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53集
2024/02/09 15:07:03瀏覽148|回應0|推薦3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53集

  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注解,就是我们常说的叫《大经解》。那么这句经文我们继续再来看看就是:

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者。

  我们请看注解在193页第4行,我们看注解,说:

“「坚固不动」。其心如金刚,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故云坚固。”

  那他这个水平很高,就是指的法藏比丘,他这个心很坚固,「坚固不动」。所以就以《金刚经》来表明这个智慧,它非常的坚固,能破除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

  这有个譬喻,就是咱们世间的金刚石,它的硬度是十,其它是九。它可以当钻石刀来裁玻璃,金刚砂可以磨宝石。就拿这个来做譬喻。

  能破一切,而自己不为别的所破,这个叫坚固。那怎么叫不动呢?注解说:

“其心如如,《金刚经》曰:「如如不动。」故云不动。此之不动,不是沈空滞寂,而是心心契于真如法一,念念流入如来觉海也。”

  《金刚经》有说「如如不动」,前一个「如」是动词,后面那个「如」字是名词。心中老是如这个「如」。说得浅白一点,就是像这个「如」一样,这个「如」就是真如。那么这样子来说,就比较清楚了。这个叫做没有动摇,没有动摇叫如如不动。

  不是说这个心是死卡达,死死的,一点都不动摇,那么僵化的,空了之后,什么都没有,那样子不动的。如果你说是这样子不动,那这个桌子还比我强,你骂它也不会还嘴,是不是?它真的是如如不动,他不动嘛!所以不是槁木死灰,如果你认为是槁木死灰,那就错了。

  如如当中还生气勃勃,所以你看这大乘的修行跟小乘修行就是不一样,大乘是活活泼泼的。

  不动者,不动于如如。这是很高的修行境界。其实我们一般人还是做不到的,所以就叫你念这句阿弥陀佛了,当然念了之后还是会起心动念,你不起心动念,那你就是佛了。你起心动念这些,都是水上生波。

  那么这里又引了一段念公在《茎草集》的开示,那是念公对他母亲的开示,他母亲最后很得力于念公这段开示,他母亲就问了,说我念佛没有离开妄想,能不能往生啊?这跟我们一般人都差不多一样。念公就回答说:可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妄想之中有了一句佛号,所有这些妄想就成了佛号的眷属了,Family眷属,心中有一句佛号,又有很多妄想同时存在,那这个妄想是什么呢?是佛号的眷属啊!

  他又举个例子,这个妄想它就跟佛在一起了。就像我们这群人是普通人,不值得人家礼拜的,对不对?如果我们这群人中间坐了一尊如来,谁看见我们都要磕头,为什么我们要陪着他受顶礼呢?因为现在我们成了佛的眷属了,要不怎么会坐在佛的旁边呢?所以我们也就跟佛同样要受人顶礼了。

  所以你念佛的时候,虽然有妄想,甚至你还起了贪嗔痴种种的念头,你心动了,这本来不是好事,但是妄想之中出了一句阿弥陀佛这句佛号,这妄想也就成了佛号的眷属了。这样子来理解,你对这句阿弥陀佛就更有信心了,只要你念就行了,只要你念。我们继续看,所以这里说的「坚固不动」,我们这么解释都跟前头是一贯的,而且是「修行精进,无能踰者」。我们继续看注解:

“「修行精进,无能踰者」。「修行」者,为通用之辞,自晋后转为佛教术语。”

  精是纯,进是进步。

“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即佛教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精进」者,勤也。《慈恩上生经疏》曰:「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

  慈恩是窥基大师,古时候对他老人家的尊称,不称他的名字,因为他一生都住在慈恩寺,所以就用寺庙的名字来称呼他。窥基也是法相宗,法相宗的两位祖师,玄奘法师翻译了《阿弥陀经》,第二代的窥基大师着了《阿弥陀经》的注解叫《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法相宗不是净土宗。

  所以后代有些法相宗的人看不起净土宗,可以这么说,这就跟这两位祖师不很一致了。窥基大师的注解这个经,后来都成为佚书了,佚就是一个人字边一个失去的失,佚书就是失掉不存在了,找不到了,就跟昙銮道绰的书一样,中国一个时期都没有了,近年才从海外又找回来了,所以明代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书了。

  窥基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对于净土宗的理解很深啊!《上生经》是指《弥勒上生经》,是法相宗的根本经,他们都要生到弥勒净土。

  「精进」两个字,窥基大师的解释是,精是精纯,没有恶杂。进是上进,上升,不懈怠,修行精进。

“又「踰」者,越也,过也,胜也。”

  踰是超过,没有能超过的。

“此二句总结上文。修行总括以上种种妙行,如是诸行悉皆精勤升进,故云「修行精进」。法藏比丘之德行,无人能及,故云「无能踰者」。”

  这个就是把世饶王听见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法,他就不做国王了,他就出家了,就是这样子的一个表现,这一切一切,他说「修行精进,悉皆第一」。接下来继续看经文说: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发广大愿。颂曰:

  「往诣佛所」就是他又回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那儿去了,顶礼长跪,给佛顶礼。接着我们看注解说:

“「诣」者,往也,到也。「所」者,处所也。「顶礼」,梵音那谟,此译归命、稽首、顶礼,或直曰礼。常云:顶礼佛足。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之所尊,恭敬彼之所卑,表礼敬之极。”

  我们礼拜的时候往往把这个手一翻,就是接佛的足,接佛的脚,佛最低的是脚,我们最高的是头,就是把佛最低的足,搁在我最高的头的上面,表示对佛的崇敬,顶礼。长跪有两种跪法,长跪是两个膝都跪下去叫长跪,向佛合掌。那么像《金刚经》须菩提的跪法是右膝着地,那个是叫单腿跪,这都是当时印度通行的礼节。所以佛并没有另外制订一些礼节,合掌也是那个时候原来的礼节。

  「即以伽他讚佛,发广大愿颂曰:」

“「伽他」,旧作「偈」,此翻为「颂」。颂者,讚也,歌也。采用偈颂之意有二:(一)偈文少字之中,能摄多义,易解易持。(二)偈音美妙,用之讚咏。法藏比丘到佛前礼佛讚佛,并发以下广大誓愿,现在当来一切众生,皆依此一乘愿海而得度脱。”

  这里说这个「偈」字是同样长短的,而且有音韵可以唱的。经中有的时候白文说了之后就是长行,然后就来个偈子,这个偈当时可以唱的,通过音乐可以很感人,而且也很庄严很清净。同时这个偈文很少,但是它意思含的很多。这个时候,法藏比丘对于佛所说的话,他用「伽他」的形式,就是一种偈颂的形式来说,我们来看看:

如来微妙色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暱曜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我们先看到这句,那么一上来就说「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这是讚佛的色身,讚佛的光明。我们先谈这四句,这个是称讚世间自在王如来,佛都是如此的,他是尊敬佛,佛佛都道同,每一个佛都是如此。而且他的讚歎是从内心真实发出来的。不是做表面功夫的,不是说因为你是佛,没办法,我只好尊敬你,这是表面功夫,不是。是真心的。不是那种虚有其表的。再有他的讚歎是称如来之量,称如来之量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名副其实,恰如其份。我们一般人就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念公常常说:大家对于佛实际是把这个佛当着神来看待。你不要不承认,一般上都是这样,佛教徒懂得什么是佛的人是很少。念公常常问说你们心中的佛是什么?你们心中的佛是什么?你们说。我说你们说完之后,我就告诉你,你脑子里头的那个佛是上帝啊,是耶稣教的上帝。只知道佛这个智慧是独一无二的,超过一切如何如何,当佛是高高在上的,像耶稣教说的上帝,谁都不能够超过上帝。所以真正认识佛还是不容易的。

  法藏比丘说的头一句:「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我们先看注解:

“此颂在《汉译》每句为五字,《魏译》为四字,唐宋两译均为七字。《吴译》缺此偈。唐宋两译义理文字均较胜,故今会本亦为七言。”

  这个偈子是七言的,是唐宋译的形式,唐宋两译都是七言,而且内容跟文字都好。那么汉译是五言,最流行的魏译是四个字一句,吴译就没有这一段文字。所以你看现存的这五种原译本,这个差别很大。这个地方采用了唐宋译的形式,是采用多数,只有这两种是七言。

  所以会集第一个我们看起来它精整,一个是多数,一个是它殊胜,它比较好。因此会集使我们读这一种就不但有遍读五种的功德,而且超越了我们遍读的功德。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看了之后,什么东西都丢进脑子里面。所以他就替我们选择好了,等于五种原译本的精华都在这里了。所以这个经在海外是大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到处在宣讲,我们现在就在宣讲在介绍。念公说这话当然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说的是当时的情形。到今天经过了几十年,现在这个会集本已经很普遍了,尤其在马来西亚,这是所有净宗学会唯一依止的经典,全世界都在读诵在学习在讲解,采用的就是莲公的会集本。海外的情形比起中国大陆被接受的程度远远超过很多,这也是当年夏莲居老居士的预言,他说这个会集本将来会从海外流进中国,现在慢慢证实了,这是法运,不可能改变的。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说:

“本颂首段是讚歎佛德。「微」者,细小也,精妙也。「妙」者,好也,善也,精也。乃讚美之辞,具不可思议、无比之义。”

  那么这第一段就讚歎佛的功德微妙。这个微是细小精妙,微是小的意思,精妙的意思。所以中国最老的经书,五经四书里头不是有说吗?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两个危微是同样的音,但是字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说人心很危险,道心很微啊,道的心觉悟的心很微,就是很微弱,就是很微细的微,这就是精微的意思,很微妙,不很可知,又很细,不可见。

  妙就是好,善,精。讚美的词句。还有不可思议不可比的意思。所以智者大师在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讲经题就花了九十天的时间,就讲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所以是九旬谈妙,法华也说这个法没有不妙的,而且单以妙法来名经的就是这部《妙法莲华经》,这是它的特点。

  如来微妙...,微跟妙搁在一块儿,就是精妙到了极点了。

“佛之报土报身,色相不可思议,称为妙色。”

  接着说:

“「微妙」者,精妙之极也。「色端严」者,色相端正庄严也。《法华经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

  这个色是指的色相,佛的色身,色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应身相。报身佛那就是无量的相好了,所以是「色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这个世间,那还是应该说地前的都是世间,不光是人类,天上没有,一切世间,这一切地前的菩萨,一切地方一切处,没有能相等的。你看我们讚佛偈当中不是有唱吗?「十方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就是说的这个「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佛是无量光,阿弥陀佛是无量光,别的佛光明也是无量,普照于十方世界,佛光所照的地方,那就是「日月火珠皆匿曜」了,日月火跟珠都匿曜,匿曜是什么呢?这里说:

“「匿」者,藏也,隐也,亡也。「曜」者,明也,照也。”

  这个「匿」就是隐密,隐藏起来,它的光芒就不显现了。你看月明星稀就是这个道理,月亮大,星就少了,月亮不出来,满天都是星星,因为月亮太亮了,别的星的光就很微小,不是没有,是被月光遮掉了,看起来就不亮了,匿曜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指的佛光。

“首四句义为:如来微妙难思之色相,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所有诸物,无有能与等比者。亦即讚佛偈中「十方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之义。佛放无量之光明,普照十方国土,其中日、月、火、珠四者之光焰,悉皆隐蔽不现。”

  因为佛的光明很盛,不但是月亮的光匿曜,被隐藏起来,不很明显,包括太阳的光也匿曜。这里说:

“「火」者,灯火、火烛,兼指一切火光。”

  我们这有火,火的光也匿曜了,也看得不是很明显了。我们继续看注解:

“「珠」者,摩尼也,又作末尼,具足为震跢末尼,译作珠、宝、离垢、如意,合之可意译为如意宝珠。有大光明,超诸世品。”

  这里说的珠是指的摩尼珠,又作末尼,具足为梵语cinta^-mani这是印度话,印度话就是古时候的梵音梵文。摩尼珠称为如意珠,这个珠放大光明,而且这个珠能够给众生许多的如意,得到如意的胜妙之物,所以《会疏》就说了:

“《会疏》曰:「天下至明,无大于日月。万品光耀,无过于摩尼。若映佛光,皆悉隐蔽。」”

  《会疏》的解释是,天下最明的东西最亮的东西,没有大于日月的。说到光最亮最殊胜,没有超过于摩尼宝的了。但是在佛光之中,这些光都不显了。这是讚歎佛,讚歎佛光的殊胜。那么下来说:

“后继四句,均是《唐译》原文。讚歎世间自在王佛圆明具德,事事无碍,不可思议之妙用。”

  底下更显出佛的不可思议了,再看第二句说: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那么注解说:

“其义为,世尊演说妙法,能于一音声之中,普使九法界、六趣、四生种种异类众生,各各随其品类根性,而能闻能解佛之所说。世人言语,常因方言问题、知识水平问题而不能解。世尊则妙用无穷,普使一切众生随类得解。更为不可思议者,乃于任一音声,圆具如是无边不可思议妙用。正显超情离见之《华严》事事无碍境界。”

  如来能用一个音声,如来只要演一个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种种的有情,每一种每一种,它都可以随自己的本类,他都理解。这两句就是什么呢?这就是到了《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了,我们前头在序分里面就说了,这个经是事事无碍的境界。在一个音声之中。

  像我们世间人说话,我们世间人讲话就不行了,方言不同,就不行了。不要说外国人听不懂,有人说话有点口音,中国湖南湖北什么安徽,那些大部分很多地方,有时候隔一个村就不一样了,都是很重的口音。你要跟她说能不能讲普通话?普通话就是标准的四声就是四声,他不跟你讲普通话,他就是讲乡音,你自己还要去猜,张家界叫什么「张咖改」,这是什么「张咖改」?大部份的人都听不懂。我们马来西亚的情形就很明显了,中文根基本来就不是很好,遇到中国来的法师带有乡音的,那就惨了,阴阳上去这四声都不准的。像外国人学讲中国话,他们叫我的名字怎么叫?「空能法师」,叫我空能法师。那他们听我们的土话也是很吃力,我们叫做乡土的话,常常还会误解了。特别中国法师到印尼讲课,印尼华侨的普通话很自然他就参进去印尼话了,比如说...当然我马来西亚去的就听得懂了,要不然他对别的法师说:师父,你要Tamba饭吗?Tamba饭,意思就是你要添加饭吗?Tamba就是加的意思,他很习惯就参杂在一起了,Tamba是添加,师父,你要Tamba饭吗?中国法师怎么知道?我当然知道了,是不是?

  还有我听说的,一次有位中国法师到了印尼净宗那边,就在用餐时,会长就说法师,Lansung可以吃了。我们知道Lansung就是可以开动了。结果中国法师不敢动,Langsung可以吃了。法师又是不敢动。什么事啊?你们还没有朗诵,没朗诵我不敢动,在等你们朗诵。Langsung就是直接可以开动了,Langsung可以吃了,他还在等你们朗诵,吃饭之前还要朗诵,没有朗诵还不敢吃呢!所以方言不同,这也是没有办法。在我们这里有很多种祖籍不同的,我们讲来自中国的华侨,很奇妙的,有时候一个家庭就有几种不同的方言,两夫妻是一种,对孩子是一种,甚至朋友之间跟这个讲的是普通话,一转过身跟旁边的马上就转成不同的方言了,这还很自然。可是外国人看了就觉得我们很神奇,他不知道马来西亚主要是三大民族组成的,除了我们中国华侨,还有马来人,还有印度人。

  这里又再举个例子,是不是真实的不管它了,这是我听来的。以前马来同胞就遇到我们中国人,移民过来的中国人,这个中国人他的祖籍是海南的,结果马来人就看到这串不晓得是什么东西,当时还没有名字不知道,就问刚好问到海南籍的中国人,Iniapa这是什么?问了老半天,海南籍的中国人只好回答,很顺口的说Wabodai,这串是什么?Wabodai,哦,inibuahpetai,原来海南籍的华人,他说Wabodai海南话是我不知道,结果马来族听到BuahPetai,Buah是豆,臭豆,臭豆叫BuahPetai,所以这个臭豆的马来名字是这么来的,没有考据的,笑笑就可以,没有考据的。

  所以我们这里有我们这里的情况,其他国家必定也是一样,因为全世界的方言太多了。除了语言,还有知识水平的问题,他知识很低,他也没有办法听懂,所以我们的语言就很有障碍了。

  不只是方言的问题他听不懂,还有你说到我们这个佛性,我们用什么形容它呢?我们跟他说这叫「孤明历历」,你跟他说「如如不动」,他水平不够,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所以因为我们是人的语言,不是佛的语言。

  那么现在这里说佛的一个音声,每一种不同的众生,包括苍蝇蚂蚁。所以这里就引了一部经典里面的内容,这部经叫《大乘庄严宝王经》,这是一部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心咒跟观世音菩萨功德的经典,里面就说了,说佛在度众生,那么佛就放光明了,佛放光了。大家就说佛为什么放光明?佛就回答说观世音菩萨要来了,大家在等观世音菩萨要来了,等了老半天,观世音菩萨怎么还没来呢?原来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正变成一只蜜蜂,在厕所里头,对于厕所里头那个蛆,在跟那个蛆说法。所以各类的众生佛都在普度,而且佛的一个音声都能让各类的众生闻佛解佛所说的法,有这种妙用无穷!

  而且在一个音声之中,根据华严能够具足无量的功德,一个音声能解什么呢?一个音声之中就含了无量义,所以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所以《华严经》讲一多相即,这些道理都是超乎世间的常识的,也超过世间一切的学问,我们在前头的概论都讲了。有很多也可以从科学上得到解释,不但是全体包括局部,局部也包括全体,科学有证明的,实际上有证明的,这个不是个玄说。所以爱因斯坦就把这个时间空间物质,我们这些常识的东西都给我们打破了,他说这是人类的错觉,科学家说的,所以佛教这些道理,大家可以大胆的说This is 科学!这是科学!你不要以为这些佛学都是玄学是哲学,这是科学,甚至还可以说是超科学。

  刚才说了一个音声包括无量,这也是局部包括全体。所以有一种叫做全息照相holographicimages,全息照相就是这样子,全息照相底片你把它砸碎了,然后你取它里面的一小张,把激光通过它放出来,还是整个原来的,你照的是张三,出来的形象还是张三,全部底版所包括的一个小张也包括了,局部包括全体。数学也证明了,在你所积的这个数学项目,到了无穷多之后,你每一个项目就包括你所有项目的全体。

  这个师父怎么会知道的呢?这是念公说的。我以前说过我的数学是零分的,中学的时候数学零分的,怎么会知道这么深奥的数学道理呢?那是念公啊!念公是科学家物理学家,棒得不得了!所以念公就说了,有一位留学苏联的学生,他不懂,他就来问念公。他说这个道理他不懂,念公就说这个道理佛早就讲过了,不是什么新鲜的道理。所以我们这些道理正是由于科学慢慢在发展,来给我们做一个补充。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啊!就是科学越发达,佛教越昌明。不要以为科学发达了,我们就退步了,以为什么人类都上了月球了,到了宇宙了,就以为佛说的就不合乎这个时代,不对了。太空的发现,证明佛是对的!太空有无量的中微子,中微子比电子小不知道多少亿倍,多少英里厚的钢板,它都能够穿过去。这些中微子都弥漫在空间,就是所谓的微尘,世界碎为微尘,一个大爆炸,世界就爆炸为微尘,微尘集合了就是世界(星球),这个是三千多年前佛说的。科学这种论断跟我们佛的经典里面讲的「世界碎为微尘,微尘聚为世界」这个说法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要相信,要信心十足!

  所以这里就是说佛的一个音声都能够具足了,圆满具足。我们再看下来的注解:

“《华严普贤行愿品》曰:「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所以我们大家常念的《普贤行为品》里面说:「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一个言里头有众多的音声的海洋。「随诸众生意乐音」,随着众生你心里面喜欢听,爱听什么,你就听到了。「一一流佛辩才海」,每一个都流露出佛的无量辩才,在一个音声之中。所以这都显出事事无碍的境界,事事无碍的境界是圆教所独有,所以天台判教就有四教-藏、通、别、圆。圆教是贤首宗判的五教-小、始、终、顿、圆。这是圆教所独有的。

“此偈正与本经「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之文同旨。一声中有无量声,无量声中之一一声,皆有无边妙用,能随众生之意乐,一一流出无边之慧辩,使众生得闻,得解,得度。”

  所以每一个都有这样子殊胜的妙用,每一个音声之中都可以流出无量无边的真实意,使众生能够得闻,得到解脱,最后得到救度。

“此即是十玄门中之「主伴圆明具德门」。”

  这正是《华严经》所独有的十玄门当中的「主伴圆明具德门」,一一都圆明具德。这个我们在介绍十门开启「藏教所摄」的这一项里面,念公都有详细的解说。那么师父我就做了转述,大家以后可以看视频,重复地看,就更加明白了,会让你对《无量寿经》更加的重视,更加的珍惜。我们继续看注解:

“一法圆满一切法之功德,故曰圆明具德。今一音之中出无量音,圆说一切法,普度无边众,是即「圆明具德」。可见本经实与《华严》一味。”

  所以我们就说这个《无量寿经》就是中本的《华严经》,《阿弥陀经》是小本的《华严经》。因为这个经是多次的说,《无量寿经》是多次的说,前面大家不是学了吗?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但是后来因为战乱种种的情形,有七种就不见了,就失掉找不到了,只剩下五种,已经证明了佛是多次的说。所以不能因为在方等的时候也说,就把它看成是属于方等的时候。其实这是圆教的经典,跟华严是一部经。

“上明如来之语密。下曰:「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此二句显世尊之身密,能现一微妙之色身,普使种种众生,各各随其品类而得见佛。”

  那么以上讚歎的是什么呢?之前的音声是讚歎如来的语密。底下讚歎佛的身密,佛的身说是:「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这个身体「普使众生随类见」,这个普就是普遍,使到众生随他自己的本类都能够看见,众生都随你本类看见了。

  虽然没有科学证明,我们俗话有说狗眼看人低,所以狗牠见到人要咬人,牠看到人都很低,牠就觉得自己很高大。马看到人很高大,所以牠就给人家骑了。这是牠们的眼睛不同。

  经上也说苍蝇有很多副眼,很多眼睛是不一样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大家所见的,也都不一样嘛!个个随类见,世尊报身的高大有多少多少由旬,我们的眼睛看不出一个由旬,就是看不到四十里地。你一上北海,这个北海不是马来西亚槟城的北海,这个是中国北京的北海,你就拿你的视力为半径,你看的就是一个圆圈,实际上真的是一个圆圈吗?没有这个圆圈,这圆圈怎么画的?是你的视力,你的视力就这么长,这个就成了半径了,你就看到一个圆的,其实怎么可能是个圆的呢?还有边啊,还有边的是不是?那么下来注解就说了:

“按佛身可别为五:(一)法身,(二)报身,(三)应身,(四)化身,(五)等流身。(一)法身,即自性身,名为毘卢遮那,译为遍一切处。乃中道理体,离一切相及诸戏论,具无边真净功德,乃唯佛与佛之境界。(二)报身,如来名卢舍那,译为光明遍照,能使初地以上之菩萨感见之。(三)应身,如释迦文,指八相成道之佛。地前菩萨、二乘、凡夫得感见之。(四)化身,一时化现之佛为化身。(五)等流身,密教所立四身之一。佛身示现为与人天鬼畜等类同形之身,异类可得见之。

今经则佛于一身,现无量种种之身,可使种种众生各各得见。同表圆明具德,不可思议境界。”

  那佛的身有五种:

  第一是法身,从法身就流出了一切了。法身是佛所证的,报身菩萨才能够见到。

  佛的报身只有菩萨才能够见,为什么呢?高大微妙,其他的眼睛是不能见的,见不到的,也不能识别的,报身有多少多少由旬,你一根汗毛都看不到,你怎么能够看得见佛的报身呢?微妙精细的程度也不是你能够看得见的。就好像苍蝇,苍蝇的脚上面有很多微生物,我们的眼睛也看不见,太小了,太大了,你也不行,太小了,你也不行,一切都是如此。我们众生都是一小段,你看到光也是那么一小段,七色之中,红以外紫以外的,你都看不见了,指红外线紫外线的这些。声音也是一样,声音也只能够听一小段,超音波你就听不见了,但是有没有超音波呢?有啊,是有这个声音,是有这个声音的波动,但是你听不到,太低了,你也听不到,你只能够听很窄的一小段,一切东西都是一小段一小段。

  那么现在就是这样子了,众生往往都是根据这一小段来评定全体,评定全部,评定一切。只承认这一段实际是有的,这段之外他不承认它有,没有。这是很不科学的看法。

  第三是应身,释迦牟尼佛这样子的就是应身,示现作佛应化的身,单是应身当时在印度大家看的都不一样了。

  第四是化身,化身是变化之身,那就不一定化做佛了,有种种的化现,像我们以前听过的鱼蓝观音,画了一个少女,在一个渔村,帮助那些打鱼的人,就是鱼蓝观音。

  在密宗还立了一个叫等流身,等流身就是随着一切种类的众生,牠都可以看到牠同类的相。

  等流身过去有,现在不大见了。这里说过去人要死的时候,会看见一个开路鬼,很高大,一丈多蓝色的脸,不知道这是什么?原来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化成面燃大士,蓝脸,很凶,很高,嘴里还喷火。现在讲经还要加效果声音的,喷火。他要在地狱里面去度众生,他就要示现成跟地狱众生差不多的形象,是不是?要不然地狱的众生怎么认得你啊?以前不是讲过了吗?你到地狱里去,不能现一个我们这里的白衣娘娘,穿白衣的娘娘观世音菩萨去到地狱,地狱的众生看到这是什么来的?你们在拍佛教电影啊?那么一定要是现同类的。所以大家说这是开路鬼,其实是观音。

  还有我们刚才说的,说到观音菩萨要给厕所大便桶上面那个蛆说法,他就要变成蜜蜂,这就同类了是不是?这都是属于等流身。

  所以身有五种:法身、报身、应身、化身、等流身。

  「又能现一妙色身」,佛现一个身,而使得众生各各随他的本类都能看见。现一个身,菩萨见的就是报身,其馀看见各种应化身,动物、鬼等等看见是等流身,个个随他的类,动物看见的是畜生身,现畜生身来度生的还是有很多啊。所以通过种种的方法种种的因缘来度众生,所以各各里头都有菩萨在救度众生。

  那佛一个身能起种种的见,一个身而能普现,示现一个身而能让大家得到种种的绕益,这是不可思议的。

“上为讚佛,下为发愿。”

  上面的几句是讚佛,底下就开始要发愿了,发起大的誓愿了,我们先看注解:

“法藏比丘于歎佛功德后,随即发起广大誓愿,愿自作佛,愿摄佛土,普利众生,速成正觉。”

  他的愿是什么呢?就是要「愿摄佛土,普利众生,速成正觉」,让大家很快成佛。速就是快,很快成佛。

“盖发广大愿实为至要。”

  这个发愿是很重要的。

“如《普贤行愿品》曰:「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普贤行愿品》说:如来的功德,十方一切诸佛,所有的佛共同来演说,说多少劫都不能穷尽,说不尽啊!我们要成就这种功德就要怎么样呢?就要修十种广大行愿,所以这个愿非常重要。下面说:

“盖净宗以信愿行为三资粮。灵峰大师曰:「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灵峰大师就是蕅益大师,他说:「非信不足启愿」,不是信,你不能启发这个愿。「非愿不足导行」,没有愿,不能引导你去修行。

“清省庵法师曰:「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省庵法师他是清朝人,也是莲宗第十三代的祖师,他说:「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修行当中重要的事,先要有个愿,愿立了之后,众生才可以度啊。你要立了愿,才有众生可度。你根本不想度众生,你没有想度众生这个愿,那么你就像阿罗汉了,自己顾自己,阿罗汉他就入涅槃了,他就不度了。

  「心发则佛道堪成」,你必须得发菩提心,你发心才能成佛。底下省庵大师又说了:

“又曰:「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具发就是全发,一点都没有保留,全都发了,菩萨大愿要全发才行。不可以慢慢的,不可以缓慢。

“下段为愿求自觉觉他之德。为觉他故,首须觉己;求自觉者,端为觉他。”

  那么底下就是要求自觉觉他了,在自觉觉他里头,大家就看得很清楚了,他这里头很重视自觉,这个自觉就是跟阿罗汉不一样了。阿罗汉自觉就是自觉。我们这个是因为觉他,所以首先要觉自,我们要使别人觉醒,要让别人醒过来,要把别人叫起来,你还在睡着了,你怎么叫醒人呢?你自己要能清醒,才能叫别人嘛!那为什么要自觉呢?主要是为了觉他。这个就跟声闻缘觉不一样了,他们也是自觉,我们也是自觉,但是我们的自觉是为了觉他,为了觉他而自觉,所以我们要度众生,首先就是要自觉。

  现在很多人度生之心未尝没有,开口闭口都想度众生。但是真正要想自觉,刚才说的像法藏比丘要怎么样呢?「自胜」,要像法藏比丘这样子才行啊!可是你现在浑身都还是毛病,自己还迷迷糊糊的,你就想去弘法利生当导师,这个想法是不契合实际的。

  举个例子,你想当大夫给人治病,当医生给人治病,你就是不去研究医学,你既没有理论的学习,又没有临床经验,你这个去当大夫,那你只有犯了两条毛病,哪两条呢?第一个就是无照行医,另外一个就是庸医杀人。我看你只有庸医杀人,所以这件事情是要负起责任来的。

  所以这就是要求要自觉。所以师父我一再强调:我不是导师,也没有能力讲经,我一直重复,我只是播音转述转述,替大家找到更好的资料内容,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无量寿经》,理解佛法,而教学相长。我这么做,我自己也提升了,我自己从中得到法益啦,自己也懂得不少了,理解了不少,也体会了不少了。

  好,请继续看下面的经文,这里法藏比丘开始发愿了:

愿我得佛清净声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 通达甚深微妙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瞋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

  很长的一段,我们先看第一句「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

“首二句乃法藏比丘,愿具如佛利他之行德。愿得如来清净之声。「清净」者,无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曰清净。愿我如佛能宣无过离垢之法音,普及无边各各之界。”

  我们就是愿意自己有这个功德,这个功德是要觉他的功德,我们要求我们像佛一样能够觉他,愿我得佛这种音声,这个音声能够遍及无边界,没有边,这是为了利他觉他,要觉他,你要有能力自觉,成了佛这种能力就圆满了。所以要发成佛的愿,念佛就是要成佛,学佛也是为了这件事而已,就是要恢复我们本来是佛的能力。

  我们再把念公在《无量寿经》白话解的开示也引过来补足这里的解释,就这样子我们就很丰富了。念公在《无量寿经》白话解里面也说了,说觉他首先要求自觉,法藏说:「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这一段全显觉他跟自觉不可分割的关系。前面讚佛能用「一音声」使一切众生各各都了解,因此法藏就发愿,能有同样的功德,跟佛一样的功德,也能用清净的音声,宣扬妙法,遍及无边界。下面注解说了,解释这个界字:

“「界」者,《大乘义章》曰:「界别(分别、差别)为界,诸法性别,故名为界。」”

  那么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空间,这里是表国土。

“盖谓界者,以差别为义。事物彼此能持自相,差别而无混,是曰界。俗语中,「各界人士」,此界字亦具上义。由是可知,「普及无边界」即是遍于一切。”

  这个界字的解释我们可以用俗话来说,好像各界人士,这个并没有一个什么框框,这个是教育界,这个是什么界,这是体育界,他在政界,他在经界。这个界很抽象,但是它又很具体,我们说的无边界就是这个意思。无边界的范围就广大没有边了。

  由于佛的音声清净,是从佛的智慧海中自然流出来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妄想执着,所以能够法音宣流,能够传播到一切世界,饶益无量无边种种不同类别的众生。为了无限的利他,所以愿求无边的功德。所以法藏比丘他发愿,愿自己的法音能够像佛这样子普及无边界。后面才说「度尽无边苦众生」,我们继续看:

“第三句「宣扬戒定精进门」,此句是《宋译》,在《唐译》为「演说施戒诸法门,忍辱精勤及定慧。」”

  那我们在宣扬什么呢?我们在「宣扬戒定精进门」,戒定精进是六度当中的三度,戒是三无漏学「戒定慧」,在没有佛的世界,在无佛之世,众生要以戒为师,可证戒律极端重要!所以法藏所愿,说法利生内容当中,第一个字是戒,唐译本这段就说得详细了。注解说:

“《唐译》文详,表宣说六度:(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汉译》亦如之。今《宋译》较略,盖以戒定精进三度,赅摄其馀。”

  那么这个六度当中,本来另外还有三度,还有忍辱、禅定、般若,那么他就用这个三度来代表六度了,戒定精进,如佛这样子的法音普及无边界,这样子来宣扬以三度代表六度,就用六度来教化众生。

“此下「通达甚深微妙法」,此法即十方佛讚,持名念佛,无上甚深之法。”

  让众生能够通达甚深的微妙法,我们不是仅仅就是在前面五度啊,能知道布施,能知道打坐修定,能知道持戒就算了,我们就要有般若,把佛的知见转成了我们自身的知见,而佛的知见是我们本来有的,是不是?只是我们现在是迷惑了,所以就成为众生的知见了。般若就是这样子的一种智慧,不是一般的聪明,你能拿个什么诺贝尔奖金,你能写出多少多少文学作品,那都不是般若。经中说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盲,般若为导,不但是菩萨依般若而修,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最高无上之正觉。十方诸佛从最初发菩提心,中间行菩萨道,直到最后成佛,没有不是以般若为先导的,所以般若称为诸佛之母。下来注解说:

“法藏比丘愿法音如佛,广宣六度等妙行,欲令众生通达此甚深微妙之法,心作心是,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皆当成佛度生也。”

  那么要通达甚深微妙法,那就要有般若啦!让大家知道识自本心,要知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净土法门无上甚深微妙法,让众生能够了解。

“首四句,求觉他之德。

此下六句,求自觉之德。前求法音宣流,此六句求智慧如海,直至究竟彼岸。”

  那么底下就要自觉了,愿我怎么样呢?在自觉中头一个提出来的就是智慧,所以我们智慧是首要!念公常常这么提,也有很多人赞成!我们修行都要以智慧为导,净土为归。不管你学什么,不管你学什么,你要根据智慧来引导你。而不是凭着自己的意思,自己自作主张。要以智慧为前导,知道甚深的般若,处处以这个为导引,这样子你才不至于陷入魔境。

  现在外面都是群魔乱舞,种种的魔,目前就是这个时代了,群魔乱舞的时代,就是我常常提醒大家的三句话:「美丽的借口,善良的陷阱,魔王的诡计」,魔王的诡计在哪里呢?就前面的两句「美丽的借口,善良的陷阱」你完全不知不觉就掉下去了,他说的法99.9是佛法,只有0.1是邪法,你要没有智慧作为前导,你随时甚至于可能你已经...魔那儿已经跟你登记挂上号了,就是堕入魔网了,自己都不知道。魔就是喜欢这个,他喜欢自己的势力壮大,少一个学佛的,魔就多了一个群众,他就高兴,高兴之后,他就开party庆祝会,他就开欢迎会,他就是要破坏。

  所以我劝大家,这个我是末学空能,不是念公说的。只要下定决心,念念势必出离六道,你所修的因,都是西方的因,你不沾染世间法,儒道还是世间法嘛,我们要做的就是依止一句阿弥陀佛,你就能够逃脱魔王的掌控了,魔王对你就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们要有智慧,要以净土为归。你要真能了脱生死,要能真正给众生真实之利,那你离开净土,就没有其它方法了,没有其它法门了。就算你智慧很高,你怎么高呢?文殊普贤不是更高吗?你还能够超过他们吗?他们也求往生,要给众生带头,做带路人啊,要以身弘道,你要度众生,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以度众生的?都好,佛的法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可是你要根据众生的根器,根据众生的根器就有适应跟不适应的了,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应的。所以就要以净土为归宿,所以普贤菩萨在一部《华严经》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最高的一部经典最后的总结到哪里呢?总结到导归极乐,所以我们也要这样子,我们要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所以你看,一上来法藏比丘他的愿就是,愿「智慧广大深如海」,我们大家天天都念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不但是念,我们要真的去做啊!要智慧如海。我们继续看注解说:

“「智慧」即般若。《智度论》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

  「般若」也是梵文,我们可以把般若翻成大智慧,但是这都很勉强,因为翻成我们的话表示不足。翻成智慧,就很容易跟我们汉文的智慧这个名词相混,混淆了。佛教说的般若,不是世间的智慧,那个是聪明,再一混就变成伶俐了,聪明伶俐,世上这种聪明伶俐不是佛说的智慧。这个恰恰相反,这个叫做世智辩聪,是我们学佛的八种障难之一,跟聋子瞎子神经病是一样的,成为学佛的障难,就是学佛的障碍。

  《大智度论》就说了,当时还是南北朝的时代,那个时候北方是秦。一切种种智慧中,般若是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没有比它更上的了,没有能跟它相比的了,没有能跟它相比,没有和它相提并论的,没有能超胜它,这就是般若。这就证明它的高,没有再比这个更高的了。下来说:

“又《往生论注》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其义为,通达于真如之智慧,名为般若。”

  《往生论注》是注解,是解释《往生论》的,我们中国净土宗二祖昙鸾大师所作的。

  就是你通达,达到了「如」,「如」就是前面讲过的那个如,就是「真如」,这样子的智慧的名字。

  这个不是别的智慧,不是你说法如云如雨,什么论文汗牛充栋,着作等身,都不是,不是这个。

  是你通达到「如」的这种智慧的内容叫做般若。使你达于如,了达,到达,通达,如就是真如的如。这个意思就是说,你通达到真如的智慧,这个就叫做般若。

  所以如果你真正理解之后,你才发现我们所理解的,还是很肤浅很肤浅。般若是什么?你能通达吗?通达到哪里呢?通达到真如。那我们现在离开通达到真如还很遥远,十万八千里都还没到呢!边都没有。

  所以我们现在没得选择只有一条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从那条路直接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最后一生补处成佛了,那你直接就通达了,就了达了,就到达了,是不是?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白。

  好,我们今天时间刚刚好,我们就暂时学习到这里。那么下来的注解跟经文的内容,我们下堂课再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好,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32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