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119集
2024/03/03 23:12:56瀏覽120|回應0|推薦2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119集

  七寶淨土講堂主席慈淨老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好,我們緊接著上一堂課沒講完的註解的內容,之前我們說到了種種能信這個法的人得的這個利益,還說到「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佛勸大家要真正的相信佛的智慧。

  相反的,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是對於這個正法懷疑的害處,它是有害處的。那我們知道這些對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幫助,會減少很多障礙,會減少很多造業的機會。好,那我們接下來就看下來的這段註解:

“下復明疑謗之大害。該經復曰:「於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見有讀誦是經者,或相瞋恚,心懷誹謗。由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之中,來致諸惡重病。身根不具,聾盲瘖啞。水腫鬼魅,坐臥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墮於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久後得出,在牛馬豬羊,為人所殺,受大極苦。後得為人,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永不聞三寶名字。是故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也。」旁引兩經,深顯疑信雖只在當人一念之間,但所種禍福,懸隔天淵,歷劫無盡。故云「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下來我們開始說到謗法之害,這裡提的謗法是謗如來的無上法輪,這就是特別指的我們這個當生成就的淨土法門,它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我們要知道它的原因在哪裡呢?那你非得要講出那個原因來啊!不是你自己嚇唬嚇唬人家就可以的。

  以前也講過,因為眾生在六道沒有辦法出離,彌陀的救度是唯一可以讓一切眾生都超越生死的。你謗了這個法,等於斷了眾生的慧命,當然這個果報就相當的慘烈了!

  我們來看看註解列出來一系列的禍害,開始說「於後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說「或有比丘、比丘尼,見有讀誦是經者」,或者見到人家讀這個經,註解裡面說的這個經是指《十往生經》。那我們也可以延伸為對於我們專修這個《無量壽經》的,甚至是對於修會集本的,他聽了很生氣很不滿,或者心中有譭謗,甚至說了種種唱反調的話。大家要知道因為這個會集本裡面的內容也是佛說的,裡面的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句都是佛說的,佛說的當然就是正法了,那你就是謗了正法了。

  這裡也引了蓮公的一句話,他說:「一門深入則大可」,意思就是你是一門深入,那太可以了,那肯定是最好的了。但是又說:「而是一非餘,則不」,你就承認我這個,對其餘的都不對,只有我修的正確,別的就不正確。這個也不行!所以我們往往就跑到一邊去了,你如果不能一門深入,什麼都好,今天看看這個,明天又望望那個,然後這個道場我也去轉一轉,那個道場我也去跑一跑,到最後是一無所成。「是一非餘」,然後又只承認只有這個一門,我這門才是,別的都不是,「都非」就是都不是,「其餘皆非」,這就不可以了。

  想想我們有沒有幹這種事啊?我們七寶修的是最正確的,你們不可以不行。這樣子就麻煩了是不是?絕對不可以!

  因為你這樣說「非餘」的時候,那就是間接的謗法了,好多人都有這個問題。所以你再做多少功德,你都抵不上,就是頂不住這個謗法的罪,謗法的罪你的功德往往抵不過啊!這件事情看起來好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很多人都認為是說說而已嘛,這是小事何必大驚小怪呢?

  我們要知道,你不是對世間的法或者普通的法說說而已,你現在是對三寶度眾生出輪迴了脫生死的大事,你隨口說說,你就變成謗大法了,而且前面講過,是謗如來的大法,後果怎麼樣我們來看。

  佛給我們一一的列出來了,說「由是謗正法故」,前面提過現在有些人就是這樣,他信了他這一個,他就起了門戶之見。我們常常就是說,這個叫什麼?叫「鬥爭牢固」,佛早在當年三千多年前就看到了就說了,末法這個時期就是「鬥爭堅固」。所以我們不可以產生門戶之見,產生了門戶之見對於一個異己,不是跟你一起的,那你就會感到很厭煩!所以這種情形是常常會有的,我們也要特別的警惕!我們常常一不小心就觸犯了。

  念公這裡舉例子說,如果有人對於念《十往生經》的人也是同等的態度,認為他不專修一部《無量壽經》,他雜修,《無量壽經》之外還去修《十往生經》,他雜修。那他就開始譭謗,甚至很生氣,就會自讚毀他,就是這樣,他就譭謗了正法了。這種人的結果怎麼樣呢?

  你看就是一個信,一個不信,這個對比就很清楚了。你不信,你可以保留自己去求證,因為這些法都是佛說的,然後由祖師善知識代代相傳,能夠傳到今天,它必定有可信的地方,所以不能隨便批評。

  下來就說它的後果了,我們慢慢看。說「諸惡重病,身根不具」,身體也殘缺了,再來就是「聾盲瘖啞」就是身體殘缺,眼睛瞎了,耳朵聾了,嘴巴變啞巴了等等這些,還有「水腫鬼魅」,有鬼來纏著他。這個是說的生前,不是死了以後。如果死了以後就「墮於地獄」,這就下地獄了。這個謗法之罪是最大的。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護持自己要修持,另外一方面要下定決心不可以謗法,一問三不知都不要緊,我就是不懂啊,我是不知道,沒有什麼丟臉的事嘛,是不是?

  所以往往這個愛面子常常就害死自己,你不明白,你就存一個question mark,一個問號,不要隨便做結論,隨便表態或隨便批評,這個就很危險了。

  我們繼續看說,如果墮於謗法,那這個就嚴重得不得了了!你八萬劫...八萬劫的時間不是八萬年哪!一劫都不只,八萬年八萬億年也不只。

  我們以前講過這個劫有多長呢?用這個來形容,大家體會一下,就是那個天人,一百年下到人間來一次,然後要把一個大的石頭,以前講過是四十里大的石頭,用天人的輕紗一遍一遍的蹭來蹭去。師父還是用回念公的原話,這個「蹭」就是磨擦的意思。把這個石頭給蹭沒了,這才是一劫。你說要多少年啊?時間沒有辦法算。

  所以謗法之罪是最大的了,為什麼謗法之罪這麼大?下來說到真正的原因了,前面也稍微提過了,說眾生這麼苦了,所有能夠出離的就是靠這個了生死的淨土法門,你給毀了給破壞了給否定了,你說你的罪大不大?這很有道理的,眾生唯一得救的就是靠佛法,你就譭謗了這個佛法!

  那麼這個用世間的例子我們好懂,比方莊稼正熟了要等著秋收,莊稼就是那些稻米,準備要收成了,你用一把火把它全給燒光了,結果老百姓沒有東西吃啦,這個罪也很大。

  這雖然說是世間法,這都是不道德的是不是?現在說的是出世間法,大家最急需的這個當生能夠解脫的唯一的一條路,他就靠這個法來得度。你就把它給毀了,這個罪勝過什麼呢?勝過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啊!

  所以我們這個言論要十分的小心,言論就是說話,俗話說「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講」,你亂吃,最多是瀉肚子而已,是不是?再嚴重就是食物中毒,你跑一趟醫院,那就沒事了,最多是花錢消災,那就沒事了。但是這個謗正法的罪,你用錢都解決不了,所以這個罪報還有啊!

  下來繼續說「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這個說的是你死後墮到鬼道去了,所以為什麼大家要施水,這是一個法會,這個餓鬼就是百千萬世,也是百千萬輩子,不要說沒有水跟吃的,他就連什麼呢?他就連這個名,水的名都聽不到啊!所以為什麼老放焰口是不是?我們看那些做法會的放焰口,放焰口是幹什麼?就是請鬼吃飯,因為他很苦啊!他得不到東西吃啊!

  然後「久後得出」,好不容易出來了之後,不是就馬上轉世做人的,沒有那麼便宜的。而是要先在牛馬豬羊,因為它愚癡,就變成畜生,那就要被人家殺了,受極大的苦。最後這些都消滅了受完了,那就變成人了,變成人就安樂了嗎?還不行!變成人也生在下賤的地方,也是百千萬世不得自在,永不聞三寶名字,這種人聽不到三寶的名。

  所以看看我們這些人,今天還不只聽到三寶的名,還承接了淨土的無上大法,最殊勝最圓滿的圓教大法,所以我們是無比的幸運!這就說明我們過去生中沒有做謗法的事,是不是這樣?

  「是故」所以呢,下來這兩句話我們要注意了,「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也」,這句話很重要!所以說法的人為什麼不輕意說呢?為什麼要很慎重呢?就是這兩句啦!你對那些沒有智慧沒有信心的人,不要跟他說這個經,《無量壽經》後面這個經文也說了,說這個法只有世尊能開示。所以師父我這種轉述的方法最safe最安全的了,除了避免自己會做五百世的狐狸之外,還不會輕易的謗法,因為轉述的內容都是佛跟祖師善知識的話,念公他自己就很小心謹慎。

  下來就說到這件事情,念公說他最近,最近也就是當時,他說最近我再進一步的關門,關門不是閉關,他是關門,這個關門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不是我自己想要休養,實在是還是少說為宜,你這引起人家的批評甚至毀謗,那就不好了,所以「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聽了之後他疑謗,就得到這麼大的罪。所以這就是說如果要是疑惑,那就是為失大利,你失掉得到正法的真正的利益了。

  所以從這段經文,就把這件事情做了一個很大的證實跟引證了,引佛經來證明佛經。這是最如法的,不是用自己的話來證明,不是。多方面的所謂引經解經。

  從這兩句話也提醒我們:你去說這些事情,不是隨便說說的,你都要看對方要看機緣,看他能不能接受。

  所以為什麼密教裡面的密壇不讓人家進去等等這些?跟這個是同一個道理。沒有什麼可保密的,只是為了對方的好處,是為了對方著想。所以念公說我們有一個法本,密教的法本是不能夠讓別人看的,別人要是偷看了,看的人有罪是肯定的,你這個主人同樣你也有罪,為什麼呢?你沒有把它收藏好啊,這是你不負責任,不小心。

  同樣的顯教戒律的經本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的,主要是怕世間的人看了之後,就到處去找出家人的毛病,到處看出家人的過失,因為他知道戒條了是不是?這樣子就起惑造業,就墮了無間地獄了。

  這裡特別指為人說這部《無量壽經》,說淨土法門,所以是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法,都要看對象。

  當然你說類似一些的人天乘的話,那也可以,因為這不是如來的大法,說世間法或說做人的道理,這一般人就很容易接受。

  但是你要跟人家說念阿彌陀佛,就會有太多的反彈了,等於你不慈悲,給他製造機會造口業謗法,你自己也要負責任。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觀機,這樣子你就不會「撞板」(碰釘子),也不會給人家起煩惱。

  那我們繼續說一個疑跟一個信,所以我們看到疑跟信,只是當人的一念,就是你一個念頭而已,可是這個差別豈但是天淵之別,這個差別就沒有辦法說了。

  所以這就是我常常說的,現在是民主世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沒有對跟錯,但是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個天淵之別就是說他的結果。

  所以最後佛就說了:「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應當明白的相信,而不是迷信。這個「明信」是最好了,佛所希望我們的是「明信」,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先「仰信」,這是大家常常聽到的,先相信諸佛所說的必定如是,我們是相信聖言量,因為佛是聖人,不是一般的普通凡夫。然後自己要很好的來學習來參究,希望一天一天的明白。所以「仰信」也是很可貴的,你通過「仰信」,慢慢達到「明信」。

  你不能隨意就以為如是,以為是這樣子的,如何如何的下評論,也不要輕易以為我現在所理解的就理解得對了,這樣不行。要先給自己打個問號,要不然你要是把它釘住了,之後你再接受新的東西來了,它就會成為一個blocking,成為一個障礙了。這裡說的「釘住」就是固執己見,牢不可破,那就成了你的障礙了,你就沒有辦法再向前再突破了,我們常常講的,你就沒辦法提升了,沒辦法進步了。佛法是無止境的在發展,你怎麼能「釘住」呢?「釘住」就是你死在那個地方了,你不想再發展了嗎?

  這裡念公就舉了世間的例子,譬如你上那個梯子,在這一層你就把腿給捆上,不再往上去了,把你自己給拴在梯子上,你覺得好受嗎?但是人都喜歡將自己栓在梯子上。應該要放棄以前的再前進,都不可以停留啊!

  所以念公的勸告就是說,我們要徹底的否定自己,你們要想今生有突破,那就得在這方面用功,就得不斷的否定自己,再來就是要聽善知識的話,要聽老師的話。

  一個人明白自己的障礙缺點在哪裡,那就好辦了,這才有可能去克服。不然就總是迷迷糊糊的,平時還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當你臨終還迷迷糊糊,那就成了大障礙是不是?

  下來就是一段關於臨終障礙不能往生的內容,念公就引了道綽大師的話,道綽大師說,你五逆又誹謗正法,兩個加在一起,那決定是不能往生的,這個我們看四十八願我們也知道。這個他是從一個實際的情況出發的,就是你既然誹謗正法,你就不大肯懺悔啦,對不對?懺悔這個事情他就做不到,因此就不行了,為什麼呢?念公說我得給他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謗法的人不容易懺悔呢?這裡頭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是他的見解,他為什麼要謗法?他的見解就是這樣,他既然見解是這樣,所以常常說一個人是捨身容易捨見難,他對於這個見變換不了,他怎麼願意懺悔呢?懺悔你得說我錯了,我那個見解我都錯了我不對了,要換一個見解,他才能懺悔啊!他既然謗法,他那個見就非常的牢固,所以他就不肯懺悔,這就是說明那個謗法的人不能往生的原因就在這裡,他不肯懺悔。

  但是如果他還肯懺悔,這是億萬人之中難得又難得的,很難找到這種人。你真正到最後你肯懺悔,佛還是原諒,還是攝受的,不過這種人就更少了。所以這就是說,不要覺得已經謗了法就絕望了,不要這樣,不是這樣子的。你真能懺悔,佛還是攝受你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下來我們去看經文了: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

  這個是很關鍵的問題,也是現在很普遍看到的現象,彌勒菩薩為我們提出來了,我們先看註解:

“慈氏大士,以無緣大慈,憫念末世中有一類眾生,雖亦修善,但不求生西方淨土。故發斯問。佛答:此一類眾生,缺少智慧,迷戀天人之福,故不願生。”

  那麼底下就是彌勒菩薩回答了說:「慈氏白言:云何此界」,就因為這個時候大家正在看到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還在現前哪,這個大家正在討論的時候,極樂世界都還在現前,邊地疑城也都在現前。不是過了幾品之後,或者是我們下課回去睡覺之後,極樂世界就消失了就不見了,極樂世界不是白天才開放,晚上就關門不接受報到了,一個星期只有五個工作天,沒有這回事,一直都在的。

  所以現在就是現在佛釋迦牟尼佛,跟未來佛彌勒菩薩,正在討論這個非常重要,對眾生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問題。

  彌勒菩薩就問,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類眾生「雖亦修善」他也修善,但是不求往生,為什麼呢?我們大家放眼看看,目前的佛教徒就是這樣,修善很熱衷,要他求往生,一聽就覺得,哎!你是要我早點死啊?一聽就很恐怖!你只是修善,不求往生,你的結果肯定不能出六道,生天還在六道啊,這個問題嚴重了!

  所以彌勒菩薩提出來問佛,佛就回答了,回答就是下面的經文了,我們來看佛回答的經文:

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

  我們接著看註解:

“慈氏復云:「不求佛剎,何免輪迴」。此有二義:其一者,專指如上之人,妄謂西方之樂不如天界。如是虛妄分別,不求生淨土。不知修善之福,雖得生天,但天壽盡後,仍復輪轉。其二者,泛指各宗行人,雖能精進修持,但不以彌陀淨土為歸宿,專仗自力。則難於現在生中,坐斷生死,仍受後有,故云「何免輪迴」。”

  佛告彌勒菩薩說:「此等眾生智慧微淺」,這一類的眾生智慧很小很淺,他「分別西方,不及天界」,他覺得西方極樂世界不如天上,不如天界。

  對沒有知識的人就不說,有知識的人,念公說我見過兩個人,一個是大居士的女兒,她不求生西方,她說西方極樂世界「老開會」,我們等下看「老開會」是講什麼?有時候念公他自己知道,我們後人對這個還得去猜一猜,極樂世界「老開會」,就是這一類人,說了這句「老開會」,念公就哈哈大笑,然後就沒有再說下去了,那怎麼辦呢?「老開會」是指著什麼呀?大家自己猜一猜。

  師父猜的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一直都在聽經聞法,在討論在學習在分享,你看第十六品不是有說嗎?「中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還有極樂世界有情無情皆宣演妙法,那些菩薩天天就是「都悉集會七寶講堂。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所以叫著「老開會」。這是師父我自己的猜測,這是第一種人。

  還有一個是給貢噶上師做translate翻譯的,他也不是想生極樂世界的,他要生什麼什麼天。

  所以有這類的人,我們不要以為沒有,很多人是這樣的,因為他理解得不夠深不夠廣。

  還有的是不要往生,不要往生幹什麼?還要來做人,還要繼續做佛門的領頭羊。

  當然你可以選擇再來做人,how about你的信徒你的徒弟呢?不是每一個都像你有這個本事再轉世做人的,還可以選擇做什麼樣的人,那你這樣就對那個追隨你的人,你就不夠慈悲了是不是?你同樣也就否定了佛跟祖師勸人要生極樂的這個說法了。

  「不及天界」他認為極樂不比天界快樂,他就不求生了。因為他智慧微淺,他知道的有限limited,他不知道生天不究竟,所以有些人就是有這種分別心,因為他知道的不夠徹底。佛就回答了彌勒為什麼why?就因為這個原因。

  那麼慈氏又接著說了:「此等眾生,虛妄分別」,這些個眾生是虛妄的分別,這個分別是錯誤的,分別是虛妄分別,這個分別前面給你加個兩個,虛妄,還說顛倒分別,是無分別中,你要去分別它,所以叫作虛妄分別,那是第六意識它起作用,那不是真心起作用。「虛」是不實,「妄」就是錯的,是這樣的分別。

  「不求佛剎」他不求生佛剎,「何免輪迴」呢?能不能免除輪迴呢?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是彌勒也是未來的佛他說的話。你說現在這個釋迦牟尼佛不行,我不認同,你不認同,OK!那你等彌勒來成佛的時候,他還是說這句話「何免輪迴」?還是這句話「不求佛剎,何免輪迴?」

  你看你修其它法門,你修唯識觀,最終你也要求生淨土。念公在他一段開示裡面就說到說,你修法相宗的,你不能不讀這個經,這個經就是《無量壽經》,因為「極樂依正即法相故;信願持名是唯識故;由願生而悟無生,由依他而證圓實故;入有得空,轉識成智故。」所以唯識它也是一個過程而已,它不是究竟的。你不求生淨剎,你何免輪迴呢

  還有輪迴就是還有後有,而要眾生不受後有,這是什麼境界呢?什麼叫「後有」?「後有」就是死後三界還有,還要到三界投胎,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所以禪宗快確實很快,的確有多少人開悟,但是他不能不受後有,比方第二世他還要來,他都是彼來彼去,來來去去,進進出出,就是這樣輪轉。

  如果你要盡一生解決這個生死問題,那就是既穩又好的莫過於淨土宗了,這點是最適合於現在的凡夫。

  我們大家要知道,十方佛國土要單比某一個殊勝,那比極樂世界殊勝的有的是,但是再殊勝也跟你無關啊,為什麼?你去不了。你不要說別的世界,就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這個世界你就去不了了,就在這裡,你就去不了,你就在這個裡面了,但是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就知道釋迦牟尼佛的穢土的種種,天天就在這裡面打滾。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你不得而知,那就是沒去嘛,你入不了。

  你要貪圖快,那禪宗確實,大批大量很多人開悟。但是它有個不能「不受後有」,「不受後有」就是說你沒有還有什麼叫業力要牽引你,你還要轉生到什麼地方,還有後生後世,不是可以自主的,不是可以自己做得了主的,而是業力支配你去的,這個叫作「後有」。

  「不受後有」這就是生死自由了,所以這就是夏蓮居蓮公的這句話,如果你不能「不受後有」,那你就不如受極樂世界這個「後有」,最safe最安全的。

  而且禪宗有時候那個三關齊破的人,所謂「三為國王,便失神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當了三次國王之後,他的神通就沒有了,所以這個一入胎,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啊!不生佛剎,可是要出這個輪迴,不容易啊!

  所以彌勒就問:「不求佛剎,何免輪迴」?這個語義多麼的精煉啊!就是說彌勒這兩句話是指這兩種人,一個就是說從享樂的觀點來看,他覺得天界快樂,尤其是有男女之欲樂,所以他留戀,這樣修善,你是可以達到你生天界的目的,但是你的福報盡了之後,你還是要輪迴。

  而且三界都是假的,我們這個世界叫做欲界,你看都有欲望。不要說人,就算那個小螞蟻小蠶仔兒,那些小蟲都有雌的有雄的是不是?有生殖因此都有情欲。到了萬物之靈的人也是一樣,一直到天界,欲界天俗話說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還有很多老婆,還有王母娘娘還有公主,那不就是有情欲嗎?有夫婦有孩子,這就是欲界天了,這叫欲界,是最低的一界。所以很多人以為生天很高,其實是非常低的,三界之中欲界是最低的一界,欲界天就是在欲界中最高,可是在三界中他最低,這是欲界。

  那麼欲界再上,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上去是色界,色界這就沒有形體了,沒有固定的一個肉體了,但是有形色沒有實際的體,沒有實質的這個身體,但是他有形色,不是有我們這種的肉體,這個色界就是所謂的梵天,外國人說是婆羅門,稱之為梵,色界天就是梵天,色界天極清淨而且是離欲了,肯定是離欲了。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類,要是用一般的方法來修,你不談淨土宗不談密宗不談佛法,我們說是一般的人,只要有一次的男女關係,你最高只能生到欲界天,色界天他就沒份了。所以要知道出三界很難哪!

  那麼再還有就是無色界,這個連形色都沒有了,就是修禪定的結果,他的壽命多長呢?八萬四千劫,壽命就無量了,所以以他們的神通,他們就看不到自己什麼時候要結束,就認為自己不死了,其實這是錯誤的。生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以五百小劫入定,入了定之後真正他的心就不動了。

  這裡有個比方像什麼呢?像那個冬天凍冰裡的魚,冰凍的魚牠一凍了之後,牠一點也不動換了,魚就凍在水中了,那麼就等春天氣候暖和了,河一解凍,魚又活了。

  所以他這個不動是環境的關係,他這個修持修得這種定功之後,他就生到無色界天,那就是壽命八萬劫,他到最後五百小劫他又要出定了,出定了之後還是根據過去的因果,他又繼續的輪迴了。

  所以你不求生極樂,只求升天,那就要瞭解當中的利害關係了,都是像著了火的房子一樣,天界就是這樣子的,所以有一句話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所以都是不真實的。

  那麼第二種說,各宗各派的有許多人以生淨土為著相,是有一個極樂世界,是有一個相,阿彌陀佛也是相,你們就著那個相,所以有的人他就死於句下。

  念公說這次從美國來了有一個人,他就看了黃檗就是禪宗的大德,寫了一本書叫《傳心法要》,裡頭就說了一段說佛有什麼相可見啊?有什麼可來可去呀?所以臨終見佛,你也不要跟他走。看的人就覺得這個跟淨土就不合了,就來問念公,念公就回答了,說什麼?說禪宗都是法身的境界,之前說過。

  我們之前有學過,說到須菩提,佛從天上下來了,他在打坐,很多人等著接,他在想要不要去接佛呢?他後來就想說「不去接了」,因為佛是無來無去的,無來無去我有什麼好接呢?他沒有去接,佛說他是第一個看見佛了。這個是說的法身境界,為什麼呢?同一個法身嘛!同一個法身誰接誰呀?從那裡接,去哪裡啊?沒有啊!

  所以我們是凡夫啊是不是?你是須菩提的水平嗎?「菩提鬚」就有份,要知道我們是凡夫,臨終念佛蒙佛接引,你生的是凡聖同居土,你還是凡夫境界,你當然要跟著佛去啦!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咯!後來這個人就聽懂了。

  那念公說其實我這個話還沒有說透,下面就給大家說透了,以前說過這句話有四料簡。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生是一定生,去就沒有去,你往哪裡去啊?都在自心之內,你去哪兒啊?這不去就是不去,就好像須菩提他不去接,不去接,他就見到佛了。

  再有一句「去則決定去」,「去則決定去」,「生則實不生」,你往生之後,到了極樂世界,證得無生,那你生什麼呢?所以這有四料簡。

  那麼再其餘的兩料簡大家自然就明白了,都可以,所以不要在這個語句上去執著,就是叫做「死於句下」。

  那有的人他就不行了,就認為我們禪宗我們這個才高啊,你們隨佛來接引,這個low低啊,他要把這四料簡都知道了之後,那有什麼叫來去呢?有什麼叫跟不跟的呢?實際上都是以情見的心來推測往生的情況。

  但是往生人的那種情況,在佛力的加持之下,都遠離了這些跟不跟去不去這些思想,都沒有這些了。往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經文不是說了「自然中自然相」,哪裡還有這些起心動念,這些琢磨這些安排?沒有,不需要安排,水到渠成。

  好,我們繼續談說,對淨土法門種種的情況不理解,一般人就是以這個凡夫的境界去推測許多佛的殊勝的境界。

  另外還有各宗的行人,雖然很精進修持,但是不以淨土為歸宿,那你不以淨土為歸宿,在現在生中要坐斷生死,就可以說是mission impossible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是這一句了「何免輪迴」?「何免輪迴」就是這樣的意思了,這個是彌勒的回答。好,我們再看下來的經文:

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

  我們緊接著看註解:

“「佛言」下,更明著相與離相之得失利害。著相修福,難免輪迴。離相求生,永得解脫。上段先明著世間福,不出輪迴。蓋彼等雖種善根,但貪人天福報,不能離相,不求佛慧。”

  佛接著就說了,「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所以我們這個討論就越來越深入,越深入就越不好懂了,因為佛法是須要彼此要計較計較,不是比較,是比對的意思,這樣來比對,就有許多的問答許多的交談,將問題的根結徹底找出來了,經中就是這些內容,你看我們這個《無量壽經》那不就是阿難問嗎?而《金剛經》不就是須菩提問嗎?它是經由很多菩薩來提問題來回答,這才能引出佛的殊勝的開示。

  佛就說了「彼等所種善根」,這些人他是種了善根了,但是他種的善根他不能離相啊,把這個觀點說出來了,因為他沒有離相,他「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這個是經文,這個底下就進一步的指出著相和離相的利害關係,這個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上頭說明了疑跟信,那底下就分別說你是著相還是能離相,你著相修福,你就是「住相布施」,常常他就有這種情況,什麼情況呢?今天我做了很大的功德,我在廟裡面我是大施主,現在都不用大施主的名稱,我們用大護法,他就端著一個大護法的架子在那邊招搖,這個形容很好,可以想像他那個招搖樣子,在那邊招搖,這就是十分的著相了,這就是「住相布施」。還有單單跟某一個什麼人有情感,他就多把什麼好處去支援他,這都是「住相布施」啊,這都是「住相」跟「著相」。

  佛教徒萬萬不能只是追求人天福報。蓮池大師發願文當中明白的寫出來,不求人天福報,修行的真實目的是求覺悟,「佛者覺也」,我們學佛所為何事?學佛是為了什麼呢?不是只為吉祥長壽富貴等等。也只是普為眾生求覺悟而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菩提得菩提,「菩提者,覺也」。還有這個布施也不是為自己種福。我們這個布施稱為布施加個波羅密Paramita,就是希望這個布施能使得一切眾生都到彼岸。這個彼岸不是天界,更不是去向那個二乘聲聞緣覺。這個彼岸直接是成佛,希望眾生都成佛。

  持戒也是一樣,不是說我害怕犯戒,我會下地獄,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願一切眾生都能持戒,也都能夠到達彼岸,是這個六度的心啊!這個修福不光是布施,種種都是如此。

  比如說你在禪定當中你著相,那肯定要著魔的,那就難免要輪迴了。因此要離相來求往生,所以你求往生,不是你著相而能往生的,你要是離相,那麼就可以真正得到解脫了。我們繼續看下來的經文:

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下來註解說:

“「雖復修福,求人天果」,故不能出三界牢獄。「得報之時,一切豐足」。暫享世樂,福盡還墮,後患無窮。命終之後,親眷雖為之懺罪祈福,修法誦經,欲相救度。但彼之邪見根深,執迷不悟。因「邪見業王,未能捨離」。以邪見故,不生正信,故此邪見實為諸惡業之王。故云「邪見業王」。故「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底下就是佛說的「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他這個人是求人天福報而作布施,求人天福報作布施,他也供養種種種種的,給佛相裝金、造佛像、放生等等,作了很多很多功德,他所求的只是人天的福報,人天的果報,他得了享受這個報的時候他豐足啊,他豐衣足食,應有盡有。可是他沒有能夠出三界的牢獄,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是牢獄啊,我們世間人講監牢。所以外道以生天為解脫。我們不但是欲界天,連色界天、無色界天都認為是牢獄,這就是不同於其它宗教的地方,只有佛法你才能夠出三界。

  你修人天福報,你所得的只是人天的果實,你出不了三界的牢獄,你死了之後,你的父母、妻子、你的種種眷屬「欲相救免」,就是請人給他作功德,做許許多多的善事來救度你超度你,希望能夠超生。

  這個就是梁武帝的例子了,《梁皇寶懺》這個懺還特地為超度梁武帝的妃子而做的,主法的是誰啊?主法的是寶誌禪師,傳說寶誌禪師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樣的主法和尚也只能夠將梁武帝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而已,忉利天還在欲界啊!

  主要原因就是這句「邪見業王,未能捨離」,這四個字的份量很重啊!他前生幹什麼來的呢?說他是邪見業王啊!他前生還是修善的,這個問題就是「著相」了,所以對於「著相」的人用這四個字。大家要知道,這些我們都要接受批評啊!你為什麼「著相」呢?是你的邪見你的業王啊!這個罪業的王,這個邪見是業王,這樣的一個東西它不肯離開你。所以在生前你就是著相修福,你死了之後,雖然搞什麼大法事,修大法會進行超薦,兒女給你誦經給你作種種功德,但是你這個邪見的業王也還不能夠離開你,因此你常處輪迴而沒有辦法救你。活的時候你種的福就是生天,這個福報盡了之後,就要輪迴輪轉,輪轉之後,要救你是救不出來的,你的邪見業王在這裡,你出不來。這是一種。

  佛所批評的這個還是輕一點的,就是我們俗話說客氣一點。接著佛繼續說嚴重的,不客氣了!我們看經文:

汝見愚癡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

  我們繼續看註解:

“上文所指,更甚前者。前者修善,但求世福,故不能出輪迴。此則愚癡更甚。不種善根,反恃世智聰辯,驕慢自大。不生正信,助長邪心。不知世智辯聰,正是八難之一。邪見顛倒,反以為美。如是之人,焉能出離生死苦海。”

  我們看看這段的解釋,這裡說的就更嚴重一點,說是「汝見愚癡之人」,這種人是愚癡的。前頭說的就是他「不求佛慧,不能離相」。這裡說更有這一類愚癡的人,這一幫糊塗人不種善根,他這樣就更錯了。前頭的人還種善根,還念佛什麼什麼的。這裡說他「不離相」也「不求佛慧」,「不求佛慧」比「不離相」又更嚴重一層了。

  你現在沒有達到離相的水平,所以我們來看善導大師他說的,初念佛時,不要先求離相,不是要你無相離相,只要你是依這個相,這個重要!有相你就依,你說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什麼什麼,你就依這個相。

  就好像學密宗,密宗有本尊相,你就好好的觀這個本尊相,有咒輪你就觀咒輪,這個咒跟聲音也是相,這個咒就是音聲,你就這麼好好的念,阿彌陀佛這個字也都是相,你就是很專心你專至,專就是「專一」,「至」就是登峰造極,不能再高了,你依這個相,而你這個心很專,很登峰造極的這麼去念,最後決定往生。

  那你現在在這裡能求佛慧,你還學般若,學般若就稱為學般若菩薩,你還在學呀是不是?你看我們七寶,我們七寶就是依念公的教導,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作為我們的學風,學般若就是聽經聞法,所以我們現在在座的個個都是叫作「學般若菩薩」。

  你不學般若,那就是不求佛慧了,那你的結果是怎麼樣子?邪見業王就常在輪迴中出不來了,這還是好一點的。

  下來說的就更差啦!更差一點就是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這個批評就很厲害了!現在很多人就是這樣,現在這樣的人就很多啊,他只是拿著所謂的「世智聰辯」,你看我們又「世智聰辯,世智辯聰」,這個意思上沒有分別,兩者都一樣,世智辯聰就是世間的智慧,不是佛法說的智慧,能說、能夠辯論、能夠寫文章,能夠咬文嚼字,能夠誇誇其談,這個聰辯就是誇誇其談,談到天花亂墜,談到口水亂亂噴。還有許多人善言說,廣交遊,辦法多,門路廣。念公說實際只是小聰明,聰明不是智慧,佛法稱之為「世智辯聰」。這種人學佛至為困難,在佛法稱為八難之一,跟那個盲的、聾的、啞巴的、精神病患者,處於同一個行列。「世智辯聰」那個伶俐極了,一眨麼眼就三個心眼,我們保留念公的原話,一眨麼眼就是你一眨眼,就是你一不留神,他就有很多心眼,很多心眼就是古靈精怪,腦筋動得很快。這種人學佛,就和神經病、瞎子、聾子同樣的困難。

  那個盲人將來他還能夠讀盲文,將來會有盲文的佛經看,其實現在都有了,他還是有希望得度的,而且你眼睛盲,你耳朵聽到啊,你聽到佛號,還可以自念自聽是不是?你看不到佛相而已。

  但是這裡說的這種「世智辯聰」的人,靠「世智辯聰」來「增益邪心」,這個就確實是困難再加上困難了,就非常非常的困難了。

  這樣就是「增益邪心」了,本來眾生就是迷惑,就是邪,正的東西很少,但是他就是用這個「世智辯聰」,他沒有用佛的智慧去除掉自己的邪心,他不是去掉這些東西,他是使得這個「世智辯聰」增長他的邪心。

  所以有的人研究佛教之後,就說這個經是假的那個經也是假的,當然有一些經是假的,你說出來,那就是很有功德。但是明明是對的,你硬要說是假的,因為跟你所理解的不一樣,那你就說這是假的。

  我們要知道,佛告訴我們四依,大家都會背,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說經典不一致,這個時候你將來依靠什麼?依那個「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不是所有佛說的法什麼什麼話,你每一句都平等一樣的要去依靠,不是這樣子的。

  佛說法因為對象不同,所說的就是不一樣,這一點必須得知道。你這個「不了義教」,就應該放棄你這個「不了義」,來依那個「了義教」。他就堅持他那個「不了義教」,來說這個「了義教」是假的,這種人就是不好辦哪!

  你看我們淨土法門是「了義教」,《阿彌陀經》中說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十方諸佛都來讚歎阿彌陀佛,原因就在於它是一乘了義的教,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永明延壽大師有一部書叫《萬善同歸集》,說一切的善最後所得的果,都是要滙到阿彌陀佛這個大願之海中,就像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中一樣,一切修行最後所歸宿的,你要得到的最終的善果,就是要最終都歸宿到彌陀的願海之中。

  所以有許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來還合適,下根的人就很困難了。比如參禪,所以許多人就不相信有頓法,甚至有些修禪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辦了。因為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頓法。學密法也是這樣,這倒不是因為法本身有問題,而是因為修法的人他根器不夠所造成的,根器不夠,就會生出障礙來引起魔障,下場很慘啊!

  只有淨土法門才能三根普被,你再沒有水平的也能夠往生啊!所以說有的法不是三根普被。而淨土法門則不然,唯獨淨土法門最上根器的人學也不屈才,文殊、普賢,這麼高智慧的也不屈才,不屈才就是不委屈你。最下根的人學也可以入門,真正是「凡聖齊收,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所以不但是圓教,而且還是極圓極頓之教。

  所以求生凈土不是自私自利,你真要度眾生,這是最妥善的方法,是一乘之法,而且是了義之教。

  下來這句就是「云何出離生死大難」,這種世智辯聰增益邪心的人,怎麼樣出離生死大難呢?怎麼樣子呢?所以下來的內容都繼續在討論這種「世智辯聰」的人,他是增益他的邪心,他沒有從這裡改正過來,所以他還是不能出輪迴。

  下來還有很多的討論,包括註解的內容,所以我們就留到下一堂課,就是明天我們才來繼續的一起來學習。好,我們今天就一起學習到這裡。感謝大家的出席,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36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