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15 17:21:23瀏覽87|回應0|推薦3 | |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55集 好,我們繼續看第四品的最後一點點內容,就是經文跟註解,那麼上一堂課我們講到這句: 感得廣大清淨居 殊勝莊嚴無等倫 那麼先看註解解釋這句「無等倫」,在註解205頁第二行: “「無等倫」者,無能等,無能比。” 它這個殊勝沒有能相等跟相倫,倫是比,沒有能比的。那麼這個句子是見於唐宋譯本裡頭的。我們看魏譯: “又《魏譯》曰「道場超絕」。超絕即殊勝,故與此同。” 那麼另外一個原譯本魏譯他是說,這個「道場超絕」,居跟道場,那就是同一個意思了。所以超絕就是殊勝,殊勝就是不同,特別超出。那麼下來嘉祥大師解釋這個超絕解釋得很好,超絕是什麼意思呢? “《嘉祥疏》曰:「修道疾速成佛,故云超絕。」” 他說「修道疾速成佛,故云超絕」,在這個清淨居裡頭,清淨居就是極樂世界,在那邊修道,你很快成佛,所以說「超絕」,也就是現在說的「無等倫」。這是法藏菩薩他發了這個願,那麼後來極樂世界確實真的是這樣子,關鍵在於什麼呢?在於疾速成佛。 各位同修,這句話很重要!要不然我們說好看好看,你來看看我極樂世界的鳥啊水啊,蓮花有各種顏色,哇!好到沒話說,無以弗加,我這比誰都好。那只是一種體會,這個光明比那個光明更加的殊勝這樣子的體會而已,這是對比,這是比法裡頭的,就沒有講出它真正的關鍵問題所在。 關鍵問題是什麼?四個字:疾速成佛。所以只要到了那個地方,你就放心了,你不管多少時間,時間那是騙人的,用我們的話來說,時間是騙人的,是我們這裡才有時間,去到那邊哪有時間?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生到極樂世界呢?如果你懷著這樣子的一個心,念公常常說一個人他就是念佛,他想活的時候要好,死的時候還要好。活的時候,求佛保佑一切平安如意,比別人都強,甚至也想長壽。死的時候也要生到一個好的地方去,這是徹頭徹尾的個人打算,這種心是不能往生的。這是事實,那麼他也做對了。但是可惜就好像你看見一個仙人在你面前出現了,他拿了無量的珍寶,他問你要什麼?給你。你什麼大的寶貝你都不要,你只是跟他要一個冰棍就行了,這樣子就滿足了。哎呀!那多冤枉!這機會來了,仙人給你的寶貝,你當然要最好的嘛,是不是?別客氣!但是你只要一個冰棍。 所以我以前也講過,你把這個鑽石丟掉就跟人家換個玻璃回來,那麼這個玻璃如果是在聚光燈照耀之下,看起來好像跟鑽石也差不多,閃閃發亮。但是在實質上,鑽石跟玻璃是不一樣的。 “嘉祥大師一語破的。淨宗之殊勝超絕,首在疾速成佛,凡夫往生,逕登不退,不退才能疾速成佛也。” 所以極樂世界的殊勝就在於疾速成佛,他是去了就不退了,而且壽命無量。所以我常常說你其它可以不相信,就這兩個,阿彌陀佛給我們的保證都已經夠了,一個不會退,一個是壽命無量。在其它地方的種種,都是使你退的。但是極樂世界種種的都使你前進,而且很快的前進,很快!這才是我們要往生的真實的動機。因為我們這世界的退緣太多了,這個事情說了很多次了,進一退九。念公說多少人我曾經看見很不錯的,修行很好的,滑下來了,垮臺的也是垮得很徹底。進一退九這是規律,你在沒有證得之前,每一個人都要謹防啊!要很謹慎的來小心防備,防備什麼呢?八萬四千魔軍在行人的六根門頭,等待你開悟,或者你得定得神通的時候,就趁這個機會你這種事情到來的時候,也正是他來得逞的一種機會。《首楞嚴》說的就是這樣,大家看看《首楞嚴》,就是在你要得的時候,你就著魔了,瘋掉了。 所以極樂世界沒有這些事情,這些事情是非常關鍵,這才是真實的快樂,叫極樂。所以別的什麼享受,極樂世界你想吃什麼,要什麼椰槳飯炒果條就來了,那是說你想吃什麼。宮殿隨身,你的宮殿隨著你想去哪裡飛來飛去,種種那些,那些還不是徹底的。徹底就在於他頓脫生死,速成正覺,所以安樂,他這是在法上的安樂,所以他叫大安樂法門嘛,淨土法門叫大安樂法門。我們再看註解: “因有此殊勝方便,故普願「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此之安樂,才是真實安樂。頓脫生死,速成正覺,故云安樂。又《稱讚淨土經》曰:「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又「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故云「受安樂」也。經云「惠以真實之利」正指此。” 所以一切都是在得到法上面的。不是其它法以外的什麼環境的物質的,不是。在法上面的,在清淨上面這樣子的安樂。而且最究竟的就是頓脫生死,修成正覺,一往生就脫了生死了,在那個地方之後,很快成正覺了。所以我們這部經說要給眾生惠以真實之利,這就是真實之利了。其它的,你還不是究竟圓滿的,還不是真實啊! 所以法藏菩薩感得這樣子的一個佛剎,大家都來這個地方,來這個地方幹嘛?「清淨莊嚴無等倫」,而且到了這個地方就受安樂。 「輪迴諸趣眾生類」,這裏特別指在六道輪迴的眾生都到了佛剎,都到了佛剎之後,就來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無邊苦眾生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慈者,與樂。悲者,拔苦。此兩句表法藏大慈大悲之弘誓。” 就是這兩句經文「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這就是法藏菩薩的悲願。「度盡無邊苦眾生」,苦眾生跟前面這句意思是一樣的,這是法藏的大願,我是...這個我就是法藏菩薩,我就是一直要恆久,不是說到哪裡就停下來沒有了。恆久都是如此,一直都要這樣,Non stop沒有停止。所以念佛不難,難於發心;發心不難,難於真實;真實不難,難於勇猛啊;勇猛不難,難於長久,所以發長久心很難。 所以很多人一直都非常積極,你看他開始的階段一直都非常什麼什麼的,後來退了。我這麼多年親眼看到的太多太多了,受了一個打擊就退了,退了之後幹什麼呢?就去學別的了,這就是後面經文佛勸我們的,不可中途後悔..轉受餘教。下來說: “願常為一切眾生拔苦與樂,盡未來際拯濟負荷,度盡眾生,方成正覺也。” 這裡的「常」是恆常。不是時常,時常偶爾還會沒有,那不叫恆。恆就是恆久的,一直都是這樣子,盡未來際沒有間斷,而且沒有疲厭。 法藏比丘發的這個願,「常運慈心拔有情」,我不度盡眾生誓不成佛,眾生無盡我的願也無盡。 “「常」,指時間。過去、未來、現在為三際。常即豎窮三際,即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無邊」兼指空間,遍及十方虛空,即橫遍十虛,包括一切空間。” 這個「常」就是指時間上,過去、現在、未來。無邊就是指空間。一切處的眾生,我都要度脫,一個都不漏。一個角落不管你是什麼角落,這個角落包括廁所,廁所的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我也要救啊!只要你還能念我的名字,為什麼阿彌陀佛要你念他名字?他開心高興聽他的名字啊,是你能念我的名字,表示你願意來,就是這個意思嘛!所以一切處任何地方,所有一切眾生,我都要度脫,這是法藏比丘他的願。所以一切時間,一切空間,都是在度脫眾生,這就是普度的意思,沒有捨棄一個眾生。 “故無邊者,乃十方三世無量無邊也。法藏菩薩於一切時中,於一切處,大慈大悲度脫眾生,務期度盡方休。但時間無有窮盡,空間無有窮盡,眾生亦無有窮盡,故此大慈大悲大願大行亦終無窮盡也。” 但是這裡說這個時間是沒有盡頭的,不可窮盡的。空間也是一樣,也是不可窮盡的。眾生呢?眾生也是不可窮盡的,那麼於是法藏比丘的大慈大悲大願大行也沒有窮盡。 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不是到什麼時候阿彌陀佛就收工了,他再也不度眾生了,剛好那個時候我們要去,那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放心,不管你現在可能去不了,再輪轉多久,什麼時候阿彌陀佛都在等我們,這叫做沒有窮盡,這就跟普賢菩薩的大願王一樣了,「我此誓願,無有窮盡」。 這八句就是前頭發了願,而自己要求正覺。感得一個清淨的國土,讓一切眾生來這個地方受安樂,而且疾速成佛,很快成佛。度盡無量無邊盡未來際。那麼這一品最後四句就是,我們看: 我行決定堅固力 唯佛聖智能證知 縱使身止諸苦中 如是願心永不退 我們繼續看註解: “本頌分為三大段,首為讚佛,次為發願,在末後四句偈,則為請佛證明,法藏比丘發願已,即請世自在王如來為作證明。” 那底下就是請佛證明,最後四句就請佛證明了說:「我行决定堅固力」,我這個所行,我所要做的,我這個決定和堅固的這兩方面的力量,決定不能改移,不會改變,堅固不能轉動,不可破壞。 他說「唯佛聖智能證知」,這一種力,唯有佛的聖智才能夠給我做證明,才能夠真正瞭解我。所以要了解不是容易的事情,這個是水平的問題,你粗淺的人就瞭解不到一個深刻的人。你總得水平差不多才能夠有一些瞭解嘛,所以這是水平問題。 所以現在就是有很多,你像過去中國批孔,批評孔子,那他就是對孔子不了解啊。所以他要了解,他需要跟孔子一樣的水平,是不是? 就像一個沒有開悟的人,你怎麼印證別人開悟呢?六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看這些大德都要到六祖那個地方給六祖印證,印證了然後六祖就說了:「你如是,我如是」就OK了。 不然你自己說我開悟,那是你的標準。水平比你低的人也不敢說,那你就自以為是,這就麻煩了,那就變成狂妄了,這種智慧叫什麼慧呢?叫狂慧,不能為人師。 所以現在法藏比丘他還是菩薩的階位,還沒成佛啊,對人的境界已經很高了,他菩薩境界也高了,但是還是必須要佛來給他印證,因為佛比他高一級嘛,菩薩來給他印證都不行,要佛來給他印證。 “「我」者,法藏自稱。我之願行,所具決定堅固之力,唯佛世尊三覺圓滿,五眼明朗,智慧無礙,始能為我真實證明,故云「唯佛聖智能證知」也。” 法藏說:所以我這個只有佛才能夠證明,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才能夠給我證明,唯有三覺圓滿,五眼明朗,智慧無礙的世間自在王如來,唯有佛你可以給我證明。 “又法藏發願時已是地上菩薩,境界甚深,故非餘人所能知,唯佛聖智始能作證,此亦深表法藏大士妙德難測。 最末二句,結誓立心。《唐譯》曰:「縱沈無間諸地獄,如是願心終不退。」無間地獄,苦毒無限,《唐譯》舉地獄極重之苦以攝諸餘。今經法藏誓言,「縱使身止諸苦中」,諸苦自當賅括地獄。我之如上願行,縱墮地獄亦不退轉,正顯前文「我行決定堅固力」也。又《會疏》曰:「但有其願,願即虛。但有其行,行即虛。要須願行相扶,所為皆尅。(「尅」今作「克」,成也)” 那麼最後兩句就是「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所以有時候碰上了打擊,一般上壯志就消磨完了,一開始就是壯志,最後變成軟趴趴,沒有了。學佛也是五分鐘熱度。 那麼這句在唐譯裡頭是「縱沈無間諸地獄,如是願心終不退。」那麼這個地方就包括了地獄。他說「諸苦」,諸苦就是所有的苦,當然就包括地獄了,「諸苦」就是包括了地獄,而且最苦的是地獄。唐譯的說法說我就是入了這個地獄裡頭去,我也不退轉,縱使入了地獄,我這個行我這個願不退轉。所以就是說明他這個願很堅固,所以願要堅固。如果只有願,沒有行,這個是虛願;但有其行,而沒有願,那個行也是一種盲動,盲動就是衝動。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明白的。 那麼發了願之後,緊接著下來就是第五品了。 〈至心精進第五〉 我們先看註解前面說: “本品續前。法藏菩薩發大願曰:我已發無上正覺之心。我成佛時,國土佛號,悉聞十方,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蟲類,生我國者,悉作菩薩,無有餘乘。並願所發之一乘願海,超踰無數佛國。 世間自在王如來應其所請,為現二百一十億佛剎,法藏皆悉睹見,乃於五劫精勤修習,結得勝願,所攝佛國超過彼二百一十億佛剎。是故本品名為至心精進。” 那麼前一品是講發願,發願完了之後,就是緊接著這一品,這一品是解,這就是修行的過程-信、解、行、證。 這一品的小品題是「至心精進」,這個「至」就是登峰造極了,到了極處了。至誠無上的清淨心,用這個心念佛,念念相續,來圓滿清淨平等覺,這才是精進。精是什麼?精是不雜,不懷疑。如果還有懷疑,有夾雜,那就不精了。這也就符合了我們七寶的學風跟道風-專、精、純。 那麼這一品是緊接著前面第四「法藏因地」的,前面先介紹阿彌陀佛因地的這段歷史。接著就是述說法藏比丘精進的狀況,這都是在做個模範讓我們學習的。 法藏菩薩發大願說:我已發無上正覺之心,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佛號,悉聞十方」,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啊,佛號就是阿彌陀佛。他的宏願,這個名號要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眾生都要能夠聽到,包括最上層的等覺菩薩,下面低到最低最低的無間地獄,所有眾生都能聽到,為什麼呢?下面就說出來了:「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蟲類,生我國者,悉作菩薩,無有餘乘」,原因就在這裡,法藏菩薩的宏願希望能夠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如果這些眾生不知道有極樂世界,不知道有阿彌陀佛,那跟法藏的緣就斷了。 那麼這個名號如何能夠普及呢?這就是諸佛如來的宣揚,諸佛如來都願意給法藏菩薩宣揚介紹,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說了這部經,同樣的在十方諸佛剎土,每一尊佛沒有不講淨土三經的,沒有不說國土名號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勸導大家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為什麼呢?生到極樂世界,很快就成佛了。他方世界凡夫修成佛果,要無量劫啊!在極樂世界凡夫成佛,只要一生決定成就。 所以前面偈頌末後就說:「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後面更具體給我們說明,到極樂世界,一切皆成佛,這是彌陀本願的核心啊!彌陀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尊重,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就是這個大願,願一切眾生個個成佛,跟他一樣,他是究竟圓滿佛,我們成佛不會比他差一點點,這個大願不可思議啊! 最後一定要有行,這個願發了之後要有行。如果沒有行,這個願叫虛願,我們講的是空願。不是空能,空能還能。這是空願,永遠不能兌現的,當然什麼成就都談不上。 所以想想我們自己修行,為什麼也用了很長的時間而得不到成就呢?原因就是有願沒有行,有解沒有證,所以還是用輪迴心造輪迴業,這是我們的毛病,這個毛病不輕,這是大病,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 我們看看菩薩修行,他能夠成佛,關鍵就是在解行相資,他的解幫助行,行幫助解,這才能成就。 那我們學佛在解門多少都有一點基礎,聽經聽的時間多了,當然是越多越好。那麼世尊給我們做了修學最好的榜樣,尤其是出家人的好榜樣,跟世尊同時代的維摩居士,示現在家修行人的好榜樣。我們學佛總括起來就是這兩種人,出家、在家兩種。維摩現的是居士身,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那是在家佛,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出家佛。不但講經說法沒有中斷,世尊講經說法沒有中斷,維摩居士又何嘗有中斷過呢?對一切眾生不僅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他做到了,真的是為人演說,他做得圓滿,做得究竟。 所以這個品題講「至心精進」是真誠到極處了,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真誠無上之種種心行,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 那麼佛經上常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有願然後以行來實踐你的大願。 那一切有情就是剛才說了,上面包括等覺菩薩,最下面到無間地獄,這是舉一個例子,乃至下等蟲類,這是指的畜生道,蜎飛蠕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菩薩,這個「皆」就是通通全部所有的,沒有一個不是「皆作菩薩」。你看後面會看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二十願的願文當中就說「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不是普通的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的意思,圓滿證得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跟念不退。這是法身菩薩才能夠證得的,在《華嚴》是圓教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一個煩惱沒斷、業障沒消,到了極樂世界就成了法身菩薩了。 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誰能相信?世尊為我們介紹的時候說得很好,說這樁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徹底明了只有如來,等覺菩薩還不能夠完全搞清楚,可是這樁事情是事實啊!法藏比丘成就了,做到了,而且極樂世界成立到現在已經十劫了,這十劫當中他接引多少眾生在極樂世界都成佛了。 一切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無有餘乘,餘乘是什麼?除了圓教一佛乘之外其它都是餘乘,權教菩薩、聲聞、緣覺、人天,沒有。 就像《法華經》上面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有方便說,說的全都是一乘法,「並願所發之一乘願海」,一乘就是成佛,這個法門就是教你直接去作佛的,沒有拐彎抹角的。「超逾無數佛國」,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阿彌陀佛全超過了。我們繼續看註解: “「至心」者,如經文中所示至誠無上之種種心行也。又有進者,法藏於親睹無邊佛剎後,「便一其心,選擇所欲」。文中「一心」正顯「至心」也。” 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至心」?在《觀經》第十六觀教令眾生,稱念彌陀聖號,經文說:「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兩部經都是指出「至心」,可見這個「至心」很重要,「至心」就是至誠的心啊! 《金光明經》註解說:「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徹到了心的本源了,究竟了心的實際,這叫做「至心」,至誠的心。 那麼到底怎麼叫至誠的心呢?羅什大師的譬喻最好,他舉了一個例子。所以你看到底是大德,說的話不是隨隨便便說了。大師指示什麼叫至心呢?他說有一個人在野地裡,在曠野,忽然間碰到強盜了,冤家債主,仇人相遇,那些強盜就拿著弓箭刀槍追,要索命啦!然後這個人就趕緊跑,逃跑逃命,如果被追上就沒命了!一想不好了就跑。前面有一條河,到了河邊了,怎麼辦呢?我現在是脫衣服過河呢?還是我就這麼過去呢?我要是穿著衣裳游泳不方便不好過啊,要是脫了衣裳,浪費時間,來不及了,他們抓到我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心中所想的只是怎麼過河?這個時候你還會去想想我銀行的存款怎麼辦怎麼處理?我家裡還有什麼事沒有交代?全都不想這個了,就是趕緊這麼過河,心裡沒有想任何其它的念頭了,沒有其它的念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過河!這就叫「至心」。這個我們容易體會。 你聽到佛的名字,你就這樣一條心的信受歡喜,就是「至心」。你念佛就是這樣子的一條心,一個心眼的這樣子念,就是至心念佛。 “「精進」者,「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也。” 精就是不雜,精純,純一。進就是進步,勇往直前。這是說的法藏菩薩的修行是「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所以成就了清淨的佛土。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們看下面的經文就更加的清楚了,請看經文: 【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經文之中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說完這個偈之後而白佛言,這一些個偈子都是可以唱的,至少可以像我們現在這樣朗誦式的,用韻調韻律把它讀出來。一般的叫長行,這就是一般的語言,一般的話。說了這個偈子,用這個偈子來表達之後,以後就用一般的語言,那就是長行,然後而白佛言,還繼續在世自在王佛座下說: 【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 “上段承上啟下。上品中以偈表願, 今文中乃以長行白言「已發無上正覺之心」。蓋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是故法藏菩薩於發無上菩提心後,祈結大願,超勝無數佛國,故請求世尊為演經法。 此段大意為:我今行菩薩道時,已發無上菩提之心,願成佛,願一切如佛。故請求世尊為我廣說經法,我當信奉,如法修行。願永離一切勤苦生死之本。” 我現在還是在菩薩的地位,可是我已經發了無上正覺之心,這個發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初發心時即成正覺,他已經發了無上正覺的心,無上正覺,那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簡稱,就是發了成佛的心。 那我們現在是發了什麼心呢?我們現在發什麼心都沒有發要成佛的心重要。我們一般人都是亂亂發心,這個射箭沒有瞄準紅心,多數都是浪費時間發到旁邊去了。所以我常常說,我常常就是這句話:「你還有多少時間來糟蹋你的法身慧命啊?」我們看看法藏菩薩的發心,就應該向他學習。 而實際上,佛說這些事情也是這個用意啊!所以我們聽經學經,要會聽,要會學,那就有受益了。 法藏菩薩說我是要「取願作佛,悉令如佛」,我願意我自己成為佛,而且讓一切眾生都成佛,「悉令如佛」,「令如佛」就是以我的力量幫助大家,讓他們一切都成佛,也就是度一切眾生都成佛。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希望佛哀湣我啊,你給我宣說經法,請你開示我,教導我,以經法來教導我。「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我一定會信受奉行,如法來修行。所以修行大家要注意,要如法修行。 常常有的是你修的不如法,那就稱為盲修瞎練了,盲修瞎練不但沒有好處,而且很有壞處。 所以我們必須要行解相資,你要有正見。密宗講見修行果,把見這個字放在前頭,修行放在後頭。果呢?果還在後頭擱在後面,你必須先要有正見。 所以念公就說了,佛學院第一班的有一位學員,他說他要去住山,住山就是我們說的閉關。念公就說你憑什麼住山啊?你還沒有正見,你住什麼山?這是盲修瞎練。 所以必須要有正見,接著才有正修正行,跟著才有證果可說。所以他這裡要如法修行,請佛開示。所以我們要親近善知識,請善知識教導。我們要讀經,也是親近善知識,在經文之中我們得到教導,要如法去修行。 而不是用自己的意思,很多人他就是喜歡耍新招,要有新招跟別人不一樣,別出心裁,要怎麼樣出現一點新招,我要跟別人不一樣。你一開頭想的就是這個。 我們不說別的,就說修文化。中國文化寫字,學寫字學畫畫學音樂,你先得要繼承啊,是不是?前面有我們這些前輩他們已經有了一套非常好的方法,那你說這是老古董都過時了,不適合現代人的,我自己有一套。你現在很多東西都不要去繼承,從你這裡要開始搞一些新東西,古人老祖宗那些寶貝你全都利用不上了,你要創新,那你就得從頭來開始,你要去開荒去拔草,那這個有什麼意義呢? 很多現成的果實,你先要繼承下來,要如法修行。你看我這麼多年來學講經,都是走的這條路,都是這個方法,把好的之前老師的這些東西全部全盤接收過來,有什麼丟臉的?空能法師你沒有自己的東西,全部都是抄人家的。抄人家什麼?有什麼丟臉的?沒有丟臉。人家好東西就應該抄,是不是? 所以他這裡說「拔諸勤苦生死根本」,下來註解說: “蓋生死極苦,又無休歇,故曰勤苦。欲除生死苦果,當拔其根。此根即見思、塵沙、無明等惑。斷盡諸惑,故曰「拔諸勤苦生死根本」。” 我要拔除種種的勤苦,什麼叫勤呢?勤就是它一直老是這個樣子,很勤勞我們常說你很勤勞,就是老是這樣子老有的,他這個苦一直很勤,而且是很苦很苦,這個來得很勤,這是什麼呢?就是生死的根本,你沒有解決生死的根本,所以永遠是勤是苦,永遠在苦之中,要拔掉這種勤苦的生死之苦。 大家要知道佛是不妄語的,這個地獄之苦種種,確實這個不是虛妄的,這不是佛編出來的,佛編這個出來這幹什麼?要來騙我們啊?佛也並不是說要有這麼一個隊伍,我都是佛教徒,不要有其他宗教的,都是我的佛教,都是我的隊伍,那佛就很高興了,他有什麼好高興的?是不是? 他是要眾生真正得到覺悟,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佛說的都是真實的話,要拔除這個根本,這個根本不容易拔。真正要拔除這個根本有三惑-見思、塵沙、無明這個三惑,你不但是不起現形,你還要拔掉它的種子,你八識心田之中的種子,你過去種種的殺盜淫種種,留在你八識田裡頭的,已經成了種子了,成了種了,現在你做的事情在八識田中就印下了。 所以師父常常用存檔,八識田就是給你存檔的資料庫,這是現代人比較熟悉的名字。存了檔案,將來它就是種子了。八識田也就是我們常常用現代的話說的記憶體,你存檔存資料的地方。這裏面反覆反覆最多的都是貪瞋癡,這個種子極其牢固。那我現在不再貪瞋癡了,而且我連八識心田那個種子都拔除了,徹底拔除了,我才真的解決問題,斷了生死之門。所以你不是往生在這個不退的地方繼續修,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確實很難。所以法藏就說我要拔除生死根本。我們繼續看下面註解說: “復願速成正覺。文中「速」,即上品中「速生我剎受安樂」中之「速」字。兩個速字,同顯一心。蓋法藏菩薩度生心切,故願「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要很快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呢?為什麼他要悉令大家都如佛呢?為什麼要大家都像他成佛一樣呢?你不自度怎麼度他呢?願我這樣一個信願,我打算要讓我在作佛的時候,就是我成佛的時候,在我達到成佛的境界的時候,我的國土,佛都有佛自己的國土。我所住的這個國家國土,這個國土它的教授名字,這是指他的教化,可以教授給別人的教授,種種的教授。有的國土是以香為佛事的,他不是用說法的,他聞香,聞到香他自然心裡面就清淨就覺悟了。 法藏菩薩說:我這個國土,我這個教授種種,極樂世界同樣有它的香普熏一切世界,光明也是如此,所以極樂世界它是超越其它的國土。他說我教授眾生種種的方法,還是我的名字,我這個名字。 現在你們大家想想這個名字阿彌陀佛,這也很特殊,這以前也跟大家說過了,你看我們中國人,你說誰不知道阿彌陀佛?一般人一開口就是阿彌陀佛,可是不只一尊佛,還有無量的佛他沒念,你看很少人念藥師佛,釋迦牟尼佛誰念啊?你看中國,你到中國,你說釋迦牟尼佛,他說我不知道,我們知道佛祖而已,他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你看每個人一張開口就是阿彌陀佛,大人小孩,所以這個就是名字普聞嘛!我成佛的時候教授眾生的一切教化,我這個佛的名號都能夠聞於十方,沒有一個地方不知道的,十方世界都能知道,為什麼呢?所以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 現在有很多人也在想他的名字能夠聞名於世界,想出名嘛!這個跟法藏好像是一樣,也是要出名,實際是無有共同之處。 所以我們出家人最忌諱的,我這個修持我這個功夫我這個理解我的學問,我只是為了我能夠聞名,之後我能夠得到利益,這是邪見,不是正知正見,這是很壞的事情。所以我就示現,示現什麼呢?我修苦行,你看別人都不能修苦行,我能修苦行,人家是三步一拜,我七步一拜,以前這裡不是有一個七步一拜的,我很能夠持戒,但是你的動機就是讓大家知道我的名,恭敬我。你看當年提婆達多就是這個樣子,這個細微的地方很要注意啊! 所以印光法師說你們想要做法師,想說法度眾生,但是這裡頭要提妨這種心,為了名聞在接受供養,還有為了利養,那這個就麻煩啦!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阿彌陀佛之所以要名聞十方,因為十方聞到阿彌陀佛的名,他就會念啊,這是一個最殊勝最巧妙的度眾生的方法,這樣子才能夠惠於眾生真實之利,使眾生能夠得度。法藏菩薩他這個願是實現了,兌現了,所以十方諸佛都在那邊讚歎阿彌陀佛,勸眾生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願是滿了。 我們七寶就是專做這件事,不做別的,別的還有很多人在搞,那不是有很多,你去他們那邊嘛,你們要搞就搞個飽吧!到那邊去搞啦! 我們這裡就是堅持這個理念,必須要如此。所以你知道這個名你才能夠念這個名,知道這個國土殊勝,你才願意生到這個國土,從這樣子一個開始。 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很好:「從事持達理持」,事相上你先這麼念去,別想太多,你就這麼念,當你念得很誠懇,念得很清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對娑婆世界的一切無所留戀了,名聞利養你也都放下了,你只是清清淨淨的一句阿彌陀佛的時候,你不知不覺就達到理持了,你本來從事持開始的,最後你可以達到理持。你從持名念佛,不知不覺就成了實相念佛了。眾生所做不到的,還有地前三賢做不到的無住生心,你這麼念,你就暗合道妙,不知不覺你也就無住生心了。所以他這個是一個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的方法,最殊勝的方便就在這裡。 他的名字要聞名十方,為什麼呢?阿彌陀佛希望大家給他投一票,現在馬上要投票了,給他選一票,那你投票阿彌陀佛你選他做什麼?全法界的主席,全法界沒這個主席。 可是我們要知道利心還淺,我們容易認識。這個名心和利心同等的卑汙可恥,要深自警誡!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姑息!要學阿彌陀佛一樣這個名字聞十方,我要名字都聞十方使得「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這第十七願就是聞名十方。聞了之後,大家至心信樂,你去念,你十念都能往生,十念都能往生。所以這樣的話下面註解就說: “「諸天人民及蜎(小飛蟲)蠕(小爬蟲)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也。” 蜎是小飛蟲,蠕是小爬蟲,甚至小飛蟲小爬蟲這樣子的眾生,那是最低最低最下等的,這代表什麼?代表一切眾生,那麼這樣子的眾生之類來生我國,到了我國極樂世界,全部都是菩薩了,都是菩薩了。 “群生之類,生其國者,無有二乘,唯是菩薩,必補佛位,是法藏大願,稱為一乘願海。” 所以極樂世界是大乘法,是一乘。所以天親菩薩的《往生論》就說了,說二乘種不生。你只是想自覺自了,你不能生極樂世界,你生了之後必須在你生之前,你最初沒有發大乘心。臨終你能發起大乘心,這樣才能夠往生。你始終固定的是小乘的心,不能往生。因為這裡說來的都是菩薩,下品下生多少年花都不開,一開就是菩薩了,,他修菩薩道,他是大乘都是菩薩。下來註解說: “悉成佛果,乃一佛乘故,無二亦無三也。是故三輩往生,皆須發菩提心也。故知速欲成佛,旨在速度眾生。為欲速度眾生,故須作佛之時,自之「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此即四十八願中,「第十七,諸佛稱嘆願,第十八,十念必生願,第十九,聞名發心願」之根本也。欲令十方眾生,聞佛名號,乃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至下至十念,皆悉得生。故知眾生得度,首在聞名,故法藏菩薩願成佛時,佛之智慧光明,國土之超勝殊妙,導師(教主彌陀)之名號功德,普聞十方。端為眾生聞名發心,得生極樂,決定成佛也。” 所以有人輕視淨土,說是愚夫愚婦,我們在這裡說的比較白話一點,就是老人教,這是師父常常講的老人教。一般人都輕視了,不知道他這樣子一往生之後,他就是菩薩了,你說它是老人教,你別管它是什麼老人教,你不要管它。那是他來極樂世界之前的身份,到了之後他也是菩薩嘛,是什麼菩薩呢?一到了極樂世界,那個菩薩是阿鞞跋致,不退轉的菩薩叫阿鞞跋致,必定成佛。 “段末則請佛證明「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願己佛國勝餘佛國,不知能否,請佛垂訓。” 法藏菩薩這裡說我立了這樣的一個願,我想要勝過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一般我們看起來好像「頭大大」,我們一般說「頭大大」,你成佛就好了,你還要超過所有一切諸佛,那你不是狂妄自大嗎,是不是? 這個地方我們要詳細的來說,他說我要想希望我這個國勝過一切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辦得到還是辦不到啊?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啊,可得不可得呀? 那麼這個地方千萬不要看成法藏他是出奇鬥勝,我要蓋過其他的人,我要超過一切,那他這個心就不叫阿彌陀佛了。同樣開頭一個字都是「阿」,那是阿修羅王,阿修羅的「阿」,這種逞勝的心,就是阿修羅的特點,阿修羅就是要逞能好勝,不希望別人強過他,別人強過他,他就是要破壞。所以阿修羅有兩種:一種是護法的、一種是毀法的,毀法的他將來勢力完了,他就入地獄了。 佛法不是這樣的。佛法是隨喜,你比我好,我高興,我也歡喜。所以實際上念公常常說,我們大家等於是一個聯軍,我們的敵人是什麼?共業。有一個人修行好了,他就可以多消一點共業啊,那也就替我多消一點敵人了,是不是?那只有好,哪裡會去妒忌障礙排斥別人呢?不管你學的是哪一宗哪一派,你是真正的修持,都應該讚歎隨喜。 所以阿彌陀佛不是這種心,想要超過其餘的人。而是我要想使到眾生得到比別的佛國所得不到的,那種殊勝的方便利益,是想給。不是想要,不是想要一個地位超過別人。我是想給別人一切眾生他們所得到的好處,這個好處要大過別的佛國,所以這個就稱為大願之王了。下來我們再看: “又上段中「為菩薩道」。「為」,行也。「無上正覺」者,無上正等正覺之簡稱,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經法」佛之金口所說,為萬世之常法者,稱為經法。「奉持」即常見之「奉行」,以奉受與行持為義。故經末常為「信受奉行」,表敬受遵行、拳拳服膺之義。「教授」。宣傳聖言,名之為教。訓誨於義,名之為授。即教導與傳授經法義理之義。如是之善知識,稱為教授善知識,今之經文,乃其簡稱,義即導師。” 那麼下來我們就直接看接著下來的經文了,我們看經文說: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 但是這個事情法藏菩薩他也沒有把握,這事情能不能做到?所以才向世間自在王如來請他開示,「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那就是開示了: “上段大意:佛答法藏曰,譬如一人以斗量取大海之水,久經時劫,尚可窮見海底。人能以至心(至極之心)求道,精進不已,必皆得果。” 佛他說: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這個是比喻,比喻說譬如一個人以斗量取大海之水,「久經時劫」就是經過很長很長時間,尚可窮見海底,一個大海拿了斗去量它,一斗一斗的量海水,經過多少劫,那也可以讓海漏底兒,全部的海水都被取完了,這是比喻。 然後說「人有至心求道」這句也是比喻人,我以至心來求道,精進不止,一直都是這樣子的精進。 「會當剋果,何願不得」就是一定能夠成功,能夠得到這個結果。 “(「會」者,義寂云:皆也。憬興云:亦必也。「尅」同「剋」,簡體作「克」,義為殺也,必也,遂也,得也。)又有何願,不能求得。” 會就是都的意思,也就是必然的意思。「克」同「剋」,簡體作「克」,義為殺也,必也,遂也,得也。那麼這裡是說必然會得到的意思,得到什麼?得到果實,得到果位,這個果位是究竟圓滿的佛果。圓滿他的願望,那還有什麼願是不可得的呢? 我們看看法藏在這個地方發的願實在是不可思議!前面我們看過他發的願是成佛,不但要成佛,成佛之後,還要超過一切諸佛,這個願就不可思議了。所以他向世自在王如來請教,他的願能不能達成呢?以為他這個願太大了,他自己也沒有把握,只有老師才有能力證明能不能做到。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這四句話就是佛給他的答覆,意思非常的肯定。這幾句話是如來金口所宣,是修行證果的不二法門。你只要把這兩句抓住了,那就是「至心求道,精進不止」這八個字你做到了,你沒有不成就的。 我們要曉得,成佛都能夠辦得到,那在世間開悟是小事,哪有不開悟的道理呢?哪有不通達世出世法的道理呢?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說:開發你的法身慧命比什麼都重要,把這件事放在第一位,其它的放在第二第三。那你第一解決了,做到了,下來第二第三自然就解決了。 我們世間人剛剛好顛倒,學佛人一樣顛倒,怎麼顛倒呢?先解決世間的事,世間什麼事呢?「為心走使」,拼老命在追求世間的利益,那你就永遠擺脫不了業力的支配了,那你也就不能轉業力了。 把佛法放在第一位,就是在轉業力,你的法身慧命開顯了,你現在這個身就是願力身。 所以我們今天走的路都錯了,違背了佛的教導,要去廣學多聞,不要一門深入,結果廣學多聞得到的是什麼呢?增長所知障,你所知道的,全都成了煩惱了,不是斷煩惱,你這個所知障決定是邪知邪見,清涼大師說的增長邪見而已。那你最後還能夠得到什麼證果呢?羅漢果就有了,證「羅漢果」。我們看下來的註解說: “彭紹升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釋曰:「法藏云:『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願不得。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 彭際清居士他說得很好啊,把它之所以然的道理給說出來了,「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所以佛法求什麼呢?一般人都搞錯了,所以才會受苦。學佛就是要明白你的自心,禪宗裡面求明心見性,我們淨土裡面求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金剛經》上面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這句話說明清淨心才生智慧,實相是實相般若。自性本具的智慧,是從清淨心生出來的,這才是一個明白人,這才是真正覺悟的人。才不會走冤枉路,不會走錯路。 那麼底下世自在王如來就回答了,這個回答得很妙,而且意義很深廣。不是一般泛泛的水平所能理解的,不要說理解,連體會都很困難。從這裡可以看出你對淨土法門的理解到了什麼位次了,看看自己在這方面,不要說修行,說你接觸好了,你接觸了這麼多年,你提升了嗎?連體會都很吃力的話,那你就要好好的檢討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是學到般若智慧,還是都是那些世間的拉拉雜雜的東西呢?這個拉拉雜雜包括佛門那些形式上的,形式上的有很多種,很熱鬧的那些,大家都很感興趣的那些,是哪一些就不便說的那麼明顯了。 所以下來的經文很殊勝,意義也很深廣,註解也解得很透徹,加上念公的開示讓我們更加的清楚,因為全都是說的你的自心。 如所修行,汝自當知...全都是說的你自己,是你自己的事,跟我這個老師有什麼事呢?成佛是你自己的事,建立佛國也是你自己的事,我不能幫你做主。一切都是你自己。 這個「自」不是說你這個糊里糊塗胡思亂想的那個「自」。而是這個「自」說的就是你的自性,本體,你的佛性。西方極樂世界也好,娑婆世界也好,任何一樣東西都沒有離開自心,一切都是自心所變現的,所以也包括極樂世界。 那世間自在王如來就是這樣子給法藏菩薩一個提示,西方極樂世界將來成就了,是你的自心所變現的。所以下來要討論的全都是這方面的東西,這方面的東西因為它是很深而且很抽象,而且是這個自心你怎麼說呢?你怎麼拿出來?你拿不出來是不是?所以很抽象的東西,很不容易體會的東西,就像我們講的實相的東西。所以這個都是要比較有一定的水平,才能夠去理解。 尤其老菩薩文化水平比較低的,那根本就沒有辦法了。但是沒有辦法還有一個沒有辦法當中的辦法,就是你不管它什麼了,你就是念阿彌陀佛,老老實實的念,一心一意的念,到最後原來這句阿彌陀佛就是你的自心,你不懂得自心,可是你會念阿彌陀佛,你也是把自心的佛性給念出來了。 方法是很簡單,但是終點大家都一樣了,達到的目的目標也是一樣的。所以這就是阿彌陀佛善巧方便的方法,不管誰都會,博士也會,沒有讀書的也會,博士也是念這四個字,沒有讀書的也是念這四個字。所以它可深可淺,可淺可深。 那麼下面這個內容因為相當的重要,而且註解的解釋也解釋得非常非常的好,那麼尤其是念公的開示,我們聽了之後真的是受益很多!那麼這些內容我們就留到下堂課才來跟大家學習了,因為資料很多,內容很多,解釋也很多。 好,我們今天就一起學到這裡。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