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19 10:03:46瀏覽105|回應0|推薦2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57集 好,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跟注解,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我们净宗大德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叫《大经解》。那么今天是第二天,昨天一天下来主要是跟大家谈到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菩萨道的情形。还有他如何发了广大的誓愿,以及他独自开展的他力法门,这个他力是净土宗独有的说法,也就是因为这种说法,所以很难被一般人接受。那你不能接受,你就靠自力吧!你认为你不需要靠他力,那你就靠自力。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访谈节目,是关于佛教内容的,接受访问的是一位中国的科学家,就是中国人。那我们知道科学家不容易相信佛法的,尤其是这么简单的净土法门。但是这位科学家是学佛的,而且相信极乐世界,相信这个易行难信的法门。他学佛很多年了,后来他发现他知道,靠自力要断种种的惑,惑就是种种的障碍种种的烦恼,一层一层一层都要靠自己,他坦白说自己做不到,所以就接受了净土法门的他力,不需要断惑,可以超越三界,超越生死。能这样子来相信的科学家很不简单!所以师父看到这个访谈节目,就很讚歎这位科学家,真的是一位明白的人,以科学的研究态度,这就是师父常常说的十个字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是做学问的精神,也是科学家的精神,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样子来接触佛教。大胆的假设是什么呢?就是仰信,以前讲过了,把头仰起来,以前缅甸的首都叫仰光,把头仰起来,完全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先这样子相信了再说叫仰信。就好过你迷信,好过你不信。仰信之后再来小心的求证,小心的求证就是从解门来透彻事实的真相,最终相信佛法是超科学的,相信极乐世界不是虚幻的,不是神话,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神话干什么呢?神话是某一些人讲的,不是佛讲的,这不是神话,这是真实的,凡夫能够往生,能够去作佛,因为有他力的加持。 我们昨天一堂课都在讲这个他力门,自己真的相信,真的发愿,真的念佛了。另外一半的佛力就加在你的身上显现了,在你的身上就显现了,自力他力就成为一了。一是什么?一就是连线,synchronous同步,跟谁同步?跟佛同步,就连线了,连线就起了感应作用。所以这就证明法藏菩萨当年他所发的愿,是一一都兑现了。因为他发了愿,他都说如果我这个愿只要有一个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我就不作佛。到后面下一品四十八愿我们就看到了,他先把这个结果告诉你,我先成佛给你看。不是我还在菩萨的位次,可能到最后我也成不了佛,谁知道?我先成佛,再告诉你,我成佛之前,我所做的一切的一切,你不相信都不可以了。所以他这个厉害! 好,我们今天继续来探讨净土法门独有的他力法,我们继续看注解《大经解》它的内容,在这个本子214页第7行,我们从这句看起说: “净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办,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 所以这就是净土宗圆融的地方,称为他力法门。净宗所以能够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师父常常开玩笑说「痴妈根」(头脑有问题的)也行,这就超过三根啦,「痴妈根」(白痴的)也行,不只是上根、中根、下根,「痴妈根」都行,「痴妈根」他好过植物人,植物人他都没有感觉这个比较麻烦一点,「痴妈根」只是癡呆而已,所以三根对最高的修行人,行。最中间的行。对下下根那些比较愚钝的也行。所以能够普被,普就是普遍的普,所以能够一生成办,就在这一生,不用等下一生。等下一生,就无限期了,不知道下一生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一生在你没有断气之前,你就解决问题了,成办就是解决问题了,就在这一生就解决问题了。 你看就是我们这些凡夫,还有二乘,声闻、缘觉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一律的跟菩萨一样都可以登不退,这都是完全靠弥陀的愿力一乘的愿海,靠弥陀这个法门,六字洪名这个摄受之力加持之力,「此即仗他力」,这就是仰仗他力,仗弥陀愿海之力,仗六字洪名功德之力,我们就一生成办,就搞掂了,都登不退,只要到了极乐世界都不会再退回来六道了,甚至不会再退到去做阿罗汉了,也不会去做菩萨了,因为你成了佛,再退到做菩萨,你就是退步了。到时候为了度众生的话,你就可以示现,但是自己还是在佛的位子,佛的位子不会去掉,不会转变。 这就是净宗殊胜的地方,那你信不信都没有关系,佛就是这样子告诉我们的,祖师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所以对于这些道理我们要能够很有信心,然后就不用跟人家辩论了,更不用争论了,因为各人所遇到的缘都不一样,对吧?我们继续看注解说: “净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弥陀无上果觉,作为众生因地初心,因达果海,果彻因源,因果同时,感应难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 这样子的道理,不是很容易听得到的。很多修净土的,很多说是念佛人,也不知道这样子的一个道理。所以她就是这样子傻傻的念,越念越没有信心,你怎么会没有信心呢?这里就已经告诉你了,这就是净土宗最方便的地方,真实之利,「即以弥陀无上果觉,作为众生因地初心」以佛最上的果觉做为我们,你们在座的也是一样,做为我们因地初初开始的发心,做为我们的初心,你开始念佛开始发心了,觉得生活很苦人生很苦种种这些苦啊,比苦瓜还苦,现在的苦瓜不苦了,现在苦的苦瓜没有人要吃了,人生风风雨雨这一生走来回头一看,唉!不堪回首!叫不堪回首,不是难忘的回忆,是不堪回首,想清楚之后,你开始发心了,我不要这样子的人生,我要离开,我要出离,我要超越,那叫开始初初发这个心,这个心用什么作为我们一个最强的支助呢,我们是用阿弥陀佛成佛的果觉果实,「因达果海」,这个因就通于果的海,因为它是从果海之中才有这个名号的嘛!法藏成佛之后才有这个佛果,这个佛果的名字就叫做阿弥陀佛,很清楚啊,「果彻因源」,果也彻于因缘,我们得的这个果,就是从今天我们这个念佛开始的,然后你开始念佛了,发愿了,果报就看到了,果报就同时在你发愿的当下,这叫因果同时。有什么法门可以这样子的呢?很多都是你发愿,那个是因,必须要经过一个过程,到最后才是果,它这个不是。一开始它同时也是结果,这叫因果同时。 你看我们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为什么用莲华经呢?莲花最殊胜的意思它就是,这个我们听了很多了,但是重复听的话就是熏习,熏到最后发现完全没有疑问了。莲花就是种在泥里,泥越烂越肮脏,它长出的莲花越灿烂越好看越美丽,所以那个泥叫污泥,污泥形容我们现在这个红尘,红尘就是污泥,我们就在这个污泥的地方,可是莲花它要长出来要超过污泥,它不被污泥所染,就是不为烦恼,不畏一切所染,它不但要离开泥,还要离开水,是不是?这是一方面的解释。 另外一方面最殊胜就是前面讲过的花果同时,就是因果同时。这个我们常常讲的,因为这个理解相当重要,所以要常常提,最后提到你们反感讨厌为止。 莲花一开,我们主要讲的不是Lily睡莲,是Lotus荷花。最近楼下没有开了,一开,里面就有莲蓬了,小莲蓬就在里面了,别的花不是这样子的。别的花是花开花落了,才形成一个果,对吧?这个果才慢慢形成。 所以这个莲花的表法是最殊胜的含义,还是花的时候,果已经在里面了,它是同时的At the same time,不需要经过前前后后没有procedure过程,没有step by step步骤的,不需要。那么这个道理我们讲了很多遍,我们现在通俗话说讲了N遍了,大家不要当耳边风,要接受下来,那你就不会有任何的怀疑了。你念佛念佛,原来我在将阿弥陀佛这个果实把它接收过来,当着是我修行的开端初心。你看看,有多少个人听过这样子的道理? 以前我们常常讲过,但是都是在七宝讲,都是师父在跟大家讲,这么殊胜的因果关系因果同时,你在外面很少有机会听过,很少机会听过那么你念佛就越念越没有信心了,没有看到结果,你不要看结果,你一念它当下本身就是结果,这叫做因果同时at the same time,我们继续看: “更加以外圣易信,己灵难明。是以具缚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深信此两个「有」字,切愿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愿,迳登不退。” 这个「己灵」,我们昨天有接触过了,指的就是自己的自性跟佛性,昨天不是说了「内重己灵」从里面你要去重视自己这个佛性,「外慕诸圣」外面就是我们的增上缘,外圣就是佛力的加持。末法凡夫只要能够相信「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切愿往生,一向持名,就可以往生。 所以很多人都在念《阿弥陀经》,但是对于这句经文,什么经文?「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对这句经文没有多大的感触,也没有更多的理解,不知道它殊胜在哪里? 我们今天有幸从祖师的讲解当中,悟到了这个当中的妙处,这完全是仰仗弥陀一乘大誓愿跟六字洪名无边功德的加持力,这加持力就是他力,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只要能够相信刚才说的那两个「有」,两个「有」,「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切愿往生」,「一向持名」有信有愿,还在念这句佛号,一定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成为阿鞞跋致。 “是乃凡愚所同能,若独言究明自心,则唯上智所堪任。” 「是乃凡愚所同能」就是凡夫愚人,愚人不是很聪明的,都是共同能够做到的事,念这句阿弥陀佛谁做不到?没念书的也行,但是如果,「若」就是如果,「若独言究明自心,则唯上智所堪任」,如果你说你要求的条件,就是要你现在明白你的自心,明白你的佛性,一开始学佛,你就要他明白自心,简单说就是要他接受你就是佛,他怎么看都不是,阿弥陀佛怎么看你都是,你自己怎么看都不是。你说,哎呀,你的心就是佛,你说,哎呀,你的心就是佛,你要去找到它呀!他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一般人就很难了。 像禅宗很难,禅宗的大死大活,没有大死,哪有大活呢?这是禅宗用的文字,不是死了之后又活,活了之后又死,死了又活,大死大活,就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你如果不起这个疑情,这个疑不是我们一般所了解的胡思乱想那种猜疑的疑,不是那个,禅宗是疑情不断...要你去对这个境界产生一个真正的疑情,然后把它断掉,告诉你「一归何处」,事实上他一直就专注在这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他这个时候就非常的专注,他这个时候的思想不为任何其它所干扰,就是这么一个疑情之中,哪里会不开悟呢?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中疑就中悟,不疑就不悟,悟有大、有小,很不同,有的像宋朝的大慧禅师,大悟十八次,小悟无数次。有一个人小悟一次,他就以为他悟了。我们不能说他没悟,他是小悟。但是你就认为这就对了,就解决了,就是达到究竟了。那还差太远,那还差得远呢! 所以禅宗那里是我们学的?听一听可以啦,叫你去找心,怎么找?阿难都找不到,你能找到?所以不是上上根,没有份。但是,念佛,我们就可以了,谁都可以,我们到最后跟这么难的参禅我们那么容易的念佛,到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所以「究明自心」谈何容易啊?所以参禅开悟的人,要以他参禅的那一种心情,像什么呢?整个人如醉如痴像痴呆一样,什么都忘记了,什么都没有了,吃饭也忘记了,穿衣服...有穿衣服,衣服都忘记穿得整整齐齐了,不是艺术家不修边幅那种,不是好像苦行僧那种,不是那种,那种是折磨自己的身体。如果这样子折磨能够开悟,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苦行林的时候,那就可以了,就不用离开,自己到菩提树下寻求开悟了。 所以这个说的不是外在的,说的是你的心。他这个时候就心不在焉了,心不在这个地方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他不见得就悟了,要忽然间在死灰里头,砰出个热豆来了,大死之后,才能够大活,所以叫「绝处更生」,他把这个妄想全部都给切断了。这是个方便,又是一个方法,这只有上智才行啊,是不是?我们连听都听不懂,我们是什么智?参禅只限于上智,所以这就很难了!上智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上上根,现在哪有这种人? 所以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你能够充多久?这是真实的功夫,骗不了人的!遇到比你高的人一比就知道了,怎么比呢?你开口,开口就知道了,现在一般的佛教徒跟我一开口,我就知道他有没有。所以我们要真实的用功,不要自己骗自己,下来我们再看: “法藏菩萨于因地中,悲愿宏深,开显此他力法门,是以世称弥陀乃大愿之王。又密宗亦是他力门,同属果教,皆是从果起修。” 所以现在我们开显这个法门,最高的上智也收,下愚也收,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在下面最笨最愚蠢的,全部都收。佛法要本土化,这是马来西亚,所以就是Hampalangsapu全部都收,因此就称为大愿之门,所以阿弥陀佛称为大愿之王就在这里。我们在前面也讲过了,这是现成的果实,就在你的嘴边了,猫山王就在你的嘴边,现在等你要不要吃而已。你还嫌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又不是我买的,会不会这个猫山王是假的种种的怀疑。不需要你做什么,也不需要你再忙什么,不需要那些。前面讲过要种猫山王要等多久?最起码要七八年,不需要这些过程。 有种种这些过程,那个是叫渐修,step by step有步骤的。净土法门不是step by step有步骤的。净土法门是顿教,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所以一般人就信不及了,哪有这么简单的事?他就是要忙,给自己搞复杂了。一般修行本来也是很复杂的,是不是?一般要出三界,都要什么断种种的惑,一层一层的。 像什么?像蜜蜂,蜜蜂很忙,采花蜜,回来酿蜜糖。那些过程哪里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你去采花蜜,第一你都不晓得怎么选择哪一个是最上等的花粉,要你去采花蜜,做不到。但是现在我们不是去采花蜜,我们是吃蜜糖,蜜蜂你忙死了,你忙死了,把蜜糖酿好,我就是吃现成的,这不是现成的吗? 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些复杂过程,他都已经帮我们做好了,all the preparation全都做好了。怎么样苦修,经过多少长时间的筹备,他已经做好了,现成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念就行了,这才叫真信佛,你这一念阿弥陀佛就是你的了,这叫「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其实要真的能够把它信得过来,就是接受过来,那还真的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除非你很老实,没有其它的想法。如果你是半天掉的,你还得要从道理那边去加强你的信心,要从理上面下手,不然你的信不紮实,信心容易动摇。这几段谈的都是他力的殊胜跟难思,我们继续看注解: “此殊胜难思之他力门,正是弥陀悲愿至切处,亦正是净密二宗方便究竟处。” 这一种他力门,就是弥陀的悲愿最真切的地方,也正是密宗跟净土宗这两宗最方便里头的究竟彻底的地方。我们继续看注解: “盖自他本来不二,肯仗他力,即是于此难信之法能生净信。难信能信,全由当人之无上智慧,此即是自力。但能信入,老实念去,自然能所两忘,自心朗现,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净宗之妙,全在于此。” 所以自他本来是不二的,你肯仗他力来相信这个极难信的法门,能够生起净信,对这个极难信的法,你能够生起净信,「难信能信,全由当人之无上智慧」,这句话已经说明了,这么难信的法门,你能够信,这就是你的智慧。这不是世间的knowledge常识,世间的博士也未必能相信,刚才前面开头讲的那位科学家,他能相信,他也是少数之一,所以这个才叫做真正的智慧。 老太婆她能够完全相信这件事,她就开智慧了,开到她自己不知道,她不一定知道什么叫开智慧,她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她这个自心显现了,念阿弥陀佛,自心就开显了,这就是自力,这个智慧是你的自力啊,不是阿弥陀佛智慧,是你的智慧。 「但能信入,老实念去,自然能所两忘,自心朗现,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慢慢念念就能所两忘,念来念去念来念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在念你也忘了,没错,现在是空能法师在念,开始是的,到最后连我自己都忘了,你念的是什么?念的是极乐世界的那尊佛,这些也都不存在了,就是这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念跟所念都忘掉了,在佛门来讲,能所都忘掉是很了不起的事,这个时候你的自心明明朗朗,这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心朗朗,就是很清楚很明朗的,全部现出来了,所以净宗之妙就在这个地方,从事持达理持,事持是什么呢?开口念,在事相上持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最后你达到最高境界是理持,入到理啦,从事入到理,从你凡夫的心就成为佛心了。 其实凡夫的心跟佛心都是你自己的一个心。这个法门虽然是二力法门,但是大家要知道,二力法门还是以自力为基础,还是你自己,你都不愿意念佛,你都不想要去作佛,那阿弥陀佛也不可能强硬的把你抓到极乐世界去。如果能够抓,我们就不用修行了,你们也不用来听经了,每天在家里面,喜欢就去逛街购物,出国旅行,总之到最后你要断气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抓你去极乐世界的,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有,不是阿弥陀佛来抓,是阎罗王派黑白无常来抓,那叫真抓了。 所以还是要靠自己,以自力为根本,外力,他力只是增上缘而已,在四种缘里面亲因缘是自性,所缘缘是自性,无间缘是自性,最后还剩下一个增上缘,那个就是他力了,他力只是一个增上缘而已。其他三种,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你自己。所以这个法门是依赖他力,以他力引发自力。这个要将它接受过来,借助他力来引发你自己本身的自力,所以称为二力法门。 你有听说过除了念佛法门之外,其它也叫二力法门吗?没听说过。所以这个原理就在这里,尤其是依靠他力的说法,有许多自负的人他不愿意接受,实在说他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就是他还认为自跟他当中还有一个界限,有界限就是二了,就对立了。 殊不知,他不知道净宗里面所讲的自他本来不二,不二就是没有界限,但是还是有自有他,为什么呢?是你自己在那边念佛求往生,是你亲自看到阿弥陀佛来了,你自己那边求往生不是「自」吗?看到阿弥陀佛来不是「他」吗?阿弥陀佛放光是「他」呀,清清楚楚,有自有他,有他有自,但是最后那个「他」就是你自己。 这是很难相信的。但是有机会听到,你慢慢就会越来越相信,非常感谢空能师父跟我们介绍这些内容,真的是这样子。要不然你怎么知道为什么这个法门这么的不可思议?它有很深的道理在那边。 那些不能接受,不愿意接受的人,就是他有他的想法。 那么换句话说,依靠他力原来还是自力,什么力量依靠他的,还不是自己的力量啊,你愿意信嘛!具体说来就是于这一个难信之法你能够生起净心,难信能信这个力量是属于你自己的,也是自己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功德。我们能够信入,能够不怀疑,能够发愿,能够一句佛号老实的念下去,前面说过,念到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自然就能所两忘,到时候就转凡夫的心成为佛的心,净宗之妙全在于此,全部都在这个道理里面了。我们再看: “法藏菩萨陈明「非我境界」后,乃启请世间自在王如来,为之广说诸佛之无量胜妙刹土。我若得闻如是等等妙刹及其摄取之法,我当思惟修习,誓当圆满我之所愿。” 所以到这里就把前面跟昨天我们所学习的全部连起来了,前面就是说明了「自」,这个地方就请佛来说了,请佛说那底下就是佛给他宣说了,下来的经文就说了,好,我们看经文了: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我们先看注解: “「高」者,上也,崇也,远也。「明」者,光也,照也,通也。 《会疏》曰:「高明约具德。深广约愿心。谓持戒禅定,超胜世间,故谓高。方便般若,照究诸法,故谓明。远彻来际无挠(谓能远究达于未来之极处,而无阻挠),故谓深。周摄一切无遗,故谓广也。」” 你看这本注解《大经解》就是用一百九十三种的经跟论来注解经文,所以经文的每一个字都解释得很圆满很深入很透彻。世间自在王如来知道法藏菩萨高明,高是什么?高就是崇高高尚,比高还要再上,明是光,是照,「明达」,他的志愿很高,很明,「明照」,很明朗通达,高明深广是指持戒禅定超过世间,明是明哲明智明达,是指他的智慧明朗通达,智慧完全开显了,法藏菩萨现在的智慧全部打开了,照了诸法。「志愿深广」他所发的志愿确确实实很深很远很广大,远到哪里呢?远到未来没有穷尽unlimited,普摄一切,没有遗漏,一个都不漏,所以叫做深广。下来说: “「即为宣说」,表佛说法。「悉现与之」,表佛现土。世间自在王佛宣说示现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严净」者,庄严清净也。「圆满」者,「圆」为周遍之义,性体周遍为圆。满者具足之义。故「圆满」亦作「圆足」。故知「圆满」即华严宗圆明具德之义。” 所以如果你不学注解不听注解,读《无量寿经》的人很多,现在全世界很多人都在读《无量寿经》,你就当着这是功课也好什么都好…就过去了,我一天念三遍,我一天念五遍,《无量寿经》我一天念十遍,So what?那又怎么样?不是讲过一个念了十多年的《无量寿经》,到最后患了癌症,全部一面倒,念了十多年的《无量寿经》,你只是念,你没有了解里面的意思,你没有受持,你只是读诵。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说这两件事情不能分开的,受持读诵,读诵受持,你读了以后要能够用得上里面的道理啊,是不是?所以这里就把里面的内容真正重要的跟大家解释了,那么这段注解我们就不必再解释了,前面也提过了一些了,接着法藏就请佛说,底下佛就给他宣说了,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那我们来看注解: “「二百一十亿」,此有疑曰:若法藏菩萨当时所见限二百一十亿之数量,何以又云所摄佛国「都胜无数诸佛国者」。此有二答。” 为什么说是二百一十亿呢?就那么准准这个数目字呢?那么这二百一十亿有两个解释,我们再看底下的注解: “(一)据《华严经华藏世界品》意,佛刹无量,总有二十重,其围绕刹数即二百一十微尘数。今此经中,亦以二百一十标示刹土之数,暗合《华严》义,即含摄十方无量之国土。 (二)《大智度论》云:「阿弥陀佛先世时作法藏比丘,佛将导遍至十方,示清净国,令选择净妙之国,以自庄严其国。」 由是思之,经意乃以二百一十亿刹,表十方佛刹。” 我们根据经典,《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的含义,如果我们不是学习这个注解《大经解》,你哪有机会去看《华严经》啊?《华严经》这么大部,你从哪里看起?所以念公帮我们收集了重要的内容,我们只要学习这个《大经解》,学完之后,你所有大乘的经跟种种的论,那些祖师的论,全部你都接触到了,这个机会去哪里找啊? 那么根据《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的含义说佛刹无量,总有廿重,其围绕刹数即二百一十微尘数,每一重一共有二百一十微尘数的佛国,所以又叫做莲花世界海,二百一十微尘数跟二百一十亿正好和它相合,这二百一十亿代表二百一十微尘数,又以这二百一十微尘数来表明无量的佛国,这是一个含意。 第二个方面就是根据《大智度论》说的,说「阿弥陀佛过去世是法藏比丘,佛把他引导到十方,给他看清净的国土,种种的国土,「令选择净妙之国,以自庄严其国」,这是《大智度论》说的话,这也显示什么呢?二百一十亿表示十方的佛刹,不是恰恰好就这么个具体的二百一十亿,为什么又不二百一十亿又多少多少零头?所以肯定它不是一个数目字,它代表无量。 这个一个就是二百一十亿,恰恰跟《华严经》里一周就是一圈这个数目也是用二百一十亿。另外根据《大智度论》说是无量,肯定是无量,含无量的意思在里面。 可见佛他所显示的是十方种种的佛刹,为了满足法藏菩萨的心愿,就全部都显示跟宣说了,就是我常常讲的,如果不是全部整个的世界的佛刹土都给法藏菩萨看,如果有漏掉的一两个或者两三个,那就麻烦了,如果刚巧那一两个佛刹里面有好料的东西,法藏菩萨没有看到,那你说西方极乐世界够圆满吗?那就有缺陷了。所以无量的刹土都让法藏菩萨看到,这是很合理的。然后经过多长时间呢?「说是法时,经千亿岁」所以当时这个佛国也是微妙难思的,经过千亿岁的时间,使到法藏比丘「一时」都看到,千亿是很长的时间啊!很长时间,可是如果要法藏比丘看千亿岁这么长的时间,那就不是顿法了,那就是有时间有过程了,不是一下子全部都看到,一时都看到,世间自在王如来跟他说法的时间经过是千亿岁。 但是我们的头脑就是这样子,习惯了这个文字给我们定的一个标准,千亿岁好长,一秒钟很短,这是我们,时间长短没有一定的,你看现在人的寿命不到一百岁,现在平均是七十,所以我常常说你如果是七十一的话,你就赚到了,你是六十九就跷了,你就亏本了,师父今年是刚刚七十,没有赚到,也没有亏本,那就看明年了。 现在平均是七十,但是弥勒菩萨下来成佛的时候,人的寿命是八万岁,所以你看这都没有一定的。 底下又有一个问题了,那么他所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土呢?因为国土有种种的,下来会说到,有清净的有不清净的,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不清净的,是不是?那肯定法藏比丘当年看到的二百一十亿无量的刹土,里面一定包括了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这样子的一个世界五浊恶世种种,这些人应该怎样子,有种种的有男有女有分别有斗争,我要怎么样来改变这些呢?在四十八愿里面就讲到了,所以他肯定也看到娑婆世界。下面就是说他到底看的全部都是净土还是也有净土也有秽土呢?我们看注解: “至于所说之二百一十亿佛土,为限于清净国土,抑亦兼及秽土?古德根据经文中「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有两异说。一者《嘉祥疏》云:「二百一十亿佛土,善因虽有强弱之分,然所招之土,同是七宝国土之粗妙应现。……粗之言大,妙之言美,明所现二百一十亿皆是大善之土耳。」据嘉祥师意,所现唯净。二者,通现净秽土。” 这讲的都是祖师的分析跟判断,有的是说法藏菩萨他完全看到全部都是净土,没有秽土,因为他要建立西方净土,所以他应该看到是净土。但是有的是说秽土也看到,有得比较嘛,这里头有不同的说法,一个说法是认为二百一十亿都是净土,清净的国土,这个跟龙树菩萨说的也一样,都是示现的清净国土,这是嘉祥大师的意思,我们就不引他的原文了。另外《净影疏》这部注解他说的就不一样了,我们看: “《净影疏》云:「粗,不精也。说恶说粗,令其舍远。说善说妙,使其修习。」是则所说二百一十亿佛土,有净有秽也。” 《净影疏》他说所现的国土有粗的有妙的,粗是什么呢?粗就是不精,因为说恶说粗,天人有善有恶,国土有妙有粗,人恶国粗,这现的就是秽土,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人有善,土也就妙,那就是好的净土,让大家去修行。那么接下来举了几位大德: “憬兴、义寂、玄一、望西诸师,亦俱云通秽。” 我们中国过去有两个本着书这两个人的意见都不一样,那么日本很多人都同意跟嘉祥不一致,那么现在拿《悲华经》来证明,不拿注解了,我们看经典,所现这些佛国里头是什么样的,下来就是《悲华经》的经文原话: “《悲华经》曰:所现佛国「或有世界严净妙好,乃至或有世界有大火灾。」是为兼有秽土之明证。” 所以我们要以经典来证明就可靠,不能只是根据注解,因为经是佛说的,注解还是人说的,最后还是听佛说的可靠可信,因此后者之说我们比较可信,所以所现的不完全都是净土,有净土有秽土,因为这里说还有火灾,可见这个国土很粗。 “又所现佛土,有报有化。《悲华经》曰:「或有世界纯是菩萨遍满其国,无有声闻缘觉之名。」是报佛之土也。” 这个国土之中包括了化佛的国土,也包括报佛的国土,那根据《悲华经》说这个是报佛的国土。 “又「或有世界清净微妙,无诸浊恶。」是则化佛之净土也。” 这个就是化佛的净土啦,这个世界有粗的、也有妙的、有报土、也有化土。下来我们继续看注解说: “尔时世间自在王如来,「应其(指法藏比丘)心愿」,将此二百一十亿佛国报化净秽诸土之相,「悉现与之」,令其得见。「说是法时,经千亿岁」,以表说法现土之详尽,亦显时间延促无碍。” 这个时候,无量无数的佛国让法藏比丘一个一个都能够见到,说这个法的时候经过一千亿岁,亿是从十万百万千万万万都采用过,现在我们采用的是万万,十亿人口嘛,这是极表说法的时间很长,因为这都是菩萨境界,我们是凡夫没有办法理解的。所以也证明了法藏比丘当时就是大菩萨,这是很好的明证。下来我们接着看经文了: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覩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这是一段经文,下来我们先看注解,先引了日本的注解说: “「覩」亦见也。《甄解》云:「覩则眼见,见则慧见。如见分见,取推求照察义。」盖谓「覩」指眼见,「见」指慧见,即如唯识中「见分」所指之见,以「推求」与「照察」为义。今云覩见,则两者俱备。” 《甄解》这部注解说的「覩」是眼见,见是以智慧来见,眼睛看见叫做「覩」,他都看见了,「皆悉覩见」也就是眼也见了心也见了,所以睹就是说他看见,这个「见」是智慧的见,不是分别的见,我们如果只是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啊,我看见了,你看见了还会喜欢不喜欢吗?你是看你喜欢看的,不想看的你就不看,我们这个见是分别的见,有分别的见,他不是。这里说的「见」是智慧的见,智慧的见有分别吗?没有分别,你的自心你的佛性你的自性来见的那个,根本就是清净平等,没有分别的,所以就像唯识所说的相分见分都能够推求照察能够了解,都看见了,都通达了,目睹心明了。下来注解说: “当尔所时,法藏比丘于世间自在王佛所现二百一十亿佛土,尽皆目覩心明。或疑法藏比丘在因地中,何能遍见十方诸佛净妙国土。” 这就是有点怀疑了,你是菩萨,你又不是佛,怎么可以有这个能力看到所有一切的佛土呢?这只有佛才能够,这里就有这个疑问,下面会给我们解答,他怀疑说法藏比丘他还在因地,菩萨就是在因地,还是菩萨他怎么能够遍见十方诸佛的国土呢?而且一个都没漏,只有佛才有这个能力,是不是?下来日本的《甄解》就回答了: “答曰,《法集经》云:「菩萨摩诃萨,得彼诸佛如来天眼。」又《大智度论》曰:「天眼彻视,则不动而遍至。十方不来,比丘亦不往。如佛天眼故,十方国土皆悉一时覩见也。」” 《大智度论》就说了,这就说明法藏比丘当时是由于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威神加被之力,佛的能力,「得如佛之天眼」,法藏比丘得到佛的天眼,它也具有跟佛这样子的佛的天眼,一般的天眼也是这样的,也不是我要去,也不是我要来,就看见了,不用去不用来,佛的天眼十方佛的国土一时就在前面都看见了,不用一个个去看。我们的眼睛只能够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是不是?所以有些人就是无理,就骂你说哎,你后面没有长眼睛?后面长眼睛就变妖怪了,后面长眼睛变妖怪前面长眼睛变什么?变二郎神,二郎神这里长个眼睛,所以我们的眼睛就不圆,声音就可以,后面有人骂你,听到了,听到他骂你,看不到他骂你的脸,只能够听到声音,所以声音就可以。佛的天眼就没有这些分别了,十方各处一时同时都看见了,也看见也听见了。 “据上经论,可知法藏菩萨摩诃萨,承世间自在王如来威神加被,得如佛之天眼,故能不动而遍见十方,于佛说国土皆悉覩见。” 所以你看这就说明是靠佛的能力,这就把这个疑问给解答了,所以这两个经跟论都是証明了,是得到了如来的天眼,所以就是「皆悉覩见」了,这一覩见看了之后,心里看到了,眼睛真的看到了,就怎么样呢?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这句话是经文,那我们看看注解怎么说: “「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者,「起」亦是发义。更无有上,是曰「无上」。「殊胜」者,事之超绝希有者,曰「殊胜」。” 起就是发,发起来了。殊胜就是超绝稀有,是超出绝妙稀有的,没有比这个更上的,就叫做「无上」。你看我们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没有比这个更微妙更上的法叫无上。没有能够超过它了,超胜诸愿,比别的愿都超过,所以叫做殊胜。他四十八愿还没有发,但是佛他的老师已经知道了他的愿是超越一切诸佛的,比别的愿都超过,所以叫做殊胜。 《会疏》也是这个意思,下来举了《会疏》: “《会疏》曰:「无有此上,故云无上。超胜诸愿,故曰殊胜。谓庄严无上故,受乐无上故,光寿无上故,名号无上故,生因无上故,利益无上故。是总四十八愿大体。」” 这就是说将来的极乐世界,他的庄严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没有其它的佛国比极乐世界更好的了,无上,怎么无上呢?你来我极乐世界的人所受的快乐都是无上的,没有其它的地方能够超过我极乐世界的快乐,无上,没有更超过他的,还有不只快乐,光明跟无量也都没有更超过它的,还有,名号的功德普闻十方也没有更超过他了,还没完,还有,生的因,往生的因,这么容易就往生了,这么容易就跑掉了,也没有超过他的,连所得的利益也是无上,所以才叫做「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这就是《会疏》他所讚歎的话,这一切的一切,没有能够跟他比的了,都是无上,总的来说,四十八大愿都是这样的无上,法藏比丘现在就是发起这样的大愿。所以你看看,我们能不相信吗?我们能怀疑吗?能怀疑极乐世界吗?一切都是无上,这都是因为法藏比丘当年他发了这个愿。 「于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对于他所看到的一切世界的天人,他们之善他们的恶以及他们国土的麤跟妙,法藏比丘就思惟究竟,不是想一想而已,思惟到顶点极点了,在那边思惟到究竟的地方。下来说: “「天人善恶」。判定善恶之性,诸说不一。兹撮要介绍如下:” 你看看我们一般对于善恶的理解,善就是做好事啦,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害人的心,是不是?这不就是善吗?我心好就好了,为什么要吃素,是不是?我都没有害人,你没有杀人,你也不敢杀,但是你杀动物,你不把牠当人,你说你善,这是你自己的标准,是不是?恶,杀人放火就是恶,陷害人妒忌人,这就是恶了,这是我们一般的理解,理解得很片面很肤浅。 从现在开始,我们看看我们这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的善跟恶,师父可以告诉你们,你们肯定没有机会听过的,我也没有机会听过,我就是因为做这件事情,我也才知道,知道得这么详细,这么的圆满,这么的透彻,就两个字需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说吗?恶就恶善就善,就两个字我们慢慢的来看,而且这堂课我看肯定还讲不完,这个善跟恶还要带到明天,是不是?我们就引几家的注解来理解善跟恶的几个定义,善的恶的标准,不是你自己说了算,不是你自己认为的,不是你的标准,我们先来看: “一、《菩萨璎珞经》以顺第一义谛为善,违第一义谛为恶。” 你能够顺第一义谛的叫做善,这个就很深了,为什么说深呢?什么是第一义谛都听不懂,所以深啊,他这个要求的条件很高,有高的有低的有深的有浅的,我们慢慢的来听,简单的说,顺自性的就是善,第一义谛就是自性,顺自性的就是善,随顺自性清净的才是善,这个善很明显说的就是出世间的善,不是世间善恶相对的善。相反的,不合第一义谛的叫做恶。 所以这句话就成立了,如果你没有看这个注解,这句话你还会怀疑,这是什么话呢?地藏王菩萨在《地藏经》里面讲的,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那么武断呢?地藏王菩萨怎么这么肯定呢?我们也有好人,我们也有好心的时候。可是地藏王菩萨说你只要动个念头,无不是恶,都是恶都是罪,动个念头都是恶都是罪,这是《地藏经》讲的,这一说大家就心服口服了,因为是地藏菩萨说的,你要顺第一义谛就是善,不顺第一义谛就是恶,这个恶就是造罪业。 所以这也就是标准不一样了,这个解释就高标准了,其实你不服都不行,为什么?因为这是经典说的,经典就是佛说的,这是佛的知见,地藏王菩萨说的是真实话,一点都没有跨张,起心动念,你起的是什么念头?不是善念就是恶念,对不对?那善念就是善了,为什么善念还是恶呢?这个善念也没有离开六道,不是第一义谛,所以也是恶。 释迦牟尼佛的话不是可以给你打折扣的,也没有讨价还价的,说的都是事实真相,那么第一义谛是什么?下来就引注解来告诉我们了,我们会更加的清楚。 “经曰:「一切众生识,始起一想住于缘。顺第一义谛起名善,背第一义谛起为恶。」经云第一义谛,即真谛、圣谛、胜义谛、真如、实相、中道等,亦即实际理体。谛者,真实之道理。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若众生起一念顺理体为善,背理体为恶。此之判定,以理体为准。” 一切众生他的识,识就是你的分别,动个念头了,只要有一个念头生起来,它就有所缘,有所住,所缘就是你看到什么因缘,让你生起这个念头呢?念头生起来之后,你就住在那个地方了,在这种情形之下,你能顺第一义谛的就叫做善,不顺相背的叫做恶,就因为他产生种种的分别,就违背了理体,理体就是本体,本体没有分别,是你妄生分别,因为你着了虚妄的相,对于假相你当真了,「着」就是当真了,抓住不放,明明是假的,骗你的,你把它当真,而且是坚固很牢固的认定就是这样,你就见不到真正的理体,见不到事实真相,以这个来判断善跟恶,是以理体作为一个标淮来说的。这个要求就很高,大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不要紧,下来还有比较浅的,慢慢的看慢慢的听。 「谛」就是真实的道理,这个道理是诸法第一,所以叫做第一义,这是第一个解释。下来第二个就引唯识的内容来说了,我们继续看: “二、《唯识论》以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法为善,于此世他世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 第二就根据《唯识论》的说法了,《唯识论》说你能够顺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法为善,不但是这一世,还要到未来世,不管是有漏无漏,他对于这一切的行法都是相顺的,这个就称为善,不是仅仅现在顺,不是啊,以后都要顺。「于此世他世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这又是另外一种。这比我们前面的讲法稍为就圆了一步了。下来我们看: “论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人天乐果,虽于此世能为顺益,非于他世,故不名善。能于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于此世能为违损,非于他世,故非不善。」是以顺益与违损而判定善恶者。 三、净影判三种善恶:(一)「顺益为善,违损为恶。」此与《唯识论》同。” 净影就是《净影疏》他判了三种他说,「顺益为善,违损为恶」这个跟刚才《唯识论》的讲法是一致的。 “(二)「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理者,无相空性也。例如行布施,若能于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体空无物,是顺于理,无相之行,是为善。若有所施、能施及所施之物,存于意中,是为违理有相之行,即为恶也。” 这个说法我们就常常有机会遇到了,布施啊,帮助穷人,捐钱搞这个搞那个,这第二种「顺理为善,违理为恶」。比方说你要布施而不住于相,三轮体空,顺乎理,这个布施就是善了。你如果有所执着,哎呀,我做了功德了,我布施给他很多钱,你就违背了这个三轮体空的理,同时你还有了这个相,布施的相,这个还是恶。这就深刻一点了,比我们一般想法深刻一点了。 一般认为,我给了他钱,做了好事,这是善嘛,是不是?没有错这是善,你有所住相,以为我做了好事,这个就是恶。 这个道理我们常常提,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啦,因为这不是世间法,而是出世间法,我们现在所学的是圆教的道理,我们所说的就跟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就不一样了。 三轮体空以前讲过,大家忘记了,没有看见一个我在做布施,没有一个接受我布施的对象,两个啦,中间没有看见我布施的东西,但是你有没有布施,你布施出去了,你真做了,但是你没有执着这三样事情,没有我,没有对方,没有布施的东西,那你就是三轮体空,就合乎这个理了,这个是绝对的善。 如果相反的,你执着你在想我做了很多好事,到最后想想做好事没有好报,我给他东西他连一声谢谢都没有,那你自己不是自寻烦恼?你起了恶念起烦恼了是不是?布施去了,过了就忘掉了,不要再去想它,不要人家问起你,那年日本海啸,我们这里不是到处要去捐矿泉水吗?是不是?你有没有捐啊?有!我捐了一瓶矿矿泉水,你还记得一瓶,那你就没有三轮体空,你还记得三年五年,可能不止五年了,所以这个要求就很高。那么接下来还有一点点我们看完它: “如是则上从佛菩萨,下至阿罗汉,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众生所修之善法,都是有相行,名之为恶。” 所以这么来看的话,菩萨阿罗汉所修的法才是善法,人天众生的法,你所谓的善法,也都有相,都叫做恶。所以地藏王菩萨说这句话,我们就接能够接受了,起心动念都是罪都是恶,除非你还有你的理由,你去找到地藏王菩萨来,跟他辩论,你能够辩赢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的《地藏经》就帮你改了,这句话就拿掉了,是不是?如果不能够,就接受,你不接受也不行啊,是不是?因为你还不是地藏王菩萨。所以包括师父我自己也是,常常听到这句话:「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到今天看到这段,我才真的释怀,才跟大家一样,要不然总是放在心里面,总是有一点点善,完全都是恶咩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子。 所以看你要求的定位在哪里,如果是世间法,普通的一种理解,肯定还有善有恶,恶里面还有善,善里面也有恶。但是我们现在的理解要把它拉高,拉高你才看得更远一点,是不是?所以这就是一种善跟恶的比较较量,来让大家更加的清楚。那善恶的后面还有一些解释也相当精彩,因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留到明天才来跟大家一起继续的来学习。 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