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20 16:02:44瀏覽79|回應0|推薦0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58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在上一堂课最后的时候,我们讨论了善跟恶这两个它的义理跟定义,也引了好几个大德他们的解释,把善跟恶解释得非常非常的圆满,有深的有浅的。我们今天继续再来讨论这两个字,好,我们先看注解: “(三)「体顺为善,体违为恶。」此与(二)相兼,亦同于《璎珞》。” 这是跟之前头一个引了《璎珞经》所说的是一样的,你顺于本体的才是善,本体就是自性佛性清净心,对于你的清净心有妨碍的,那都不是善,跟本体相违背的都是恶。那么注解再说: “法界真性为己自体,体性缘起而成行德。所行只是自体,心无所缘,随心所欲而不越轨,是名为善。依此,则无论凡夫二乘,纵上至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凡是缘修之善行,俱名为恶。” 这个要求就很高了,说的凡夫就是我们,二乘再上去是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一直包括到菩萨乘,凡是还有所助缘在修的善行都叫做恶。 你看看光是恶跟善的解释就这么的透彻,我们想都没想过啊!昨天说过,对我们来说,善不就是做些好事嘛,对不对?做些好事就是善,恶就是做些不好的事情嘛,损人利己,害人害己的,他害人,他不会害自己的,害人的,我们知道的善跟恶就这么多。所以你要不听这些道理,你说你的见识有多广,那都是「有限公司」limited。 还有下来再引天台宗的解释,这个就分的更加细了,我们来看看: “四、天台宗立六种善恶:(一)人天之善。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报尽,还堕于三恶道,故亦为恶。(二)二乘之善。能离三界之苦,故名善。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为恶。(三)小乘菩萨之善,慈悲兼济故是善。然未断一毫之烦恼,故名为恶。(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断见思之烦恼,是为善。但堕于二边,不见别教中道之理,未断一分之无明,故亦为恶。(五)别教菩萨之善。见中道之理,是善。然犹为隔历之中道,不能见圆教圆融之妙中,所行带方便,不称于理,亦是恶。(六)圆教菩萨之善。圆妙之理,是至极之善。” 我们接着看这段: “然此有二义:(1)顺实相之圆理为善,背之为恶。(2)达此圆理为善,着之为恶。着圆尚为恶,况复其馀。上以达圆理为善,着圆理为恶,乃天台宗独特之发挥,其义甚精。” 这些不需要懂,只需要听就好了,当作是常识,反正最后是这样子一步一步的深入,对这个善恶的理解一步一步的深入,一上来就是人天,天台宗讲的人天的善恶,那么就是以五戒十善为善,违反这个,就是堕落三恶道,那就是恶了,再上去就是缘觉菩萨的善,那只要顺乎圆教的理,再有他这里比较深刻值得提一提的就是,「达此圆理为善」,你能够达到圆理为善,但是你达到之后,你执着这个道理,你执着这个圆理,一执着就变成恶了,你执着它还是恶,所以很多到了最高顶尖上还要犯错误就在这个地方,你达到最高也能够理解也能够通达了,但是你执着这个你所达到的境界,一执着那又变成恶了。所以禅宗就有句话说:「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所以前两天讲过了法身还要向上,不在法身那边呆住,你在那边呆住就不行了,就是这个意思,你落在法身量中了,你在这里住了还是恶,法身还要向上这才是善。总之一句话说完了,就是不能执着,一执着就不圆就偏了。在这个世间你怎么修还是执着,不着世间你着出世间,不着世法你着佛法呀! 所以简单一句话:不管前面讲的多深也好,一句话,念这句阿弥陀佛是至善纯善,这就没有得比了,没有得较量了,你说它圆满也好说它最高也好,所以前面我们可以不必懂,管他呢,师父你不是念,我们就听,当常识,但是我一句阿弥陀佛把前面昨天的跟今天刚刚开始的全都包了,多厉害啊!就一句阿弥陀佛,因为这句阿弥陀佛它妙就妙在这里,妙在什么地方呢?它也不是恶也不是善,它两边都不是,它超越善恶的两边,它是纯善,究竟圆满的善,这个有几个人知道?所以不要管它,不懂不要紧,你就是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下面我们解释这句经文「国土麤妙」,我们来看看解释: “「国土麤妙」。「麤妙」已见前注,麤者不精,妙者胜妙。义寂师曰:「净土之中有麤妙异。麤即变化,妙即受用。」义为:净土之中有麤与妙之不同。麤者,有衰有变。妙者,乃自受用或他受用之实报土。 「天人善恶」者,因也。「国土麤妙」者,果也。人善则土妙,人恶则土劣也。故《会疏》曰:「夫国土者,即众生之影响耳。形修(长也)则影长,形短则影促。」盖谓土之麤妙如影,身之修短为形,因形定影,影必随形也。故《净影疏》云:「天人善恶,汎说一切诸土之因。国土粗妙,汎宣一切诸土之果。」” 对于法藏比丘所看到的一切世界中天人的善与恶以及国土的麤跟妙,他都彻底的「思维」了,不是随便想想而已,彻底的「思维」,求其「究竟」,他要达到那个究竟的地步,那么底下就说他对这些善恶都能够「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后面下一品就是法藏比丘他要发他的四十八大愿了,我们再看这段注解说: “法藏菩萨于诸佛国,善恶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别,穷深极微,达于究竟。「究竟」者,即经中真实之际,即一法句,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你看我们光是看这个文字「究竟」,究竟就究竟,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呢?原来究竟这两个字在圆教的道理里面说的就是法身,真实之际就是真实的本性,真如本性就是真实之际,思维究竟就是穷深极微的去思考,我们现在通俗话说就是想到头都爆了,但是我们想到头都爆了,还是想得很肤浅而已。 法藏菩萨他穷深极微的去思考,达到究竟的地方,法藏菩萨对于他所看见的二百一十亿佛国的善妙跟粗恶,一一思考比较,对它们的因果得失深入思维达于究竟。那么这里究竟我们用俗话来说就是彻底里面的彻底,这样的说法我们以前也没有想过,彻底就彻底嘛,还有彻底里面的彻底,是对于这些法的本源根源它的底深入追究,穷尽根源。 那么这个「究竟」就是经中所说的真实之际了,也就是《往生论》所说的一法句,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法句,清净句,那摩阿弥陀佛。一法句,清净句,以前我也不知道,也没有讲清楚是什么,一法句清净句下来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法句阿弥陀佛,清净句就是这句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你念阿弥陀佛,你就念到法身了,你不只是这样子念念而已,为什么阿弥陀佛会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因为它是法身的功德。是这样的道理,然后他这个思维达到究竟了。我们继续看注解: “乃专一自心,选择度生所欲。开化显示,流出依正种种庄严,不可思议净土法门。得成大愿,惠予众生真实之利。” 你看我们越来越清楚极乐世界是什么,这个在还没有发四十八愿之前,一点点慢慢的告诉你,这个四十八愿是怎么样发的?极乐世界是怎么样的一个净土?是怎么样的一个修行的地方?不可思议啊!种种的庄严依报正报的种种都是number one第一的,超越一切的,你要这样子,你才能够惠予众生真实的利益。 「专一」他是自心一心,他本心中自然具足了无量的悲心,那么这个悲心的流露,这个智慧的流露,于是他就选择度众生所需要的这一切,那么就开化来显示流出种种的庄严,极乐世界应当如何如何庄严,流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这个就是「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所以就出现了这个净土法门了。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就会认为净土法门也不过是释迦牟尼佛他讲的这么多法门中之一而已嘛,有什么了不起呢?你看看这个净土法门是怎么成就的?是怎么出来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 然后这个四十八大愿,真正能够惠给众生真实的利益,这个真实的利益超过世间,就是这句经文的意思了,这样子的一个净土是从真实智慧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我们对极乐世界的信心就从这里来的,就是从法藏本心流出的西方极乐净土,正显一心是清净报土的真因,我们从这里才真正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悲心,给一切众生建立这样子一个修行的地方,那么接着下来的四十八大愿就是这样子来形成的。我们继续看: “又「一其心」者,即一心也,故本品名至心精进。一心者即真如也,” 「一其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真如,没有两件事。「一其心」比较浅的来说,就是把自己专一起来了,集中在一个point,集中在一个地方,从所见的诸佛国土里面挑选自己所欲,就是他所要的,自己所需要所要求的,也就是度众生所要求的,所选择的,都是能够使众生普得最极真实之利的地方,这样子来形成这个大愿。 “如《止观》曰:「一心具十法界。」” 《止观》里面说:我们一心就具足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包括了佛法界,所以佛也是从我们在座每一位每一位自心所流出来的。不要觉得佛怎么从我这里生出来的,我怎么生啊?佛由我生出来的,觉得这样好像很冒犯的样子,不是。本来就是这样子,我们三月在学《净修捷要》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 但是对于这个话这个事实,大家不太敢接受,以为这样子是我慢。佛高高在上,佛是圣人,我是凡夫,那你就没有真正明白佛是什么,你把佛当作神看待了,而现在佛教徒十个有八个都是这种心态。 你看《净修捷要》里面不是有两句话「佛由心生,心随佛现」,不但是佛,十法界都是,六道是六种,然后声闻、缘觉就去了两个了,加上菩萨就九个,再加上佛就十个,十法界都是自心所具,这个才是事实真相。我们要把这个接受过来,你才有可能明白什么是「一心」,不能明白什么是一心,你怎么证得一心呢? “又《探玄记》曰:「一心者,心无异念故。」” 《探玄记》说什么叫一心呢?「心无异念」叫做一心,「心无异念」是指自心专一到没有一点点的杂念,这个叫一心。 “又《教行信证文类》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 这本着作《教行信证文类》里面说:「信心无二」表信心纯一,都是事上的一心。如果能够契入实相,那就是理一心了。事相上就是事一心,你契入实相就是理一心,所以说一心就是真如了。 那底下这句话很重要了,一心就是清净报土的真因。所以古德有时候下一句话,就是写出一句话来是很超凡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没有废话的。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跟学习到这么好的注解,真的是稀有!所以说这本《大经解》等于是一本活的佛学大词典了,你其它可以不用学了,不用了,从现在开始,其实从2017年就应该开始了,一直就是跟着这一部《大经解》就对了。开始的时候我们不说了吗?黄念祖老居士念公他说:抓住这本《大经解》,保证你往生!为什么呢?因为里面有佛的加持,那你们怎么抓?抓的意思就是接受过来,把它全部如法修行,照里面所讲的去做去修行去接受去落实,这本交给你拿回家也没有办法啊,所以跟着来听,广东话说一定有你的好处,好处在哪里呢?好处就是因为它里面有佛的加持,不得了! 那么一心就是无二心,一心就是真如,法藏比丘是这样子来思维究竟的,因此他这个一心就是清净报土真的因了。我们不是整天说要修西方的因吗?修西方的因怎么修呢?就是来学习这个法门,学习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微妙道理,学到了,你就是在修西方的因了。你学别的,不是西方的因啊,别的是什么因不知道。 “正如本经一心结得大愿,显一心乃报土真因。” 所以清净报土由何而生呢?清净报土就是由这样子清净的一心所生出来的,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就是一心结得的大愿,这个大愿就成就了极乐国土,这不就正是这样子的吗?前面看到了法藏比丘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一心的结果就产生了极乐世界,所以这是清净报土的真因。对于这样子的事情,我们还能够不重视吗?你还能怀疑吗?如果这样子你还怀疑,那你是没有听懂,没有听懂那就要多听,一直听到懂为止,如果还是不懂,就要继续到了七宝池,到了极乐世界,继续的听,一定听得懂。 “「精勤求索」。汉吴两译,均作「勇猛精进,勤苦求索」。故知「精」者,即精进义。勤为勤苦义。又求者,愿求也。索者,取也。” 精是勇猛精进,七宝净土讲堂的宗旨就是专、精、纯,专我们知道了,这个精这里告诉你了「勇猛精进」,纯就是一味就这么一味,专、精、纯。勤是勤苦,求是愿求,索是索取,勤苦的求索,法藏菩萨为了圆满大愿,他勇猛精进,勤劳辛苦,一心愿求成就这个大愿,对于形成之愿,他就恭慎保持。下来我们看: “「恭慎保持」。《汉译》曰:「我当奉持,当即中住。」「恭」者,敬也。「慎」者,谨也,诚也,静也。” 恭就是恭敬,就是慎重,诚实安静的意思。 “《汉译》「当即中住」,即「恭慎」两字之实义。安住中道,是真恭慎。「保持」与「保任」同一保字,宗门曰:「心心不异谓之保。」「持」者,行持也,又执也,即《汉译》之「奉持」也。” 那么这么看来,最大的「恭慎」就是汉译所说的中住,就是中道,这个中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左右中间的中,是超越世间的中道,就是自性的另外一个名称,他安住于中道,安住在自己的佛性,如如不动,这是真的恭慎。 「保持」跟禅宗的「保任」是同一个保字,实在是同一个意思,它这个字就盖括了「任」在里头了,恭慎保持这个「保」字,宗门的「保任」怎么讲呢?所谓悟后就是要保任,往往悟后就没有怎么样了,就是保任得不够勤,不精。所以宗门说保者是「心心不异谓之保」,这个心跟这个心,一念一念之间,没有两样,没有走样,没有改变,如如不动。这个如如不动不是心一点都不动,像死灰似的,不是这样的。就是这个心怎么随便你动也好静也好,想这个想那个,做种种的事情都可以,但是他都没有违背没有离开那个如,都是如如。 中文字很妙,如,是形容词,另外的如是名词,如那个「真如」,就像真如一样的不动,种种动作思维都跟实相不相违背了。「心心不异谓之保」,要行就行,要做便做,为之任。简单说就是自己做得了主,自己完全做得了主。 相反的,就是lost control失控。你不这么理解,你就会以为这个容易做到,我自己做得了主,我们一般人哪里做得了主啊?这个心跟下一个心,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才有这些成语,什么心花怒放,心不在焉,心神不定,还有心猿意马,都是形容自己的心做不了主,就是lost control失控,所以才有这句话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本来就是这样子。但是这种情形所谓如如不动,又不像那种道貌岸然的,很多的做作,没有这些,不是装模作样的,你不是真正到了那个境界,你怎么装都装不出来的,就是给你装也是一时的,我们俗话说很快就穿帮了,很快就原形毕露了。 法藏比丘他不需要做给人家看,他拿成绩出来给人家看,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愿就是他的成绩。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佛,我们是做什么事情,修行是做给佛菩萨看的,其实佛菩萨也不要看。 “故知恭慎保持者,乃自然敬肃,从容中道,心心不异,任运自持也。” 所以「恭慎保持,安住于中道,自然敬肃,心心不异,而任运自持」,法藏菩萨结得大愿,能够保持而「修习功德,满足五劫」,那我们看看其它原译本的话: “「修习功德,满足五劫」。《魏译》云:「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唐译》云「于彼二十一亿诸佛土中所有严净之事,悉皆摄受。既摄受已,满足五劫,思惟修习。」《宋译》云:「往一静处,独坐思惟,修习功德,庄严佛刹。发大誓愿,经于五劫。」古德于此,颇有异解。” 你看念公把五种原译本经文的内容都引过来了,大家可以对照啊,所以我们不是用了会集本,就不提其它原译本了,我们不是反对原译本,没有这种自讚毁他的心态。不管什么本子都是佛说的,我们就应该重视。其它的意思我们就不讨论了。 现在这里头有争论了,你说这五劫法藏菩萨都在那边干什么呢?都只是在那边修行吗?还是发愿呢?他已经结得大愿了,指发愿之后的修行时间为五劫,这是一种解释,发了愿之后他在修行,前面是经典里面的说法。下来也有一些论调,那是祖师大德的看法,我们来参考参考这些注解: “(一)净影、憬兴诸师,并以五劫为发愿后之修行时。《净影疏》云:「依愿起行」,又「故彼法藏于一身中,在彼佛所,五劫修行。」又《略笺》云:「斯乃修行之时也。盖五劫之间,思惟励修。修成满所愿之行。其既发愿,不可无行。」上皆明五劫为发愿后修行时。” 这里下来就是讨论他只是修行没有发愿,还是发愿跟修行同时,是这个意思。中国的《净影》、朝鲜的憬兴诸师并以五劫为发愿后的修行时间,他们是这么主张的。 “(二)明此为发愿时。《合赞》云:「五劫者,发愿思惟之时节也。」望西亦以为发愿时。《会疏》云「盖夫菩萨建立净土,犹如良匠建大城。先沈思图画之。……五劫思惟,如图画之。……」此以五劫思惟,喻如施工之前,先打图样。故同于《合赞》,谓为发愿时,而非愿后修行时。《甄解》亦同此说。盖诸家均据《魏译》,上说正与《魏译》相符。” 那么大家看到很多注解的这些文字,师父尽量几乎是没有漏掉这本《大经解》里面的每一个字,没有漏掉,尽量没有漏掉,所以相当的费神去看,因为字又小,看了又要对照。日本的《合赞》说这是发愿的时间,菩萨利用五劫来发愿。实际宋译的意思解释这五劫是,又在思维,又在修行,又在那边发愿,一共是五劫。那么这两个说法就不一致,这个就跟嘉祥师一致了了,下来嘉祥师说: “(三)嘉祥师云:「于五劫中,修行发愿也。」此则双举修行与发愿,两者并举,但以发愿为趣,此正与《宋译》相契。《宋译》中先曰:「思惟修习。」后曰:「发大誓愿,经于五劫。」故知五劫之中,以清净行,修习摄取佛土之大愿,经历五劫,大愿方成。此亦正与今之会本相契。本经中于「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之后,方曰「所摄佛国,超过于彼」,正契于嘉祥师之说。故此五劫乃「修行发愿」时也。” 今天这堂课我们把四十八愿之前的这些要知道的都知道之后,下堂课开始就是精彩的四十八愿了,念公引用了很多经跟论,来解释四十八愿的愿文,非常非常的殊胜啊!大家听完之后就知道了。 所以他跟宋译是合的,这里说双举两者都有,又是在修行又是在发愿,所以我们是同意嘉祥师的说法,他因为跟这个经文合嘛,实际也是这样,一共花五劫的时间,单独在那边考虑这个愿,他同时又是修习,又是在那边思惟,来结这个愿,前后一共是五劫,所以他这个五劫之中,是以清净之行,修习摄取佛国这样的一个大愿,一共经过这么长的一个时间。 你看就一句经文所含的意趣,就有这么多不同的理解,我们现代人就觉得没这个必要,管他是修行还是发愿,总之知道他现在成佛就对了,我们就限于这个。 那祖师们花这些时间不是浪费了吗?这当然关系重大了,对我们后人发起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啊,祖师们把法藏比丘认真修行的态度跟过程,给我们分析得如此清楚,我们才会珍惜极乐世界的成就,才真正相信极乐世界确实超越其它的佛国土,真正是超胜独妙。 所以大家要这样子来看,那你就不会嫌祖师囉嗦了,更不会嫌师父囉嗦了。因为现代人比较没有耐心,不是说你们,是说外面的人,环境影响没有办法。好,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段中「俱胝」即千万。法藏比丘,于五劫中,对于二百一十亿佛国,种种奇妙功德、殊胜庄严,与各各善恶粗妙之差别,悉皆「明了通达,如一佛刹」。经此长时思惟、选择、修习、摄取,于是结得大愿,而「所摄佛国,超过于彼」。此中「彼」字,指二百一十亿佛国。” 那么经中有时候用俱胝,有时候用二百一十亿,我们要怎么样把这两个将它相结合起来呢?那么俱胝就是千万,亿这个字用的小,不是我们万万年的亿,所以这个千万是二十亿千万,跟这里二百一十亿这两个数目字是一样的。这个时候他所摄的佛国,就超过这一切的佛土了,那么经过这个之后,「所摄佛国,超过于彼」,这个大愿就是一个方案一个蓝图,这个佛国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到这个时候已经很清楚了,是个什么样子,脑子都很清楚了,绝对不会有偏差,也不会落空的,也不会说改了又改改了又改。你看我们想起作家写文章写写写,哎呀,丢进字纸篓,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法藏比丘要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蓝图,那还给你改了又改,没有。因为法藏菩萨是住的真实智慧,所出现的一切,必然也是真实不虚的,所以这个佛国就超过于彼了,此中这个「彼」字,就是指他所看过的二百一十亿的佛国,超过无量的佛国,所以我们就采用第三说「于五劫中,修行发愿也」。 “今法藏菩萨大愿摄取之佛国,实超胜于二百一十亿佛国,亦即超踰十方佛土,极表极乐净土之超胜独妙。” 法藏菩萨在完成了摄取佛国的具体大愿之后,然后就做什么呢?他又去参见世间自在王如来,又回来见他的老师,下来就是经文,我们看经文: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我们先看注解: “「既摄受已」乃承先启后之文。于是法藏菩萨复至世间自在王佛处。「稽首」,头至地也。「礼足」,以自头接佛足。随即绕佛,亦是敬礼。三匝者,绕佛三周;表作礼之殷重。绕行后乃合掌安住佛前,向佛禀白云:「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言「善哉」,此表法藏比丘之行,深可圣心,畅佛本怀,广应群机,故得歎许,而讚曰「善哉」,此佛深喜之辞也。” 之前说到法藏菩萨发愿修行,经过五劫的时间成就了,然后他又回到世间自在王如来这里,向佛磕头礼佛足,「稽首」是顶礼,这个顶礼,头要碰地的。相反的,头不碰地,就是不恭敬,叫做我慢礼,我慢的这个礼。礼足是用自己的头部承接佛足,很恭敬很恭敬,这是古印度的礼节,我们现在还有谁会去顶你的脚啊?脚有味道,你走远一点,但是他们古印度就是这个礼节。 所以我跟同修讲过,有一次师父在云顶半山那边闭关静修,早上太阳很好,就出来晒晒太阳,当时有很多游客,走着走着,突然间来了几个印度的同胞,其中有男有女的,突然间有个男的,很高大,向我走过来,走过来就跪下来顶礼我的脚,拜在我的脚,我吓了一跳,哎,what do you want?他指着头说Blessing跟他加持。你看,人家懂这个道理的,不管你脚臭不臭,你是僧人,我要你加持,我就是要行这个礼节。 法藏菩萨就是这样子,头部顶接佛足,然后很恭敬的绕佛三匝,站立合掌,底下就说了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我已经发愿要超胜这么多的佛土,经过千亿岁了,现在我又经过了五劫的修习发愿,我已经成就了庄严佛土、清净之行,那怎么样才算是清净之行呢?法藏菩萨发愿要超胜一切佛土,是自己从真实之际开化,唯愿一切众生也得到真实的利益,迅速同证大觉,所愿所行都是真实智慧的流现,所以他所做的都叫清净之行。 现在这个行已经成就了,他的老师就说「佛言善哉」,「善哉」这是讚叹之词,「今正是时」,现在正是时候了。下来注解说: “「今正是时」。《法华经》因时机成熟,会三归一,于三乘行者,咸颁大白牛车,皆入一如来乘。为诸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乃曰「今正是时」。” 我们这个经说的「今正是时」,跟《法华经》讲要开权显实也用这四个字「今正是时」,现在正是时候了,什么时候呢?正是讲真话的时候了,把真实的说出来,不再委屈了,可以大畅本怀了。 我们看看现在还有不少人不敢讲真话,包括出家在家,所以才有所谓的「心灵鸡汤」,大家可能听过「心灵鸡汤」,不是给你喝的,「心灵鸡汤」搔不到痒处,「心灵鸡汤」是我最近才听到的,很有意思。 什么是「心灵鸡汤」?师父大概跟大家说说,佛说了一部小经叫《佛说当来变经》,变是变化的变,这很少人听过,净空老和尚讲过一次,里面提到的其中一件事,说末法时代出家人不学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不学习和讲说方等经典的空义,不讲般若波罗蜜和菩萨善权方便,不讲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反而学习和讲说夹杂世间思想的佛书,或者浅显枝末的小经,或者讲世间做人做事的道理,或者讲世俗政策主张,就是教你怎么赚钱的,教你怎么赚钱的这也包括在里面了,这就是「心灵鸡汤」,这些都是混乱佛法的根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是因为这样容易解释世间的事情,可以抓住人心啊,令大众欢喜,然后可以获得名闻,这样讲的结果,使到初学佛法的人,理解浅薄的人感觉很受用,大家喜欢,人潮很多,觉得讲得很好,很喜欢。 那像我们这里,才你们这几位,你们是专门来听深的道理的,你们是来听真话的,所以师父就跟你们讲真话,但是对佛法有深入理解的人则不认可了,然后天龙鬼神看到这种情形很不喜欢,然后很忧愁的说:「唉!佛法要灭了!」所以如果七宝净土讲堂到最后师父也改变也讲「心灵鸡汤」,那佛法就要灭了!所以全世界就剩下这么一个人好不好?你不要连这个人也赶尽杀绝,就剩下这最后一个人吧? 就好像黄念祖老居士,你知道你要来听他的课,你要知道他讲的是什么level水平的,你不能接受你就不要来,他也没有逼你来,他没有逼你来,你也不要逼他降低他的水平,这句话是对我自己说的,我没有逼你们来,你们也不要逼我降低我的水平,所以我决定从这个月开始,还有九月、十二月到明年,一直把《大经解》给它介绍圆满为止,管它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为什么呢?我观众的画面已经够多了,到时候我放哪一天的观众谁知道?你怎么知道你哪一天来?你怎么知道你是坐那里?你还能记得?这就是剪辑的技巧了。 所以就说佛法要灭了,才会让他们不用妙法度化众生,反而以僧宝的身份宣说杂句,这些杂乱的内容,然后天人流泪离开了,由此正法渐渐被舍弃了,渐渐的不再有精进修行的人了,这五件事情令正法毁灭,佛法的传承也断绝了。 那我们《无量寿经》里面佛说的「惠予众生真实之利」。「心灵鸡汤」只是世间小小的利益,不能出离生死,我们救人要救彻底,说了这段话,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看清楚现在的环境,要认清真正的正法,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那些不了义的学习当中,到头来一场空,什么也没得到。好,我们继续看注解: “今经亦然,欲令十方九界众生,同入弥陀一乘大誓愿海,一切含灵皆得度脱。是故世间自在王如来告言:「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此表如来劝令宣说,普利大众。 「大众」二字,广摄当时会上及未来世之一切凡夫、二乘与菩萨(今日我等凡夫亦皆在其中),普令大众得闻,发愿往生,迳出生死苦海,故令大众欢喜也。亦令大众闻法得利,普发弥陀之愿,学法藏之所行,摄取佛刹,满足大愿。” 那么世间自在王佛就告诉法藏,现在你正是时候,你应该宣说,Now is thetiming现在时机到了,众生的因缘成熟了,要让十方九法界一切众生都入弥陀一乘大愿之海,一切含灵都依此法而得度脱。简单说,一切有生命的,都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一件大事,现在因缘成熟,你现在说正是时候,「汝应具说」,你应该全部都说出来,毫无保留的全部说出来。具就是具足,具足圆满的全部说出来。 「令众欢喜」,让大家欢喜,也令大众听了这个法之后,得到殊胜的法益,所以经文说「得大善利」。 那么这个「大众」,当来一切众生也包括我们在内,三千年后的今天的甲洞七宝净土讲堂的各位同修,因为我们在这里也听到了,听到的都得到大的欢喜,我们俗话不是说听者有份吗?我们对于佛刹也能够修习也能够摄取,这样的话,都可以满足无量大愿。下面看注解解释这句经文「满足无量大愿」: “《净影疏》曰:「法藏自说己愿,令诸菩萨学之同发。」又《会疏》云:「菩萨闻之,自发勇猛心。彼既丈夫,我亦尔。彼发妙愿,我不尔乎?故能缘之满足大愿也。」「满足无量大愿」,指能满一切志愿。又《往生论注》云:「满足往生净土一愿,即一切志愿悉满足。故云满足无量大愿。」昙鸾大师(作《论注》)和盘托出诸佛心髓。” 昙鸾大师的解释非常好,当然这也是佛的意思,他在《往生论注》里面说,满足往生净土这一个愿,就是一切志愿全部都满足了,「故云满足无量大愿」,为什么呢?一切众生他有无量的愿,种种的愿,广大如海,你如何都可以满足他们无量的行愿呢?昙鸾大师的解释最好了,只要众生他能够满足往生净土这一愿,也就是他能够往生,他一切的誓愿都满足了,(客语)是不是这样?这一种祖师的开示超情离见,纯粹是华严境界,和盘托出了诸佛的心髓,所以祖师的知见也就是佛的知见,想法是一样的,讲法也是一样的。所以末法修行人在当前「亿万人修道,罕一得道」的形式之下,但能信奉满足往生净土这一愿,就投入弥陀一乘大誓愿海,就同弥陀同体,一切大愿都得圆满了,方便直截,不可思议!昙鸾大师的稀有开示,很稀有啊,不容易听到的。 那么这个开示应该跟下来要讲的妙句同参,一起来参,开始先举善导大师的这句话,这个我们都可以背起来了,「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还有蕅益大师的「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另外再有《华严普贤行愿品》说:「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以及本经释迦牟尼佛讚叹阿难说,在第三品,「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这都是画龙点睛的无上开示,都是教眼,都是释尊一代时教十方诸佛无上大法的心中心,若能染入心神,决定立脱生死,直趋究竟,什么叫染入心神呢?全盘接受过来,一点怀疑都没有了叫染入心神,那就可以跟你保证立脱生死,即刻能够解脱生死,直趋究竟,究竟就是往生成佛。 所以我们听了这样的开示,确实能够深深的认同,事实也就是如此。我们想想,你到了极乐世界,寿命无量,不会死的,这里分分钟就死了。那边不会死,没有退转,寿命无量,最后一定成佛,成了佛之后还有什么不圆满的呢?都具足了嘛,你要给众生什么都有,金银财宝轻而易举。如果你不成佛,你还有欠缺。你不要说菩萨,佛还有分四种佛,天台家讲的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不能算圆满,成圆教佛才是究竟圆满,到了极乐世界就是成的圆教的佛果。 很多人不知道也不能接受。我们一个普通的凡夫,看看我们这个猫样,一不小心,其实也是很小心的,上了莲花了,那你就不用考虑什么时候成究竟圆教的佛果,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到了凡圣同居土对不对?不管它是什么品,就是凡圣同居土,不管他说花还没有开,要多少劫花才开,不管这个,你到了之后就very very safe非常的安全了,就等着成佛而已。其实时间在极乐世界没有办法解释,释迦牟尼佛讲时间是对我们说的,如果不讲时间,我们根本更难相信,告诉你六劫四劫两劫一天一夜花才开,这个还是有时间性的,我们还可以说去想像一下。但是如果讲真话,我们没有办法相信,只有自己到那边才能够相信。所以到了极乐世界,成就了圆教佛果,你所发的什么愿肯定能够做到。那就不是喊口号了。 我们现在就是喊口号你知道吗?叫口头禅,我要度众生,你怎么度?你一点本事都没有,就算有点本事,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讲得天花乱坠,那都是世智辩聪,最了不起的律师科学家在佛的眼里也都是世智辩聪,你只能够在这个小小的地球呼风唤雨作威作福,除此之外,你能够超越这个地球吗?你能够超越这个第三度空间吗?如果你能,你去问问「阿德阿顺」(蚂蚁),「阿德阿顺」能够超越二度空间吗?不能啊!所以不到极乐世界,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是真话。在这里你想做什么都不能如愿,有时候还碍手碍脚的,太多的障碍,太多不如意的事情,(客语)是不是这样啊?这是正常的,业报身嘛,你又不是愿力身,业报身本来就是如此,你不要忘了你是来还债的,跟你讨债的这么多,哪里会是让你顺顺利利的?没有要你的命已经是偷笑了,真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子? 但是我们也不要灰心,今天大家能遇到这个法门就有救了!到了极乐世界,等于完全恢复了你自己本有的能力,然后你再到任何一个世界去,你想干什么都可以,你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那时候你自己做得了主,完全可以圆满你一切的愿望。 所以昙鸾大师讲这句话真的就是如此,要不然怎么配做一代祖师,而且还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呢?你以为是浪得虚名的,假假的,自己封的,不是啊。我们再看注解: “法藏菩萨五劫精勤求索之大愿,祗为众生能真实发起往生净土之一愿。故我辈末世凡夫,但能满足此一愿,即与弥陀大愿相应,便入一乘愿海,便与弥陀大愿同体,故云即是满足无量大愿也。” 所以你看我们要往生就是为了这个,为了什么呢?要最快的实现我们所发的大愿,要不然你所发的愿全部都是空愿,我们要实现很快的满足我们一切的大愿,只要去往生,你一定都满足,因为你必定成佛嘛! 这里念公也说了,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那么再说一句话,时间是什么?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人类的错觉illusion,时间、空间、物质,现在大家还想不通物质这些东西,你看科学家都知道了吧,当然一般的科学家还不行,还要很高的科学家,一般的科学家还做不到。说这都是人类的错觉啊!我们佛教讲妄想,虚妄的胡思乱想,跟科学家讲的错觉就很相似了。 所以往生之后还要很多时间就满足了,怎么就满足了呢?这不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时间吗?凡圣同居土再提升到方便有馀土再到实报庄严土,这都要时间,那么就是差一点时间而已。可是科学家就说时间是错觉,那就无所谓了,因此这个话就完全成立了,什么话?只要满足你往生的这个意愿,一切大愿都圆满,这也就跟因果同时就是一个道理了。 所以这些道理是超情离见的,我看只有在七宝净土讲堂,我们才常常会听到这四个字「超情离见」,这个情是什么情?凡夫情,凡夫情所理解的范围超出了,超出你所理解的范围叫超情。离见呢?就是你的见解,离开你现在的见解叫做离见。 我们所听的这些道理都是超情离见的,为什么我们好像不太好想得通这个道理呢?因为就是对于人类这个错觉你还在那边坚持它,你对于这个时间,像刚才讲的一土再到一土再到一土,因为你说那是以后的事情,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够达到,花还没开,要一段时间之后花才开,你就自己把这个观念给固定起来了,是不是?这个时间观念,你在那边坚持,你就是在坚持一个错觉,你认为这个时间一定是有的,你看这个桌子,佛说这是空的,这桌子是空的,哎,怎么空的?空的摆电脑就摆不上去了,佛说这是空,它现在怎么不空呢?它真有啊,所以你就是坚持这个错觉嘛! 物质就是人类的错觉,空间也是如此,极乐世界离开我们多远呢?十万亿个佛土。所以我常讲你乘坐火箭还没那么快,坐航天飞机都到不了,你航天飞机能够超越我们九大行星我们这个太阳系吗?出不去啊,冥王星天王星多远你知道吗?没有能力。可是十万亿佛土之外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多少个太阳系多少个银河系以外,好多好多的光年才能够到那个地方。 但是告诉你,这又是一个错觉,怎么证明呢?莲池大师说「分明在目前」,极乐世界「分明在目前」,《观经》说什么?「极乐世界去此不远」,《阿弥陀经》讲十万亿佛土「去此不远」,又「分明在目前」,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如果是十万亿佛土,怎么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佛光一照,一弹指你就上了莲花?还要坐航天飞机啊?不行,太慢了!所以念公常常就说了,从今以后佛法就很好弘扬了,很不好理解的道理,科学家给我们排除了很多的困难。 但是不等于说他就是,很多人把它误会了,错了,大错特错!以为他完全就是我们佛教的这个境界no!no!不是!他还是三度空间的可怜虫。不过他发明发现的理论可以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佛教里面很难理解的境界,我们要感谢他们。 但是他们还不能够理解佛的境界,不要说两百年,两千年后都还没有办法。但是我们还是感谢这些科学家们替我们排除了很多的困难,对不对? 像刚才讲的这个桌子为什么不空,它本来就空,是我们以不空的心来看它,它就不空,而科学家把这个一分解,桌子一把它分解变成什么?就没有桌子的样子了,变成一大堆的木屑了,这是从树木木头把它组合起来的,所以这个是组合起来的,分解变成木屑,再分解到最后,科学家讲电子原子中子质子中微子,到最后是什么?波动的现象,桌子在哪里呢?桌子去了哪里?所以不是等以后它才空,当下现在它就空。师父你做得到吗?我当然做不到,我做到的话,那我电脑摆哪里啊?我摆上来全部就掉下去了,空了嘛! 空有不二,即空即有,有是妙有,假有不是真有,当你不执着它的时候,那个叫空,所以空不是没有啊,空不是empty,这个空是emptyness,我们English educated受英文教育的同修emptyness。所以这样子来理解,你还会执着我要什么款式的桌子我才觉得满意呢?你不会了,这叫放下,不会就叫做放下了。我们来看注解最后那几个字: “何等方便,何等直捷,从果起修,直趋究竟。不可思议,净土法门。” 方便又究竟,有一些法门它方便,但是你所得到的果报不究竟,什么叫不究竟?人天果报不究竟,佛讲的经典有一些是让你去做人的,做天人的,做阿罗汉辟支佛的,做菩萨的,不究竟,生天不究竟,做了菩萨跟佛比起来还差一截呢。所以何等方便又何等直捷!不是直接,接是接口的接,接待的接。「捷」是指的顿教,没有阶梯,没有step by step没有步骤,不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祈劫。从果起修这个太殊胜了,这只有净土法门有,我们前面谈了很多从果起修因果同时,我们修的这个因,是阿弥陀佛的果,拿这个果作为我们修西方的因,那我们的结果是什么?Direct直接,不只三级跳,是一步登天直登彼岸,顿证菩提,不可思议净土法门啊! 今天我们随随便便好像就接触到了这个法门,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你慢慢去深入理解之后,会发现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一个法门,而且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日,这一日被大家遇到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尤其是这一部《大经解》。 那同修有一直跟的就知道,以前也讲过,黄念祖老居士念公写这本《大经解》,多少的汗水跟泪水湿透了他的原稿,在北京夏天很热啊,你可以相信念公他还装空调吗?这样子的大修行人他还装空调?拿着扇子,夏天比我们这里还热,这是汗水,泪水呢?感动触动,不是流眼泪,是触动,哇!大欢喜!太棒了太棒了!常常超乎自己的能力,这种加持力不得啊!像师父在台上这样子一开始讲就讲个不停,泪水加汗水,是这样子的一部着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很漂亮的精装本,你要看他原来的原稿是手抄的,第一份手抄稿还是油印的,你知道吗?我们现在都没有机会看到油印了,油印的在美国交给净空老和尚,老和尚才把这个...因为中国大陆是简体,交给老和尚才带到台湾之后,重新校对,把它变成繁体,所以我们这里看的是繁体,再把它印成精装本,而且修订了一版再一版。你说其它地方有这个福报吗?有,这个书很多,几乎所有的净宗学会都有这本《大经解》的精装本摆在那边,看要摆到什么时候?谁会拿出来跟大家介绍啊?因为空能法师出家了才知道有这个使命要来做这件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珍惜,你来这里等于是得到佛力的加持,你不用去抓那个精装本,你一样可以得到佛力的加持,因为整个佛的加持力全部都充满了七宝净土讲堂,可以肯定的,所以大家要很有信心,而且要真正的珍惜这一会。 好,我们就一起学习到这里,明天我们就开始来学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好,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