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26 10:39:34瀏覽126|回應0|推薦2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15集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我们今天就开始进入新的一品,就是第三十八品〈礼佛现光〉。大家还记得昨天我们在结束之前,师父做了一个预告,说什么呢?还记得吗?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明天会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昨天说明天,那就是今天了,今天大家都会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大家见到了没有?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本来就在那个地方,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呢?因为这个必须要有一个方法,你才能够见到。就像我们看这个世间,你看现在这个电视广播所发射出来的这个讯号,这个讯号是充满了整个的空间,但是我们看不到,我们也听不到,必须要怎么做呢?必须要有一个receiver,要有一个接收器是不是?接收器就是电视机或者是一个广播的设备,那你才能够跟这个讯号,我们叫synchronise同步,一同步你就可以看到画面,同时听到声音了。所以同样的道理,你要看见极乐世界也是要有这个接收器,就是要有方法,要有一个下手的方法,这个在我们佛门就叫做「感应」,你要有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有应。所以这个下手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在这一品当中,本师释迦牟尼佛会教给大众一个怎么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连线的这个方法,应该怎么做?等一下佛会教给我们,就在经文里面,佛会指示我们怎么做,指示阿难怎么做,阿难是代表,也就是指示我们怎么做。所以在没有进入经文之前,这里有一段注解我们先来看一看: “本品弥显两土导师,慈恩无极,加被一切会众,普令亲见极乐依正庄严。 《嘉祥疏》云:「现土使人欣慕。上虽耳闻说妙土,未如眼见。故此下现土,令皆慕修也。」 又义寂云:「上来广说阿弥陀佛身土因果,众皆得闻,胜智上流,虽皆信解;劣慧下辈,未能决定。又耳闻者,不如眼见。是故下加阿弥陀威神之力,令此大众皆得眼见彼国之事,信上所闻,决定不虚。又欲令见彼国严净土,各各勤修往生之业。」 再者,当时会众亲见,不但见者获益,更为后世闻者证信。令知极乐世界,确实是有,非乌托邦,非是庄生寓言。从信起愿,从愿导行,至心信乐,求生极乐,悉皆度脱,方显两土导师本怀。” 我们看一般人,你只有依许多理论他也可以信,尤其是知识份子。但是有好些他就是信得不结实,不结实就是不牢靠,今天信心满满,明天可能遇到别的因缘,他又变了。那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因为没有亲自见到。以前我是很能够认同这种想法的,没有亲自见到,怎么叫他信呢?现在我不认同了,因为知道当中真正的原因了,所以我现在常常用科学的论点来看这件事情。我们要知道,我们人类是在三度空间,而极乐世界是在无限度的空间,这就是科学讲的多维次空间。所以我们连四度空间是什么样,我们都没有能力知道,更何况是多维次的空间呢?所以我现在就直接告诉这种要亲自见到极乐世界的人说:你没有资格见到,所以就没有资格评论这件事情的真跟假了。 但是佛还是很慈悲,还是满了我们的愿,就是刚才讲的,告诉我们怎么跟阿弥陀佛感应?怎么跟极乐世界连?所以就有了这一品的内容了,这一品是什么呢?就让你亲自见到,这是不可思议的,你去拜了佛,佛就出现,佛就放大光明,呈现一种极殊胜的境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参与大众见证这个殊胜的境界,第三十八品〈礼佛现光〉。好,我们先看经文: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应起西向,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那么接着是一段注解: “「无量清净平等觉」。《汉译》称无量寿佛为无量清净平等觉,或无量清净觉。「西向」,以彼佛「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净土法门,指方立向,令众专一。彼佛现在西方,故向西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欲见佛者,即应念佛。所见之佛,即当前能念之一念心性。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复因两土如来之加被,故感应道交,当念即见也。” 现在到了这里,当机的有两个人,首先是弥勒,其次是阿难。现在佛就对阿难说了,说:「若曹」就是指你们,你们如果想见无量清净平等觉,这个是汉朝译本的名称,无量清净平等觉就是无量寿佛,他译为无量,清净两个字没有变,无量清净佛,平等觉就是佛,佛就是平等,无上正等正觉。等就是平等。所以我们这个经的名字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就是无量寿佛,这是汉译的名字。佛说:你们要想看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吗?所以这个经的名字,这个佛号就很有启发性了,是清净啊,是平等啊。 我们就是不清净,而且我们一点也不平等,种种的分别,好啊坏啊是啊非啊,邪啊正啊众生啊佛呀,好吃不好吃,好看不好看,种种的分别,他就是不能平等。 所以夏莲居莲公就说:一,是真;二,就伪。伪就是不真,就是前面说的种种相对的概念,那就是二了。而佛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平等,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和佛和众生这三个没有差别。一有差别,那就是众生了。 念公在天津大哭大笑的时候作了三个偈子,中间就有这句说:「生佛两泯即是佛,才相对待便成魔」,生佛两个都没有了,就是佛。你才一相对待,一开始有对待,有生有佛的对待,那你就变成魔了。所以叫你要平等啊! 因此这个佛号就有极深的意思,我们来看看: 阿弥陀这个含义可以翻译成很多很多,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无量清净平等觉等等都是,还有甘露王、无等光、无碍光等等十二光,都是阿弥陀佛的翻译,可以翻译成无量的名称。 佛说你们要愿意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大菩萨和阿罗汉等等。当然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没有阿罗汉,都是菩萨,都是大乘,哪来的阿罗汉?这些阿罗汉实际上都是指着从他断惑的水平而说的,他只达到阿罗汉的水平,所以你发心是发的大乘的心,你所证只证到阿罗汉的这种水平,断惑只断到这个水平,就是断了见惑思惑,就成了阿罗汉,就是这些人他们所居的国土。 换句话说,你们想见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应该怎么样呢?佛就教大家一个方法了,说你们应该起来冲着西方,就是朝着西边,经文说「当日没处,恭敬顶礼」,当着太阳落的地方恭敬顶礼,去磕头,称念那摩阿弥陀佛,口里要念那摩阿弥陀佛,一方面顶礼,一方面念佛,念那摩阿弥陀佛,你要想见佛,你就这么去做。 所以这里有人就说了说,何必一定要专指西方呢?这个事情善导大师回答得好!大师说这个是叫「指方立向」,要指出一个方,立出一个向来,「即事而真」,那么这个「即事而真」就是密宗的道理了,这不是有了一个方有个事吗?这个事它就是真,不是拨开了事相才是真,事相本身就是真,全事即理这是圆教的道理。我们七宝同修听多了,都能够接受,这就是顿法。所以给你「指方立向」,大师说你给众生指了方立了向,众生的心还不能够专一。你告诉他,佛遍一切处,哪儿都有,他的心就更专不起来了。所以念佛都是面必朝西等等等等的,那就是为了让你这个心能够专趋向一个地方。《四十二章经》就说了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到一处就是你这个光要聚焦,你看一个太阳镜聚焦就能够烧东西了,平常的太阳它就不能聚在一块,它就什么作用也没有,就烧不了东西。所以要「制心一处」,他这个是「指方立向,即事而真」「为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实质上无量光它遍一切处,怎么会只是专在西方呢?它就在我们这儿,就在甲洞七宝净土讲堂,师父这个话没说错。那你说不在我们这儿行吗?不在我们这儿,佛身上就缺了一块。佛就在你身体里头,这个话可别吓坏你了,佛就在我身体里头,当然也在你的身体里头,这就说的是「共同一法身」,同一个法身,怎么会不在你身体里头呢?不但佛在你身体里头,没有一样不在你身体里面的,这就是师父自己独创的说法: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数据叫Data,Data就是法身。无碍光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挡得住的,所以它就透进来了。无边光它没有边,不会说佛的光到了我这个的皮,就是外面的皮肤就进不去了,进不去那就是有边了有碍了。无量光就是没有受限量,它无量无碍无边。所以怎么不透到你的身体里面去呢?所以有的人说,你知道你这个起心动念,你当然有的时候就是好干净,却干净不起来,你这个肚子里头全都是脏东西。怎么说是脏东西呢?你看里面都是肠种种的器官,全部塞满了这个身体的里面,一点光都透不出来,所以才要用这个X光来照,才能够看到,所以我们的身里面都是一些脏东西。但是佛他就是平等,他不垢不净,他没有这些分别,他没有说你臭你脏,我就不进来。这就是师父常常跟大家说了,佛的光,那个医院的产房,最脏的厕所,照样没有阻碍,照样遍满,照样可以到达,遍一切处就是遍在任何一切地方。所以这个西方的西就是「指方立向」,所以「现在西方」,都是为了众生的分别而说的,实际是遍一切处。因此佛告阿难也是要面西合掌,恭敬礼拜念佛。我们继续看接着下来的经文: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下来有一段比较长的注解,我们念一念再来解释: “阿难闻诲,于是三业清净,称佛名号,顶礼发愿。「忽见」者,表感应神速。顶礼未毕,即眼见极乐教主,并耳闻十方如来讚歎弥陀。《会疏》云:「盖夫土无定相,净秽因心。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故业垢蔽心,则金容同秽灰。足指按地,则瓦砾化宝玉。岂身土令之然哉!是知西方非遥,迷心为隔。若能一念归真,则往生见土,亦何隔念与时乎?」疏语深明心净土净之旨。《净名经》云:佛以足指按地,此土顿现净刹。又《首楞严》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此之发光,非因手足。阿难见佛,只因于归真之一念。念佛时,是心念佛也。见佛时,是心见佛也。只是一心。我心佛心无毫厘许间隔。故疏云「何隔念与时乎?」只是一念,无去来今。是故阿难念佛礼佛,即见弥陀。故行者临终,若能一念归真,亦必当下见佛。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故云:「念佛时即见佛时。」何有馀念与时间之间隔耶?” 这个时候阿难他就起来了,就朝着西方合掌顶礼磕头,然后就念,先启白了一句说:「我今愿见极乐世界」就是我现在愿意看见极乐世界。他这是发愿了,我愿意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供养奉事,种诸善根」,我愿意供养与承事,承事就是来服务来师承,来种种种的善根。他就磕头磕下去了,当然佛告诉他要念那摩阿弥陀佛,当然他是念了,一面念一面磕头,「顶礼之间」就在阿难顶礼磕头的时候,在这个时间点里头忽然间就看见,这是忽然间看见的,所以这都是顿法,这些事情都突然一现就全都现了。不是一点点一点点的出现,那就是渐法了。好,下来我们再看注解: “「颜」者,面貌。「广大」者,如《观经》谓无量寿佛「佛身高六十万亿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色相端严」者,相好庄严也。《观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黄金山」者,《观经》曰:「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复以身形巍巍如山,故云「如黄金山」也。如上之报身庄严,虽非阿难及其果位以下之会众所能尽见,但以两土如来威神加被,以胜方便随其根器,各各能见。是故阿难即见彼佛,「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阿弥陀佛,容颜广大」,阿弥陀佛现身的这个容颜是广大的。「色相端严」,这个相端庄严丽,这个报身佛的庄严相不是阿难跟与会大众有能力见到的,而是两土导师的威神加被,随着各各的根器就能够见到了,所以阿难就见到了。「如黄金山」是指佛金色光明的身相,像什么呢?像一座黄金的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他的高是在一切世界之上。下来经文就说了,我们接着看经文: 【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讚歎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无碍无断」者,十方如来演四无碍之妙辩,故云「无碍」;如是讚歎,尽未来际,无有间断,故云「无断」。” 同时又听到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都在称扬讚歎,讚歎什么呢?「讚歎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十方世界的诸佛如来,都在那称扬讚歎阿弥陀佛的功德。所以你看它这个事情说的是事相,实际这就是华严的境界,就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不但跟极乐世界就是面对面,看见了阿弥陀佛。而且当时在会的有两万人,都听到十方世界的佛在那边讚歎阿弥陀佛。所以它这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了,大家讚歎而且讚歎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而他演说的是四无碍辩-辞无碍、义无碍、法无碍、乐说无碍、一切都无碍,说四无碍辩,他们极乐世界跟十方世界也没有间断,都在那儿演说,他们在演说这个辩智,当时在场的大众都听到了。我们没有听到,师父常常讲说是我们的耳朵脏,我们没听到。所以这是一个证明,证明确实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而且十方佛都讚歎,大家也都听见了。 所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瑞相,一部经当中三度现瑞,这是很稀有的。你看一开始说经的时候就现瑞了,这里等于中间的现瑞,这个现瑞就很突出了,这个经到最后说完了又再现瑞,这一部经三度现瑞相,这是在其它的经没有见过的。我们继续看经文: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于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我们继续看注解: “阿难亲见弥陀如黄金山,德相端严。及彼土种种清净庄严,皆昔所未见。故云「得未曾有」。复闻十方佛讚,生希有心,发起大愿,愿生极乐。正表阿难当机,契会圣心,故发愿求生。乃曰:「我亦愿乐生于彼土」。世尊答曰:得往生者,皆已于无量诸彿,亲近供养,事奉学习,广植德本,正如《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也。今者,「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归依」即皈依,「瞻」者瞻望,「仰」者崇仰,「归依瞻仰」寓礼佛、观佛、念佛、忆佛诸义;亦涵天亲菩萨五念之旨。五念者:一礼拜,二讚歎(称名),三作愿,四观察,五回向也。要之一心称念六字洪名,即总摄五念妙门。一心者,清净心也。又如《阿弥陀经》六朝襄阳石刻本云:「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是故阿难一心归依瞻仰,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亦如诸已往生者,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故必能满往生之愿。” 我们来看解释,阿难就对佛说了,「彼佛」指的是阿弥陀佛,阿难说他的清净国土,「得未曾有」,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我亦愿乐生于彼土」阿难说我也愿意我也高兴能生到彼佛的国土,所以阿难现在也在极乐世界,不信,到时候你可以去找他。经文说:「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你不是看见很多都生在极乐世界了吗?这些已经往生的人,他们已经亲近过无量诸佛了,而且还种了种种的善根,种种功德之本都种了。「汝欲生彼」就是你现在要生到那边去,也「应当一心皈依瞻仰」,这里就指出「一心」两个字了,他们过去都供养了无量佛,种了善根才能够去的。你现在也应该要怎么样呢?要「一心」哪!所以这个「一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佛对阿难说的话大家要注意听,也是在跟我们开示。佛告诉阿难说你一心皈依瞻仰阿弥陀佛的时候,就等于亲近诸佛植众德本了,他们是亲近了诸佛植众德本而能够往生,你现在一心的皈依瞻仰,你也就可以去,那不就是说你这个「一心」跟那些功德就相等了吗?所以我们难得「一心」哪!我们都是半信半疑,三心二意。要全心全意才行啊!这都是「一心」的初步,所以要「一心」无二意来皈依瞻仰,瞻仰是尊崇仰望。下来我们继续看经文: 【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 我们继续看注解: “我土导师正作语时,彼土如来,掌放光明。正显释尊劝往,弥陀接引。两土两佛同心同德。佛光普照一切佛国,表弥陀普摄十方凡圣悉令往生。因佛光加持,会中大众,皆见十方佛国,如在一寻(八尺)之地。” 在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话的时候,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就在掌中放无量光,佛手掌中放出无量的光明,阿弥陀佛这个掌将来接引大家,也是用这个手,所以接引佛像就是一手捧着莲花,一手是接引相的这个手印,是这个接引印,手垂下来然后伸出来,有多远就多远,也是这个手掌,就是这个掌中放无量光,手掌放光,就在师父的后面,就在师父的头上,就是那个手掌,大家看到有没有放光?没有,只看到师父的头上有光,因为是光头的光。 经文说「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所以现在我们读经,我们要身历其境,要依文作观,随着这个文字就要观想。这是师父常常告诉大家的,也是念公常常说的,要将自己摆进去。 这个时候佛放光,这个光就照着十方的国土,这一切佛国都明现,清清楚楚的现出来了。我们看《观经》也是如此,佛给韦提希夫人也现出许多许多的佛土,韦提希夫人她最有缘,她说我愿意去极乐国土。所以释迦牟尼佛再给她说《观经》,这个时候一切的佛国都明现,所以大家看到的就不只是极乐世界,而是十方一切佛国都现出来了。 「如处一寻」,「一寻」就是八尺。如果你眼睛很好的人,我们这个世界看十方的佛国,就好像好眼睛的人看八尺远近的地方一样。八尺有多远?很近啊,就近在前面,这前面就是了。下来我们看接着的经文: 【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譬如日出,明照世间。乃至泥犁、谿谷,幽冥之处,悉大开闢,皆同一色。】 我们继续看注解: “弥陀光明,光中极尊故云「殊胜」。所以殊胜者,盖因「极清净故」。故于此界一切山河境物,例如「黑山」又名黑岭,乃山名,见《西域记》及《慈恩传》;「雪山」梵语Himalaya即喜马拉雅山,山顶常年积雪,故名雪山;「金刚」、「铁围」皆山名,详见第十一品注,如是一切「无不照见」。 下以日为喻。日出暗消,无论「谿谷」等「幽冥之处」(指深谷极暗之地),及「乃至泥犁」(即地狱),悉皆开闢明现,故云「悉大开闢」。 且一切诸物「皆同一色」。「一色」者,准《观经》说,悉皆金色也。如《观经》第七观云:「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又第八观云:「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第十五观云:「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 又如《七佛神咒经一》曰:「其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作金色。」 又如《法华》放光现瑞时,「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 进言之,则「一色」者,表万法一如也。于佛妙智光中,悉显清净本体。差别相泯,唯露真实。是故「皆同一色」。” 经文说「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佛的光明极清净。所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黑山、雪山、金刚山、铁围山、大小诸山等等的山,以及江河,江河是水,丛林是大的树林,一切「天人宫殿」,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包括了天,它也还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不是指地球,南瞻部洲才是地球。娑婆世界就大了,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还有宫殿这些地方都照见,这个光全都照明了,大家都看见了。就譬如是什么呢?像太阳一出来,就把世间都给照亮了。乃至于「泥犁」,「泥犁」就是地狱,「谿谷」是指很深的山谷里头,都不见天日的地方,「幽冥之处」这些最暗的地方都亮了,都看见了,而且「皆同一色」都是同一个颜色,「皆同一色」这个地方我们从这许多经典就看到了。 《观经》说无量寿佛在空中,观世音大势至两个大士在旁边,光明是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这就说明是金色。还有这个《观经》第八观是,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又是金色。 另外一部经《七佛神咒经》说:「其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作金色」。 还有《法华经》放光现瑞的时候也是说:「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皆同一色」,从这个有色来说应该指的是金色,都现金色光明。好,我们接着看经文: 【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沈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接着我们看注解: “下复以劫水为喻。「劫水」者,三灾之一,指坏劫时之大水灾。地下水轮之水涌沸。大雨如车轴,第二禅天以下,尽被淹没破坏。 「滉漾」指此大水无有涯际,无岸无边。「浩汗」者大水无际貌。(此句经文,可考《文选》中潘岳之《西征赋》:「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其池则汤汤汗汗,滉漾弥漫,浩如河汉。」) 《唐译》云:「譬如大地,洪水盈满,树林山河,皆没不现,唯有大水。」大水喻佛光,树林等喻「声闻、菩萨一切光明」。例如星光,于月朗时,星光不现,故云「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明」指明朗,「耀」指照耀。「显」指明显,「赫」指显耀。(乃火盛炽貌,亦即赤色鲜明貌。)” 「犹如劫水弥满世界」是指像这个大劫的时候,这个水遍地都是。这个大水灾的时候,其中的一切东西,都没顶都看不见了。「滉瀁浩汗」形容这个水之大,唯一看到的就是一片的大水。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这个世界就唯其所看到的都是佛的光明,在这个时候,声闻的光明、菩萨的光明,这一切的光明「悉皆隐蔽」,这个光明就像月明星稀,月亮很亮的时候,星星就看不见了。这个星子它也有光,但是被这个月光所掩蔽了,肉眼就看不见了,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候,佛光明显,所以菩萨的光,别的什么光就不显现,就隐蔽了。「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光明照耀,明显赫奕有威力。我们继续看下来的经文: 【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 我们继续看注解: “「此会四众」,大比丘众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复有普贤、文殊、弥勒、十六正士与贤劫无量无边一切菩萨。诸天梵众乃至「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悉是会众。 「皆见极乐世界」,表与会者,人人皆见也。此界四众弟子合为二万人,皆是血肉之身。人人皆见极乐世界,此乃为当时及未来一切众生证信也。且此殊胜希有之瑞现,遍载五译。 《汉译》曰:「阿难、诸菩萨、阿罗汉等,及诸天帝王、人民,悉皆见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国土七宝已。」《吴译》同之。但以阿弥陀代无量清净。” 这里说此会的四众弟子,还有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八部就是八部鬼神,人非人等都看见了。四众弟子是人,天龙八部人非人就是护法,阿修罗紧那罗等等的,龙也在天龙里头。下来注解说: “《魏译》云:「无量寿佛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又「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悉见无量寿如来。」 《唐译》曰:「彼诸国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悉见无量寿如来,如须弥山王照诸佛刹。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 《宋译》云:「尔时会中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药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及见无量寿如来,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于大海。」 五译同申,足证确自原经,决非传译有误。当时会众即见极乐依报种种庄严,又睹正报阿弥陀佛,功德巍巍,相好光明,圣众围绕。” 所以大家看我们专修会集本的,不是都不看其它的原译本。我们学习《大经解》的好处就是,念公时时都不忘将其它原译本的内容跟我们提出来,让大家对照对照。所以我们就是这样子的精神。 经文说「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看见「阿弥陀佛于彼高座」这都是经文,都是佛说的,不会有错。阿弥陀佛在高座之上,「威德巍巍」,佛是有威有德。所以你看我们这个汉地的佛像,把佛塑成就是胖坨坨的一个人,就是念公的原话胖坨坨的,我们习惯讲胖嘟嘟的。跟这个藏教的佛像就不一样了,藏教的佛像都显出佛的威德,威德巍巍是庄严貌,高大貌,崇高。「相好光明」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及种种的光明,有许多弟子,声闻弟子菩萨弟子,都围绕恭敬。下来经文说: 【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 “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须弥山全称为须弥庐山王,乃十山王之一。此山非世间土石,纯是四宝所成,故云「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正报光明无量,故云「明现照耀」。依报「宽广平正」,「清净安隐」,故云「清净平正」。「声闻、菩萨围绕恭敬」,故云「圣贤共住」。” 经文说:「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佛的这个相是什么呢?就像是须弥山,须弥山是我们四大部洲的一个中心,它是在海面出来的,这个海不一定是水所形成的海。比方说像空中到处都是微中子,微中子的海,不一定是氢二氧所成的水这样的海,到处都是微中子。 所以我们听念公的讲解,就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念公是科学家。 要不然我们就会联想到就是大海水,怎么会联想到类似微中子的东西呢? 须弥山就在这样的海里头「明现照耀」,因为须弥山是四宝所成嘛,不是我们这个土地所成的。它这个可能就是在它生成的时候高热高度的结晶。「明现照耀」,看得很清楚,它那边也放光,很清净很平正,没有杂秽。 「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就是须弥山是宝所成,也很清净。这个是做为譬喻,譬喻这个佛在高座上,光明出现,他的光明普照,菩萨的光就都不显了。同时也看见国土也明现也照耀也清净也平正。也没有杂秽,没有一切不干净的东西,也没有异形类,这些都没有。 「唯是众宝庄严」,都是七宝庄严所成的。「圣贤共住」是指凡圣同居,地上的菩萨是圣,剩下的地前三贤就是贤,还有凡夫,这些都共住,都看见了,见到了佛高座巍巍。譬如须弥山王,世界是清净平正,无有杂秽。「众宝庄严,圣贤共住」,这个说的就是在这个灵鹫山现场的大众,在娑婆世界这个地球的大众,看到极乐世界种种的依报跟正报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很靠近,就是八尺的距离而已。那么下来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踊跃作礼,以头着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 接着我们看注解: “「阿难及诸菩萨众等」,阿难当机,故首云之。「及诸菩萨众等」盖指菩萨、声闻、天人等等诸众也。蒙恩睹瑞,欢喜踊跃,故皆五体投地,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三藐三佛陀」,旧译正遍知,新译等正觉,乃佛十号中之第三号。故「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即六字洪名也。” 当时大众不只是阿难一个人,所有的人都非常欢喜,所以叫做「皆大欢喜」。「踊跃作礼」就是欢欣鼓舞,大家当时这个情形,你想要比世界杯进球,那要恭敬生动要踊跃诚恳得多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法喜增长善根。一个是狂喜污染自心,污染了你的清净心。这个时候大众都欢喜在礼拜,在这个时候都称念,那摩阿弥陀三藐三佛陀,三藐三佛陀我们咒语的话就是三藐三布达亚,所以这个梵音就是samyaksambuddha,Namosamyaksambuddha,翻译为正遍知,就是佛的十号之一,现在大家都在念那摩三藐三布达亚Namosamyaksambuddha那摩阿弥陀正遍知。我们继续看接着下来的经文: 【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 “上段经文复明弥陀第十四「触光安乐愿」之成就。愿文中「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即此处「睹斯光者,……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又《光明遍照品》云:「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故今云:「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 这不但是与会的大众,四众跟人非人等以及天龙八部,我们这里头天界的人民以至于那个小虫虫,能够看到阿弥陀佛这个光的,就「所有疾苦,莫不休止」,自己的疾病,自己的痛苦,都停止了。「一切忧恼,莫不解脱」都得到解脱了。「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在这个里头等于是一个大的加持,所以这个加持大家要知道是很殊胜的,这个加持是普及于一切的,这句话就是也对我们说的,我们在听这一段,那我们也得到加持了。 我们看看《地藏经》,《地藏经》就是有这个例子,地藏过去是个女的,她母亲入了地狱,她超度她母亲,结果她母亲出了地狱,不但她母亲出去了,同在一起地狱的人都出去了。 现代的例子也有,念公就举了一个说,就像那个董某,现在还在邮电部当技术处的处长,这是说的当时念公在的时候,说他南下工作的时候,半路上有人告诉他,你怎么还不念咒?他听了就相信,就念起来了,结果过了一个公路桥,就这一个车队,前头的车后头的车都掉下去了,他也掉下去了,所有别的车的人都死光了,他这个车上没有一个人死啊,因为他一直在念。 所以这些事情佛就是平等,你只要有人在念,佛所救度的那是很平等的,别人都同样得到好处。所以在这个情形之下,蜎飞蠕动这些小虫虫什么的,同样得到法益。接着我们看经文: 【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于虚空,散作供养。】 “钟磬、琴瑟、箜篌等等乐器,毋须弹奏,自然发声,故云「不鼓自然皆作五音」。十方天人来散花香,皆表殊胜快乐之象。” 这个时候,一切的乐器钟磬琴瑟箜篌等等的,所谓等等就是不只这些乐器,太多太多了,说不完了。都是不需要人去弹,它自然就奏乐,就演奏起来了。 「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就是其它的佛国,还有诸天界,都有菩萨拿着花拿着香,到我们这个虚空到这儿来散花,来烧香来作供养。 所以你们现在在座的各位,要把这整个的这个场面,要心里面想一想,大家来想一想,我们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说法,大会中两万多人,这个时候极乐世界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啊,就是你我他,还包括在看直播的朋友都是「我们」,想像,这个时候十方佛国都显现了。还有美妙的音乐,这不只是有画面,还有声音啊,都看见了吗?都听见了吗?观想啊,要训练啊,这个观想可以在在临终的时候用得上,这个就是告诉慈净老师,她以后可以告诉临终的人这样子来观想,那就是跟我们这里一样了嘛,大家都在欢欣鼓舞,而且十方佛国的菩萨大众都来献花烧香,观想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殊胜的场面啊!太美妙了!而且是太幸福了!为什么呢?听者有份,见者有福。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说: “经中详谈见佛、见光、见土等等瑞相。或以此有着相之失,惜彼未知净宗之妙,端在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故不必拨相求道,离事见真也。且此经纯是《华严》事事无碍境界,一花一香无非帝网之珠。一一圆明,一一胜妙,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体。圆明具德,不可思议。” 下来是这一品的最后一段经文,我们来看经文说: 【尔时极乐世界,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彼见此土,亦复如是。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这个时候「极乐世界过于西方」,从这个西方过去是百千俱胝那由他国,就是十万亿佛土,我们看注解的解释: “「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见前注。极乐不离自心,理也。「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事也。理事无碍,故十万亿程,即在目前。故《观经》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会众诚感,佛力加威,净秽两土,互现目前。「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彼土圣众,皆见此界释尊,于会众中,说此「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经文说「以佛威力,如对目前」以我们两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的威力,就像看眼前一样。「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像清净的天眼看八尺距离的地方。「彼见此土,亦复如是」他们那边看见我们这个世界,灵鹫山的现场,也是这样。「悉覩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他们就看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看见释迦牟尼如来跟这些大比丘众,这不是有一万二千人吗?四众弟子加起来是两万,围绕着释迦牟尼佛。 那么释迦牟尼佛在说法,释迦牟尼佛在说什么法呢?在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极乐世界跟十方佛国的大众,他们也都闻到了,所以等于说我们这个会集本,极乐世界跟十方佛国的大众,他们都很熟悉了,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所以这个礼佛现光是殊胜稀有的,再有就是说,礼佛现光大家都亲眼看见,这就是证明极乐世界,我们现在说是没看见,可是当时无量寿法会上两万人呐,大家都看见极乐世界啦!这不就是个历史的事实吗?所以师父常常说,这个历史有时候还有偏差的,这可是经典记载的,是释迦牟尼佛亲自说的,还会有错吗?《金刚经》不是说了说,佛是「真语者、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这个我们可以举我们这个这个世界的例子,就像古时候的人有看见这个拿破崙,是不是?中国人都没有看见拿破崙,但是古时候的外国人看见啊,他们看见那还不是一样吗? 这里的情形不就是古时候的印度人看见了嘛,看见极乐世界,看见阿弥陀佛,大家亲眼见的嘛! 这个现代的例子很多,师父在之前讲解中都说了。这样你都不信,那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结束之前,师父就引了一段夏老师就是莲公会集本经的因缘,相当精彩!也很令人触动!除非你不信。这是念公转述,由莲公告诉念公的,整个过程是这样子的: 莲公会经是从这一品,就是〈礼佛现光〉这一品开始会集的。当时就感觉《无量寿经》很重要,感觉会本没有善本,那么自己也很想试一试,很想试一试那自己也没有信心,心里面就想:我到底能不能做这个事?于是就想先会一品来试试看看,那会哪一品呢?会的就是这一品〈礼佛现光〉,因为选这一品的动机就是,前面讲过了,这一品在五种译本都有,这也是很难得的,就是说这五种译本全都有这个内容。所以也就是说这一品,那就是确确实实不可能有某一本独有的。那还可以说是,这里还可以打个问号,五种翻译从汉朝翻到宋朝,每一本的翻译都有这个内容,这个也确实是这样。 那么这一品会集完了之后,大概花了当天一整夜把它会集完了之后,晚上就入梦,就做梦了,梦见来了一个童子,童子就说:「莲池大师请你谈话。」夏老师莲公就跟着童子去了,就到了极乐世界。 到了极乐世界就会见了,莲池大师往生的时候是八十多岁,可是看上去只像二十多岁的人。夏老师莲公后来告诉念公说,这个相貌就跟夏老师莲公他那边挂的一张西藏的祖师相,某一尊祖师的相那张曼陀罗,念公说这张祖师相到我家佛堂来挂过,后来在我佛堂供了很久,大家没注意,可能是莲池大师的现相,念公说我跟你们说过,但是大家不留心,恐怕我跟你们说,你们都忘了,脑子没这个印象了,谁也想不起来了,我跟你们说过,你们现在都忘了。不过我还记得是那个相,念公他还记得是那个相。这个是哪一位西藏的祖师相?师父一直都在猜,到目前还没有答案,所以不敢说了,以后就知道了。 那么见了面,莲池大师就问夏老师莲公说:「这《无量寿经》王日休已经有了会集本了,而且流通很广,你为什么还又要会集呢?」这也是印光大师说的「何必多事呢?」而事实上不是这样子。夏老师莲公就详细的陈说,说王日休会集的,他这里头有好多不圆满的地方,他这里头发菩萨心还有很多等等这些错误,这些错误有的莲池大师生前已经指出来了。还有他只是会集了四种原译本,他还缺一译,这个说的就是王日休。而且这里有很多句子是他自己写的,不是原来的经文。这样下去,将来谁都可以自己来会来编,用自己的话来写,这个例不可开。 但是怎么办呢?只好再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有一本能够严格符合要求,都是从原经里头会出来的,把这些缺点都能够避免。因为莲公他已经发现到这些缺点了嘛! 后来提到魏默深,提到彭二林,提到这两个人的时候,夏老师说的时候,莲池大师楞了一下,因为这两个人的着作都是在莲池大师往生以后的,莲池大师是在明朝,彭二林魏默深都是清朝的人,莲池大师没见过。所以莲池大师一楞一下,但是他以他的神通力稍微一定神就全都知道了,这两本书是什么内容他全知道了。我们将来到了极乐世界,也有这个能力。 所以就慢慢的听夏老师莲公谈,谈了之后,莲池大师就点头了,他已经知道他们的内容,说的他有什么缺点都知道了,像魏默深他会集里头不知不觉的他也还犯了这个毛病,有他自己的句子,他说是极乐世界的房子,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或依宝树而住。你们会背《无量寿经》的,你们想想有这句话吗?或依宝树而住没有啊!他不知怎么又写溜了,而且他把五恶五痛五烧全都删除了,这个是我们要念佛要往生,你先要做好人哪!所以就说明这些的情况。 那么最后莲池大师就说:「你去会集吧!」然后就让那个童子送出来了,童子就拿着一个杯子,在这个七宝池,就是功德池当中,就舀了一杯水给夏老师莲公喝,那是非常的清凉!莲公就看到那个树,那个高大不可形容,就问那个童子:「这是什么树啊?」这个童子就嗯?就是这个表情啦!这个表情莲公就看出来了,就好像说:「你还会集《无量寿经》啊?」这种树你都不认识?然后就醒了。所以有这么一个经历。 那你可以说这是梦,不足以为信!那就看大家是怎么看了。你问师父,你问我,师父我重复看这一段,都是很触动!很法喜的!并不认为这是梦那么简单! 我们也是天天做梦,你能梦见这样子的意境吗?不要说梦见莲池大师,你能梦见你去了极乐世界吗?师父二十多年都没有梦见过。 你看像永明大师也是在定中甘露灌口,所以永明大师写这个《宗镜录》一百捲,没有人敢还价,都认为是对于佛法的一度总结。 夏莲居莲公也就是如此,等于说都是得到印可的。所以这里头「自他不二,感应道交」,这个加持力就是他力。 下来一段是念公的建议说,我们讲到这里,我们大家应该都有如贫得宝的收获才对,我们要好好的利用这个宝,就是不要贪多,不要什么经书什么都看,不用很广。经书我们现在要念的净土经典,就要围绕着《无量寿经》,自己再加上持念佛号。这个经中它本身就把许多应该如何的都告诉我们了,所以我们不须要说一定要去找一个师父,找不到师父,就不得了了!所以没有这个必要!你要依靠你自己的这种诚恳的心,不要固执成见,好好的依照佛的教导,一丝一毫,清清净净的去体会,把佛的教导来排除我们过去的那些成见,这是一种类型。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你本来是不懂得,你后来忽然间懂了,这是常有的。后来我常常看一看,这一看我懂了,实际这就是把你的这个癡给排斥了,你本来不会这么做,因为你愚癡。现在为什么你会懂了呢?你的愚癡给排除了。 这就是常常说的,修行需要去掉东西,只要这么去,我们把这些贪瞋癡,这些心垢一天天去掉。所以老子的话是很高明的,说:「为道日损」。大家都是想得东西想长,都是现在气功练功的那种概念,想我就是能怎么样,禅宗就称这个是功勳,其实离禅宗那个功勳的位还差得远,那不能跟这个练气功相提并论。禅宗的那个功勳位其实也是贬义词,「尊贵一路」才是不同。 所以大家只要去东西,你把老的东西丢得干净,去得干净,贪瞋癡减少,你就是个无所得。所以佛法这句话我们大家要好好的思惟,什么话呢?「证无所得」,为什么是无所得呢?你本来已经是无限了,你还得个什么呀?没有可得的东西,都是你本有的,因此是无所得,一部佛法就是如此。 当然净土宗最稳当的,别的也是一样,也说的是这个东西,也达到的是这个东西。但是你在能达到的这个中间,你所走的路程,对于你的要求,你还必须要有老师,要有引导人,这个问题就千难万难了,找老师找引导人,到哪里去找啊?这里,在七宝,就坐在上面这一位,又打广告了。 你看净土法门是「千经万论共指」,你要信法门,你就按着这些经论,自己信这个经论,信佛的教导,决定可以「悉度脱之」,就是经文最后那一句「悉度脱之」,都可以得到度脱。 那么这一品主要的内容就是到这里。下来还有一些补充的注解内容也很重要,就是对这一品的补充,这些注解都相当的好,这一些我们就留到明天才来跟大家继续一起来学习。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