那里接,去哪里啊?没有啊!

  所以我们是凡夫啊是不是?你是须菩提的水平吗?「菩提须」就有份,要知道我们是凡夫,临终念佛蒙佛接引,你生的是凡圣同居土,你还是凡夫境界,你当然要跟着佛去啦!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咯!后来这个人就听懂了。

  那念公说其实我这个话还没有说透,下面就给大家说透了,以前说过这句话有四料简。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是一定生,去就没有去,你往哪里去啊?都在自心之内,你去哪儿啊?这不去就是不去,就好像须菩提他不去接,不去接,他就见到佛了。

  再有一句「去则决定去」,「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你往生之后,到了极乐世界,证得无生,那你生什么呢?所以这有四料简。

  那么再其馀的两料简大家自然就明白了,都可以,所以不要在这个语句上去执着,就是叫做「死于句下」。

  那有的人他就不行了,就认为我们禅宗我们这个才高啊,你们随佛来接引,这个low低啊,他要把这四料简都知道了之后,那有什么叫来去呢?有什么叫跟不跟的呢?实际上都是以情见的心来推测往生的情况。

  但是往生人的那种情况,在佛力的加持之下,都远离了这些跟不跟去不去这些思想,都没有这些了。往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经文不是说了「自然中自然相」,哪里还有这些起心动念,这些琢磨这些安排?没有,不需要安排,水到渠成。

  好,我们继续谈说,对净土法门种种的情况不理解,一般人就是以这个凡夫的境界去推测许多佛的殊胜的境界。

  另外还有各宗的行人,虽然很精进修持,但是不以净土为归宿,那你不以净土为归宿,在现在生中要坐断生死,就可以说是mission impossible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这一句了「何免轮回」?「何免轮回」就是这样的意思了,这个是弥勒的回答。好,我们再看下来的经文: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着世乐,人间福报。

  我们紧接着看注解:

“「佛言」下,更明着相与离相之得失利害。着相修福,难免轮回。离相求生,永得解脱。上段先明着世间福,不出轮回。盖彼等虽种善根,但贪人天福报,不能离相,不求佛慧。”

  佛接着就说了,「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所以我们这个讨论就越来越深入,越深入就越不好懂了,因为佛法是须要彼此要计较计较,不是比较,是比对的意思,这样来比对,就有许多的问答许多的交谈,将问题的根结彻底找出来了,经中就是这些内容,你看我们这个《无量寿经》那不就是阿难问吗?而《金刚经》不就是须菩提问吗?它是经由很多菩萨来提问题来回答,这才能引出佛的殊胜的开示。

  佛就说了「彼等所种善根」,这些人他是种了善根了,但是他种的善根他不能离相啊,把这个观点说出来了,因为他没有离相,他「不求佛慧」,「深着世乐,人间福报」,这个是经文,这个底下就进一步的指出着相和离相的利害关系,这个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上头说明了疑跟信,那底下就分别说你是着相还是能离相,你着相修福,你就是「住相布施」,常常他就有这种情况,什么情况呢?今天我做了很大的功德,我在庙里面我是大施主,现在都不用大施主的名称,我们用大护法,他就端着一个大护法的架子在那边招摇,这个形容很好,可以想像他那个招摇样子,在那边招摇,这就是十分的着相了,这就是「住相布施」。还有单单跟某一个什么人有情感,他就多把什么好处去支援他,这都是「住相布施」啊,这都是「住相」跟「着相」。

  佛教徒万万不能只是追求人天福报。莲池大师发愿文当中明白的写出来,不求人天福报,修行的真实目的是求觉悟,「佛者觉也」,我们学佛所为何事?学佛是为了什么呢?不是只为吉祥长寿富贵等等。也只是普为众生求觉悟而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菩提得菩提,「菩提者,觉也」。还有这个布施也不是为自己种福。我们这个布施称为布施加个波罗密Paramita,就是希望这个布施能使得一切众生都到彼岸。这个彼岸不是天界,更不是去向那个二乘声闻缘觉。这个彼岸直接是成佛,希望众生都成佛。

  持戒也是一样,不是说我害怕犯戒,我会下地狱,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愿一切众生都能持戒,也都能够到达彼岸,是这个六度的心啊!这个修福不光是布施,种种都是如此。

  比如说你在禅定当中你着相,那肯定要着魔的,那就难免要轮回了。因此要离相来求往生,所以你求往生,不是你着相而能往生的,你要是离相,那么就可以真正得到解脱了。我们继续看下来的经文:

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下来注解说:

“「虽复修福,求人天果」,故不能出三界牢狱。「得报之时,一切丰足」。暂享世乐,福尽还堕,后患无穷。命终之后,亲眷虽为之忏罪祈福,修法诵经,欲相救度。但彼之邪见根深,执迷不悟。因「邪见业王,未能舍离」。以邪见故,不生正信,故此邪见实为诸恶业之王。故云「邪见业王」。故「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底下就是佛说的「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他这个人是求人天福报而作布施,求人天福报作布施,他也供养种种种种的,给佛相装金、造佛像、放生等等,作了很多很多功德,他所求的只是人天的福报,人天的果报,他得了享受这个报的时候他丰足啊,他丰衣足食,应有尽有。可是他没有能够出三界的牢狱,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是牢狱啊,我们世间人讲监牢。所以外道以生天为解脱。我们不但是欲界天,连色界天、无色界天都认为是牢狱,这就是不同于其它宗教的地方,只有佛法你才能够出三界。

  你修人天福报,你所得的只是人天的果实,你出不了三界的牢狱,你死了之后,你的父母、妻子、你的种种眷属「欲相救免」,就是请人给他作功德,做许许多多的善事来救度你超度你,希望能够超生。

  这个就是梁武帝的例子了,《梁皇宝忏》这个忏还特地为超度梁武帝的妃子而做的,主法的是谁啊?主法的是宝志禅师,传说宝志禅师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样的主法和尚也只能够将梁武帝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而已,忉利天还在欲界啊!

  主要原因就是这句「邪见业王,未能舍离」,这四个字的份量很重啊!他前生干什么来的呢?说他是邪见业王啊!他前生还是修善的,这个问题就是「着相」了,所以对于「着相」的人用这四个字。大家要知道,这些我们都要接受批评啊!你为什么「着相」呢?是你的邪见你的业王啊!这个罪业的王,这个邪见是业王,这样的一个东西它不肯离开你。所以在生前你就是着相修福,你死了之后,虽然搞什么大法事,修大法会进行超荐,儿女给你诵经给你作种种功德,但是你这个邪见的业王也还不能够离开你,因此你常处轮回而没有办法救你。活的时候你种的福就是生天,这个福报尽了之后,就要轮回轮转,轮转之后,要救你是救不出来的,你的邪见业王在这里,你出不来。这是一种。

  佛所批评的这个还是轻一点的,就是我们俗话说客气一点。接着佛继续说严重的,不客气了!我们看经文:

汝见愚癡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我们继续看注解:

“上文所指,更甚前者。前者修善,但求世福,故不能出轮回。此则愚癡更甚。不种善根,反恃世智聪辩,骄慢自大。不生正信,助长邪心。不知世智辩聪,正是八难之一。邪见颠倒,反以为美。如是之人,焉能出离生死苦海。”

  我们看看这段的解释,这里说的就更严重一点,说是「汝见愚癡之人」,这种人是愚癡的。前头说的就是他「不求佛慧,不能离相」。这里说更有这一类愚癡的人,这一帮糊涂人不种善根,他这样就更错了。前头的人还种善根,还念佛什么什么的。这里说他「不离相」也「不求佛慧」,「不求佛慧」比「不离相」又更严重一层了。

  你现在没有达到离相的水平,所以我们来看善导大师他说的,初念佛时,不要先求离相,不是要你无相离相,只要你是依这个相,这个重要!有相你就依,你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什么什么,你就依这个相。

  就好像学密宗,密宗有本尊相,你就好好的观这个本尊相,有咒轮你就观咒轮,这个咒跟声音也是相,这个咒就是音声,你就这么好好的念,阿弥陀佛这个字也都是相,你就是很专心你专至,专就是「专一」,「至」就是登峰造极,不能再高了,你依这个相,而你这个心很专,很登峰造极的这么去念,最后决定往生。

  那你现在在这里能求佛慧,你还学般若,学般若就称为学般若菩萨,你还在学呀是不是?你看我们七宝,我们七宝就是依念公的教导,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作为我们的学风,学般若就是听经闻法,所以我们现在在座的个个都是叫作「学般若菩萨」。

  你不学般若,那就是不求佛慧了,那你的结果是怎么样子?邪见业王就常在轮回中出不来了,这还是好一点的。

  下来说的就更差啦!更差一点就是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这个批评就很厉害了!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现在这样的人就很多啊,他只是拿着所谓的「世智聪辩」,你看我们又「世智聪辩,世智辩聪」,这个意思上没有分别,两者都一样,世智辩聪就是世间的智慧,不是佛法说的智慧,能说、能够辩论、能够写文章,能够咬文嚼字,能够夸夸其谈,这个聪辩就是夸夸其谈,谈到天花乱坠,谈到口水乱乱喷。还有许多人善言说,广交游,办法多,门路广。念公说实际只是小聪明,聪明不是智慧,佛法称之为「世智辩聪」。这种人学佛至为困难,在佛法称为八难之一,跟那个盲的、聋的、哑巴的、精神病患者,处于同一个行列。「世智辩聪」那个伶俐极了,一眨么眼就三个心眼,我们保留念公的原话,一眨么眼就是你一眨眼,就是你一不留神,他就有很多心眼,很多心眼就是古灵精怪,脑筋动得很快。这种人学佛,就和神经病、瞎子、聋子同样的困难。

  那个盲人将来他还能够读盲文,将来会有盲文的佛经看,其实现在都有了,他还是有希望得度的,而且你眼睛盲,你耳朵听到啊,你听到佛号,还可以自念自听是不是?你看不到佛相而已。

  但是这里说的这种「世智辩聪」的人,靠「世智辩聪」来「增益邪心」,这个就确实是困难再加上困难了,就非常非常的困难了。

  这样就是「增益邪心」了,本来众生就是迷惑,就是邪,正的东西很少,但是他就是用这个「世智辩聪」,他没有用佛的智慧去除掉自己的邪心,他不是去掉这些东西,他是使得这个「世智辩聪」增长他的邪心。

  所以有的人研究佛教之后,就说这个经是假的那个经也是假的,当然有一些经是假的,你说出来,那就是很有功德。但是明明是对的,你硬要说是假的,因为跟你所理解的不一样,那你就说这是假的。

  我们要知道,佛告诉我们四依,大家都会背,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说经典不一致,这个时候你将来依靠什么?依那个「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不是所有佛说的法什么什么话,你每一句都平等一样的要去依靠,不是这样子的。

  佛说法因为对象不同,所说的就是不一样,这一点必须得知道。你这个「不了义教」,就应该放弃你这个「不了义」,来依那个「了义教」。他就坚持他那个「不了义教」,来说这个「了义教」是假的,这种人就是不好办哪!

  你看我们净土法门是「了义教」,《阿弥陀经》中说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十方诸佛都来讚歎阿弥陀佛,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乘了义的教,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永明延寿大师有一部书叫《万善同归集》,说一切的善最后所得的果,都是要滙到阿弥陀佛这个大愿之海中,就像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中一样,一切修行最后所归宿的,你要得到的最终的善果,就是要最终都归宿到弥陀的愿海之中。

  所以有许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来还合适,下根的人就很困难了。比如参禅,所以许多人就不相信有顿法,甚至有些修禅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办了。因为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顿法。学密法也是这样,这倒不是因为法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修法的人他根器不够所造成的,根器不够,就会生出障碍来引起魔障,下场很惨啊!

  只有净土法门才能三根普被,你再没有水平的也能够往生啊!所以说有的法不是三根普被。而净土法门则不然,唯独净土法门最上根器的人学也不屈才,文殊、普贤,这么高智慧的也不屈才,不屈才就是不委屈你。最下根的人学也可以入门,真正是「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所以不但是圆教,而且还是极圆极顿之教。

  所以求生净土不是自私自利,你真要度众生,这是最妥善的方法,是一乘之法,而且是了义之教。

  下来这句就是「云何出离生死大难」,这种世智辩聪增益邪心的人,怎么样出离生死大难呢?怎么样子呢?所以下来的内容都继续在讨论这种「世智辩聪」的人,他是增益他的邪心,他没有从这里改正过来,所以他还是不能出轮回。

  下来还有很多的讨论,包括注解的内容,所以我们就留到下一堂课,就是明天我们才来继续的一起来学习。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36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